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技术的临床应用刚刚十年,近三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完全不同的成象技术,即核磁共振(NMR)成象技术。NMR所产生的图象足以与CT扫描图象相比美,有的与α维超声图象相当。初步研究表明,NMR确是一种新的成象技术,对其重要性,人们只是刚刚认识到。 NMR的发展简史: NMR是30年前发现的,多年应用于光谱学研究的领域。1971年,Damadian发现体外鼠肿瘤组织显示出不同于正常组织的NMR特征,人们才认识到NMR在医学领域中的可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药物设计中的生物核磁共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技术在方法学和硬件上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化学和结构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波谱技术.特别是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从药物设计结构信息到基于NMR技术进行配体的筛选的广泛应用,使得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地位不断加强,成为药物研究的基础工具.本文综述了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设计中的方法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基于具有自旋性质的原子核在核外磁场作用下,吸收射频辐射而产生能级跃迁的谱学技术.该现象早在1946年已被 Bloch 和 Purcell 等人用实验所证实.NMR现象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为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直接的验证,而且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分析与测试手段,特别是在复杂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NMR技术主要有两个学科分支: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S)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NMRS是基于化学位移的原理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测试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MRI诞生于1973年,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结构组织内氢质子运动产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是一种无损害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多种物质的内部结构图像,目前在临床医疗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借助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特征峰,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试30例正常人血清和60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核磁共振波谱?结果:利用1H NMR分析方法,借用指纹图谱技术,构建了人体血清1H NMR指纹图谱?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H NMR与正常人血清1H NMR图谱进行比较,发现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样品在1.0~1.1 ppm和3.0~3.8 ppm存在一定的差异波峰,可能为食管鳞癌的特征峰?结论:借助特征峰,通过测试可疑食管鳞癌患者血清,核磁共振谱波测定技术有助于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无创性研究人体内部器官及组织代谢、生理生化改变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脑、乳腺和前列腺等肿瘤的研究已取得广泛地成功;然而由于腹部呼吸运动的影响,MRS至今仍然没有较好地用于肾肿瘤的研究。本文复习近年有关MRS在肾脏的应用技术及肾脏肿瘤的分子生物学与肾脏MRS对比研究文献,现作一综述。1 MRS成像原理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无创性获得活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物质代谢信息的检查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S成像的基本原理与MRI相同,都是利用核磁共振的原理产生图像,但…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NMR)是利用原子核的磁性显示出复杂的化学剂混合物中原子核的数量及情况的一种技术,已作为一种无害性检查动物(包括人)代谢的方法。局部磁共振能从动物体上收集所需要的某个部位的核磁共振信号,有助于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动物和人的代谢。1982年4月在英国牛津举行了第一次局部磁共振会议,讨论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发展和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45年,F.Bloch和E.M.Purcell分别领导的两个小组几乎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现象。NMR技术最初只应用于物理科学领域,但随着超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脉冲傅立叶变换波谱仪的迅速发展,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研究化学动力学等诸多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方法,而且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检验分析中的应用已有多年,由于其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独特优点,即定性测定不具有破坏性、定量测定不需要标样,因此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和发展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叶起,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就将核磁共振(NMR)技术用来分析诸如有机物分子及生物化学分子这样一些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物质的结构。由于在NMR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Bloch,F.和Purcell,E.M.于195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近期,已将NMR技术用于研究活组织的生物化学性质。例如,用NMR技术识别组织中磷酸盐浓度的变化来了解组织的代谢活性。这种方法能用来研究病理过程及药物治疗过程中组织酶活性的变化。甚至能对活体内脏器官中的某些生物化学特性进行  相似文献   

9.
