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患者女,47岁,因"反复出现皮肤青紫10余年,牙龈出血1年"入院。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皮肤多处青紫,于磕碰后青紫明显,长时间后可自行消退,1年前常始于晨起时,发现牙龈出血,偶有出血不止。查体: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紫癜。脾脏Ⅰ度肿大,肋下2 cm可触及脾脏下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5.33×109/L,红细胞3.7×1012/L,血红蛋白105 g/L,血小板36×109/L。影像学检查: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呈球形,实质内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11.0 cm×10.5 cm×12.2 cm,密度不均匀,呈低密度影,CT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6岁,住院号556058,于2006年7月入院。患“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史10年,于1996年行脾切除术,多次在血液专科就诊,诊断明确。入院第2日查血常规:白细胞88.95×109/L,红细胞5.98×1012/L,血小板1 807×109/L(口服羟基脲0.5g/次,2次/日治疗),空腹血糖1.62mmol/L。于  相似文献   

3.
1病历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侧腰腹部胀痛不适3年余于2005-5-23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80mmHg。发育正常,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中上腹隆起,可扪及一大小约15cm×10cm×8cm肿物,质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右肾区轻叩击痛,辅助检查:B超提示:右肾结石(2.3cm×1.4cm×1.4cm)并大量积液,输尿管显示不清;ECT提示:右肾重度积水,右肾无功能;于2005-5-27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切除术,标本解剖见肾内有一大小约2.2cm×1.5cm×1.5cm结石,距肾盂约6cm输尿管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7岁,因全身皮肤瘀点、瘀斑2个月于2003年7月2日入院.入院急诊查血小板(PLT)为4×109/L.行骨髓穿刺检查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予波尼松治疗,PLT在(18~29)×109/L.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 患者女,71岁,主因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0年,白细胞增高1个月,于2008年1月9日再次入院.患者曾于1998年8月因拔牙后出血不止,当时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2×109/L、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1300×109/L,入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经骨髓检查诊断为ET,予羟基脲治疗,血小板接近正常后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具体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我科1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
化的诊治并查阅相关文献,就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治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男,51岁,因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3 d
入院。CT示右肾肾盂、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临床诊断为右肾癌,行后腹腔镜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回报
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治疗上根据
具体情况可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发病率低、误诊率较高。影像学辅助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具有一定特
异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原发性肾脏类癌的影像特征,总结1例原发性肾脏类癌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女,5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入院,首次CT检查示右肾中下极近肾门处1.4 cm×1.1 cm实性占位,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年半后第2次CT检查示右肾占位较前增大,约1.8 cm×1.7 cm,轻度强化,明显突出肾外,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呈等T1稍短T2信号改变。患者行右肾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细胞呈缎带状、小梁状、条索状排列,胞质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突触素及波形蛋白呈阳性。病理诊断显示右肾不典型类癌。原发性肾脏类癌临床罕见,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20岁,因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壶腹部切开取胚术后15天,下腹痛5小时,伴肛门憋胀,于2003年10月20日14时急诊入院.患者15天前因停经48天,阴道流血1周,下腹痛1天入院.B超检查示右侧输卵管妊娠.血HCG:220OmIU/ml.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手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壶腹部膨大2cm×1.5cm×1.5cm,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病理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术后4天HCG降为300mlU/ml,出院.出院后1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憋痛,再次入院,血HCG:900mIU/ml.B超示:右侧附件区见3cm×3cm×2.5cm混合性包块.诊断:持续性输卵管妊娠.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尿石症的作用、效果、安全性及应用范围.方法:29例尿石症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其中22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大小为1.0 cm×0.8 cm~2.5 cm×1.8 cm),另外7例肾盂结石中单纯肾盂结石3例,直径1.5~3.1 cm,1例为多发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3例为鹿角型结石,大小分别为4.5 cm×3.8 cm,2.5 cm×3.1 cm,2.2 cm×3.1 cm.结果:后腹腔镜手术完成率100%,手术时间45~280 min,出血20~450 ml,肠功能恢复12~24 h,3例发生漏尿,术后住院时间6~22 d.1例鹿角型结石患者有肾盏内结石残余,约0.6 cm×0.8 cm,术后3个月行2次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排石成功.结论:后腹腔镜手术给复杂性尿石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其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因小便不畅半月,阴道排液8 d入院.B超盆腔包块8.6 cm×6.3 cm×4.9 cm,以盆腔包块待查收入院.患者2年前曾因子宫肌瘤在本院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86岁.于2007年1月1日因肛门赘生物严重出血1小时急诊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觉肛门一肿块,就诊外科,诊断为外痔等,但肿块随时间呈渐进性增大,不能还纳肛门,伴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相应处理无效.1年前因"冠心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住院.查体发现左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约2 cm×2 cm,质硬,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此次入院面色苍白,血压160/80 mmHg,臀部及双下肢内侧鲜红色血迹,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2 cm×2.5 cm,质硬、固定.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报告患者,女,47岁,农民,2012年11月21日收治。患者于2年前因子宫多发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回报:子宫平滑肌瘤。术后3,6,12个月行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后2年复查,B超提示双侧卵巢囊肿,右侧卵巢6.9cm×6.8cm×6cm,左侧卵巢5.1cm×4.2cm×4.0cm,肿瘤标记物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西医妇科医生建议,再次行腹腔镜下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汉族,18岁,因胡言乱语、行为紊乱加重1周,于2007年3月19日第1次入院,总病程6年。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诊断:精神分裂症。2年前,在北京用氯氮平治疗(剂量为100mg/d)过程中发现粒细胞减少,最低为2.6×109/L,换用过氯丙嗪(最大剂量为400mg/d)、利培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12月 ,我们成功开展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 ,治疗脾脏良性局限性脂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例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 ,5 9岁 ,因体检发现脾脏肿物 5年于 2 0 0 2年 12月 17日入院。 5年来 ,B超检查示患者脾脏肿物由 1 0cm增大至 5 0cm ,期间伴间歇性低热 ,无其他不适。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未见异常体征。化验 :血清球蛋白 4 2 30g/L ,AFP 2 38ng/ml,CEA <15ng/ml。B US检查 :脾脏下极 5 0cm× 5 .0cm实性占位病变 ,增强回声 ,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螺旋CT检查 :平扫见脾脏下极增大 ,隐约可见圆形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动脉期…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9岁。因上腹隐痛、出现黑便2个多月,于1994年8月29日入院。无恶心呕吐、腹胀,胃纳一般,小便正常,内镜检查提示胃体前壁有2cm赘生物伴出血,拟为胃肿瘤伴出血。患者10余年前行左大腿汗腺癌切除术,4年前行头皮汗腺癌切除术。入院时检查:老年贫血貌,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腹软,无肿块触及。头顶正中有2cm×2cm肿块。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粪便隐血试验( ),血红蛋白54g/L,白细胞3.1×l0~9/L。临床诊断;胃肿瘤伴出血,头皮汗腺癌复发。剖腹探查见胃体上部大弯侧前壁有3cm×2cm大小肿块突向胃腔,区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肝脏、盆腔未及转移灶,行胃部分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边缘约4cm。切除标本剖开发现肿块呈柱状突向胃腔,表面有坏死出血灶。病理诊断:胃体前壁转移性低分化汗腺癌。1周后在局麻下行头顶部肿瘤切除术,颅骨外板完整。病理诊断:头皮低分化汗腺癌。术后恢复良好,15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因右侧腹部感觉不适来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右肾大小约9.7cm×5.3cm×3.7cm,实质厚1.5cm,肾盂内可见多个强回声,最大约0.5cm,后方伴声影,肾盂肾盏未扩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输卵管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女,56岁.绝经7年,阴道流血4月余,于1998年3月4日入院.妇科检查:阴道畅,宫体后位,正常大,压痛(-),附件(-).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重度非典型增生 .手术所见:左输卵管6cm×2cm×1cm,包块活动度差,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子宫萎缩,右附件正常,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临床诊断:绝经后子宫不正出血.  相似文献   

