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普鲁泊福-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方法 将46例行PKP患者(ASA分级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各23例.芬太尼组采用普鲁泊福1.5 mg/kg、阿曲库铵0.7 mg/kg和芬太尼0.004 mg/kg诱导;瑞芬太尼组采用的普鲁泊福和阿曲库铵剂量与芬太尼组相同,瑞芬太尼用量为1 μg/kg.两组均以普鲁泊福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血浆浓度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平均动脉压(MAP)调节,BIS维持在40~60].手术开始后瑞芬太尼组加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0.002~0.004mg/(kg·min)维持镇痛.观察两组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及麻醉药用量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瑞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小于芬太尼组(P<0.01);瑞芬太尼组普鲁泊福用量[(262.5±11.1)mg]明显少于芬太尼组[(409.6±21.0)mg](P<0.01).结论 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组合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快的苏醒和恢复,能更好地满足手术要求,增加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分时段应用静脉和吸入麻醉加快老年患者长时间手术苏醒的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行长时间(预计大于3h)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以短效的普鲁泊福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连续输注行麻醉维持,术毕前30min停用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同时吸入七氟烷至术毕,术中调节普鲁泊福的血浆靶控浓度和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35~55;对照组术毕前30min停用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但普鲁泊福继续应用至术毕,其他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总麻醉时间(T0)、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气管导管拔除时间(T3)、定向力恢复时间(T4)、达到离开麻醉苏醒室标准时间(T5),并比较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有10例不符合入选标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30例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T0为(4.1±0.8)h,试验组T0为(4.3±0.7)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5分别为(7±5)、(11±6)、(15±5)、(20±7)、(34±9)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19±8)、(31±6)、(35±9)、(51±10)min(P<0.05),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分时段应用普鲁泊福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人麻醉较全凭短效静脉麻醉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尤其适合行长时间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镇痛镇静机械通气<5 d的成年ICU患者6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舒芬太尼组)及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患者于插管前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1μg/kg,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1 μ g/kg,然后三组均以普鲁泊福1.0~1.5mg/kg辅助,达满意镇静深度后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P-600型微量泵持续双通道输注各组相应药物,三组均辅助普鲁泊福1.0~1.5 mg/(kg·h)维持镇静.分别记录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Ramsay分级、停药后清醒或肢动反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期间不良反应及普鲁泊福用量,以及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结果 瑞芬太尼组镇静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停药后清醒或肢动反应时间[(12.2±2.7)s、(55.2±9.6)s、(9.2±2.5)min]均明显短于芬太尼组[(21.8±4.3)s、(113.4±17.9)s、(26.1±3.3)min]、舒芬太尼组[(20.4±4.2)s、(105.0±18.5)s、(27.8±2.9)min](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达满意镇静深度时Ramsay分级、镇静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鲁泊福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插管前比较,三组插管即刻、拔管即刻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且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插管后1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增高(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插管即刻、拔管即刻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需要镇痛镇静<5 d的成年ICU患者均能满意达到机械通气的要求,其中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烷对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更加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30例脊柱侧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鲁泊福组与七氟烷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唤醒前、唤醒即刻、唤醒后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唤醒时间、唤醒质量.结果 七氟烷组唤醒时间[(5.9±0.9)min]明显短于普鲁泊福组[(7.1±1.8)min](P<0.05).七氟烷组唤醒即刻的HR、MAP明显高于唤醒前(P<0.05),普鲁泊福组无明显变化.唤醒质量:普鲁泊福组均为优秀,七氟烷组良好11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行术中唤醒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唤醒质量优秀,更适合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肌松药对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无肌松药组(Ⅰ组)和给肌松药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静脉注射普鲁泊福2 mg/kg及瑞芬太尼3 μ g/kg(注射时间不少于1 min),施行无肌松药气管插管.Ⅱ组静脉注射普鲁泊福2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及阿曲库铵0.5 mg/kg,待肌肉松弛后气管插管.随后给予普鲁泊福6 mg/kg和瑞芬太尼0.1~0.3μg,(kg·min)静脉微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留观时间,记录术后躁动、剧烈呛咳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留观时间均明显小于Ⅱ组(P<0.05或<0.01).Ⅱ组剧烈呛咳、躁动的发生率[33.3%(10/30)、30.0%(9/30)]明显高于Ⅰ组[6.7%(2/30)、3.3%(1/30)](P<0.05).结论 无肌松药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能减少小儿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高龄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年龄70~89岁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和对照组(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每组各30例.首先以2.0 ng/ml为效应部位靶浓度静脉输注瑞芬太尼.3 min后,观察组缓慢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2 mg/kg,术中维持采用间断静脉注射的方式,每次2~4 mg;对照组缓慢静脉注射普鲁泊福0.5~1.0 mg/kg,术中维持也采用间断静脉注射的方式,每次5~10 m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结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镇静程度调整依托咪酯或普鲁泊福的维持剂量,记录患者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等.