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先制备纳米级雄黄,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雄黄脂质体.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特性研究,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的雄黄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2.3 nm,分散性良好,球形或卵球形.能谱仪证实其中含有砷和硫的成分,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为82.78%.体外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显示其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制备纳米级别的雄黄脂质体,粒径较小,符合纳米制剂的要求,稳定性良好,药物包封率高,并且具备良好的抗肿瘤细胞的作用.纳米雄黄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纳米级剂型,为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白藜芦醇具有多酚类结构,是植物体内抵抗霉菌感染产生的一种抗毒素,常见于中药材与食品中。相关研究发现其具还原性、减轻炎症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缺点为水溶性差、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因此不可直接运用于临床。纳米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剂,若将白藜芦醇联合新技术- 纳米微粒制成相应颗粒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还可使之具有靶向性、缓控缓释效果,并且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药理活性,从而提升白藜芦醇临床价值。该文对白藜芦醇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该颗粒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白藜芦醇的制剂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白藜芦醇的深入研究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毅文  张玲 《医学综述》2014,(2):237-238,241
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姜黄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纳米给药系统具有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靶向性给药等特点。目前多种姜黄素纳米制剂,如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改变姜黄素药动学和药效学,有效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及靶向性,进而提高姜黄素的有效性。该文就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复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靶细胞的作用机制,对开发新的纳米中药制剂和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中药复方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单味中药的抗肿瘤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传统纳米中药剂型的研究进展,然后以中药紫草中的紫草素为例阐述如何根据单味中药的作用机制,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自组装技术,围绕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设计新型纳米高分子中药剂型。  相似文献   

5.
关节炎是发生于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节炎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手术等手段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治疗关节炎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但此类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长期使用。姜黄素具有降血脂、抗炎、抗氧化、镇痛、抗肿瘤等作用,大量药理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治疗关节炎方面具有极大潜力。但姜黄素存在水溶性差、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治疗关节炎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纳米制剂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大大提高姜黄素的疗效。本研究从姜黄素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姜黄素纳米制剂治疗关节炎等方面,对姜黄素、姜黄素纳米制剂治疗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治疗关节炎,以及其他中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Skov3细胞为靶细胞,分别采用MTT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40mg/L和8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Skov3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发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非瑟酮抗肿瘤作用机制、药动学特征及新剂型的研究概况,重点总结包合物、脂质体、纳米粒等微粒载药系统在提高非瑟酮生物利用度及抗肿瘤活性方面取得的进展,为非瑟酮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纳米雄黄对大鼠肾脏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研究代谢物谱变化与肾毒性之间的关联性,为纳米雄黄毒性机制的深入研究、纳米雄黄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将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雄黄低中高剂量组和纳米雄黄低中高剂量组(40,200,1 000 mg/kg)共7组,连续灌胃28 d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肾脏样本。经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纳米雄黄可导致肾脏损伤,且受损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同时采用LC-MS和GC-MS对肾脏中代谢物变化进行整体表征,利用模式识别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高剂量纳米雄黄组大鼠肾脏样本中半胱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及LysoPE、LysoPC等32个代谢物含量较对照组均发生明显改变,提示上述代谢物与纳米雄黄肾毒性相关,为潜在毒性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雄黄对肾脏的毒性机制可能与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雄黄治疗胶质瘤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雄黄体内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评价雄黄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雄黄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大鼠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动物模型,用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肿瘤,观察雄黄体内抗肿瘤的作用。结果:雄黄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9?L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4?h、12?h和24?h的抑制率分别为40%、78%和99%;体内抑瘤实验显示,局部用药3周后,75%(9/12)的大鼠肿瘤消失,3个月内的复发率为8.3%。 结论:雄黄在体内外对胶质瘤均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有可能用于胶质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周晓  金观桥 《医学综述》2022,(4):712-717
