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结合133例进行围术期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处理体会,初步探讨该类手术的安全问题.方法 观察在术中磁共振成像手术室(iMRI-OR)进行术前、术中扫描及术后进入检查室进行扫描的患者,记录围术期与扫描相关的安全问题.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术前、术中及术后扫描,未发生与围术期扫描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磁共振成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其顺利进行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麻醉医生的首要职责是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平稳,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细致的工作制度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中国,脑血管病是第一位的致残原因和第三位的致死原因[1].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每年将有20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20%~30%在急性期死亡,是神经内科住院的最常见病种,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症多,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发症多,术中唤醒困难,限制了部分手术的开展。我们采用颈丛阻滞及静脉复合麻醉,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对15例高龄颈动脉狭窄病人实施内膜剥脱术,术中循环呼吸平稳,可随时唤醒,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8例精神病合并外科病病人围术期的麻醉总结,认为精神症状控制较好,认各能力恢复,与医生配合的病人作简短的手术,可以选用局麻和区域阻滞麻醉,对残留精神症状或手术时间冗长以选用全麻为宜,并注意麻醉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甄灼  王辉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3):287-292
外科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患者预后差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风险与年龄 的增长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患者手术的比例随之增加,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 症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总结围术期卒中、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并讨 论脑损伤的预防方法与脑保护策略,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12~2006—0525000例全麻后出现1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对全麻后意识恢复障碍病人,首先排除麻醉药的残留反应。用纳洛酮对抗镇痛药,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作用,氟马西尼对抗地西泮作用。其次,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最后查瞳孔。CT诊断肢体活动情况。结果 诊断脑卒中12例,其中脑出血2例,脑梗死10例,其年龄55~86岁。术前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史。结论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原因与术前年龄大、高血糖、高血压有关,与术中血压波动大脑灌注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围术期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病因发病机制、发病率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1000例手术患者中5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治愈3例,好转41例,恶化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其发病率为0.248%,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结论 围术期脑卒中以老年多见,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慢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与低灌注、栓子栓塞以及血液学有关;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老年妇女主动接受手术治疗者逐年增加,本院自2010-01~20100-12共收治205例患者,平均年龄67岁,通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OF围术期的护理和并发症,用合理的护理对策提高TOF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做好术前护理,给予吸氧、输液、镇静及使用药物,预防缺氧发作,并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循环、呼吸监护,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防止低心排、出血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做好出院健康指导。结果通过总结并不断提高TOF围术期护理质量,治愈出院200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重视和加强TOF围术期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12~2006-05 25000例全麻后出现1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对全麻后意识恢复障碍病人,首先排除麻醉药的残留反应.用纳洛酮对抗镇痛药,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作用,氟马西尼对抗地西泮作用.其次,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最后查瞳孔.CT诊断肢体活动情况.结果 诊断脑卒中12例,其中脑出血2例,脑梗死10例,其年龄55~86岁.术前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史.结论 围术期脑卒中发生原因与术前年龄大、高血糖、高血压有关,与术中血压波动大脑灌注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多样复杂,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加强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临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及早合适的治疗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病原学特点与治疗情况。 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7-06/2010-06的376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后并发败血症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7例患者均有寒颤、发热(体温38.5~42.0 ℃),烦燥、气促4例,尿路刺激症4例。血压低于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伴血肌酐增高4例。大肠埃希氏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5例细菌感染为院外感染,2例真菌感染者为院内感染。4例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者合并尿路感染。4例低血压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抗感染治疗、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用量及对症处理。6例痊愈,1例死亡。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全麻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多,但手术中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却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全麻肾移植手术中患者体温的变化。方法:选择中末期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患者20例,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移植肾血管吻合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30,60 min 6个时间点记录患者体温。