结果 进镜后5 min观察组患者MAP[(75.3±1.2)mm Hg,1 mm Hg=0.133 kPa]与检查前[(80.1±5.4)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MAP[(53.4±1.6)mm Hg]较检查前[(78.4±5.2)mm Hg]下降明显(P<0.05),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比较,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的无痛结肠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分时段应用静脉和吸入麻醉加快老年患者长时间手术苏醒的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长时间(预计大于3h)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以短效的普鲁泊福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连续输注行麻醉维持,术毕前30min停用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同时吸入七氟烷至术毕,术中调节普鲁泊福的血浆靶控浓度和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35~55;对照组术毕前30min停用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但普鲁泊福继续应用至术毕,其他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总麻醉时间(T0)、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气管导管拔除时间(T3)、定向力恢复时间(T4)、达到离开麻醉苏醒室标准时间(T5),并比较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有10例不符合入选标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30例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Tn为(4.1±0.8)h,试验组Tn为(4.3±0.7)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5分别为(7±5)、(11±6)、(15±5)、(20±7)、(34±9)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19±8)、(31±6)、(35±9)、(51±10)min(P〈O.05),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分时段应用普鲁泊福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较全凭短效静脉麻醉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尤其适合行长时间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及普鲁泊福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普鲁泊福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且术毕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七氟烷组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3.2±1.6)、(7.7±1.5)、(10.1±2.0)min]均明显短于普鲁泊福组[(5.5±1.3)、(9.8±1.7)、(14.2±2.2)min](P<0.05),拔管后5 min警觉/镇静评分明显高于普鲁泊福组[(4.7±0.3)分比(4.1±0.5)分](P<0.05).结论 七氟烷或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都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七氟烷可能在中长时间手术的麻醉中更具有优势,更适用于老年人或小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开颅术唤醒麻醉中应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大脑皮质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普鲁泊福组(RF组)和舒芬太尼+普鲁泊福组(SF组),每组30例.在头皮神经阻滞、切口浸润麻醉和硬脑膜表面麻醉下,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2 ng/ml,舒芬太尼血浆浓度为0.1~0.2 ng/ml镇痛;开颅期普鲁泊福血浆浓度为3~6 μg/ml.放置喉罩控制呼吸.常规监测循环、呼吸等各项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在术前、术中(被唤醒后)应用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结果 清醒时普鲁泊福血浆浓度RF组为(1.10±0.06)μg/ml,SF组为(0.98±0.05)μg/ml,自主呼吸恢复.RF组BIS从停药时46.4±2.5恢复到90.8±3.2、SF组从44.8±2.1恢复到89.9±3.2,患者清醒.两组术前、术中认知功能评分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术唤醒麻醉中应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普鲁泊福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比观察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普鲁泊福-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普鲁泊福-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各30例.两组根据手术状况和血压调整麻醉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MPA)、心率、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后心率、MAP、RR、SpO2均较麻醉诱导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268.3±113.4)、(408.5±167.4)、(442.4±154.2)、(503.2±142.4)s]虽然较B组[(315.4±123.4)、(456.7±145.3)、(483.5±124.5)、(542.6±132.5)s]缩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维持和苏醒质量上略优于普鲁泊福-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但操作不方便,价格昂贵.两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方案对行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的影响,为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行腹腔镜子宫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顺序编号,54例单号为对照组,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手术;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麻醉深度指数(CSI)在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44例,ASA分级Ⅰ~Ⅱ级,以效应室靶浓度4 ng/mnl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输注10 min时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均为1.5 μg/ml,每4min增加0.5 μg/ml,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为1分时给予强直刺激,直至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为0分后1min停止试验.试验中监测患者CS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每20 s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靶控输注系统预测效应部位浓度.结果CSI随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下降而下降,改良警觉/镇静评分5分时CSI为91±5,4分时为77±7,3分时为70±7,2分时为62±6,1分时为49±12,0分时为36±10,两个相邻改良警觉/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及心率在两个相邻改良警觉/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I与改良警觉/镇静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预测概率值均大于CSI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SI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为0.812,P<0.01).结论在成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状态下,CSI能够准确地区分清醒和麻醉后的不同意识水平,可靠地预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某医院接收的人工流产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及丙泊酚行静脉注射,观察组采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行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平均用量、苏醒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苏醒时间分别为(2.53±0.56)mg/kg、(6.17±1.35)min,小于对照组的(3.24±0.78)mg/kg、(8.21±1.