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存活素(survivin)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病例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分析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VEGF、HPV表达情况,分析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与HPV感染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survivin蛋白、VEGF、HPV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00%(89/100)、96.00%(96/100)、39.00%(39/100)高于癌旁组织(P<0.001)。39例HPV感染NSCLC患者survivin阳性15例,survivin阴性24例,HPV感染NSCLC患者survivin阳性组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的占比分别为53.33%(8/15)、46.67%(7/15)高于survivin阴性组(P<0.05)。39例HPV感染NSCLC患者VEGF阳性19例,VEGF阴性20例,HPV感染NSCLC患者VEGF阳性组临床分期为III期、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有转移的占比分别为71.43%(10/14)、100.00%(1/1)、90.91%(10/11)、88.89%(8/9)高于VEGF阴性组(P<0.05)。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阳性率与HPV阳性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NSCLC患者survivin蛋白、VEGF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感染可能是通过上调survivin蛋白、VEGF的表达,而参与NSCLC患者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倪松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34-5635
目的 研究VEGF、IL-1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早期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VEGFA、VEGFB、VEGFC以及IL-18的含量.结果 3组患者中VEGF、IL-18含量为观察组>良性病变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中VEGF、IL-18含量为TNMⅠ<TNMⅡ<TNMⅢ<TNM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和IL-18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和健康者,并且肿瘤分期越差其含量越高,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和p53表达,并用抗FVIII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p53、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2%(25/47)和38.3%(18/47)。VEGF表达阳性者和VEGF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阳性者和p53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81.0%,差异有显著性(P<0.05)。MVD>33者和MVD<33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73.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过程中,VEGF、p53基因表达上调在调控肿瘤血管形成方面起重要促进作用。MVD值增大,非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转移,3年生存率越低;VEGF、p53阳性表达率上调,MVD值增大,预后亦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氢二醇脱氢酶(DDH)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NSCLC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NSCLC手术标本中DDH与VEGF的表达。结果DDH与VEGF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3.3%、81.1%)较癌旁组织(34.4%、31.2%)与良性肿瘤(12.5%、18.7%)明显增强(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DDH与VEGF高表达可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NSCLC患者,其中10例为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未接受放化疗组),10例为正在化疗的患者(正在化疗组),10例为放疗或化疗后患者(放化疗后组)。另选10例非癌症患者(非癌症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VEGF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浆VEGF浓度明显高于非癌症组和正常组。正在化疗组治疗7d后VEGF浓度有明显下降,尤其以加服布洛芬(芬必得)者明显;未接受放化疗组加服芬必得者亦有明显降低。结论环氧合酶抑制剂可降低晚期NSCLC患者血浆VEGF浓度,可能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C ,VEGF -C)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癌组织的表达 ,以探讨VEGF -C与NSCLC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NSCLC癌组织标本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同期肺炎性假瘤组织标本 2 0例作为对照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VEGF -C及其受体VEGFR -3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研究对象VEGF -C的阳性表达率为 44 0 %,对照组VEGF -C的阳性表达率为 5 0 %,二者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NSCLC组织标本VEGF -C阳性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 66 7%,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 2 3 1%,二者间比较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VEGF -C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与VEGF -C表达阴性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VEGF -C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 ,VEGF -C的表达可促使VEGFR -3在NSCLC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增加 ;VEGF -C的阳性表达是NSCL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指标 ;生存时间在VEGF -C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较VEGF-C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明显为短 ;VEGF -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T因素、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otch1、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5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Notch1、HIF-1、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Notch1、HIF-1、VEG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96.9%(63/65)、93.8%(61/65),均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的40%(6/15)、33.3%(5/15)、33.3%(5/15)(P〈0.05);NSCLC中Notch1、HIF-1、VEGF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有关(P〈0.05);Notch1、HIF-1与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332,0.428,0.505,P〈0.01)。结论Notch1、HIF-1、VEGF蛋白在NSCLC中均表达上调且互相相关,提示其在肺癌癌变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肺癌细胞分泌的Notch1可能诱导HIF-1表达,HIF-1的高表达调节VEGF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NSCLC患者,其中10例为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未接受放化疗组),10例为正在化疗的患者(正在化疗组),10例为放疗或化疗后患者(放化疗后组).另选10例非癌症患者(非癌症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VEGF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浆VEGF浓度明显高于非癌症组和正常组.正在化疗组治疗7 d后VEGF浓度有明显下降,尤其以加服布洛芬(芬必得)者明显;未接受放化疗组加服芬必得者亦有明显降低.结论 环氧合酶抑制剂可降低晚期NSCLC患者血浆VEGF浓度,可能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EGF、PCNA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PCNA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58.1%(36/62),其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53阳性表达率46.8%(29/62),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CNA阳性表达率61.0%(36/59),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及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VEGF、PCNA和P53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7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ER、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76例NSCLC的ER的阳性表达率为69.7%(53/76),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8.7%(37/76)。临床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和中高分化的ER表达要高于临床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和低未分化的的肺癌组织,临床分期低、有淋巴结转移和低未分化的VEGF和MVD的表达要高于临床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和中高分化的的肺癌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ER的表达与VEGF和FⅧ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肺癌组织中ER、VEGF和MVD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共同起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共同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p5 3基因突变与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镜下肿瘤形态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用S -P法检测p5 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鳞癌 6 3例、腺癌 11例、腺鳞癌 12例 ,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腔内肿瘤周围黏膜无改变者 (Ⅰ型 ) 33例 (38.37% )、肿瘤周围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粗糙等改变者 (Ⅱ型 ) 5 3例 (6 1.6 3% )。支气管镜下Ⅰ型和Ⅱ型病人的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4 .2 4 %和 6 7.92 % (χ2 =15 .5 3,P<0 .0 1)。结论 p5 3蛋白表达与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腔内肿瘤是否累及周围黏膜有关 ,即p5 3蛋白阳性表达者支气管腔内肿瘤多已累及周围黏膜 ,病变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2.
