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牛新燕  方香香  索仲 《实用癌症杂志》2023,(8):1270-1272+1316
目的 探究手术切除的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N2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5年,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5年,102例NSCLC患者中有25例生存,占比24.51%;77例死亡,占比75.49%。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比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均是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临床应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期间初诊Ⅳ期原发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期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非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手术为Ⅳ期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原发灶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期,N0、N2期,淋巴结未清扫,转移灶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期NSCLC患者接受原发灶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原发Ⅳ期NSCLC患者行原发灶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探讨完整切除术后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70天,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52.4%、34.9%、28.1%和20.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0岁vs≥60岁)、是否吸烟、手术方式、T分期、术后化疗、术后化疗疗程数、术后放疗7个临床因素与IIIA期NSCL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在肺癌的不同分期组间已明确,但其在同一分期中,尤其是直径小于3 cm的肿瘤中对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142例,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不同肿瘤大小患者的生存率,并对发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以及是否接受放化疗等因素进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肿瘤直径≤2.0 cm者60例,2.1~3.0 cm者82例.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1%、70.89%,其中肿瘤直径≤2.0 cm组分别为94.91%和81.40%,2.1~3.0 cm组分别为82.18%和64.91%(P=0.035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是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使患者获得更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Wang S  Wu Y  Rong T  Huang Z  O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05-607
目的:探讨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1996年手术治疗的266例Ⅲ期N2 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同期手术的N0、N1患者做比较,用Cox模型分析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手术方式、T状态、手术性质等对N2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66例Ⅲ期N2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3%,明显低于同期N0、N1患者的5年生存率(51.4%和30.4%),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T状态、手术性质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且估计能完全切除的Ⅲ期N2(特别是T1)NSCLC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67例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被手术病理证实为T2N0,并接受了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或淋巴结采样术.共392枚淋巴结被切除,201站纵隔淋巴结被清扫(上纵隔组103站,下纵隔组98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88.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的预后优于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P=0.041);原发灶≤4cm患者预后优于原发灶>4cm患者(P=0.016),被切除的淋巴结总数、脏层胸膜受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原发灶所在部位、性别及年龄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增加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对改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原发灶>4cm 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佳,可能更适宜于接受进一步的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ⅢA-N2期NSCLC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状况,计算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ⅢA-N2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31.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LVI)、N2阳性淋巴结数目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按年龄分层分析提示,上述预后危险因素的影响在年龄≥55岁者中尤为显著.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T3/T1)、LVI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3期、LVI阳性和N2多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T3期、LVI、N2阳性淋巴结站数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Ⅲa(T1N2M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并检测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等与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相关的指标在本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此探讨此类型NSCLC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入院行手术治疗的49例Ⅲa(T1N2M0)期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随访。收集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ERCC1、CK19等指标在上述类型NSCLC中的表达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共49例NSCLC患者,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9%、30.61%、12.24%。ERCC1和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38.78%和42.86%。单因素分析:肿瘤直径、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和是否行免疫治疗对本组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直径(P=0.048)、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P=0.045)、ERCC1和CK19的表达情况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Ⅲa(T1N2M0)期NSCLC预后优于其他临床N2期肺癌。ERCC1、CK19的表达、肿瘤直径、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大小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在肺癌的不同分期组间已明确,但其在同一分期中,尤其是直径小于3cm的肿瘤中对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I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IA期非小细胞肺癌142例,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不同肿瘤大小患者的生存率,并对发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以及是否接受放化疗等因素进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肿瘤直径≤2.0cm者60例,2.1~3.0cm者82例。全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1%、70.89%,其中肿瘤直径≤2.0cm组分别为94.91%和81.40%,2.1~3.0cm组分别为82.18%和64.91%(P=0.035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是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使患者获得更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探讨完整切除术后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床预后因素.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288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88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70天,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52.4%、34.9%、28.1%和20.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0岁vs≥60岁)、是否吸烟、手术方式、T分期、术后化疗、术后化疗疗程数、术后放疗7个临床因素与ⅢA期NSCL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复发性肝细胞癌行再次切除术后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江西省人民医院1995年7 月至2003年7 月48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再次肝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和复发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再次肝切除术前全身状况、复发的出现时间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8例患者再次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6.3 个月,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 、45.8% 、27.1% ,1、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8% 、25.0% 、16.7%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影响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原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有无血管侵犯、复发肿瘤病理分级和AFP 水平影响再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TNM分期是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其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内复发间隔时间短(≤24个月)、复发肿瘤直径>5cm、复发肿瘤TNM分期越晚,提示再次切除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脏层胸膜受侵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脏层胸膜受侵对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232例Ⅰ 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B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C组: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45例,B组96例,C组91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61.9%和56.2%,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7%、50.6%和35.9%,3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脏层胸膜受侵者187例(80.6%),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42.6%;无脏层胸膜受侵者45例(19.4%), 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56.7%,两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分组为变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RR=1.530,95%CI为1.132~2.067,P=0.006).结论 Ⅰ b期NSCLC中,不同T状态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径>3 cm且脏层胸膜受侵的患者预后较差,这一T2状态是否需要修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疗效及其预后因子。方法接受3DCRT的178例NSCLC中男136例,女42例,中位年龄65岁。放疗剂量2~3 Gy/次,6次/周,总剂量60~75Gy。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用预后指数模型综合评价放疗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期16个月(14~3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4%、39.7%,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疗前体重下降、病理类型、T分期、原发肿瘤最大横径、GTV体积、照射总剂量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体重下降、病理类型、GTV体积和照射总剂量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疗前体重下降、病理类型、GTV体积及照射总剂量是NSCLC患者3DCRT的独立预后因子,预后指数模型比单个因素能更好地反映3DCRT预后。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Stage IA (T1N0M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cludes all lesions up to 3 cm in diameter. With the use of advanced imaging techniques, smaller pulmonary lesions can be identified.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NSCLC will likely have smaller tumors at presentation in the fu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siz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 stage IA NSCLC.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46 consecutive,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 stage IA NSCLC. Eligibl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tumor registries and pathology records. Follow-up was obtained from the surgical database and primary physicians' records. RESULTS: Eighty six patients had tumors 相似文献   