光热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具有微创、高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现多用于乳腺癌、喉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的治疗,与光动力疗法、化疗和放疗等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光热疗法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热纳米材料,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和有机光热纳米材料可用于人体医学成像、诊断和治疗。快速发展的纳米技术促进了以ICG为核心的光热纳米体系的发展与应用,构建诊疗一体的ICG纳米体系极大地改善了ICG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在光热协同抗肿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黄酚作为传统中药大黄、何首乌、虎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抗肿瘤、神经保护、改善学习认知功能、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大黄酚作为单一成分在临床上并无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应用,近年来对大黄酚药理作用及其纳米制剂用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层出不穷,该文对近些年纳米制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纳米制剂载体材料的四种体系;叙述了大黄酚的药理作用及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将来的纳米制剂及大黄酚纳米制剂的研究及应用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纳米晶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晶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效应,是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就纳米晶体药物的特点、组成、制备技术、临床应用及纳米效应的定量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发现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纳米级药物给药系统如何实现更好的靶向性及抗肿瘤疗效。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抗肿瘤纳米胶束药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进展。中文以"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两亲性聚合物胶束、聚合物胶束的制备、生物学特性"检索CNKI数据库;英文以"抗VEGF-Ab、PLA、PEG、CDDP"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抗肿瘤纳米聚合物胶束机制及其应用研究文章,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纳入文献40篇。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组织表面抗原,并与之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明显主动靶向性;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可与抗肿瘤药物稳定结合,并且CMC浓度值较普通纳米胶束更低;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纳米级胶束偶联更趋于稳定,纳米靶向药物的包封率和释药性仍需在动物实验阶段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杏叶提取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中药提取物之一,具有扩张血管、调血脂、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保护缺血损伤、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总结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特性,分析引起其生物利用度低的可能原因,从生物药剂学等角度探讨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旨在为银杏叶提取物相关制剂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考察其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和吴茱萸碱原料药,眼底采血,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以和厚朴酚为内标物质,RP-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吴茱萸碱的含量,用DAS软件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制备所得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的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4.26±0.97)%、248.8 nm、-28.61 mV。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二室开放模型,吴茱萸碱与磷脂形成的纳米复合物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原料药的2.16倍。结论成功制备了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建立了一种检测吴茱萸碱血药浓度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吴茱萸碱纳米复合物明显提高了吴茱萸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COC1的凋亡作用.方法 0.6 μmol/L浓度的纳米雄黄作用于COC1细胞,于不同时间收集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0.6μmol/L浓度的纳米雄黄作用于COC1细胞48 h后出现显著的凋亡形态改变;纳米雄黄显著的促进细胞凋亡,并随着纳米雄黄处理COC1细胞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显著性增加(P<0.05);随着纳米雄黄处理间的延长COC1细胞中的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纳米雄黄对COC1细胞有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降低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藤黄酸作为中药藤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但因其水溶性差、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新型的纳米制剂的兴起有效的改进了藤黄酸的给药策略,提高了藤黄酸的稳定性、溶解度和药物吸收,一些独特的纳米载体可以达到药物缓释、特定靶向等多种效果,多项研究表明纳米制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为传统中药姜黄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靶点的抗肿瘤活性及确切的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但姜黄素几乎不溶于水,口服不吸收,且存在严重的肝首过效应,因此系统生物利用度很低,难以充分发挥其抗肿瘤活性。合成了叔丁氧羰基苯丙氨酸封端的甲氧基聚乙二醇 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并采用固体分散工艺制备了可注射给药的姜黄素共聚物胶束,结果表明:胶束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缓释效果,能显著减缓姜黄素在体内的代谢速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该胶束和阿霉素联用不仅能提高药效,还能有效降低阿霉素的毒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RF对纳米金标记的RNase-S局部加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纳米级或微米级结构的线度可以和热辐射波长λ相比拟的状态下的辐射热传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通过建立生物模型来研究射频电磁辐射(RF)对纳米结构辐射热传导的特征,并探讨微波非热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制备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S样品通过常规的Poly-C水解能力的测定及哪谱的测定分析,确定酶的2级结构的重组成功和活性的存在后,比较RF对样品、水和空气的热效应。结果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S样品的Poly-C水解能力的测定及谱的测定,表明研究中使用的生物模型和RNase A模拟得十分满意。空气浴中的封装空气样品的散热曲线呈现指数衰减规律,而空气样品的加热过程呈指数增加趋势。空气浴中的双蒸馏水样品的加热过程基本上是线性增加。但是,水浴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S样品的加热过程却基本上保持恒定值。结论 RF辐射在实验的条件下会由于被加热介质的不同热物理性质表现为不同的加热效果,对于含有纳米金属的微结构,可能会在局部产生微涡流发热。以纳米颗粒为热源的辐射热传导可能会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调整发生谐振从而不表现出样品整体宏观的升温。生物功能性大分子关键部位局部加热的谐振吸收是微波等物理因素的非热生物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但由于其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较低,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纳米晶体技术可通过降低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的粒径,显著增加其溶出度,改善其生物利用度,从而解决黄酮类化合物的递送困难。本文概括了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晶体稳定剂的筛选与制备方法,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晶体应用于口服、注射、经皮等多种给药途径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晶体递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