Zhang C  Xu H  Jin Y 《卫生研究》2010,39(5):651-4, 658
非小细胞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导致死亡的主要癌症。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可及时发现病人,及时治疗,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在癌症早期准确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目前来说,肺癌分子标志物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在肺癌发展过程中表遗传改变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识到。在未来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一种结合流行病学、遗传学和表遗传学的综合的研究方法会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其病理类型和Primary Tumor-RegionalLymph Node-Distant Metastasis分期(TNM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患者9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MMP-9和VEGF含量,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秩相关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TNM分期的2种因子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例腺癌及47例鳞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分别为(251.1±72.43),(261.30±67.21),(279.1±74.67),(313.2±75.2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2,P<0.01);TNM分期与血清中VEGF含量呈正相关(r=0.62,P=0.01);腺癌与鳞癌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分别为(856.7±81.5),(623.2±7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Ⅰ、Ⅱ、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分别为(602.8±78.4),(714.5±79.3),(880.5±72.9),(934.5±7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0,P=0.01),TNM分期与血清中MMP-9含量呈正相关(r=0.52,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2种因子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4,P<0.01)。结论NSCLC患者血清中MMP-9和VEGF含量与TNM分期关系密切,2种因子间呈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第3代化疗药物的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Ⅲb~Ⅳ期老年NSCLC患者,其中44例应用第3代化疗药物(化疗组),25例应用最佳支持治疗(BSC组),对两组病例的预后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化疗组较BSC组可显著延长生存的中位生存时间(mST9.4个月vs.4.8个月,P=0.042),但序贯放化疗与单独化疗、BSC比较,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以及化疗周期≥4对于该组老年患者是可以接受的,分别较单药化疗(mST21.3个月vs.6.3个月,P=0.015)或化疗周期<4(中位生存时间34.6个月vs.8.8个月,P=0.002)的患者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疗效评估为病情稳定或部分缓解均比疾病进展有更好的生存时间。化疗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各年龄段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对PS评分0或1分的Ⅲb~Ⅳ期老年NSCLC患者,一线化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时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1月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肺炎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98例肺癌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肺炎36例,感染率为9.05%;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46.51%),革兰阳性菌9株(占20.93%),真菌14株(占3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75岁、合并COPD、FEV1%<70、开胸手术、肺叶手术、手术时长≥ 180 min、血清清蛋白<35 g/L是导致术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炎发病率高,影响因素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术后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VEGF—C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腺癌中表达率最高(P〈0.05);在术中淋巴结检测为阳性的病例,VEGF—C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两个表达无相关性。结论Bcl—xl和VEGF—C蛋白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COX-2和VEGF的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NSCLC组织中COX-2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6.7%,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病理分级中Ⅱ-Ⅲ级组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组;肺腺癌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鳞癌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3)T分期中T3-4期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1-2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病理分级中Ⅱ-Ⅲ级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组;临床分期中Ⅲ-Ⅳ期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4)COX-2与VEGF、MVD,VEGF与MVD的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r=0.696、0.673、0、571,P均〈0.01)。结论COX-2和VEGF的增强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浸润性发展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组)石蜡切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单纯手术组)作为对照,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C—erbB-2蛋白表达与年龄、T分期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2)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45%。在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提示C-erbB-2蛋白、p53是影响术后化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c-erbB-2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如何提高术后化疗疗效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组)石蜡切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单纯手术组)作为对照,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C-erbB-2蛋白表达与年龄、T分期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2)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45%,在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提示C-erbB-2蛋白、p53是影响术后化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C-erbB-2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如何提高术后化疗疗效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