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者)防护行为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密接者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选取2019年9—11月就诊的900例密接者,终末调查选取2020年5—7月就诊的910例密接者,两次通过同样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前后结核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和防护行为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基线调查900人,回收有效问卷879份,有效率97.67%;终末调查910人,回收有效问卷906份,有效率99.56%。经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后,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由疫情前的69.04%(3 641/5 274)提高到疫情后的 83.76%(4 553/5 436)(χ2=322.699,P<0.001)。疫情后密接者对结核病防护行为的总执行率83.49%(6 806/8 154)高于疫情前总执行率71.38%(5 647/7 911)(χ2=336.566,P<0.001)。 结论 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及宣教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结核病密接者防护相关行为的执行率,增强了传染病的防护意识,值得在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宣教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的潜伏期,为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报告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资料,根据病例暴露时间和发病时间,采用中位数方法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暴露方式潜伏期的差异,描述3例超长潜伏期病例信息。 结果 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确诊病例平均潜伏期7.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53例单源一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6.0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103例多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7.5 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同车、近距离交谈等暴露方式潜伏期(5.0 d)短于聚餐暴露(8.0 d)(Z=-2.589,P=0.01),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2.0 d)短于非家庭暴露最短潜伏期(5.5 d)(Z=-3.335,P=0.001)。3例病例潜伏期超过14 d,分别为16、16、17 d。 结论 COVID-19平均潜伏期为7.0 d,家庭暴露导致该病传播风险更高,存在超长潜伏期病例。早发现、早隔离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医疗机构向家长普及养育照护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1月龄健康儿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12月龄时比较两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婴幼儿喂养指数、辅食喂养行为、体格及智能发育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具有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χ2=34.48,P<0.001)、较高喂养指数评分(t=5.23,P<0.001)及喂养行为水平(χ2=18.23, P<0.001);干预组儿童的体重(男:Z=-2.12;女:Z=-2.11)、身长(男:Z=-2.50;女:Z=-2.13)及头围(男:t=2.19;女:Z=-2.16)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运动(Z=-2.49)、精细动作(t=3.02)、适应能力(Z=-4.75)、语言(Z=-2.81)、社交能力(Z=-3.06)及总发育商(DQ)(Z=-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能为婴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及喂养条件,有利于婴幼儿体格生长,促进其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外华侨华人(包括中资机构员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注及其防护认知,为开展国际抗疫提供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的依据。 方法 自行设计华侨华人新冠疫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大使馆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链接及二维码,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 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25份,57.6%知道如何选择和正确佩戴口罩,高学历者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人群(χ2=5.90,P<0.05); 51.2%知道如何正确洗手,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χ2=6.29,P<0.05);81.6%知道家庭或工作场所需常通风,88.8%知道要减少不必要外出/不聚集(餐),76.0%知道疫情期间需要与人保持安全距离,64.8%保证有1 m以上的社交距离;在有发热或症状疑似时选择边观察边了解边决定者占35.2%;对疫情表现出紧张、恐惧或担忧者占52.0%。 结论 非洲华侨华人对新冠疫情存在恐慌心理,对新冠防控知识和正确防护行为掌握不够全面,应进一步予以心理疏导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遏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疫情覆盖全省76.9%的县市区,输入性病例为总体第一来源,占49.4%(χ2=701.61,P<0.01),但2020年2月份以来疫情明显下降,聚集性病例成为第一来源(Z=-2.10,P=0.04)。感染者中位年龄为确诊病例44岁、无症状感染者35岁,后者相对多发3~18岁人群(χ2=65.52,P<0.01)。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间隔2.6 d,发病至诊断平均间隔为5.3 d,医院隔离至诊断平均间隔为2.1 d;随着时间后移,发病至首次就诊间隔、发病至诊断间隔明显缩短(前者Z=-5.74, P<0.01;后者Z=-7.72, P<0.01)。既往有疾病史的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Z=2.71, P<0.01)。 结论 湖南新冠肺炎疫情已由输入为主转变为以本地感染为主阶段,需坚持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和避免人群接触为主的防控策略,强化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 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两组在样品文库的覆盖率(Z=242.500,P=0.256)、丰度指标Chao1(Z=250.000,P=0.181)、 ACE(Z=234.000,P=0.365)、Shannon(Z=259.000,P=0.114)和Simpson(Z=146.000,P=0.145)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无差异。