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本病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现代治疗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中医开展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治疗工作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变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加减、中成药、针灸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本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制订统一诊断、辨证、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治疗前后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黏膜变薄并萎缩,黏膜肌层逐渐增厚,黏膜上的腺体显著减少,多同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1]。早在1978年,WHO就将其列为胃癌癌前病变,西医治疗CAG主要是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保护胃黏膜,抑制胆汁返流,改善胃动力,都不能完全解除其症状和根治本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AG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固定方加减、自拟方、中成药、针灸等方面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极大影响患者消化吸收能力[1]。CAG以反胃、食欲不振、恶心、腹部疼痛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老年人,50岁以上老年人近50%胃黏膜有萎缩改变,且在CAG中,70%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2]。其病理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特别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达2.55%-7.4%,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检出率可高达25%-50%。一般认为该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亦有认为该病可能是胃癌的潜伏因素。因此本病在国内外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病由于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副作用少,疗效也不断提高。因此有需要进一、步总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蒋国卿 《河北中医》1990,12(4):42-4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常见难治的胃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近年来,随着纤维胃镜的普遍开展,国内外学者对CAG系统追踪发现该病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为此,人们重视研究本病,中医对CAG的治疗已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近10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整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动物实验、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经验;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伴发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被公认为是胃癌前病变。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辨证属“胃痛”、“胃痞”等范畴,运用各种方法治疗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自拟健脾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维酶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芪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参芪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30d为1疗程,间歇1w后再服用30d。[结果]痊愈19例(35.19%),显效31例(57.40%),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59%。[结论]参芪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中医辩证施治,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痊愈10例,占16.67%,显效12例,占20.0%,有效15例,占25.0%,无效23例,占38.33%,总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60例患者,其中痊愈20例,占33.33%,显效21例,占35.0%,有效16例,占26.67%,无效3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文献荟萃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对中药和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Jadad质量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用RevMan4.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临床治疗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31,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3.99,95%CI(2.98,5.3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9.34,P<0.0000 1。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相对西药有明显优势。胃镜和病理活检好转率:异质性检验P=0.000 1,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4.67,95%CI(3.64,5.99);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12.13,P<0.000 01。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病理形态方面相对西药有优势。 结论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与西药比较,疗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朱西杰教授结合发病时间及病势情况把萎缩性胃炎分为四期,采用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系统药理学、分子对接系列研究方法,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专利复方进行用药规律挖掘,进而预测不同功效中药治疗CAG的潜在作用靶标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系统提取干预CAG的中药复方,综合文献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UniProt数据库获取重点功效药物有效成分与靶点;基于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MalaCard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Reactome数据库获取CAG潜在靶点与通路,通过R Studio 4.1.2实现基因本体论(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 4.2.6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提取治疗CAG复方228个,分析用药规律,药性多温、寒,药味多苦、甘,归经多脾、胃、肝;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补血药为重点功效药物。对比不同功效药物对应靶点与CAG靶点,发现中药...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指出: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将108例CAG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脾虚湿热瘀血证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IL-8、IL-11、TNF-α和G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健脾益胃汤组方治疗CAG疗效显著,尤其适于基层医院推广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  相似文献   

20.
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的重要环节。西医临床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逆转CAG伴IM和Dys的治疗手段。中医开展CAG伴IM和Dys的治疗工作已有多年,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证实,中医药可有效治疗萎缩性胃炎,并使部分IM和Dys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