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组织学和血清学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98例患者分析了肝细胞损伤程度对血清转氨酶活性及GOT/GPT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转氨酶活性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平行。②GOT/GPT比值与肝损伤程度关系密切。提示:仅靠转氨酶高低诊断肝炎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GOT/GPT比值对判断肝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小田 《医学综述》1997,3(5):222-224
<正>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本身主动调控的、具有一定程序的细胞亡或自我毁灭.细胞凋亡的失常可造成如艾滋病、老年性痴呆和酒精性肝病等许多严重的疾病,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学意义.近几年来,对病毒性肝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对有关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血清学改变以及凋亡的诱导和基因调控等研究均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简要综述如下.1 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血清学改变1993年Roberts等对63例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慧  吴金明 《医学综述》2008,14(21):3296-330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等;若炎症迁延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机体抗HBV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感染的结局。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非抗原特异性炎性细胞的肝细胞损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病毒自身因素(包括过度表达的病毒蛋白、HBxAg、HBSP)、细胞因子、TRAI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人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血小板等因素也可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病毒感染后肝细胞凋亡的角度对细胞调亡的生化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细胞凋亡的概念和形态特征,为探讨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发病机理、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6.
7.
加拿大Makowka,于1982年首先报道肝脏生长刺激因子(HSS)试用于临床,他们将人、猪肝匀浆提取液腹腔内注射治疗急性肝衰病人,每天二次,共治疗5例,虽最后不免死亡,但发现用肝匀浆提取液治疗的两例病人凝血酶原时间明显改善,此举开创了HSS治疗急性肝衰竭病人的先例.国外从实验室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很少临床应用.国内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从实验方面进行了工艺、兔疫、抗病毒、促进蛋白DNA的合成,以及抗纤维组织和组化研究,而且从临床上亦进行研究,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 (AFP)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病毒性肝炎 5 0 9例常规检测血清 AFP、AL T、AL B、TBil,观察异常 AFP水平与临床类型、肝功能、治疗情况等的关系。结果 :5 0 9例病毒性肝炎中 AFP异常 2 34例 ,占4 6 .0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可见 AFP升高。AFP阳性率、AFP、AL T、TBil值随炎症程度分级的上升而明显增加。慢性中重度肝炎、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组 AFP、AL T、AL B、TBil值与慢性轻度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治疗后 1个月 AFP下降 2 0 8例 (88.9% ) ,3个月内恢复正常 189例 (80 .7% )。结论 :AFP水平升高是反映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反映肝细胞坏死后再生的敏感指标。对 AFP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 ,应长期动态监测 AFP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我们在统计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ncer PHC)时发现HBsAg携带者(既往无肝病史)发生PHC者63例,占HBsAg阳性组161例中的39.10%,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6人,女7人,男:女比为8:1。年龄14~72岁,平均46.6岁。大量饮酒7~30年者13例,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促肝细咆生长素(PHGF)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PHGF治疗病毒性肝炎150例,并随机设对照组80例。两组均使用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表现改善和ALT、AFP变化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ALT和AFP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HGF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是治疗病毒性肝炎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联苯双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观察到其不仅可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又可降低天门冬氨酶转氨酶水平,但在治疗反应规律上两者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ALT及AST在肝细胞内分布不同,细胞器损伤及联苯双酯在肝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液浓度有关。认为联苯双酯降低血清转氨酶是通过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面这到降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检测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并观察了患者的血清镁与ALT、AFP变化的关系。结果:慢活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慢重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LT、AFP升高时血清镁含量显著降低(P<0.01),当患者的ALT、AFP恢复正常时,血清镁含量上升(P>0.05)。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的高低可视为判断病情轻重,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同时也提供了慢活型、慢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病人治疗时应注意补充镁盐。  相似文献   

14.
饮食对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影响(附87例分析)李云华贾玉玲*迟作华(传染病学教研室256603,*淄博市传染病医院)关键饲饮食;谷丙转氨酶;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肝炎病人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15.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刘敏(附属医院检验科)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中图法分类号R512.6前白蛋白(PA)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在体内半衰期平均为1.9d,正常值范围0.25~0.4g/L。PA含量反映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疗效。包括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脏功能、抗病毒等作用。方法:将124例HBeAg、HBV-DNA均阳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PHGF80-16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个月,观察症状、肝脏超声及病毒学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P<0.05,P<0.05),对ALT、SB的改善作用差异非常显(P<0.01),而对肝脾肿大,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无显差异(P>0.05)。结论:PHGF对改善肝炎症状,恢复肝脏功能效果明显,对肝脾肿大及病毒学的影响较其他方法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病毒性肝炎血清胆汁酸含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酶偶联化学反应方法检测413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活动期和恢复期血清胆汁酸含量变化。结果各组肝炎活动期胆汁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肝炎恢复期胆汁酸含量较活动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除急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外,余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汁酸含量以50μmol/L为界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符合率为83.9%(P<0.01)。提示血清胆汁酸含量变化程度与肝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肝炎越严重胆汁酸含量升高越明显,恢复越慢。胆汁酸含量的持续异常对肝病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在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辅肋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症病毒性肝炎,病势凶险,病情复杂,病死率高。怎样提高救治存活率,仍是大多数医务人员关心的课题。我院自1991年6月开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广州空军医院研制的促肝细胞生长素(HGF)用于急性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50例,与同期只采用相同药物治疗的患者48例作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纳差、乏力、恶心、黄疸消退、肝肿大复常,SB、GPT复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HGF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细胞癌代谢变化及其与衰老和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肝硬化组(LC组)、肝硬化肝细胞癌组(CLH组)、早期肝细胞癌组(HCC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测量肝细胞代谢物水平,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代谢物水平变化的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