门水平上,两组儿童在8种菌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两组儿童在20个属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儿童和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属水平上具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菌属特点对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精准调整,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ASD儿童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 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两组在样品文库的覆盖率(Z=242.500,P=0.256)、丰度指标Chao1(Z=250.000,P=0.181)、 ACE(Z=234.000,P=0.365)、Shannon(Z=259.000,P=0.114)和Simpson(Z=146.000,P=0.145)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无差异。门水平上,两组儿童在8种菌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两组儿童在20个属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儿童和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属水平上具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菌属特点对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精准调整,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ASD儿童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19)流行对儿童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儿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月12-20日通过问卷星形式随机抽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0 57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由父母填写自编“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一般性资料采用描述分析,对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73.70%家庭亲子互动时间增加,69.85%家庭亲密度增加,63.63%儿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多,37.39%作息不规律,31.26%出现活动过多行为,20.37%睡眠异常;2)不同居住地学龄前儿童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891,P<0.001);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儿童家长在情绪、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14.824、10.914、18.254,P<0.01);不同居住地儿童家长在情绪、认知、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68.398、50.240、56.027、54.250,P<0.001);4)家长情绪、家长认知、疫情压力与儿童行为呈负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儿童行为呈正相关(P<0.001),回归分析家长情绪、家庭亲密度、认知、疫情压力依次进入方程(F=733.447,P<0.01,△R2=0.125),可以解释儿童行为12.5%的变异。结论 CoV-19流行期间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延长、作息不规律、活动过多及睡眠问题;在疫情期应给予城市和乡镇学龄前儿童更多关注;维持疫情期间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19)流行对儿童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儿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月12-20日通过问卷星形式随机抽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0 57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由父母填写自编“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一般性资料采用描述分析,对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73.70%家庭亲子互动时间增加,69.85%家庭亲密度增加,63.63%儿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多,37.39%作息不规律,31.26%出现活动过多行为,20.37%睡眠异常;2)不同居住地学龄前儿童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891,P<0.001);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儿童家长在情绪、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14.824、10.914、18.254,P<0.01);不同居住地儿童家长在情绪、认知、家庭亲密度、疫情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68.398、50.240、56.027、54.250,P<0.001);4)家长情绪、家长认知、疫情压力与儿童行为呈负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儿童行为呈正相关(P<0.001),回归分析家长情绪、家庭亲密度、认知、疫情压力依次进入方程(F=733.447,P<0.01,△R2=0.125),可以解释儿童行为12.5%的变异。结论 CoV-19流行期间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延长、作息不规律、活动过多及睡眠问题;在疫情期应给予城市和乡镇学龄前儿童更多关注;维持疫情期间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区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基础、防护、应急等知识的知晓和需求情况。方法 对上海市某区150名放射工作人员发放问卷式调查表,对回收的147份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所调查放射工作人员知晓率最低的是辐射有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84.76%),对放射知识需求率最高(95.24%)。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放射工作人员之间辐射有关基础知识、辐射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性对人体危害情况知晓率仅在不同学历放射工作人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辐射应急知识、放射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放射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在学历、年龄及职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上海市某区放射卫生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辐射知识。应继续加强放射卫生基础和辐射防护知识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该区重点人群放射工作人员辐射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盐城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空腹血糖及自我效能干预的效果,探讨影响空腹血糖改善的可能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盐城市部分街道和乡镇1 085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规范完成8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患者的空腹血糖、自我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后血糖改变情况比较,结果显示:以前是否参加过糖尿病管理小组(Z=-2.080,P=0.038)、糖尿病治疗方式(Z=-2.662,P=0.008),活动前后血糖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研究对象在空腹血糖值(t=7.107,P=0.000)、自我效能(t=23.309,P=0.000)、行为方式得分(t=17.685,P=0.000)上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7)、文化程度(β=-0.182)、糖尿病病史(β=0.121)、以往是否参加过自我管理小组活动(β=0.282)、行为方式得分(β=-0.091)是影响空腹血糖改善的因素(P<0.05)。