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组观察西山煤矿地区30例因各种肺部疾患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Kras基因表达情况,显示煤矿井下工人组患者Kras基因表达率明显增高,达5714%(4/7),与吸烟组对比无明显差异(5567%,5/9)。从而提示煤矿井下粉尘接触可能是诱发Kras基因突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粉尘含量的测定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尘肺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 83例煤工尘肺 0 + 患者 ,对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中粉尘进行分离 ,测定含量。结果 :83例煤工尘肺 0 + 患者灌洗液清除物干重 (0 .2 6± 0 .17) g,粉尘含量 (0 .10± 0 .4 3) g,粉尘占清除物干重为 39.6 0 %。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尘肺是一种很好的病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染尘大鼠肺灌洗细胞中羟脯氨酸等与早期肺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剂量、时相染石英尘大鼠肺灌洗液细胞中羟脯氨酸等指标变化的研究资料,对这些指标变化与早期肺纤维化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虽染尘后肺灌洗液中细胞浓度、细胞分类、细胞中羟脯氨酸及总脂、上清中总脂、总蛋白、乳酸脱氢酶、铜蓝蛋白等均出现明显变化,但以肺灌洗液细胞中羟脯氨酸与全肺胶原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说明该指标为反映早期肺纤维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运和PCR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肺癌组织中HPV病毒感染及P53M、K-ra突变情况。结果:HPV感染率为33%,K-ras突变率为22.8%,P53阳性表达为38.6%,显示HPV、P53、K-ras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突变绝大多数在HPV阴性病例中出现:肺组织癌变是一个多步化,多因子协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纤维结合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火箭电泳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纤维结合蛋白。结果显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纤维结合蛋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纤维结合蛋白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K-ras基因突变率最高,K-ras基因突变通过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促使细胞增生,转化和抗凋亡,最后恶变.胰腺癌患者的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是对胰腺癌有效的早期基因诊断方法,而K-ras联合其他基因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总结近10余年来胰腺癌K-ras基因突变研究的进展及其在胰腺癌筛检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两种大鼠肺灌洗方法进行比较,为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气管进液全肺灌洗对照组和接触组及口腔进液全肺灌洗对照组和接触组,接触组大鼠在稀土氧化钕(Nd203)颗粒物(剂量为50 mg/kg)染尘后,按不同时间点(3 d、7 d、28 d)处死各组大鼠,对大鼠分别采用气管进液法和口腔进液法来获取大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通过计算两种方法抽取的肺灌洗液中细胞总数、是否出现红细胞及肺灌洗液平均回收率,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优劣性。结果:口腔进液法各组大鼠BALF平均回收率高于气管进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进液法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较高,其中接触组染毒后第3 d、28 d和对照组染毒后第3 d、7 d时增幅较大,与气管进液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气管进液法进行肺灌洗的大鼠均有红细胞出现,而口腔进液法无红细胞出现。结论:从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红细胞的出现、肺灌洗液的平均回收率来看,口腔进液法对大鼠的肺灌洗效果优于气管进液法,且对大鼠肺部造成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PCR-ELISA)对36例肺癌和32例支气管,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肺癌患者BALF细胞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83.3%(30/36),支气管,肺良性疾病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6.6%(2/32),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是肺癌诊断的标准志物之一,对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K-ras基因突变与化疗敏感性之间关系。方法 用MTT法测定了17种抗癌药对43例大肠癌的抑制率,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将其分成K-ras突变组与正常组,分别统计17种抗癌药在两组中抑制率大小,并进行比较。结果 除线裂霉素、平阳霉素、顺铂外,抗部药在正常组中的抑制率大于在突变组中的抑制率,其中更生霉素,甲氨喋呤、长春新碱、鬼臼乙叉  相似文献   

10.
