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2型TAMs与LoVo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TAMs生物标记分子CD163、CD206的表达情况以明确M2型TAMs诱导成功,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2型TAMs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0、TGF-β1的浓度,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κB p65及E-cadherin入核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的TAMs高表达CD163、CD206;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M2型TAMs浓度增加,LoVo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M2型TAMs浓度增加,细胞上清液中IL-10、TGF-β1的浓度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2型TAMs可以明显上调IKKα、IKKβ蛋白表达(P<0.05),抑制IκBα蛋白表达(P<0.05),促进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及ZEB1的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着M2型TAMs浓度增加,NF-κB p65入核增多,E-cadherin入核减少。结论:M2型TAMs可以激活NF-κB通路,进而介导EMT发生。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炎性细胞。在各种不同刺激因子的作用下,TAMs可分化为经典活化型(M1)和交替活化型(M2)。M1-TAMs具有抑制恶性肿瘤活性的作用,M2-TAMs具有促进恶性肿瘤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TAMs主要为M2型,可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耐药,并降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本文将对TAMs的表型及其在肺癌中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汤对 Lewis 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瘤组织中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并探索其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Lewis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 Lewis 肺癌移植瘤模型,温阳散结汤干预14 d 后观察小鼠瘤重和肺转移灶,计算肺转移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瘤组织中巨噬细胞M2型表面标志物 CD206 的表达;温阳散结汤灌胃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采用IL-13干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建立巨噬细胞M2型极化模型,CCK-8法检测温阳散结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检测 CD206的表达,RT-PCR检测巨噬细胞M2型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IL-10、TGF-β 和TNF-α 的水平变化,Western-blot检测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收集温阳散结汤含药血清处理的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将其作用于Lewis肺癌细胞,通过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Lewis 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迁移能力。结果:温阳散结汤干预后,明显减少了小鼠瘤重和肺转移灶数,并抑制了瘤组织CD206的阳性表达(P<0.05);温阳散结汤含药血清干预后,IL-13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中F4/80+CD206+的细胞比例和CD206蛋白表达明显减少,MRC1、Arg1、Y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中TNF-α、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IL-10、TGF-β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明显下调了细胞PPARγ、NF-κB p65、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P<0.05);温阳散结汤含药血清处理的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干预后,Lewis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温阳散结汤具有抑制肺癌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通路,抑制IL-13诱导的RAW264.7细胞M2型极化,从而抑制Lewis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VEGF基因联合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si-VEGF转染至胃癌BGC-823细胞中,以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其转染效果。转染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共同培养48 h,MTT法检测si-VEGF联合唑来膦酸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唑来膦酸的IC50;将细胞随机分为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NC+唑来膦酸组(转染阴性对照后,给予唑来膦酸处理)、si-VEGF组(转染si-VEGF)和si-VEGF+唑来膦酸组(转染si-VEGF后,给予唑来膦酸处理),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AT3、p-STAT3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si-VEGF后成功下调BGC-823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si-VEGF联合唑来膦酸对BGC-823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唑来膦酸单独作用,且唑来膦酸的IC50为62.94 μmol/L。与si-NC组相比,si-NC+唑来膦酸组、si-VEGF组和si-VEGF+唑来膦酸组的侵袭细胞数及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且p-STAT3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TAT3表达差异不明显。其中,si-VEGF+唑来膦酸组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si-NC+唑来膦酸组或si-VEGF组。