结论 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行为方式,改善患者空腹血糖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三水平Meta分析法系统回顾以往父母控制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研究,为抑郁的干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论文数据库,对父母控制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相关的文章进行检索。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选取转换后的相关系数Fisher's Z作为效应量计算整体模型。I2分布用以评价研究异质性,“Funnel plot”计算法用以评价发表偏差,Meta回归进行亚组与调节检验。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结果表明父母控制与学生抑郁呈正相关(Fisher's Z=0.278,P<0.001),I2=87.36%。Meta回归的结果表明,不同控制类型的调节效应显著。父母行为控制与学生抑郁无关(Fisher's Z=-0.067,P>0.1),其余方式的控制不仅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有关(Fisher's Z=0.279,P<0.001),甚至有可能是诱发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性人格的原因(Fisher's Z=0.272,P<0.05),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多个国家被检出。结论 父母控制与子女抑郁有关,对儿童青少年抑郁进行干预治疗时应该考虑学生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杭州市属及所辖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一线防疫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为提高疾控防疫人员疫情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问卷对103例疾控防疫人员进行在线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同时探讨其影响因素。 结果 职称(χ2=9.330,P<0.05)、工作年限(χ2=6.603,P<0.05)、每周值夜班次数(χ2=7.502,P<0.05)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χ2=11.917,P<0.05)是影响疾控防疫人员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中级职称、工作年限5~15年、每周值夜班3次以上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0~12 h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性别(χ2=4.040,P<0.05)、年龄(χ2=6.251,P<0.05)、学历(χ2=4.167,P<0.05)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χ2=13.065,P<0.05)是影响焦虑的主要因素,其中女性、年龄30~39岁、硕士及以上学历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0~12 h者更易发生焦虑;年龄(χ2=7.861,P<0.05)、职称(χ2=9.456,P<0.05)、工作年限(χ2=6.572,P<0.05)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20~29岁、初中级职称、工作年限<5年者更易发生抑郁。焦虑、抑郁的发生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性(P<0.05),关联强度Φ系数分别为0.458、0.372。 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疾控防疫人员存在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焦虑及抑郁问题,中级职称及以下工作人员更容易出现睡眠及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盐碘含量调整后,珠海市人群碘营养状况,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和2015年食用碘盐的居民户和8~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居民户盐样和儿童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 结果 2011年和2015年共检测盐样1 730份,合格碘盐食用率均高于97%。2015年盐碘中位数(23.30 mg/kg)低于2011年(30.49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24,P=0.000);2011年和2015年共检测900份儿童尿碘,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133.95 μg/L)低于2011年(216.8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51,P<0.05);香洲区(Z=-10.177)和金湾区(Z=-7.204)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均低于2011年的,斗门区(Z=-2.826)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高于2011年(P<0.05)。 结论 新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实行后,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珠海市居民户盐碘含量已下降,8~10岁儿童尿碘整体水平下降,珠海市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在适宜水平,但各区碘营养并不均衡,还应该持续深入的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强化喂养方式对极早产儿(VPT)/超早产儿(EPT)追赶生长及体成分(BC)发育的影响,为VPT/EPT群体的出院后保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产儿发育随访门诊随访的VPT和EPT91例给予个体化强化喂养指导,校正胎龄40周开始每月行体格测量与BC评估1次。结果 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相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在4、5月龄和6月龄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更低(4月龄,P=0.042;5月龄,P=0.033;6月龄,P=0.037),6月龄时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也更低(P=0.016);BC方面,4月龄时的体脂百分比纯母乳喂养组明显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25% vs.28.1% vs. 28.8%,P=0.015);6月龄时的去脂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纯母乳喂养组明显高于配方喂养组(13.08 vs.11.78,P=0.034)。结论 生后早期纯母乳喂养的VPT/ EPT有可能出现体重增长和体脂储存的受损。后续有必要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并开展该早期差异对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的流行特征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不同年龄组间变化百分比(PC)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2002-2015年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跌落粗死亡率为54.