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新监测方案、巩固消除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浙江省在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设立54~55个国家监测点、在6个地区设立风险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病情、钉螺分布、野粪等疫情和风险因素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34 530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29%~0.6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2 086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2%~0.56%,共发现血吸虫感染者2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3例为埃及血吸虫病病例、1例为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病例),流动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01%~0.07%;累计筛查家畜829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在固定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0.5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风险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2.8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累计检查各类野粪305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输入性病例等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风险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须进一步加强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 虫病流行县 (市、 区) 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行政村作为血吸虫病螺情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与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螺情调查, 对捕获的钉螺用压碎镜检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LAMP) 检测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建立螺情监测数据 库, 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结果 18个监测点共调查总面积1 826.55 hm2 , 查出有螺面积55.03 hm2 , 较2013年和2014年分 别下降了57.70%和40.63%。无新发现有螺环境; 未查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共设调查框718 532框, 有螺框出现率 0.45%, 活螺平均密度0.013 9只/0.1 m2 。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均最高, 主要分布在水田、 沟渠、 滩地、 塘堰、 旱地等环境和水稻、 旱地作物、 杂草、 树林等植被中。监测点有螺面积、 有螺框出现率、 捕获总螺数、 捕获活螺数等 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 已连续3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云南省监测点钉螺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仍需加强综合灭螺 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6年四川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螺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对全部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查螺。结果全省9个监测点共查出有螺面积236 592 m2,活螺密度0.30只/框(每框=0.11 m2),查出阳性钉螺1只,钉螺感染率0.004%;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旱地、水田,分别占总螺面的34%、32%、21%。结论各监测点2006年螺情指标比2005年螺情指标有显著下降,因2005年和2006年各监测点都开展了多次大面积药物灭螺,螺情的下降和防治力度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监测数据,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查螺5 710.94 hm2,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05.69 hm2;共调查2 094 553框,平均有螺框出现率0.62%,活螺平均密度0.025 4只/0.1 m2。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为最高;钉螺主要分布在塘堰、滩地、水田、沟渠、旱地等环境,以及水稻、旱地作物、杂草、树林等植被环境中。3年间监测点有螺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捕获总螺数、捕获活螺数、钉螺复现面积等螺情监测指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回升明显,需继续加强综合灭螺措施,有效控制钉螺孳生扩散的势头,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扩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样方法对全部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进行查螺。结果 5年中四川省的有螺面积由351 853m2下降为142 983m2,活螺密度由0.70只/框(每框=0.11m2)下降为0.33只/框,钉螺感染率由0.06%下降为0%,2007-2009年全省均未发现阳性钉螺;但沟渠仍是该省钉螺最多的环境。结论各监测点螺情指标2009年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四川省应进一步开展监测和巩固措施,防止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的疫情反复。  相似文献   

6.
2005~2006年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掌握各监测点钉螺消长情况。方法依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各监测点钉螺孳生环境与可疑环境进行调查,比较两年的各项螺情指标。结果2006年12个监测点的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17.27%,但各监测点有螺面积下降幅度不相一致,有10个监测点查出有阳性钉螺分布;另外各监测点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也有较大波动。结论各监测点螺情依然严重,应加强控制钉螺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监测数据,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螺情变化情况,为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开展螺情监测.其中流行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探讨今后的防治监测策略。方法根据广西区19个流行县(市)2004~2007年血防监测工作年报表,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4年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粪便检查确诊,对26345名当地居民查病,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但在393名外来人员中发现9例血吸虫病人;粪检当地耕牛14326头,解剖野鼠8566只,均未发现血吸虫阳性;累计在289个乡(镇)开展螺情监测,查螺面积12095.1hm^2,共发现2个残存螺点,面积4.6hm^2。结论广西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在监测中发现输入性病人和较大面积的残存螺点,提示今后应该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变化趋势, 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2009-2014年, 在全省13个地市共设立207个监测点 (行政村), 并开展螺情监测工作, 对6年来各项螺情监测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累计调查钉螺面积80 963.47 hm2 , 查出有螺面积45 309.77 hm2 , 感染性钉螺面积 364.93 hm2 ; 共捕获活螺1 646 125只。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由2009年0.493 3只/0.1 m2 下降到2014年0.339 3只/0.1 m2 , 降幅为31.22%; 感染螺密度由2009年0.000 7只/0.1m2 下降至0, 降幅为100%; 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0.14%下降至0。不 同疫情类别和流行类型中, 三类村和垸内型流行区钉螺感染率最高; 不同环境类型和植被类型中, 沟渠和杂草环境钉螺 感染率最高。 结论 结论 湖北省螺情稳步下降, 但全省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需加大药物灭螺和工程灭螺力度, 以 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完善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巩固防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于2015-2018年对扬中市指南村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螺情、人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等监测。结果 2015-2018年,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8.10 hm2、0.27只/0.1 m2降至2.72 hm2和0.07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清学血吸虫病筛查2 034人·次和858人,血检阳性率为0.59%~1.9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共检测羊7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未发现牛等其他家畜养殖;在有螺区域内未发现野粪。结论 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但仍有钉螺孳生,应进一步加大对钉螺等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1998-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残存钉螺15处,共计有螺面积14.9hm^2。残存钉螺面积逐年增加,复现间隔年限长,螺点环境复杂。  相似文献   

12.
2002~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现状。方法人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便检查;耕牛以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野鼠用解剖法检查病原。每年春秋两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对查获的钉螺用压片法和逸蚴法检查有无血吸虫感染。结果2002-2007年当地居民血检28165人,阳性417人,阳性率1.5%,粪检5718人无感染者;在流动人口监测中查出11例外源性病人;耕牛粪检21820头,解剖野鼠1389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累计查螺面积12095.1hm^2,查出3处残存螺点,面积分别为2.1、1.3、3.3hm^2;分别检查钉螺1518、4640只和1785只,并检查和走访螺点周围居民、检查耕牛,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和动物。结论广西区血吸虫病监测成效明显,但工作量大,监测策略可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原血吸虫病疫区的地理、气候等各种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原疫区的气温、降水和生态环境适合钉螺生存。但其独特的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又限制了钉螺的大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程度选取6个县(市、区)作为固定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000人,覆盖儿...  相似文献   

15.
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 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境外常见热带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