结论:靶向抑制VEGF基因联合唑来膦酸能够协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胃癌细胞外泌体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差速离心法提取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株MGC-803、SGC-7901外泌体,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将U937细胞与PMA共孵育诱导U937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的同时分别与PBS、GES-1 exo、MGC-803 exo、SGC-7901 exo、IL-4孵育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孵育后各组细胞CD206和HLA-DR表达,qRT-PCR检测CCL17、CXCL8、IL-10、TGF-β、TNF-α、IL-6、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NF-κB、NF-κB、IκBα表达水平,将各组诱导后的U937细胞与MGC-803、SGC-7901共培养后,收集MGC-803、SGC-7901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差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外泌体的形态特征,并且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泌体可被U937细胞摄取,与MGC-803 exo、SGC-7901 exo共孵育后的U937细胞CD206显著高表达,HLA-DR低表达(P<0.05),CCL17、CXCL8、IL-10、TGF-β表达显著上调(P<0.05),TNF-α、IL-6、IL-1β表达显著下调(P<0.05),NF-κB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IκBα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且与MGC-803 exo、SGC-7901 exo诱导极化后的巨噬细胞共培养组MGC-803、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胃癌细胞能够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进而诱导MGC-803、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外源性IL-8对单核细胞的活化作用及IL-8活化后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转移的影响。  方法  外源性IL-8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M1、M2型TAMs的比例。IL-8活化的TAMs与HCC细胞共孵育,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AMs对H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利用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探究TAMs对HCC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在100例HCC样本中进行组织水平验证。  结果  外源性IL-8可诱导THP-1细胞的表型向M2型TAMs方向分化。IL-8体外诱导的TAMs可以反作用于HCC,促使其发生EMT,进而促进其侵袭转移。在HCC组织中证实IL-8与TAMs浸润呈明显的正相关(r=0.22,P < 0.05),同时浸润的TAMs与神经细胞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20,P < 0.05)。  结论  在HCC中,IL-8可以趋化TAMs浸润并促进其活化,活化后的TAMs可促进HCC细胞EMT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凝血因子Ⅶa、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等处理结肠癌细胞株SW620,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NF-κB(p65)、细胞浆NF-κB抑制蛋白(IκB-o)和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7(caspase-7)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W620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采用Transwell法测定SW620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白细胞介素8( IL-8)和组织因子(T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凝血因子Ⅶa能够显著下调细胞浆中IκB-o的表达水平,并使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单克隆抗TF和抗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抗体能够抑制凝血因子Ⅶa的这一作用。PDTC能够明显干预凝血因子Ⅶa对SW620细胞增殖、迁移的促进作用。PDTC能够明显干预凝血因子Ⅶa对SW620细胞中TF、IL-8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和对caspase-7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结论 凝血因子Ⅶa与细胞表面TF结合形成TF/Ⅶa复合物,活化受体PAR2,经NF-κB通路上调IL-8、下调caspase-7的表达,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与迁移。TF/Ⅶa/PAR2/NF-κB通路还可进一步上调TF的表达,从而形成TF/Ⅶa/PAR2/NF-κB/TF正反馈通路。  相似文献   

8.
周锡进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0):1261-1263
巨噬细胞广泛参与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其表型和功能具有很大可塑性,在不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可分化为经典活化(M1表型)和替代活化(M2表型),其中M2表型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诱导Th2反应。肿瘤微环境浸润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多具M2表型,能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和转移。由此可见,TAMs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用WST-1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EGF对胰腺癌细胞系NOR-P1的增殖、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PA的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检测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EGF能够明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但对胰腺癌细胞的黏附力及增殖并无明显影响。EGF明显上调胰腺癌细胞的NF-κB活性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NF-κB抑制物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能够明显抑制EGF所诱导的NF-κB活性,同时也抑制EGF所诱导的uPA表达及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力。