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早期康复及针刺配合西医治疗中风偏瘫18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及针刺配合西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87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及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2%,对照组77.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及针刺配合西医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中风偏瘫5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1例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8%,有效率9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与单纯针刺对脑梗塞偏瘫康复作用。方法:将80例脑梗塞偏瘫早期住院病人随机分成电针组(观察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采用相对统一的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电针疗法与单纯针刺,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5%与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愈显率(75%与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对脑梗塞偏瘫的康复作用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中风病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及电体针治疗;对照组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传统电体针治疗。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比传统针刺治疗中风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法对改善磁共振弥散成像发现的对超急性脑中风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磁共振弥散成像明确诊断的超急性中风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108例,并行核磁共振诊断确诊,意识障碍程度按神经病学诊断标准划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法治疗(处方:取穴人中、内关、百会、三阴交、完骨、风池、十二井穴。操作:十二井穴点刺放血,百会、人中频捻转不留针,内关、三阴交、完骨、风池针刺用泻法,并配合电针),每次30分钟。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87.03%,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法能明显改善磁共振弥散成像发现的对超急性脑中风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门、听会穴深刺配合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肝胆火盛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其中电针组28例,针刺组27例,两组均选用患侧耳门、听会、风池、供血穴等穴,电针组在针刺的基础上予以电针疏密波治疗,两组每次均留针20min,每周治疗2次,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愈显率为29.6%,总有效率为81.4%。电针组痊愈2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78.6%,总有效率为89.3%。两组总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耳门、听会穴深刺配合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耳鸣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组,每组38例,治疗组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以中药内服.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7.31%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疗效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8.
刘俊红 《中原医刊》2006,33(18):59-60
目的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确诊为中风偏瘫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4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5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足内翻是中风痉挛期的常会出现的症状.针刺治疗已经成为常用的治疗手段,笔者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随机将90例中风痉挛期足内翻患者分为电针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用刺针下肢胆经穴位结合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下肢穴位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两组皆有矫正足内翻的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针刺下肢胆经穴位配合电针对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部痉挛3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2例作对照。结果: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痊愈率28.95%,总有效率89.47%,常规针刺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71.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10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治疗组52例。对照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明显小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0.38%(P0.05);通过Brunnstrom评定表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偏瘫功能恢复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电针对促进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宜在脑卒中早期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配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偏瘫步态的治疗作用。方法156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透穴针刺疗法,配合双下肢中药熏蒸;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法;治疗时间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提高状况以及步行能力FAC评分变化。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有效率为76.9%,两组步行能力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进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透穴针刺配合中药熏蒸可以提高下肢肌力以及步行能力,从而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偏瘫步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随机两组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采用电针配合揿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率为60%。结论:电针配合揿针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并分析其价值临床.方法 随机性的抽取了25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在使用针刺人迎、天突、廉泉以及外金津玉液的同时采取康复训练的方式加以治疗;另外还设置了25例的对照组,对照组仅仅使用康复训练来加以治疗最后用洼田氏饮水来判断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25例患者中,痊愈率为72%,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25例患者中,痊愈率为36%,总有效率为68.0%.两组之间在痊愈率和总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是有明显的差别(在P<0.05下),表明了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疗效优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运动对中风后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 6 0例中风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 30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针刺及运动康复法治疗。并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30例作疗效对比。结果 :经平均 1个月治疗后 ,康复组总有效率为 6 0 % ,对照组为 4 0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灸配合运动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相对单一疗法的疗效优势。方法:将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对照组采用中药临床辨证治疗,针刺对照组参照醒脑开窍针法行针刺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以4个疗程为治疗观察期,参照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并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7%。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联合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恢复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走罐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疗程均为30天。结果:2组患者的肩痛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