离体眼眶肿瘤及正常组织超高场磁共振波谱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超高场MR系统对离体眼眶肿瘤及正常组织进行体外MRS检测,观察眼眶不同病变类型在超高场磁共振条件下的波谱特点,为MRS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肿瘤标本10例,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3例,正常组织标本2例,采用BRUKER AVANCE 400(SB)超高场核磁共振谱仪进行检测,比较各自不同的波谱特点.结果:1H-MRS波谱分析结果表明:从波峰测量和形态上看,眼眶恶性肿瘤Cho和Cr峰值要高于良性肿瘤;良、恶性眼眶肿瘤组织波谱分析在2.0×10-6附近可见到3个连续的单峰,而正常组织均无此波谱现象.结论:1H-MRS 波谱分析能够区分离体眼眶良、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值得进一步探讨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旧金山消息:加利福尼亚大学病理学家和放射学家正在评价核磁共振(NMR)成像技术,可能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方法,诊断急性肾移植排斥並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相区别。高级研究员、放射学副教授Hedvig Hricak对迄今的动物研究结果深感满意,他和同事们计划在肾移植的病人中进行试验。在国际病理学院美国-加拿大分部举行的年会上,参加此研究的另一合作者Charles Alpers说,因为NMR无创伤性,而对病人无危险,所以他们在进行动物试验时,觉得很快就可以开始对肾移植的病人考虑这个方法。 Alpers说,虽然研究人员在寻求另种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3T磁共振成像及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上述患者都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患者接受MR常规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同时还进行波谱分析扫描。结果 ADC图像主要表现为成像受限,核磁共振成像图像主要表现为跟增生组织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波谱分析前列腺癌CC/Ci值可信区间大小为0.96~2.14。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跟波谱分析两种方法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核磁共振成像跟波谱分析两种方法各有优势,相互发挥着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6年,Purcell和Bloch分别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NMR),随后发展起来的磁共振技术包括磁共振影像(MRI)技术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1973年,Laute山erPC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首次获得了自旋核密度的模拟成像;1974年,H0ult对离体新鲜肌肉标本进行了31P波谱测定[1];1980年,第一台用于临床诊断的磁共振设备投入使用。目前,MRI的临床应用普及很快,ftOZS的临床应用还处在研究阶段,本文对MRI和MRS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讨论了MRS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IMRI和MR基本原理11MRI原理MRI和X-ray成像、超声成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技术,由于它的非侵入性及无电离辐射损害,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诊断上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NMR成像技术(二维及三维),这主要用于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休克期心脏机能的一系列变化是休克发病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多从血流动力学、心泵功能和心肌力学理论入手。本实验采用31~P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对严重烧伤后大鼠心肌细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很多患者的诊断仍主要靠肝组织活检,迫切需要寻找更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应用核磁共振(NMR)技术检测PBC患者血清代谢物组,在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但该技术尚未成熟,目前未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况、NMR检测血清代谢物组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PBC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为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的信息的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上成为现代医学成像的方法之一,八十年代开始在世界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ce,简称NMR)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象学的重要发展。早在1945年,物理化学家Bolck曾研究化学与核磁共振的道理,并获得诺贝尔奖金,但当时未形成影象。1973年,Lautebur等人首先报道了核磁共振成象术;尔后,NMR影象就成为医学影象学中的一门新的学科。但在我国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18.
刘明 《北京医学》2005,27(6):377-379
磁共振波谱(MRS)是检测活体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一种非损伤最新技术,其中1H MRS在临床应用最多[1~3].MRS在对脑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确定肿瘤级别和边界、了解肿瘤的代谢特性,预测肿瘤的临床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今后MR研究的方向,且能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1H NMR)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临床正常人血清8例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采用BRUKER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PCA分析方法,得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代谢组的特征,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改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代谢组具有明显差异。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脂和葡萄糖是升高的,而乳酸、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以及胆碱类物质则是降低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区分正常人和慢性乙肝患者。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乙肝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质子核磁共振(1HNMR)谱在肿瘤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活体定域1HNMR谱、原位活体组织萃取液的高分辨1HNMR谱、原位活体组织的高分辨魔角旋转1HNMR谱和生物体液的离体高分辨1HNMR谱各有优势,互为补充,为肿瘤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将NMR检测和多变量数据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新技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发展和预后监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