结论EGF通过活化NF-κB促进胰腺癌细胞的uPA表达和侵袭力,采用NF-κB抑制剂阻断NF-κB通路有利于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惠娟  谢娟  黄李雅 《肿瘤》2019,(12):985-99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联合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含FKN基因序列的重组慢病毒HBLV-h-FKN-GFP-PURO感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同时用佛波酯及白细胞介素4序贯诱导人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成为M2型巨噬细胞,然后通过Transwell小室系统建立胰腺癌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共培养后收集胰腺癌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PANC-1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HBLV-h-FKN-GFP-PURO感染人胰腺癌细胞PANC-1后,FKN蛋白表达水平较未感染对照组和空病毒感染组明显升高(P值均<0.001)。THP-1细胞经序贯诱导后成为高表达精氨酸酶Ⅰ(arginase-1,Arg-1)、低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蛋白的M2型巨噬细胞(PArg-1<0.001,PiNOS<0.01)。过表达FKN后,PANC-1细胞趋化共培养M2型巨噬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强(P <0.001)。FKN过表达后,PANC-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增强(P值均<0.001);而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PANC-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更加显著地增强(P值均<0.01);依据析因设计资料的双向分组方差分析结果提示,FKN与M2型巨噬细胞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增殖<0.01,P侵袭<0.01,P迁移<0.05)。结论:趋化因子FKN能促使人胰腺癌PANC-1细胞趋化募集M2型巨噬细胞。FKN和M2型巨噬细胞均可增强PANC-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且二者之间具有交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香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 NCI-H520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以及巨噬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nswell Inserts细胞培养室共培养人类原代巨噬细胞或分化为巨噬细胞的人类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和NCI-H520细胞.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检测NFκ B通路的激活;应用NF κ B-p65 shRNA干扰质粒抑制U937细胞p65表达;利用BrdU ELISA分析香烟抽提物(CSE)对NCI-H520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的释放.结果 共培养及香烟刺激增强了人类巨噬细胞的NFκ B-p65的入核以及同靶基因结合的活力.与对照组相比,NCI-H520细胞经不同浓度CSE单独处理,并没有发现肺癌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0.05);而经过与人类原代巨噬细胞或分化为巨噬细胞的U937细胞共培养4d,巨噬细胞明显促进NCI-H520细胞的增殖(P<0.01),且CSE的刺激显著增强这一效应(P<0.01).NF κ B-p65 shRNA干扰质粒明显抑制了U937细胞的NFκ B-p65表达,抑制了NFκB通路的激活,减弱了CSE对NCI-H520细胞增殖的影响(P<0.01),同时也抑制了炎性因子IL-6和TNF释放(P<0.01).结论 香烟通过巨噬细胞的中介促进了NCI-H520细胞的增殖.采用RNA干扰技术阻断巨噬细胞的NFκB通路显著地抑制了香烟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削弱香烟引起的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释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是否是通过降低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的表达来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加药的不同将BGC-82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Rg3(50μg/ml)组、Ad-Ca M组和Rg3(50μg/ml)+Ad-Ca M组。MTT法检测Rg3和/或Ad-Ca M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g3和/或Ad-Ca M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Rg3和/或Ad-Ca M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Rg3和/或Ad-Ca M对胃癌BGC-823细胞内Ca M、IκB、Ca MKⅡ和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Rg3组可以明显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Ad-Ca M组和Rg3+Ad-Ca M组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和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和侵袭。Rg3组BGC-823细胞内NF-κB和Ca MKⅡ的表达均明显抑制,而IκB的表达明显增强;Ad-Ca M组和Rg3+Ad-Ca M组BGC-823细胞内NF-κB和Ca MKⅡ的表达均明显增强,而IκB的表达均明显抑制。结论:Rg3可能是通过降低Ca M的表达来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对鼻咽癌细胞系HNE-1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 检测DNA片段化以标记凋亡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d、Bax及 Caspase-9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MTT显示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处理组(2.5、5、10、20、40 μmol/L)作用24 h,对 HNE-1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P>0.05);作用48和72 h均能明显抑制 HNE-1 细胞增殖(P<0.05);但抑制增殖能力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未呈时效和量效关系(P>0.05)。10~40 μmol/L唑来膦酸处理后,48和72 h 的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升高 (P<0.01);TUNEL 法染色显示,作用72 h后凋亡 细胞明显增多(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唑来膦酸下调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ad、Bax及Caspase-9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唑来膦酸可以抑制HNE-1细胞增殖,诱导HNE-1细胞凋亡,可能与促进Bad、Bax及Caspase-9的表达并降低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用佛波脂(PMA,100 nmol/L)诱导,使之转化为具有贴壁能力的巨噬细胞株THP-1(以下简称THP-1)。