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与分析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的1 0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母亲情况、新生儿情况、喂养情况及外出就医情况者的发病率,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手足口病的关系。结果 1 060例新生儿共发生17例手足口病,发病率为1.60%,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及母亲文化程度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早产情况、喂养方式、母亲卫生习惯、1周内外出史、1周内医院就诊情况、新生儿疾病、与其他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早产(OR=2.516)、混合喂养(OR=2.369)、母亲卫生习惯差(OR=2.639)、1周内外出史(OR=2.893)、1周内医院就诊情况(OR=2.971)、新生儿疾病(OR=2.725)、与患儿接触史(OR=3.052)是新生儿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并不低,且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降低新生儿的病原接触概率及提升其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河北省二价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bOPV)、脊灰灭活疫苗(Salk株)(inactiv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lk strains, IPV-Salk)和脊灰灭活疫苗(Sabin株)(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made from Sabin strains , IPV-Sabin )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脊灰疫苗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疑似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北省2016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脊灰疫苗接种后AEFI个案,比较分析三种脊灰疫苗接种后AEFI的报告发生情况。 结果 bOPV、IPV-Salk和IPV-Sabin的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3.53 / 10万剂、40.50/10万剂和63.70 / 10万剂。bOPV与IPV-Salk、bOPV与IPV-Sabin、IPV-Salk与IPV-Sabin的AEFI报告发生率(χ2= 360.355, P<0.001,χ2= 360.247, P<0.001, χ2= 34.895, P<0.001)和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χ2= 373.009, P<0.001, χ2= 564.795, P<0.001, χ2= 35.38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依次为:IPV-Sabin、IPV-Salk和bOPV;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χ2= 3.077,P=0.079, χ2C= 1.165,P=0.281, χ2C= 0,P=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种脊灰疫苗的AEFI中均以一般反应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组,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 d内。 结论 河北省三种脊灰疫苗总体安全性良好,但仍需加强脊灰疫苗安全性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制鞋业胶粘剂主要的挥发性化学组分,为开展制鞋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产品类型从25家制鞋企业收集了72份胶粘剂样品,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挥发性化学组分检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黄胶挥发性有机组分检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最多,PU胶危害因素种类最少,4种胶粘剂中均检出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物;72份有机溶剂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组分检出率超过10%的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共13种,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丁酮69.4%(50/72),最低是乙酸丁酯12.5%(9/72);胶粘剂中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为丁酮(χ2=32.293,P<0.05)、乙酸乙酯(χ2=18.879,P<0.05)、丙酮(χ2=19.763,P<0.05)、乙酸甲酯(χ2=12.653,P<0.05)、正庚烷(χ2=25.665,P<0.05)、正己烷(χ2=34.549,P<0.05)、甲基丙烯酸甲酯(χ2=13.350,P<0.05)、辛烷(χ2=12.809,P<0.05)、二氯甲烷(χ2=8.243,P<0.05)、戊烷(χ2=19.405,P<0.05)和乙酸丁酯(χ2=9.678,P<0.05)。 结论 所检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毒性以及差异性等都对监测工作危害因素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针对胶粘剂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仍然要引起职业卫生监管部门、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健康体检者中冠心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17年6月—2019年6月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4 186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统计冠心病检出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4 186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中检出冠心病193人,检出率为4.61%。男性94人,检出率为5.90%,女性99人,检出率为3.82%,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4,P=0.002)。年龄≥75岁老年人检出率高达7.05%,但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61);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62.013)、糖尿病(OR=9.994)、血脂异常(OR=33.683)、肥胖(OR=48.521)、饮酒(OR=4.689)、吸烟(OR=15.831)、高脂饮食(OR=22.465)、高糖饮食(OR=31.375)、高盐饮食(OR=7.257)及家族病史(OR=13.229)是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医院老年体检者冠心病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社区综合干预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饮酒、吸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和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水平,以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基因(preS)变异与HBV感染后肝硬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67例乙肝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的血清HBVPreS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应用MEGA7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PreS基因热点变异与LC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V基因组PreS区T3116m(χ2=8.470,P=0.004)、A49m(χ2=4.939,P=0.026)、T53m(χ2=6.683,P=0.010)、A109m(χ2=5.868,P=0.015)及PreS缺失变异(χ2=12.154,P=0.000)与LC发生显著相关。