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的VAS评分分别为(5.61±1.04)、(2.43±0.82)、(1.83±0.72)、(1.08±0.5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1±1.04)、(4.79±0.87)、(3.26±0.79)、(1.74±0.63)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1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缩短苏醒时间,缓解子宫收缩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30例患者采用静注右旋美托嘧啶(DEX)方案,于术前10 min按照0.7μg/kg剂量肘前静脉注射DEX,术中以0.4μg/(kg·h)的速度持续给药;B组30例患者给予静注生理盐水方案,剂量、给药方式及速度均与A组一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分析其术后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及谵妄分级量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为(480.4±23.4)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699.9±38.4)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插管时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为(3.69±2.25)μg/mL,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2.43±1.59)μg/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OAA/S评分为(1.5±0.3)分,明显低于A组的(1.9±0.2)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VAS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评分为(13.52±4.59)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6.03±5.6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中静注右旋美托嘧啶,能有效降低术中镇静药物用量、控制患者血液中丙泊酚浓度,对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提高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3月入选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定向能力、即刻记忆、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总分分别为(8.10±1.07)分、(3.15±0.34)分、(1.96±0.40)分、(6.32±2.08)分、(21.09±5.17)分,高于对照组(6.17±1.54)分、(2.09±0.28)分、(1.49±0.32)分、(4.59±1.39)分、(16.28±4.29)分,对比两组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BMI评分和生活能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评分、生活能力分别为(58.27±13.14)分、(83.26±2.74)分,均高于对照组(45.18±9.72)分、(78.2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伴有头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在三氯乙烯(TCE)引起BALB/c裸鼠皮肤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3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0%的TCE剂量组、20%TCE组、40%TCE组、80%TCE组、100%TCE组,应用TUNEL法检测TCE染毒的30只BALB/c裸鼠皮肤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皮肤组织中easpase-8和cyt-c的表达.结果 电镜结果 显示高剂量组出现细胞调亡.40%、80%、100%TCE剂量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40%、80%、100%TCE剂量组cyt c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60±0.54)、(3.42±0.56)、(5.81±1.30)、(6.00±0.7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caspase-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引起的早期皮肤组织损伤与细胞凋亡有关,而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与单一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相比,探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二甲双胍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行沙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及胰岛功能水平。结果 在血糖波动方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的指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胰岛功能方面,所有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HOMA-IR指标值分别是(22.65±4.12)和(3.16±0.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84±6.07)和(4...  相似文献   

18.
彭洪  巫志国  王玲 《现代保健》2014,(11):47-49
目的:探讨分析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一2013年4月本院接诊的240例行上下肢以及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80例,行区域麻醉后,对患者使用咪唑安定分别至OAA/S标准Ⅳ、Ⅲ、Ⅱ级镇静深度,观察用药后患者HR、MAP以及SpO2的变化,统计患者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遗忘率以及各组患者咪唑安定的平均用量。结果:三组患者达到Ⅳ、Ⅲ、Ⅱ级镇静深度的咪唑安定用量为(0.041±0.022)、(0.062±0.033)、(0.132±0.031)mg/kg。三组患者的术中事件遗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烦躁的发生率25.0%明显高于A组的2.5%和B组的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组SpO2有明显下降,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最佳用量为(0.062±0.033)mg/kg,最佳镇静深度为0AMS Ⅲ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无痛宫腔镜手术中的剂量选择及围术期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襄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至2016年150例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75例于术前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为对照组,75例于术前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在12min内结束泵注并全部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保留麻醉,同时按照患者病情适当控制丙泊酚靶控浓度.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和恶心反胃等不良反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消除肿物时和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0.98、-0.46、-0.31,均P>0.05),心率(HR)对比亦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0.83、-0.53、-1.03,均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扩宫时的MAP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21、-0.98,均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HR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87、5.63,均P<0.05);实验组术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明显高于对照组(t=8.96,P=0.00),患者苏醒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t=-7.93,P=0.00)而对比两组的丙泊酚用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1.07,P=0.11);实验组治疗后嗜睡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χ2=16.98,P=0.01);两组患者治疗中呼吸受限、术后烦闷、恶心反胃、疼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进行对比,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2.75、1.86、3.04、3.15,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无痛宫腔镜手术中应采取小剂量原则,能够减轻丙泊酚用量和副作用,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