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房水细胞因子浓度的改变及房水细胞因子与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wAMD患者抗VEGF治疗敏感性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wAMD患者(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对照组)各30例(30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研究期间房水,用微球悬浮阵列技术(Luminex200TM)进行房水细胞因子浓度检测。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连续2次抗VEGF(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与房水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抗VEGF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房水中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细胞因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抗VEGF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房水中VEGF-A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89,P<0.001);连续2个月抗VEGF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CM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抗VEGF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房水中PDGF-BB浓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413、-0.508,均为P<0.05),治疗1个月后MCP-1、IL-6、ANGPTL4浓度与CMT均呈正相关(r=0.743、0.552、0.566,均为P<0.05)。结论 房水细胞因子IL-8、MCP-1、ANGPTL4可能参与wAMD疾病的发生,抗VEGF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减轻黄斑水肿,其中视力恶化可能与房水细胞因子PDGF-BB浓度有关,而房水细胞因子MCP-1、IL-6、ANGPTL4浓度可能与黄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Ozurdex治疗不同OCT分型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经眼底检查、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5例35眼。根据患者OCT采集图像,将存在黄斑区视网膜海绵样水肿且出现视网膜内弥漫性低反射的患者归入弥漫性黄斑水肿(DRT)组(12眼);将黄斑区视网膜内存在高反射间隔和大小不一低反射囊腔的患者归入黄斑囊样水肿(CME)组(14眼),将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增加、液体积聚并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的患者归入SRD组(9眼)。采用玻璃体内Ozurdex植入术治疗三组患者。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MT、眼压及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随访期间BC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8.047,P时间<0.001;F组间=3.840,P组间=0.032;F交互=2.797,P交互=0.011),表明在随访期内药物对患者视力有持续性改善作用。三组患者BCVA在治疗后2个月达到最佳水平,表明药物作用效果在2个月时达到最大。DRT组患者BCVA在随访的各个时间点均优于CME组和S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ME组和SRD组患者BCVA在随访的各个时间点差异均不明显(均为P>0.05)。三组患者CMT在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并在治疗后2个月时达到随访最低,之后开始出现反弹,SRD组患者在随访期内CMT的变化幅度最大。三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各时间点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0.859,P时间<0.001),说明药物具有明显的升眼压效应。三组患者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眼压均有上升,并在治疗后3 个月开始下降。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经过医学处理,未出现明显白内障加重、视网膜脱离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Ozurdex可有效改善不同OCT分型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功能和黄斑区视网膜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Ozurdex与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ME患者44例44眼,22例患者选择Ozurdex治疗(Ozurdex组),22例患者选择康柏西普治疗(康柏西普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药。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眼前段及眼底情况等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Ozurdex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CVA及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zurdex组和康柏西普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及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zurdex组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次数为(2.09±0.68)次,康柏西普组为(5.14±1.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不良反应。结论 Ozurdex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均可有效改善RVO-ME患者视功能及降低CMT,但Ozurdex疗效持续时间较长,注射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临床确诊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测量,并采用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重复检测并比较BCVA、CMT。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监测白内障进展、结膜下出血等眼部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logMAR)分别为0.74±0.37、0.47±0.29、0.28±0.14、0.37±0.17。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CMT分别为(372.12± 99.42)μm、(298.14±82.44)μm、(278.45±62.43)μm、(289.31±56.34)μm。患者各时间点BCVA、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患者BCVA和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25 mmHg,1 kPa=7.5 mmHg),经局部降眼压药物应用后降至正常水平。4例患者出现白内障进展,均无需手术治疗。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能够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CMT,有效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PCM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0.7 mg的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若发现PCME复发,则再次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的BCVA(logMAR)分别为0.61±0.17、0.15±0.10、0.14±0.10、0.12±0.10,CMT分别为(540.38±76.10)μm、(229.13±13.27)μm、(227.13±13.32)μm、(225.56±14.88)μ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眼的BCVA均显著改善,CMT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1,P=0.087)。