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认为人类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控制正常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这其中ras基因突变引起的关注较高,从1982年Weinberg和Barbacid首先从人膀胱癌细胞中克隆出活化的癌基因C-Ha-ras以来,由于它与人类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人们对其基因、蛋白及其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针对Ras蛋白的肿瘤靶向治疗目前也成为肿瘤治疗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变异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6例肺癌患者与8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BALF,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PCR—SSCP法进行端粒酶和P53基因检测,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活检和刷检。结果①实验组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2.56%和32.56%,均高于对照组的4.48%和0(P〈0.01);②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和P53基因突变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央型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变异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34%,常规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86.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变异联合检测阳性率75.76%,高于常规纤支镜检查阳性率45.45%(P〈0.05)。结论①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与P53基因变异均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②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P53基因突变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③BALF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变异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动态观察了红霉素(EM)对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BLM)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学的影响,结果发现EM能显著抑制炎性细胞的肺内积聚,使总数减少外,使其中中性粒细胞(PMN)及淋巴细胞(Lym)百分比明显减少。提示EM对肺泡内急性渗出发挥其抗炎作用,对进一步研究EM对BLM致肺损伤的结局性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CEA含量在肺外周结节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确诊的外周结节样改变肺癌患者为检测组,4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BALF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变化。结果:肺癌组BALF和血清中CE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对照组(P<0.05),BALF中含量明显高于同期血清中含量。结论:BALF和血清中的CEA测定在肺癌的诊断和肺外周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我院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共对 2 2 2例老年人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由于老年人身体较衰弱 ,耐受性较差 ,病情较复杂 ,所以 ,在进行该项治疗时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现将老年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治疗 2 2 2例 ,其中男 16 4例 ,女 5 8例 ,年龄 6 0~ 81岁 ,平均 6 9岁。支气管扩张 5 6例 ,局部感染 6 2例 ,肺脓疡 40例 ,尘肺 35例 ,哮喘 2 9例。2 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2 .1 灌洗要点 选双肺下叶 2~ 3段进行灌洗 ,插管动作要轻柔娴熟 ,当插管达患者气管隆凸时 ,…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研究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粘膜病理变化与嗜中性粒细胞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选择12例间歇哮喘患者(A组)、16例轻度或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B组)、1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C组,对照组),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气道黏膜活检,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炎性细胞计数及介质测定。结果:A、B、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计数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嗜酸粒细胞性阳离子蛋白(ECP)含量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A、B组气道上皮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变薄,基底膜增厚;B组的气道黏膜下层MPO阳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嗜中性粒细胞与Eos共同参与了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黏膜炎症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可能在其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表达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MPP患儿30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LF中SP-A水平。结果 R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BALF中SP-A水平分别为(3.63±0.09)、(5.86±0.17)mg·L~(-1),RMPP患儿急性期BALF中SP-A水平显著低于恢复期(t=-63.499,P<0.05)。RMPP患儿急性期PaO_2和PaCO_2分别为(49.25±7.32)、(47.16±6.48)mm Hg,恢复期PaO_2和PaCO_2分别为(76.54±6.48)、(36.20±5.61)mm Hg;RMPP患儿急性期PaO_2显著低于恢复期(t=~(-1)5.289,P<0.05),急性期PaCO_2显著高于恢复期(t=7.004,P<0.05)。RMPP患儿急性期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1.36±0.67)、(1.68±0.31)L和69.85±8.34,恢复期FEV1、FVC和FEV1/FVC分别为(1.89±0.58)、(1.99±0.53)L和87.32±9.52;RMPP患儿急性期FEV1、FVC和FEV1/FVC显著低于恢复期(t=-3.276、-2.765、-7.560,P<0.05)。RMPP患儿BALF中SP-A水平与PaO_2呈正相关(r=0.921 6,P<0.05),与PaCO_2无显著相关(r=1.211 4,P>0.05);BALF中SP-A水平与FEV1、FVC和FEV1/FVC均呈正相关(r=0.831、0.905、0.803,P<0.05)。结论 RMPP患儿BALF中SP-A水平与呼吸功能呈正相关,检测患儿BALF中SP-A水平有助于评估患儿肺功能,判断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肥大细胞的特性。方法 :来源于 10名稳定期轻度哮喘患者的BALF经过滤和冲洗后 ,取 10 μL细胞悬液与等量的 0 5 %阿辛蓝混合并计数有核细胞总数和肥大细胞数。其余的细胞重新悬浮于含钙、镁离子的HBSS(全HBSS)中。激发过程在LP4 试管中完成 ,即在预先加完 5 0 μL钙离子导入剂 (CI)或缓冲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0 0 μL细胞悬液 ,并在 37°C水浴箱中培养 2 0min。激发反应由快速降温并离心而终止。组胺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来进行。结果 :经阿辛蓝染色的肥大细胞呈天蓝色 ,占BALF中有核细胞的 (0 2 9± 0 0 2 ) %。CI可引起浓度相关性的组胺释放 ,最大组胺释放由 1μmol LCI所引起。结论 :经上述方法处理的BALF肥大细胞可对阿辛蓝着色 ,可被CI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