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aVR和V1导联特征性变化对左主干慢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2例确诊心绞痛患者,其中左主干(LM)病变组64例,前降支(LAD)6#段病变组108例,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LM组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显著大于LAD组(0.068mV±0.075mV∶0.026mV±0.045mV)(P<0.01),抬高的比率显著大于LAD组(62.50%∶27.78%,P<0.01);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与V1导联ST段抬高幅度差值(ST aVR↑~ST V1↑)>0的比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0.00%∶13.89%,P<0.01);②aVR导联ST段抬高对左主干病变诊断的特异性72.22%,ST aVR↑~ST V1↑>0的诊断特异性86.11%。结论体表心电图中aVR导联ST段抬高、ST aVR↑~ST V1↑>0,可作为预测慢性左主干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罪犯血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1)STⅡ/Ⅲ比值<1预测右冠状动脉(RCA)为罪犯血管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3%。(2)STⅡ/Ⅲ比值=1预测罪犯血管为左回旋支(LCX)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3)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预测病变血管为LCX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6%。(4)I导联ST段压低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3%。(5)STⅡ/Ⅲ=1并V6导联ST抬高预测LCX病变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100%。(6)STⅡ/Ⅲ<1并V6导联ST段下降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29%,特异性为100%。结论STⅡ/Ⅲ≥1,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及V6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预测LCX病变;而STⅡ/Ⅲ<1,I导联ST段压低及V6导联ST断压低有助于预测RCA病变。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了 1 0 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 ,其中 2 4例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心肌梗塞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 1组 :48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1 2例 ;第 2组 :5 2例下壁心肌梗塞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1 0例 ;第 3组 :8例右室心肌梗塞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2例。结果 :第 1组 :前壁心梗合并 、 av F一过性 ST段抬高者 ,多提示合并右冠状动脉 5 0 %以上狭窄 ;合并 、 av F和 1、av L和 ST段改变者 ,提示三支病变。第 2组 :合并 av L的 ST段改变者 ,不提示高侧壁有缺血性心肌损伤 ;合并 V1~ V5的 ST段抬高或下降者 ,提示右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或右冠状动脉加回旋支病变。第 3组 :右室梗塞伴 V1~V5的 ST段下降者提示有前降支病变 ,合并 V1~V5的 ST段抬高者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结论 :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定位和程度的判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128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被分为左室肥厚组49例和非左室肥厚组79例,经体检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测定其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比较左室肥厚组24 h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24 h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负荷值变化不明显(P>0.05),差异无显著性。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小于10%(非杓型高血压),占75%;非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大于10%而小于20%(杓型高血压),占79.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07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63例患者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66例(73.3%),女性97例(26.7%),平均年龄(57.3±10.98)岁,汉族263例(72.5%),维吾尔族76例(20.9%),其它少数民族24例(6.6%)。冠心病组235例,对照组128例。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者100例,双支病变56例,多支病变79例。冠心病组心电图ST段下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T段下移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3.0%,特异度为67.2%,假阳性率为32.8%,假阴性率为37.0%;冠脉狭窄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心电图ST段下移分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ST段预测冠脉狭窄敏感度为73.0%,双支病变为55.4%,多支病变为55.7%。心电图ST段形态学下移型组内上斜型、下斜型、水平型与ST段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和维吾尔族冠心病组ST段下移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改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存在,该标准对单支病变预测的敏感度较高。ST段下移形态3种分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效果相同。ST段下移形态学标准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价值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一致。  相似文献   

6.