随访6个月期间,仅1眼行两次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注射治疗;2眼出现眼压轻度升高,给予局部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眼部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PCME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与雷珠单抗单药或Ozurdex单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疗效,评价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38例(38眼)BRVO-ME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组(17例17眼,患者仅进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Ozurdex组(11例11眼,患者仅进行玻璃体内Ozurdex注射),联合组(10例10眼,患者先进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2周后再进行玻璃体内Ozurdex注射)。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注药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雷珠单抗组和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CMT均降低,BCVA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Ozurdex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CMT均降低,BCVA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治疗后4个月时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和联合组相比,Ozurdex组治疗后4个月和12个月患者CMT增加,BCV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雷珠单抗组与联合组患者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雷珠单抗组、Ozurdex组和联合组患者注射次数分别为(7.94±1.34)次、(2.82±0.75)次和(3.78±1.20)次,雷珠单抗组与Ozurdex组和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联合组与Ozurde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Ozurdex组和联合组患者均出现眼压升高(均为P<0.05),其中,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眼压升高最为显著。 Ozurdex组和联合组分别有2例2眼、1例1眼发生白内障进展,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3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雷珠单抗单药、Ozurdex单药和联合用药均能有效改善BRVO-ME患者黄斑水肿并提高患者视力,但雷珠单抗单药和联合用药比Ozurdex单药能更好地降低患者CMT并改善视力。同时,与雷珠单抗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能减少患者注药次数,降低经济负担,而Ozurdex植入会导致更多类固醇相关副作用,特别是高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黄斑前膜(ERM)剥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玻璃体内注射治疗4期ERM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4期ERM并于ERM剥除术中联合应用Ozurdex玻璃体内注射的患者26例(26眼),分析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眼压及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logMAR)分别为0.70(0.52,1.08)、0.52(0.37,1.00)、0.46(0.28,0.70)和0.40(0.28,0.70),术后各时间点的BCVA较术前均有好转(均为P<0.05);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CMT分别为651.50 μm(538.30 μm,790.80 μm)、387.00 μm(342.80 μm,423.30 μm)、363.50 μm(321.80 μm,419.30 μm)和339.50 μm(305.80 μm,374.80 μm),术后各时间点的CMT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01);手术前后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其中6例患者眼压升高,且≥25 mmHg(1 kPa=7.5 mmHg);术后6个月,ERM由4期改善为1期者2眼(7.7%),改善至3期者9眼(34.6%),仍为4期者有15眼(57.7%),但其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紊乱程度较术前减轻;术前BCVA与术后6个月的BCVA呈正相关(r=0.713,P<0.001);7例(26.9%)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黄斑水肿,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 ERM剥除术联合Ozurdex玻璃体内注射可改善4期ERM患者视力,并促进黄斑区视网膜解剖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DME患者67例67眼,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全身病史及相关血液学检测指标(血糖、血常规、血脂、生化、肾功能等)、眼部病史及眼科相关检查结果[视力、眼压、眼底彩色照相、OCT相关影像学指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1 mm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小(OR=0.001,95%CI为0.001~0.036)、1 mm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薄(OR=0.994,95%CI 为0.988~1.000)、白细胞计数低(OR=0.561,95%CI为0.332~0.948)、血红蛋白浓度高(OR=1.076,95%CI为1.021~1.135)、红细胞计数高(OR=11.798,95%CI为 1.854~75.078)、视力下降时间长(OR=2.008,95%CI为 1.053~3.830)、基线最佳矫正视力低(OR=0.274,95%CI为 0.093~0.804)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短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ME患者基线时视功能与眼部解剖结构以及全身情况可能影响抗VEGF治疗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100例(100眼)DME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DME病理学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组(40眼)、囊样黄斑水肿组(35眼),弥漫性视网膜增厚组(25眼)。以末次抗VEGF治疗后1个月CMT下降率≥20%为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以BCVA提高2行及以上为患者视力提高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比较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个月三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指标及生化指标、眼科相关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抗VEGF玻璃体内注射对DME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末次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BCVA(logMAR)、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水肿消退疗效未达标患者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HDL)、基线CMT、感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异位中心凹内层(EIFL)分期方案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手术患者视力预后的评估。方法 本研究纳入确诊为单眼IMEM的7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接受23 G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MEM)及内界膜,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EIFL分期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以及术前不同EIFL分期与BCVA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EIFL分期方案,2期患者15眼(19.0%),3期患者54眼(68.4%),4期患者10眼(12.7%)。