用CaSR特异激动剂氯化钆(GdCl3,1 mmol/L)处理细胞后,用ELISA法检测CaSR的激活对THP-1分泌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p65、p50和IκB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1)用GdCl3处理后,THP-1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但该作用可被CaSR特异抑制剂NPS2390(10 μmol/L)抑制;(2)在Gd3+作用组,THP-1细胞中NF-κB-p65表达明显上调,同时伴有IκBα的减少;在NPS2390预处理组,Gd3+所引起的NF-κB-p65和IκBα变化被抑制;各组NF-κB-p50变化不明显。结论 CaSR的激活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株分泌细胞因子IL-1β、TNF-α,提示CaSR可能参与涉及单核巨噬细胞激活的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选取人单核细胞系THP-1,体外经佛波酯(PMA)、人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获得TAMs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AMs表面标记分子CD206表达水平;MCF-7细胞与TAMs共培养后,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闭合蛋白(Occludin)及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与TAMs共培养后的MCF-7细胞伪足增多,细胞排列更松散。通过FCM检测到TAMs表面标记物CD206显著表达。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TAMs共培养后的MCF-7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对照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细胞数为(54±2)个,实验组为(11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侵袭能力显著增强,对照组穿透基质膜的细胞数为(41±1)个,实验组为(77±4)个,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与TAMs共培养后,E-cadherin、Occlud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均<0.05)。ELISA法检测TAMs与MCF-7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的TGF-β、TNF-α、VEGF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结论TAMs与乳腺癌MCF-7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密切相关,TAMs可通过促进MCF-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进而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肺癌95D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法检测唑来膦酸对肺癌95D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唑来瞵酸作用后肺癌95D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唑来膦酸对肺癌95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ERK1/ERK2、bcl-2、bax和surviv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唑来膦酸对肺癌95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94.0% μmol/L唑来膦酸作用6 d时,抑制率达89.8%.随着唑来膦酸作用时间的延长,G1期细胞数量增多,G2期和S期细胞减少,凋亡细胞的数最逐渐增多.光镜和电镜均观察到细胞出现了相应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ERK、bcl-2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下降,bax的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唑来膦酸对肺癌95D细胞的细胞周期有阻滞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刘霞  王亚军  周航 《肿瘤学杂志》2023,29(7):564-572
摘 要:肿瘤微环境对卵巢癌的进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TAMs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TAMs与肿瘤相互作用的模式包括消耗TAMs,减少TAMs募集、削弱TAMs吞噬能力、诱导M2 TAMs凋亡和向M1样表型转化、抑制M2 TAMs的极化、调节TAMs极化等。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改善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和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外泌体(Exos)对miR-21的调控作用及对前列腺癌(PC)细胞紫杉醇耐药的影响。方法:取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CD68、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86)、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206)阳性表达,以鉴定巨噬细胞浸润及表型变化;取人巨噬细胞株THP-1诱导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差速离心法提取Exos,与前列腺癌细胞PC-3共培养,设置为:PC-3组、PC-3+Exos组、PC-3+多西紫杉醇(DTX)组、PC-3+Exos+DTX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法检测Exos及细胞中miR-2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耐药蛋白(P-gp、Txr1)水平。敲低Exos中miR-21表达或阻断巨噬细胞Exos分泌后,与PC-3共培养,并植入裸鼠皮下,给予DTX干预治疗,测量瘤体体积及瘤体重量,以验证Exos对miR-21调控及PC-3耐药性的影响。结果:PC癌组织中主要以M2型巨噬细胞为主。M2型Exos直径约为100 nm,呈杯状粒子形状,可被PC-3细胞摄取,其高表达miR-21...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以及年轻化的趋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功能多样,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当前的研究认为,TAMs在乳腺癌形成早期常表现为M1样表型,而在乳腺癌进展的过程中则极化为M2样表型,M2型TAMs能够促进乳腺癌的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免疫抑制以及耐药性,与乳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因此,对TAMs极化方向的干预可作为乳腺癌抗癌治疗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乳腺癌中TAMs极化的分子机制以及对乳腺癌进展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经典活化的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性活化的M2型巨噬细胞.TAMs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发挥M2型作用,即促进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目前有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