程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3):2958-2959,2988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且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3例,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32例)、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10例)、三支病变组(13例)。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ST-T改变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51例(61.4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0例,多支病变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2例(38.55%)。41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8例(43.90%),其中1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只有4例(28.57%),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51.85%。结论:(1)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应慎重,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征。(2)伴有慢性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特异性低。(3)高血压引起心电图ST-T改变与继发性心肌肥厚致心肌相对缺血有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低。(4)增加计算指标(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当冠状动脉造影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时 ,平板运动试验以其简单易行、作为辅助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已被逐渐认同 ,其总可靠性达 70 % 75 % [1] 。平板试验诊断的意义与受检验者的情况密切相关 ,有冠状动脉病变者 ,其敏感性就高 ,而无症状的年轻人 ,敏感性就低。例如有一支病变者 ,平板试验中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 0 .1mV者达 4 0 % ,而 3支病变者可达 90 % ,平板试验中出现的这种ST段改变 ,特异性达 84% ,而冠状动脉有明显病变者 ,特异性达 6 6 % [1] 。平板试验 ,通过增加心脏的耗氧量 ,来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但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心电图av R、V1导联ST段抬高对冠脉左主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 R、V1导联ST段的变化将4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7例)和ST段正常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狭窄程度、血管狭窄部位与av R导联ST段抬高的关系。结果 av R、V1导联ST段抬高对左主干病变阳性的预测价值为70.00%(28/40)。若将患者左主干和前降支近段结合,其阳性预测价值为87.50%(35/40);敏感性为95.00%(38/40);假阳性为5.00%(2/40)。结论 av R、V1导联ST段抬高是预测病变相关血管、评价估计患者危险性的简便方法。因此,av R、V1导联ST段抬高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首次发病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动态观察 12导联心电图及V7-V9、V3R -V5R导联心电图变化。 75例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术 ,冠脉狭窄≥ 70 %为有意义的病变。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脉病变发生率最高 6 1/ 75 (80 .7% ) ,无1例单独前降支病变 ;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 ,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ST段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改变表明多支冠脉病变预后差 ,并发症多 ,应积极治疗 ,如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avR导联、V1导联ST段改变对诊断左主干病变的阳性预测价值。方法 6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左主干病变导致ACS组)35例和B组(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导致ACS组)26例,两组患者胸痛发作时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与相应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 A组ST段在avR导联、V1导联均抬高,且avR导联/V1导联ST段抬高>1,发生率高于B组(P<0.05);35例左主干病变患者中24例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avR导联、V1导联ST段抬高且avR导联ST段抬高>V1导联ST段抬高,敏感性68.5%。结论胸痛发作时avR导联、V1导联等ST段抬高并ST段抬高avR导联/V1导联>1,对ACS患者左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12导动态心电图 (12导Holter)对冠心病 (CHD)患者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7例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 ,同期内 (间隔 <1周 )分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12导Holter检查 ,以CAG作为对照 ,对 12导HolterST段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支组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在冠脉狭窄≥ 75 %组较冠脉狭窄 5 0 %~ 74 %组增大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②单支组LAD病变 16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4~V65例 ,ⅡⅢavFV5V611例 ;RCA病变 8例 ,ST段压低表现在ⅡⅢavF 1例 ,ⅡⅢavFV5V67例 ;LCX病变 1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5V6。结论 根据ST段压低出现导联、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对病变冠脉及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伴或不伴ST段下降的临床特点和意义并行早期危险分层.方法:128 名 NSTEMI病人根据入院时心电图(FCG)相邻2个导联伴或不伴ST段下降分为2组:ST段下降<1mm组(Ⅰ组)和ST段下降≥1mm组(Ⅱ组),分析比较2组间各种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结果:在两组间病人基本临床特点中,Ⅱ组病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及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峰值显著高于Ⅰ组[26/68 vs 13/60;(19.6±15.4)vs(11.6±6.9),P<0.05];在CAG检查中,Ⅱ组病人中冠状动脉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的比率显著高于Ⅰ组(26/44 vs 10/38,P<0.005);心动超声检查左室功能(LVEF)Ⅱ组显著低于Ⅰ组[(51.9±10.5)vs(64.2±8.6),P<0.05].结论:在NSTEMI病人中,ECG上伴有ST段下降≥1mm,表明多合并有糖尿病和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存在有心肌广泛及严重缺血,致心功能下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方法 :1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住院病人分为 2组 :(1)糖尿病组 :合并糖尿病者 4 0例 ;(2 )对照组 :不合并糖尿病者 73例 ,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糖尿病组的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70 %和 75 % (P <0 .0 1) ,伴发高血压 (5 7.5 % )及血脂异常者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糖尿病组以多支病变和复杂性病变为主 ,分别为72 .5 %和 5 8.33% (P <0 .0 5 )。