PreS缺失变异在失代偿期LC患者中的频率(63.16%)显著高于代偿期LC患者(31.03%)(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OR=1.07,95%CI:1.02~1.11)、T3116m(OR=4.18,95%CI:1.39~12.61)、PreS缺失变异(OR=7.20,95%CI:2.09~24.80)是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 PreS缺失变异与T3116m是乙型肝炎患者进展至LC的危险变异,还需要大样本人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佛山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患病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佛山市51 200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统计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体检资料数据信息,分析HUA患病现况,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统计HUA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51 200例受试者中,共有6 891例HUA患者,占比13.46%。其中男性HUA患者5 711例,占比20.00%,女性HUA患者1 180例,占比5.21%。年龄<60岁的HUA患者5 623例,占比13.45%,≥60岁的HUA患者1 268例,占比13.49%。HUA患病与性别(χ2=2 371.250)、高血压(χ2=586.557)、高脂血症(χ2=1 819.032)、肥胖(χ2=857.320)、肌酐清除率下降(χ2=575.533)及高甘油三酯(χ2=2 403.077)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1.957)、高血压(OR=1.885)、高脂血症(OR=2.643)、肥胖(OR=1.720)、肌酐清除率下降(OR=2.541)及高TG(OR=1.651)均为HUA患病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 佛山市体检人群中HUA患者以男性为主,且与年龄无明显关联。HUA的危险因素主要包含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肌酐清除率下降及高甘油三酯,临床上应对此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科学干预,从而更好地达到防控HUA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引发AD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20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从武汉市新洲区幼儿园抽取3 489名2~6岁的学龄前儿童,调查其AD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 AD 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 489例,儿童AD209例,患病率5.99%。其中男童患病率为6.21%,女童为5.7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568);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时营养状况差(OR=1.228,95%CI:1.031~1.462)、过敏性哮喘史(OR=2.532,95%CI:1.302~4.923)、过敏性鼻炎史(OR=1.672,95%CI:1.095~2.554)、父母过敏史(OR=2.015,95%CI:1.386~2.929)、父母AD史(OR=1.852,95%CI:1.356~2.530)、住房中有霉斑(OR=1.627,95%CI:1.163~2.276)、家中饲养宠物(OR=1.306,95%CI:1.039~1.642)、接触毛绒玩具(OR=1.508,95%CI:1.399~2.377)均为学龄前儿童患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AD影响因素较多,应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加强孕期妇女的营养摄入,促进均衡饮食,有家族史和自身过敏史的儿童父母应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护理,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清洁,尽量避免接触宠物、毛绒玩具并定期干燥杀菌,以降低AD在儿童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9年房山区老年人伤害发生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慢病中心统一制作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以主动监测的方式收集房山区4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相关信息。用SPSS 18.0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构成比资料进行χ2检验、Fisher检验。 结果 房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男性少于女性(χ2=5.179,P=0.023),且平均年龄男性小于女性(t=-4.921,P<0.05)。夏季(1 159例,37.46%)、8—10点(774例,25.02%)和16—18点(584例,18.88%)为伤害高发季节与时间。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2 005例,64.80%)。伤害发生原因以跌倒/坠落为主,男性机动车车祸(χ2=12.780,P<0.05)、钝器伤(χ2=12.893,P<0.05)、刀/锐器伤(χ2=32.143,P<0.05)多于女性;女性跌倒/坠落多于男性(χ2=62.748,P<0.05)。伤害发生性质男性锐器伤、咬伤、开放伤高于女性(χ2=62.152,P<0.05),骨折(χ2=46.959,P<0.05)、扭伤拉伤(χ2=14.458,P<0.05)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女性伤害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2,P<0.05),男性以“头部”最多,女性以“下肢”最多。 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在男性与女性间呈现不同的特点,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为主,应制定针对性强且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减少该群体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洋  吴芸芸  王青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0):1220-122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病毒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个监测区县,每个监测区县抽取2个监测点(村委会或社区),各监测点随机抽取1~30岁人群188人采集血标本并开展问卷调查。采用ELISA检测麻疹、风疹病毒IgG抗体水平。结果 共采集了2 855人份血样,麻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93.42%,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88.65%。麻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χ2=121.873,P<0.05)、不同地区(χ2=31.703,P<0.0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性别(χ2=0.204, P>0.05)、不同民族(χ2=3.782,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χ2=54.858,P<0.05)、不同地区(χ2=99.009,P<0.05)、不同民族(χ2=11.331,P<0.0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性别(χ2=0.255,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岁人群中麻疹、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均较低,渝北区、垫江县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重庆市健康人群中,麻疹、风疹病毒IgG抗体水平总体较高,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针对重点年龄组和薄弱地区适时开展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减少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8年绵阳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抗体水平,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按<18月龄、18月龄~、3岁~、5岁~、7岁~、15岁~、≥20岁组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健康人群,调查免疫史,检测血清流腮IgG 抗体。运用χ2 检验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 健康人群流腮IgG抗体阳性率为64.88%。7个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在13.11%~83.28%之间(χ2=556.000,P<0.05), <18月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3.10%,最高是3岁~组,为83.28%。随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59.825,P<0.05)。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4,P>0.05)。有1剂次及以上免疫史人群抗体阳转率是76.81%,不同接种剂次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05)。 