结果与结论:与麻醉诱导后相比,移植肾血管吻合前、开放前患者体温变化不明显;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30 min体温明显降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60 min体温有所回升。说明全麻肾移植手术中确实有体温降低的现象。但观察整个变化过程可以发现,从麻醉诱导至移植肾血管开放前患者体温并没有明显下降,说明术中使用的全麻药物以及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的手术过程并不是造成患者体温降低的主要原因。而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 min内患者体温迅速降低,说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冷灌液进入患者血液循环才是患者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体温下降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以至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30,60 min患者体温仍难以恢复至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的水平。提示全麻肾移植手术中患者容易出现体温降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冷灌液进入患者血液循环是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 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 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疼痛程度及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XX医院胃肠外科行全麻手术的胃肠道疾病患者100例,术前1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近1月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分为睡眠障碍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药品丙泊酚、瑞芬...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 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 d尿量500~1 000 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关健词: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供肾切取方式;临床分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抑郁症在不同麻醉深度下行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75例初次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单次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后实施电休克;B组:丙泊酚泵注维持深麻醉(脑电双频指数<45)下电休克;C组:丙泊酚泵注维持临床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45~60)下电休克。于电休克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1周末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抑郁症状及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室观察时间均延长(P<0.05)。三组患者电休克治疗后24 h(F=5.04,P<0.01)及1周末(F=4.05,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而在各时间点评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ECT后24 h长时记忆均降低(P<0.05),而ECT后24 h和1周后患者短时记忆、即刻记忆均升高(P<0.05),且B组、C组短时记忆、即刻记忆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麻醉深度下实施电休克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且患者的短期记忆在治疗后可得到早期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更适于电休克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A 65-year-old man developed a painless proximal myopathy 7 years after commencing cyclosporin therapy following a successful cadaveric renal transplant. Muscle histology showed ragged red fibres and biochemical studies suggest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The possible pathogenesis of this mitochondrial myopathy, particularly its relationship to cyclosporin-induced hypomagnesaemia,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总结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方法常规检查后,随机筛选适合进行干细胞移植的脑瘫患儿40例,每隔一周进行1次,共四次为一个疗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方法包括静脉输注(1次)和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移植(3次);同时辅助常规神经营养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8.5个月。应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88),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定)和SPSS对术前、术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个干细胞移植治疗疗程结束后,患儿自身对比的粗大运动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随访发现,患儿出院6个月后的各项运动指标也较出院时有明显改善。结论干细胞移植可不同程度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献报道:微乳化环孢素峰浓度(C2)与药物曲线下面积的相关性最好,个体差异最大,根据C2调整环孢素用量,可最大程度地达到用药个体化,明显降低急性排斥和药物中毒发生率,已经被广泛用于肾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但是对于稳定期肾移植受者环孢素用量的监测,仍有部分中心延用环孢素谷浓度(C0)。稳定期受者由监测C0改为监测C2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稳定期肾移植受者由监测微乳化环孢素C0改为监测C2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记录本组患者移植时间、移植肾功能等病例资料,测定微乳化环孢素C2和C0。按照C2目标值为500-600ng/ml的水平,前瞻性地改变低C2组和高C2组微乳化环孢素用量,并随访12个月;比较移植肾功能和重要脏器并发症。结果:高C2组按C2目标值减少微乳化环孢素575.0mg,88.2%的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稳定,部分患者血压、血脂、血尿酸下降。低C2组按C2目标值增加微乳化环孢素755.0mg,84.0%的患者Cr、BUN稳定。无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结论:按照C2为500-600ng/ml的目标值,稳定期肾移植受者由监测微乳化环孢素C0改为监测C2调整微乳化环孢素的用量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总结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992-09/2008-09肾内科8例肾移植后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对其诊断方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2例血Tb-Ab(+),1例腹水结核抗体阳性,1例痰抗酸杆菌阳性,其余结核抗体阴性,3例患者表现为2个脏器感染,6例通过病理组织活检诊断, 6例发热者在抗结核治疗3~7 d体温降至正常,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7例出现高尿酸血症,1例出现移植肾排斥反应。8例患者7例痊愈,1例肺结核患者死于肺部真菌感染。6例发热者在抗结核治疗3~7 d体温降至正常。可见微创活检病理为疾病的及早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