右冠脉累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为 77.5 % (P <0 .0 1) ,病变程度也以中度居多 (P<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者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多而重 ,冠脉病累及支数多 ,病变复杂且程度重 ,左室功能异常较多 ,预后相对不良应引起足够重视 ,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5 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与冠状动脉造影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关系。结果 :① 17例左旋支阻塞者ST段抬高Ⅱ /Ⅲ≥ 1、<1,分别为 15、2例 ,45例右冠状动脉阻塞者ST段抬高Ⅱ /Ⅲ≥ 1、<1,分别为 2、43例。 5 4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 19例 ( 3 5 .1% ) ,伴胸导联ST改变者 4例 ( 2 1.1% ) ,多支病变 3 5例 ( 64 .8% ) ,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 2 8例 ( 80 .0 % ) ;②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Ⅱ /Ⅲ≥ 1,对诊断左旋支阻塞有意义 ,ST段抬高Ⅱ /Ⅲ <1,对右冠状动脉阻塞的诊断有意义 ,伴胸导联改变者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并且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中ΔST/ΔHR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的预测价值。方法  7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 ,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 ,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 :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 (CHD )组。结果  (1)平板运动试验中ΔST/ΔHR指数对CHD的诊断敏感性为 93 % ,特异性为 82 % ;(2 )ΔST /ΔHR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呈正相关 (r =0 .78,P <0 .0 1)。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ΔST/ΔHR指数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华珍  马春红  叶涛 《华夏医学》2004,17(6):903-905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94例 AIMI共分 4组 :1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2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3组 ,下壁梗死同时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 4组 ,下壁梗死不伴有其他导联 ST段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在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7例中有 85 .2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却有 77.8% ,其中单支病变仅 18.5 %。下壁心肌梗死未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组 2 6例中有 88.5 %为右冠状动脉病变 ,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仅有 34.6 % ,其中单支病变达 6 1.5 %。两组统计学分别为 P<0 .0 0 1和 P<0 .0 1。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I、av L导联 ST段下移组 2 3例中 3支病变的占总数 5 2 .2 % ,双支病变的占总数的 2 1.7% ,共占总数的73.9%。与无 ST段下移的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在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比例均有明显差异 (P<0 .0 0 1和 P<0 .0 5 ) ,下壁心肌梗死伴有 V7~ 9导联 ST段抬高的患者中左回旋支病变达 5 5 .6 %。结论 :AIMI时对应导联 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与部位有关。 AIMI伴有 V1~ 6 导联 ST段下移多为伴有前壁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改变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胸导联ST的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23例(38.3%),双支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37例(61.7%),双支冠状动脉病变中胸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85.5%)。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12例(70.6%),8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心肌梗死者胸导联ST段全部上抬。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抬高者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 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 7~V 9导联s丁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 7~V 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 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 7~V 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 对 41例胸痛患者进行DCG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10例正常冠状动脉患者DCG检查显示心肌缺血 1例 ,特异性为 90 % ,冠状动脉病变 3 1例中显示心肌缺血 2 0例 ,敏感性为65 % ,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多支病变为 78% ,单支病变为 46% (P <0 .0 5 )。结论 DCG检查对多支病变患者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 ,对有典型心绞痛症状 ,DCG检出有缺血性ST段下移即使冠脉造影正常 ,也应视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将68例下壁AMI患者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分为3组:Ⅰ组(n=19):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Ⅱ组(n=14):Ⅴ_(1~3)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4.3%、74.3%,ST段下降组较无ST段下降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1),Ⅲ组前降支狭窄程度≥90%的有34.3%,Ⅰ组、Ⅱ组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果提示:下壁AMI伴胸前导联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主要原因是前降支严重狭窄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它可作为早期甄别下壁AMI重危患者的一项指标,而Ⅴ_(1~3)导联ST段下降可考虑是一种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