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70/10万,是浦东新区老年人首位意外伤害死因,占45.74%。14年间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3.87, Z=-6.41, P<0.001),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C=18.57%, Z=13.45, P<0.001);老年女性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男性(Z=-10.94, P<0.001),男女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的趋势(APC男性=-2.26%, Z男性=-4.07, P=0.002; APC女性=-4.70%, Z女性=-5.68, P<0.001);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率高于城区(Z=2.32, P=0.022),城郊老年人口意外跌落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城区=-3.14%, Z城区=-4.72, P<0.001; APC郊区=-6.14%, Z郊区=-5.94, P<0.001)。结论 2002-2015年浦东新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呈现逐年降低趋势,郊区老年人意外跌落死亡值得关注,应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高校大学生对抗生素的认知和使用现状及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5—7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河北、广西5所高校2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抗生素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6.7%。男生、医学专业、大四年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城市生源的学生知晓率高于其他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生素使用行为总正确率为64.1%,医学生(68.9%)高于非医学生(62.5%)(χ2=46.073,P<0.00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生(66.2%)高于普通高校学生(59.6%)(χ2=41.001,P<0.001)。大学生希望通过医务人员(45.4%)、网络(11.9%)、医学书刊(9.7%)等途径获得抗生素使用方法(70.8%)和注意事项(81.4%)等知识。结论 大学生对抗生素的认知存在误区和不合理使用行为,应加强大学生医药知识教育,养成规范合理的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强化喂养方式对极早产儿(VPT)/超早产儿(EPT)追赶生长及体成分(BC)发育的影响,为VPT/EPT群体的出院后保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产儿发育随访门诊随访的VPT和EPT91例给予个体化强化喂养指导,校正胎龄40周开始每月行体格测量与BC评估1次。结果 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相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在4、5月龄和6月龄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更低(4月龄,P=0.042;5月龄,P=0.033;6月龄,P=0.037),6月龄时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也更低(P=0.016);BC方面,4月龄时的体脂百分比纯母乳喂养组明显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25% vs.28.1% vs. 28.8%,P=0.015);6月龄时的去脂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纯母乳喂养组明显高于配方喂养组(13.08 vs.11.78,P=0.034)。结论 生后早期纯母乳喂养的VPT/ EPT有可能出现体重增长和体脂储存的受损。后续有必要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并开展该早期差异对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岁以内的追赶生长特点,研究其追赶生长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52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1岁时体重、身长Z评分与出生时Z评分之差(△Z)的大小,△Z>0.67定义为婴儿期出现追赶生长;并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之间追赶生长的差异。结果 纳入252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婴118名(46.8%),女婴134名(53.2%);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体重(kg)增长(Z评分为1.41±0.83)、身长(cm)增长(Z评分为0.82±0.76);80.5%在婴儿期出现体重追赶生长,62.7%出现身长追赶生长;不同性别之间的体重和身长的追赶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3、1.082,P>0.05);适于胎龄儿体重追赶生长较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比例高(χ2=8.552,P=0.014)。结论 大部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第一年出现追赶生长,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和生长发育监测,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的认知情况、态度和日常行为,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1 455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49%。医学生的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3.68±15.47)分、(63.64±11.84)分和(65.43±9.05)分。不同性别学生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05,P=0.296;t=-1.65,P=0.099);但不同性别的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00)。不同专业学生对EDCs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17.20,P=0.000;F=5.60,P=0.000);但不同专业学生EDCs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P=0.289)。不同年级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8.00,P=0.000;F=4.80,P=0.001;F=4.37,P=0.002)。学生成绩排名不同,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6.07,P=0.000;F=4.62,P=0.003)。生源地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19,P=0.235;t=-0.87,P=0.384;t=-0.98,P=0.327)。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 F=2.06,P=0.103;F=0.65,P=0.581);但平均月生活费不同的学生EDCs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知识、态度、平均每月生活费是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t=-4.22,P=0.000;t=-2.48,P=0.013;t=-3.64,P=0.000),但是知识、态度及平均月生活费对医学生EDCs行为的影响均是负向的。 结论 医学生对EDCs的态度、行为尚可,但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