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进一步完善敏感可靠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2015—2019年江苏省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要求开展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对历年的病情和螺情进行描述性及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江苏省本地人群平均血检阳性率为1.55%,流动人群平均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马鞍山市血吸虫病病情空间聚集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流行村为单位,建立2011—2020年马鞍山市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空间数据库.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找出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20年马鞍山市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年度间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贵池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对贵池区国家级监测点2015—2019年人畜病情、螺情和野粪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贵池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查病4 297人⋅次,血检阳性率从2015年的7.22%下降至2019年的2.48%;流动人口累计血清学查病1 274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8.00%、11.50%、7.58%、4.42%和7.91%。本地和流动人群均未查到粪检阳性者。五年间未发生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无新(复)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筛查猪92头,犬108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19.49 hm2,共捕获活螺6 216只,活螺密度分别为2.84、1.08、2.91、2.14和0.88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水平,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4.
正一直以来,九江市濂溪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针,在1995年血吸虫病基本消灭达标基础上,以传播阻断标准为目标,持续发力,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综合治理,采取沟渠硬化、兴林抑螺、封洲禁牧、健康教育、查螺灭螺、人畜查治病及扩大化疗、疫情监测、风险评估等措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 2016—2020 年合肥市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了解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合肥市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 2016—2020 年合肥市国家监测点螺情和病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0 年,合肥市国家监测点总体螺情稳定,小范围内有波动,2019 年复现钉螺面积 0. 50 hm2,镜检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 2018 年的最高 0. 27%降至 0,五年来均无当地感染病例;未发现血吸虫阳性家畜。 结论 2016—2020 年,合肥市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市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局部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继续加强对该地区的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岳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6—2020年疫情监测结果,为完善全市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制定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版)》要求,在岳阳市设立12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对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等血吸虫感染情况和螺情开展系统监测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仪征市钉螺与血吸虫病病情相关情况,探讨血吸虫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比较2002-2011年仪征市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变化情况;流行村人群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以及家畜粪检阳性率变化情况。对螺情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血吸虫病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性钉螺面积与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例与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面积与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 = 0.732,0.678,0.774,P 均< 0.05)。结论 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必须消灭感染性钉螺,压缩有螺面积,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对西昌市新农村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人群、家畜病情和螺情监测.结果 监测点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44%,未发现血吸虫病感染家畜,钉螺面积6 140 m2,钉螺平均密度0.34只/0.11m2,未发现感染钉螺.结论 2011年西昌市血吸虫病已经控制在比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徽枞阳县内陆地区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血防项目后,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情况.方法 通过对仪山内陆地区2002~2008年钉螺调查结果分析,对试区人群进行查病,了解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了解试区有螺环境野粪污染及野生动物感染情况.结果 试区2002~2008年均查到感染性钉螺,2007年和2008年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为0.0568只/0.11m2和0.0112只/0.11m2;2008年试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24%,野粪调查狗粪阳性率6.89%,野鼠血吸虫感染率14.28%.结论 枞阳县仪山内陆地区在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血防项目后,消除了人及耕牛血吸虫病传染源,但其它传染源依然存在,其主要传染源可能是狗和野鼠,提示实施“三改”尚不能完全阻断血吸虫病流行,在内陆地区应力争消灭钉螺,同时也要减少其它传染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镇江市丹徒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以来,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0.083%下降至2010年的0;2007年后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未查出病畜;感染螺面积和感染螺平均密度逐年下降,至2010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2010年全区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观察南京市浦口区江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4-2013年浦口区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措施资料, 分析比较不同年份不同防治措施人群、 家畜、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 化。结果 结果 2013年全区钉螺面积384.09 hm2 , 比2004年的1 137.61 hm2 下降了66.24%, 2004年感染性钉螺面积572.02 hm2 ,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为0.18%, 2008年后未查见感染性钉螺。2004年人群感染率为3.55%, 2007年下降为0.02%, 2008 年后未再查到血吸虫病人。结论 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后疫情稳定; 但仍需对既往有螺环境进行 监测及综合防治以巩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沙市区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9-2013年沙市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资料, 分析人、 畜病情及螺情变化。结果 结果 2009-2013年, 沙市区人群和耕牛血吸 虫感染率分别由2.24%和1.92%下降到0.63%和0, 分别下降了71.88%和100%; 钉螺面积由760.40 hm2 下降至715.08 hm2 , 下降率为5.69%, 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6.32%和0.67只/0.1 m2 下降到18.30%和0.53只/0.1 m2 , 分别 下降了30.47%和20.90%。2012-20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显著降低人、 畜感染率, 能有效控制螺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镇江市润洲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 2001-2016年在镇江市润洲区实施以全覆盖灭螺、血吸虫病扩大化疗和健康教育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有螺面积、灭螺面积和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行为正确率为指标评估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 2001-2016年镇江市润州区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灭螺面积7 091.50 hm2,有螺面积和总灭螺覆盖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 = -0.874,P = 0])。2001-2016年镇江市润州区常住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1 703例,粪检阳性病人199例;对粪检阳性者和血检阳性者全部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和扩大化疗;2005年后居民血检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自2004年后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01-2016年问卷调查居民189 639人次,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逐年提升。全区于2016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全覆盖灭螺、吡喹酮扩大化疗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可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九江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4年九江市血吸虫病防治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流行区范围变化、人畜感染率、血吸虫急性感染和突发疫情、感染性钉螺环境等指标。 结果 2014年与2008年相比,人、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8.40%、92.54%,感染性钉螺面积从103.24 hm2下降为0,有螺框出现率与活螺密度分别从14.86%和0.334 5只/0.1 m2下降至6.89%和0.126 5只/0.1 m2。除2011年及2014年外,各年度均有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发现。 结论 九江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效果显著,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仍需加强风险控制及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常州市武进区消除血吸虫病的措施与效果,为同类地区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常州市武进区1995-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其防治措施与效果。结果 1995-2015年,武进区累计开展监测查螺15 934.01 hm~2,累计发现有螺面积34.61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累计开展药物灭螺234.59 hm~2,对18个重点环境进行了环境改造灭螺、面积为84.48 hm~2;累计开展监测查病25.93万人次,家畜检查17 314头次,未发现血吸虫病原学阳性者和病畜;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扩大化疗2 042人次。到2015年,全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25%;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98.06%、正确行为形成率达97.82%。结论武进区通过积极防治,已实现消除血吸虫病危害的目标,但影响血吸虫病再流行的社会和自然等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仍要加强血吸虫病监测和防治成果的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英德市螺情复现后血吸虫病疫情态势和处置效果,探讨今后防控对策。 方法 收集 2019—2020年英德市查灭螺、人畜病情监测和野粪监测等资料,分析和评估英德市血吸虫病发生与传播风险。 结果 2019 年发现钉螺复现环境面积 105 648. 94 m2,经灭螺处置后,2020 年 5 月后未再发现活螺孳生;累计查获活螺 6 949 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采用 IHA 分别检查历史流行区常住居民 2 503 人和流动人员 418 人,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0. 20%(5 / 2 503)和 0,粪检未发现阳性。 对螺区及周边村大型家畜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共检测牛 155 头,结果均为阴性;检测野粪 200 份,结果均为阴性。 螺区及周边村民和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 95. 17%和 96. 77%。英德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为Ⅲ级。 结论 英德市钉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钉螺整治区域需加大螺情监测和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