15.
10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10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总体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64.8%和48.6%。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肿瘤直径(P=0.027)、支气管断端是否阳性(P=0.016)、TNM分期(P=0.000)、T分期(P=0.002)、N分期(P=0.000)、术后是否放疗(P=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P=0.000)和肿瘤直径(P=0.015)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总体生存率优于其它非小细胞肺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为TNM分期和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长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在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全国10所医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符合纳入标准的2086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中位病变长度与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关系,进一步分层分析病变长度对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5.6个月和18.2个月。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病变长度为预后影响因素。≤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8.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7.3%、45.0%、36.3%。全组>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1.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69.9%、37.9%、28.1%(P<0.05)。Ⅱ期患者≤5 cm组和>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1个月和38.9个月(P=0.303),Ⅲ期患者的分别为23.9个月和19.3个月(P<0.001),N1期患者的分别为24.1个月和18.4个月(P<0.001)。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病变长度与放疗预后相关,可能对目前临床分期具有补充作用,≤5 cm长度对Ⅲ期、N1期患者能更好的预测生存。  相似文献   

17.
戴云  苏晓东  龙浩 《癌症》2010,29(5):538-544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urgery is the mai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tage-Ⅱ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but patients still have an unsatisfactory prognosis even though complete resection is usually possible.Adjuvant chemotherapy provides low rates of clinical benefit as well.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stage-Ⅱ NSCLC to find patients with unfavorable factors for proper management.Methods:Clinical data of 220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sections o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LncRNA AK126698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156例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5 cm)。采用qRT-PCR检测NSCLC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AK126698相对表达水平;分析AK12669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预后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良预后。检索Oncomine 和TCGA数据库挖掘有关AK126698在不同NSCLC芯片中的信息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探究AK126698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癌组织中AK126698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AK126698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和肿瘤最大直径显著相关(P<0.05)。AK126698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Log-rank χ2=9.031,P=0.003)。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AK126698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检索Oncomine数据库中共有7项研究包含821个样本涉及比较AK126698在NSCLC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AK126698在NSCLC中显著低表达(P<0.05),AK126698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P=0.014)。结论:NSCLC组织中LncRNA AK126698显著低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肿瘤最大直径显著相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from 107 inpatient cases at The Cancer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1990-2000,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The overall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88.7, 64.8 and 48.6% respectively. The main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tumor diameter (P= 0.022), bronchial stump (P=0.016), TNM stage (P=0.000), T stage (P= 0.002), N stage (P=0.000) and postoperation radiotherapy (P=0.001).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TNM stage (P=0.000) and tumor diameter (P=0.015) are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BAC patients was superior to those with oth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e TNM stage and tumor diameter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for BAC.  相似文献   

20.
Xu BB  Gao W  Chen C  Wei N  Zheng H  Zhou Y  Zhang RX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632-635
目的探讨巨块型肺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1992年8月至2005年8月经手术治疗的137例巨块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根治性手术122例,姑息性手术15例。122例根治性手术中,肺叶切除63例,全肺切除48例,其他手术方式11例。分别对患者性别、肿瘤大小、p-TNM分期、局部淋巴结N分期、原发肿瘤T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和手术性质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 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49.2%和40.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P=0.001)、p-TNM分期(P=0.001)、N分期(P=0.042)、T分期(P=0.006)、手术性质(P=0.02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则显示,p-TNM分期(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TNM分期是影响巨块型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巨块型肺癌患者,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争取根治性手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