结论 绵阳市健康人群尚未形成预防流腮的有效免疫屏障,须尽早实行2剂次流腮疫苗的免疫程序,加强预防接种各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洛阳市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现状,为制定学校传染病策略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随机抽取的相同学校采用现场督导检查,填写调查表等方法,调查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现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2018年洛阳市学校保健教师配置合格率明显提升(χ2=151.140, P<0.001),但卫生室和校医配置合格率没有明显变化;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晨检、因病缺课登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传染病防控管理合格率明显提升(χ2=7.572, P=0.006; χ2=38.293, P<0.001; χ2=10.379, P=0.001; χ2=38.001, P<0.001);中小学校新生入校体检传染病体检项目合格率没有明显提高,但健康教育课合格率有明显提高(χ2=9.808, P=0.002)。 结论 虽然洛阳市通过督导检查、量化分级管理等方法,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健康教育等方面明显提高,但在卫生室、校医设置及传染病相关体检项目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防病设施和校医编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曲靖地区0~14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科学实施三级预防策略提供支撑。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曲靖地区妇幼保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0~14岁1 33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0~6月龄婴儿采用Graf超声筛查DDH,7月龄~14岁儿童采用X线检查筛查DDH。分析0~14岁儿童DDH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制定疾病三级防治策略。 结果 1 332例儿童中,DDH检出22例,检出率为1.65%;各年龄段DDH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6,P>0.05);女性DDH检出率高于男性(χ2=7.090,P<0.05),左侧髋关节DDH检出率高于右侧(χ2=4.583,P<0.05);经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羊水过少(OR=3.851)、臀位产(OR=2.064)、臀纹不对称(OR=2.776)和有家族史(OR=3.560)为0~14岁儿童DD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0~14岁儿童DDH以女性和左侧髋关节多见,其中羊水过少、臀位产、臀纹不对称和有家族史为DD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DDH预防遵循三级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孕期监测羊水量、胎位,疾病初期对高危儿童筛检、家庭指导以及疾病期间对症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对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 方法 从南阳市区4所公立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及县区4所幼儿园中选取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向其家长发放长处与困难问卷 (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 Questionnaire,CSHQ)对561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共回收540份有效问卷。对儿童行为(SDQ总分)与性别、年级、母亲父亲学历、睡眠环境、养育观念、睡眠模式及CSHQ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CSHQ总分平均为(48.60±7.81),SDQ总分平均为(14.96±3.12)。单因素分析显示SDQ总分大于17分与母亲受教育程度(χ2=62.998, P<0.001)、睡眠环境(χ2=23.996, P<0.001)、父母养育观念是否一致(χ2=45.171, P<0.001)、养育风格(χ2=7.991, P=0.018)、平均睡眠时长(χ2=100.510, P<0.001)、夜间睡眠时长(χ2=71.370, P<0.001)、午休时长(χ2=139.795, P<0.01)、夜间就寝时间 (χ2=29.404, P<0.001)、CSHQ总分(χ2=28.484, P<0.001)有关。平均睡眠时长与活动过度呈负相关(r=-0.106, P=0.014)。平均睡眠时间短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6,95%CI:1.713~5.775)。CSHQ总分(r=0.473, P≤0.001)、睡眠持续时间(r=0.128, P=0.003)、睡眠阻抗(r=0.126, P=0.003)、睡眠焦虑(r=0.156, P≤0.001)、睡眠呼吸障碍(r=0.124, P=0.004)、睡眠觉醒(r=0.370, P≤0.001)与SDQ得分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持续时间(OR=3.232,95%CI:3.107~3.361、睡眠焦虑(OR=1.257, 95%CI:1.116~1.417)、睡眠呼吸障碍(OR=1.861,95%CI:1.459~2.373、睡眠觉醒(OR=3.146,95%CI:2.937~3.369)是影响SDQ总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平均睡眠时长、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阻抗、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及CHSQ总分与SDQ得分相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间短、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时SDQ分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六安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8-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6所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和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由幼儿园组织召开家长会,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共筛查1 264名学龄前儿童,检出各种心理行为异常272例,检出率21.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50.198,P<0.001)、年龄(χ2=6.552,P=0.038)及不同地区(χ2=7.281,P=0.007)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OR=2.959,95%CI: 2.177~4.023)、农村(OR=1.427,95%CI: 1.079~1.889)是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六安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男童及农村儿童患病率较高,应做到早期识别、早期针对性干预、医教结合,以纠正或改善发育行为问题或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经性传播感染HIV-1的老年男性病例特征,为解决老年男性艾滋病干预问题提供适当的应对策略。方法 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监测系统”,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龙岗区内登记的经性传播感染,年龄≥50岁的男性HIV-1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56名老年男性HIV-1感染病例中,在婚占55.16%(417/756),省外户籍为主,初中及以下的学历占到64.15%(485/756);2010年之后病例报告数大幅上升,晚发现比例高;同性性传播占28.31%(214/756),异性性传播占71.69%(542/756),不同的报告时间(χ2=9.967,P=0.019)、年龄(χ2=23.990,P<0.001)、文化程度(χ2=42.957,P<0.001)、婚姻(χ2=6.928,P=0.031)、户籍(χ2=11.586,P=0.021)、职业(χ2=38.624,P<0.001)、性病史(χ2=29.545,P<0.001)、发现途径(χ2=137.172,P<0.001)、病程阶段(χ2=6.539,P=0.011)、是否接受CD4检测(χ2=18.268,P<0.001)等因素在同性和异性性传播方式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男性HIV-1感染病例快速增多,相关因素较为复杂,应该引起关注,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HIV-1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17.