18.
肖蓉 《重庆医学》2012,41(11):1143-114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腰痛、血小板减少7个多月"入院。7个多月前因腰痛到当地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7×109/L),予以"升血口服液、芬必得"等治疗,未予以激素治疗,其后血小板在7×109/L以下。2个月前因腰痛、膝关节痛到本院门诊检查,肾功和双肾彩超正常,白细胞7.47×109/L,血红蛋白84g/L,血小板7×109/L,网织红细胞8.29%,以"血康口服液"对症处理。1个月前腰痛加重,当地行腰椎MRI示:腰椎,附件及双侧髂骨弥漫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入院查体:脾大平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0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半年,活动后胸闷气促1个月于2010年8月4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妊娠40 d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门诊查血小板73×109·L-1,ENA谱示:ANA(+),ds-DNA(+),SSA(+),抗心磷脂抗体IgG升高(55.0 U/mL,正常值0.00~20.0 U/mL).拟系统性红斑狼疮收入我科.入院后复查血小板54×109·L-1,完善其他相关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因胚亡而人工流产术后.追问病史,患者曾有4次流产史.给予糖皮质激素(甲强龙80 mg,1次/d静脉滴注,连续3 d,后改为强的松50 mg晨起顿服,1次/d)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第1天,环磷酰胺0.4 g;第2天,环磷酰胺0.6 g)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但血小板降低(57×109·L-1),患者于2010年8月15日自动出院.院外口服强的松、环孢素A,2周随访1次.  相似文献   

20.
张玉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2):103-103
患者,女,49岁,因检查发现子宫颈肌瘤而入院。该患者于9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状况良。于半年前自觉尿频、尿急、无尿痛及便秘,经我院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大小为6.5cm×7.5cm,门诊以“子宫颈肌瘤”收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