与3期、4期患者相比,2期患者术前和术后BCVA均较好(P=0.224、P<0.001)。术后6个月,所有EIFL分期患者的BCVA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均为P<0.05)。EIFL分期与患者术前BCVA、CFT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与患者术后6个月BCVA、CFT也呈正相关(均为P<0.001)。术后6个月,46.7%的2期患者中心凹恢复正常形态,3期患者中5.6%改善为2期,4期患者100.0%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稍改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EIFL分期方案是评估IMEM手术视力预后的一种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的方法,有利于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相比3期、4期患者,2期IMEM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并增加解剖结构恢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并评估影响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远期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眼科查确诊的缺血型BRVO继发ME(BRVO-ME)患者30例30眼纳入研究.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进行裂隙灯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相关黄斑水肿(ME)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治疗期间接受任何一种抗VEGF药物),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不分先后顺序,治疗期间使用两种药物)。每月随访,共随访6个月及以上,末次注射后,连续3次随访均无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变化≤50μm,且CMT≤250μm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BCVA及降低CMT,A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4.59±2.83)次,B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3.02±1.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A组患者BCVA(logMAR)从0.77±0.47提高到0.48±0.44(P=0.00),B组患者BCVA从0.73±0.45提高到0.42±0.3...  相似文献   

13.
两种抗VEGF药物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锡安  彭惠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501-1503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30例30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0.5 mg每月1次,连续3次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和28例30眼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0.5 mg每月1次,连续3次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病例,比较两组分别在玻璃体腔注药1 mo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OCT变化情况。结果: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药,每次治疗后1 mo与治疗前相比,A 组 BCVA 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BCVA 平均值提高, CMT平均值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BCVA 变化、CMT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均能有效控制湿性AMD患者病情发展并改善视力,治疗3 mo内两种药物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评估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影响视力预后和玻璃体内注药次数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病理性近视CNV患者47例49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13眼,女35例36眼。年龄(56.67±13.90)岁,屈光度(-13.64±3.92)D,眼轴长度(29.03±1.36)mm。患者均为首次治疗,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给予所有患眼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所有患眼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观察并记录患眼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变化及玻璃体内注药次数;将治疗后24个月logMAR BCVA及总注射针数分别与各基线资料(屈光度、眼轴、病理性近视分期、CNV位置、logMAR BCVA、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进行Pe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在24个月随访期内,患眼第1年与第2年平均注射针数分别为(3.51±1.54)次、(0.57±1.02)次,总注射针数为(4.08±1.75)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BCVA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CM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CNV面积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CNV渗漏面积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4个月logMAR BCVA与基线屈光度、眼轴、病理性近视分期、CNV位置、CMT、CNV面积均无明显相关(均为P>0.05),但与基线logMAR BCVA、CNV渗漏面积呈正相关(r=0.595、0.319,P=0.000、0.026)。总注射针数与基线屈光度、眼轴、病理性近视分期、CNV位置、CNV面积均无明显相关(均为P>0.05),但与基线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呈正相关(r=0.297、0.440、0.433,P=0.038、0.002、0.00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并发症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CNV可以带来较好的视力与解剖形态收益,效果安全有效;末次随访BCVA与基线BCVA、CNV渗漏面积具有正相关性,总注射针数与基线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经过连续3个月的每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 1 a 的视力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V患者44例(44眼),所有患者在基线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检查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行连续3个月的每月1次抗VEGF(包括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注射,随后按需治疗,记录第1次抗VEGF治疗后随访1 a的BCVA并与基线BCVA比较,依据BCVA变化分为BCVA提高组和未提高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BCVA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VA提高组比BCVA未提高组具有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小的病灶最大线性尺寸(P=0.045、0.03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脉络膜高渗透性和病灶最大线性尺寸是视力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回归系数为0.963和0.001;P=0.010、0.012;比值比为0.083和1.002;95%的可信区间为0.013~0.549和1.001~1.004 μm)。结论 合并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可能是经抗VEGF治疗的PCV患眼视力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同时病灶的最大线性尺寸和发病时间也与PCV经抗VEGF治疗后的BCVA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