马永红  谭姣  石明娟  雷静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66-1168
目的 调查陕西省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3所高校83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手机依赖综合征判定标准》,对其手机依赖综合征状况进行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27.2%,男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9,P=0.000),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χ2=18.025,P=0.000)、家庭人均年收入较高的学生(χ2=6.775,P=0.000),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检出率越高;文史艺术类专业(OR=1.437)、大专层次的学生(OR=1.583)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越高。时常感到焦虑(OR=2.192)和悲伤无助(OR=1.976)的学生,手机依赖症状越明显。 结论 陕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的教育和宣传,在校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形成合理科学使用手机的态度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陈德喜  陈磊  朱晓云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80-1183
目的 了解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特异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9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金山区某社区35岁以上户籍居民2 102人,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疾病既往史、疾病行为和危险因素信息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率、危险因素暴露率等指标。 结果 检出高危人群669人,检出率31.83%,其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或者卒中史者90人(检出率4.28%),脑卒中危险因素≥3 项者579人(检出率27.55%)。男性检出率(38.27%)高于女性(27.32%)(χ2=28.09,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渐增高(χ2趋势=41.46,P<0.001)。在579名危险因素≥3的高危人群中,同时有3种和4种危险因素共计502例,所占比例达到86.70%。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依次是高血压(90.33%)、血脂异常(64.59%)、超重(48.53%)、缺乏运动(39.38%)、糖尿病(39.03%)、吸烟(34.72%)、卒中家族史(25.04%)以及房颤(13.82%),其中男性的吸烟率(65.42%)高于女性(2.82%)(χ2=250.25,P<0.001),女性的血脂异常率(69.01%)、房颤率(17.25%)高于男性(血脂异常60.34%、房颤10.85%)(血脂χ2=4.76,P=0.029;房颤χ2=4.94,P=0.026)。高血压(χ2=0.17,P=0.680)、超重(χ2=0.74,P=0.390)、缺乏运动(χ2=0.10,P=0.755)、糖尿病(χ2=1.93,P=0.165)、卒中家族史(χ2=3.59,P=0.058)的暴露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金山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超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筛查出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5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527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24例,感染率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在体重(P=0.011)、胎龄(P<0.001)、分娩方式(P=0.014)、有无机械通气(P=0.008)、有无静脉营养(P=0.001)、是否侵入式治疗(P<0.001)等指标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新生儿体重偏低(OR=2.117,95%CI:1.988~2.254);早产(OR=2.077,95%CI:2.009~2.148);剖宫产(OR=1.276,95%CI:1.199~1.359);机械通气(OR=1.699,95%CI:1.621~1.78);静脉营养(OR=2.387,95%CI:2.342~2.433)和侵入式治疗(OR=1.522,95%CI:1.501~1.543)。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罗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效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5—2019年罗湖区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个案和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对罗湖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期检测率、阳性感染率、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干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年间罗湖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期检测率呈上升趋势,除2015年外,连续4年达95%以上(χ2艾滋病=1 317.418,P<0.05; χ2梅毒=1 279.507,P<0.05; χ2乙肝=1 321.419,P<0.05);艾滋病阳性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梅毒阳性感染率有所提高,乙肝阳性感染率有所降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均已治疗,梅毒治疗率有所降低(χ2=8.505,P<0.05);先天性梅毒报告发病率3.79/10万活产,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治疗率在2018年降低后再次提高(χ2=41.680,P<0.0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已预防性治疗且未发现暴露儿童感染,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除2015年4例和2017年3例未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其余均已接种。 结论 结合罗湖医改模式,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免费服务下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将母婴垂直传播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因不同专业机构管理职能转变,辖区管理难度增加,对比消除母婴传播项目具体目标仍有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