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汉市1341名初中女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女中学生性知识水平与性态度现况,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武汉市3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女生1 34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中学生性成熟期提前,生殖健康知识、性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相当缺乏.38.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46.2%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避孕及避孕方法,55.3%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性病.影响性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有:是否接受过学校性教育,是否来月经,父亲文化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学校、家庭、广播电视等.结论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在学生性知识的获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能满足中学生性教育的需求.加强学校性教育及生殖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某高校医专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杀是一种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行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比率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上升趋势。青少年的自杀问题不仅是青少年个人问题,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通过对医专学生自杀态度的调查,为提高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杀是蓄意或自愿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精神病,在病理性激情、幻觉或妄想影响下都可出现自杀行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自杀是一个人经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而导致的行为。这种刺激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倒退为更原始的自我状态,也可以使人将对别人的攻击、对社会的对抗内向投射于自己,形成自残或自伤。也就是说,自杀的大多数人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面临强大的心理刺激、形成内部心理冲突的正常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以及其自杀意念的水平,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Beck抑郁问卷,对上海市1 6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评后统一回收问卷并进行评分。结果 41.18%的学生轻度抑郁,19.17%的学生中度抑郁,13.75%的学生重度抑郁,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母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1.08,1.12;而家庭的情感温暖,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4和1.38。结论应采用综合性措施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北京郊区292名初三女生青春期知识和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性成熟和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北京市郊区初三年级女生青春期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笔者于2004年1月对怀柔区部分初三年级女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为中学生自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杭州市10所中学随机抽取了125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在杭州市10个社区随机选取980名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7.6%的中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而且随着年龄逐渐增加,对自杀行为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随之增加;只有13.8%的成年人肯定或理解自杀行为;中学生对自杀者及自杀者家属的肯定或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成年人.结论 青少年的高自杀率与其对自杀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提示预防青少年自杀时要重视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不同人群自杀态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杀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本文综述国内外研究对自杀态度的理论纷争、目前对自杀的研究手段与工具,以及不同人群(青少年、医务人员、律师等人群)对自杀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自杀与自杀态度密切相关,不同人群对自杀的态度有差异。对自杀问题不应回避,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初级保健人员自杀态度与自杀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级保健人员自杀态度、自杀知识掌握情况,为自杀预防、干预及进一步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肖水源自杀态度问卷(QsA)和自编自杀知识问卷,随机抽取杭州市2个主城区8个街道379名初级保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态度问卷F1~F4均分在2.5~3.5之间,F1、F2、F4持中立态度明显多于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分别为66.3%、59.6%、54.5%,而F3持肯定态度较多占63.6%,持否定态度不足1%。自杀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平均得分为12.11±2.75分,及格率仅为19.9%。条目应答正确率最高87.3%,最低仅9.3%,半数条目应答正确率低于50%。经£检验、F检验,F3与性别、F4与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1和t=3.4,P〈0.01),自杀知识与既往是否培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保健人员对自杀态度总体上持中立、矛盾态度,自杀知识与干预技能普遍缺乏,对自杀存在很多误解,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9.
夏云  高向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62-1663,1671
自杀(suicide)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对人类健康已构成重大威胁,据报道自杀死亡已成为人类十死因之一。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在世界上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据预测我国自杀率仍有上升趋势。目前自杀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全球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众所周知,自杀率高低与其居民对自杀的态度具有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自杀预防必须以对公众自杀态度的深入了解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28.7万.在大学生人群中,自杀已成为非疾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自杀态度是对自杀行为的看法和认知,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有研究认为,一定群体自杀率的高低与该群体对自杀的态度有密切关系,自杀态度可对自杀行为产生促发或抑制作用[2].笔者于2012年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读高职护生的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旨在为保护该人群的身心健康、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东  赵必华 《中国校医》2010,24(2):132-134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高职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教育和心理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3所高职学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94名学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对自杀态度持矛盾或中立的居多。不同性别、专业的高职学生对自杀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源地进入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的态度两个回归方程。结论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预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现状,探讨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的关系,为中专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14名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专学生人际信任得分为66.79±11.83,男女生人际信任得分分别为69.22±13.22和65.66±10.9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自杀态度总分为2.84±0.48;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男女生得分分别为2.91±0.55和2.77±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得分分别为2.96±0.92和3.28±0.8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相关(r=0.50,P0.01)。结论中专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偏低,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女生。中专学生对自杀态度总体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女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倾向于持肯定的态度,城镇学生对安乐死更倾向于持理解的态度。人际信任与自杀态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范围内7所高校的一至四年级大学生2 763名,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608名,自杀意念率为22.0%;不同性别、年级、血型、生源地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专业、民族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可通过个体对自杀行为所持的态度,来判别个体自杀意念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研究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研究生自杀的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22名硕士研究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对自杀态度的总体得分为(2.74±0.34),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F2)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对自杀性质的认识(F1)、自杀者的态度(F2)和安乐死的态度(F4)上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某高职院校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云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58-159
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1 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1]。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在世界上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比率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上升趋势[2]。相对大学生来说,高职学生更是一个特殊群体,深入了解其对自杀的态度,对开展有效的青少年自杀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某高职院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450份,收回421份,应答率为93.6%。其中男生138人,女生273人…  相似文献   

16.
自杀态度是个体对自杀行为的看法和认知[1].也有学者把自杀态度定义为“个体对自杀行为、自杀者等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倾向”[2].有研究表明,自杀率的高低与人群对自杀的态度密切相关[3].石文娟等[4]研究发现,对自杀行为持赞成、理解态度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度是持反对态度者的8.28倍.研究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心理因素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对于在大学生中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自杀态度以及影响因素,为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资料。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三年级本科学生,应用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自杀总的态度(F)、对自杀性质的认识(F1)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对自杀者(F2)、自杀者家属(F3)以及安乐死(F4)持理解或宽容的态度。65.9%的医学生表示需要预防自杀的知识和技巧。结论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研究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研究生自杀的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22名硕士研究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对自杀态度的总体得分为(2.74±0.34),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F2)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对自杀性质的认识(F1)、自杀者的态度(F2)和安乐死的态度(F4)上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1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在世界上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本文对大学生、高校教师的自杀态度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了解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为提高师范类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我接纳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的3 5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总自杀态度得分为(2.86±0.54)分.男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因子上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女生比男生更否定对自杀的行为,男生更认可安乐死.文科学生对自杀态度各因子较理科生持更理解和认可的态度(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因子、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因子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因素(β值分别为0.018,-0.118,0.098,P值均<0.05).结论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自杀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