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较为复杂,给麻醉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就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麻醉处理作 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较为复杂,给麻醉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就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麻醉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脊髓损伤后膀胱处理的理想方式 ,作者对 316例创伤后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男 313例 ,女 3例 ,随访中位时间为 (18 3± 12 4)年。膀胱处理方式包括长期留置导尿114例 ,间歇清洁导尿 92例 ,自行排尿74例 ,耻骨上膀胱造瘘 36例。各组间在损伤年龄、平面、程度、机制及随访间隔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分析感染(附睾炎、肾盂肾炎 )、结石 (上尿路结石、膀胱结石 )、尿道并发症 (尿道狭窄、尿道周围脓肿 )和尿路影像学异常等情况。结果发生泌尿外科并发症共 398次 ,其中长期留置导尿组 6 1例 (5 3 5 % ) 2 36次 ,间歇清洁…  相似文献   

4.
1例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芳 《护理学杂志》2002,17(11):874-875
排尿功能障碍、尿路感染是脊髓损伤(SCI)的严重并发症,如何防止尿路感染和改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2001年11月,我院收治1例胸10平面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人,经过4个月的康复护理和膀胱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骨折脊髓不全损伤病人膀胱功能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促进腰椎骨折脊髓不全损伤病人排尿障碍恢复的方法。方法 将51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留置导尿,任其自然恢复。观察两组病人尿管保留时间、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尿管保留时间,拔除尿管后膀胱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排尿恢复正常的例数,泌尿系感染、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科学的膀胱功能训练可促进病人膀胱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病人的便秘王兰1ICD(国际疾病分类)研究指出,神经性疾病包括脊髓损伤发生便秘的比例很高,这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致腹部的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失调,肠蠕动和肛门括约肌的自主运动丧失所至。Krause对90例L2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创伤或疾病所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最严重的伤残之一,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造成患者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其中,SCI后排尿功能障碍可引起尿路感染、尿潴留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据国内外有关脊髓损伤12~15年随访研究的报道,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43%-75%)。对我国唐山大地震截瘫患者15年后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8.
颈脊髓损伤病人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外伤合并脊髓损伤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1997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颈部外伤合并脊髓损伤病人155例,8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66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4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合并高热45例,呼吸功能障碍31例,肺部感染43例,低钠血症70例,泌尿系感染25例,应激性溃疡3例,深静脉血栓10例,颈神经根牵拉痛5例,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3例,脑脊液漏1例,颈部血肿2例,内固定物松动1例,食管瘘1例,死亡10例.[结论]颈部外伤合并脊髓损伤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非常多,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常膀胱功能包括贮尿和排尿两方面,是由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相互协同而完成的。膀胱尿道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T_(12)-L_3)、副交感(S_(2-4))和躯体神经(S_(2-4))三方面,并受脊髓、脑桥的调节和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害了病人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了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和/或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功能紊乱。其中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的功能障碍最为常见。SCI后的膀胱功能,往往依SCI的平面不同而有所差异。圆锥以上SCI占全部SCI的85%,对盆底器官而言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期多发展成高张力、高反射的痉挛性膀胱,患者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尿潴留与尿失禁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害肾脏功能,是圆锥上SCI病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痉挛性膀胱尚可根据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协同性如何,再细分为协调和不协调两个亚型,以不协调者最为多见。圆锥部SCI占全部SCI的15%,对盆底器官而言属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期多发展成低张力、无反射的弛缓性膀胱,患者贮尿功能良好而排尿功能障碍,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常见。 据Tanagho(1988)估计,在美国有超过50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应用膀胱控制器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众多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方法中,以Brindley等1976年创用并发展的应用膀胱控制器重建膀胱功能,即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SARS)疗效最好,至1999年已应用约1200余例。膀胱控制器结合骶神经后根切断去传入除了可以增加膀胱的顺应性和贮尿容量,获得电刺激下可控制性排尿,还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排便功能,男性病人可获得电刺激下持续性的阴茎勃起,从而重建了性功能。我院骨科于1999年5月为1例T_(7-8)骨折脱位并完全性截瘫的女性病人施行了国内首例膀胱控制器植入术。术后获得电刺激下可控制性排尿,彻底根  相似文献   

12.
13.
脊髓损伤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2例脊髓损伤(SCI)病人入院后1周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进行心理干预,即提供优雅的诊疗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为病人分忧解难、重视社会化康复等。出院前1周复查SAS、SDS明显下降。提示针对SCI病人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4.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较复杂,脊髓休克可延续较长的时间,包括心血管功能低下、呼吸系统抑制、反射异常、高钾血症、肌肉应变以及体温调节紊乱等。对这类危重患者施行紧急手术,麻醉处理存在相当高的难度。我院在1993年至2001年期同曾为48例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施行Dick钉内固定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无麻醉方面的并发症。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几种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结果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清洁间断导尿、加压排尿、药物治疗及重建逼尿肌功能等治疗方法相比,建立人工反射弧能实现膀胱的可控性排尿。结论人工反射弧的建立为脊髓损伤所致的弛缓性膀胱提供了一种新的膀胱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病人循证护理探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对65例脊髓损伤(SCI)病人确定脊髓损伤后康复的护理问题,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对查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选出最佳论据,指导护理实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SCI病人正常排尿、排便及生活自理者分别为45例、61例和36例,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提示对SCI病人应用循证护理,可改善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病人的运动功能评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脊髓损伤(SCI)病人的分级多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我们根据260例SCI病人的观察,认为对病人活动功能影响最大的最运动功能与排尿功能,且上肢与下肢评级标准不尽相同,从而对分级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本组260例, 伤后观察时间达1以上者156例,占60%。损伤部位:C3-4 ̄T1 90例,T 2 ̄10 37例,T11 ̄L1 105例,L2-3 28例。脊髓损伤类型:完全截瘫169例,不全  相似文献   

18.
王凤英 《护理学杂志》2004,19(18):76-77
对12例脊髓损伤病人行针对性护理,以预防医院感染.结果病人平均住院57.0 d,发生医院感染4例,占33.3%.提示脊髓损伤病人护理任务艰巨,须采取综合性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不但影响躯体神经功能 ,还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后对膀胱和心脏功能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尚无良好的诊断手段 ,从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显示膀胱交感神经损伤常表现为膀胱颈括约肌功能低下。临床上常采用手足交感皮肤反应了解有无糖尿病性交感神经损伤和脊髓多发硬化的交感神经损伤。作者试图通过对脊髓损伤病人会阴交感皮肤反应测定 ,与尿动力学检查作比较 ,了解会阴交感皮肤反应的临床意义。入选病人 90例 ,其中 6 6例为脊髓损伤 ,2 4例马尾疾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34%膀胱颈功能低下 ,而不完全者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将Beagle犬L6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的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术后8个月,在破坏S1~S4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等检查:对1例L1压缩性骨折伴截瘫患者行右侧T11与S2前根经腓肠神经移植硬膜内吻合术。结果:2只犬在术后8个月时电刺激截瘫前和截瘫后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近端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当刺激开始时逼尿肌压力和膀胱内压均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中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膀胱注射HRP后48h实验侧L6脊髓节段前角中发现HRP标记的大神经元细胞。临床1例患者术后55个月时随访,膀胱充盈后可产生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结论: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建立人工反射弧通路是成功和有效的,可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自控性排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