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目的探讨木通及相关中成药物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MT-TIN)的临床病理特点,初步分析影响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MT-TIN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分为急性、慢性轻型和慢性重型组,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半定量及相关分析,探讨其服药与发病、临床病理、治疗与转归特点,并与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AIN)加以比较.结果MT-TIN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多尿及夜尿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常有明显肾小管功能障碍并可伴肾小球功能异常,特征为无明显尿镜检异常,以及病变早期无贫血.主要病理特点为急性期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脱落,形成裸基底膜,细胞再生差,肾间质少有细胞浸润,纤维化病变出现早;慢性期肾小管逐渐萎缩,肾间质弥漫纤维化.病人血肌酐(Scr)增高,并与贫血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经停药,多数病人在2个月内病情可稳定.MT-TIN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均与A-ATN或A-AIN有明显不同;其多数与过量或长期间断应用木通煎剂及含关木通的中成药有关,少数病人常规用药也可发病.结论MT-TIN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药物性肾小管间质疾病,主要与应用木通类药物不当有关,应尽可能避免应用含马兜铃酸的木通类药物,并对用药病人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23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2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虽原发病各异,但肾活检结果均有严重的肾间质、肾小管病变。其中9例起病后3个月至1年内死亡,另14例好转或临床痊愈。结果表明:肾小管、肾间质的严重病变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变严重程度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术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玫  杨莉等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0):681-687,I003
目的 探讨木通及相关中成药物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MT-TIN)的临床病理特点,初步分析影响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MT-TIN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分为急性、慢性轻型和慢性重型组,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半定量及相关分析,探讨其服药与发病、临床病理、治疗与转归特点,并与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AIN)加以比较。结果 MT-TIN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多尿及夜尿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常有明显肾小管功能障碍并可伴肾小球功能异常,特征为无明显尿镜检异常,以及病变早期无贫血。主要病理特点为急性期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脱落,形成裸基底膜,细胞再生差,肾间质少有细胞浸润,纤维化病变出现早;慢性期肾小管逐渐萎缩,肾间质弥漫纤维化,病人血肌酐(Scr)增高,并与贫血及肾间质纤维程度密切相关。经停药,多数病人在2个月内病情可稳定。MT-TIN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均与A-ATN或A-AIN有明显不同;其多数与过量或长期间断应用木通煎剂及含关木通的中成药有关,少数病人常规用药也可发病。结论 MT-TIN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药物性肾小管间质疾病,主要与应用木通类药物不当有关,应尽可能避免应用含马兜铃酸的木通类药物,并对药病人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间质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法雷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1):733-735
肾小管-间质疾病(tubulointerstitial nephropathy)或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一大类肾脏疾病临床病理诊断的总称.该类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表现为小管-间质的炎症性或(和)退行性损害.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肾脏疾病在其病程中均可累及肾小管及间质,但并不能将这类损害都笼统称之为肾小管-间质疾病.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acute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ATIN)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病变主要在肾小管一间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检查可见弥漫性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退行性变,而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这组疾病又被简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ATIN据病因可分为如下3类:(1)药物过敏性ATIN,系由药物过敏引起;(2)感染相关性ATIN,发病与感染相关;(3)特发性ATIN,病因不清。其中,药物过敏性ATIN最常见:药物过敏性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一、临床及实验室表现(一)…  相似文献   

6.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TIL)在IgA肾病(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9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占47.1%,中度者占21.7%,重度者占16.6%,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仅占14.6%。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IgAN患者的病情亦逐渐加重,表现为知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血清白蛋白下降及肾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害与病理参数的关系。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反之,随着肾小球和血管病变的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亦相应加重,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N患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并随其损害程度的加重,IgAN患者的病情亦逐渐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决定IgAN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且其与肾小球及血管病程度均呈平行关系,从而提示肾小管间质害与肾小球和血管的病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是一组由药物引起、短时间内发生、以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是导致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15%.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分析182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IgAN伴肾小管间质损害68%,其中轻度42%,中度22%,重度4%.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肾功能减退是IgAN预后不良的因素,尿渗透压、尿β2-微球蛋白(β2-MG)能反映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肾小球病变积分、球性硬化、血管病变积分)、病理分级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 尿渗透压、肾小球病变积分、尿β2-MG、球性硬化、血管病变积分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有显著意义.肾小管间质损害是IgAN预后不良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机制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共同病理表现。因而 ,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1~ 3 ] 。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 :细胞激活和损伤阶段、纤维形成的信号传递阶段、以及纤维形成阶段和肾脏损害阶段。首先 ,肾小管上皮细胞激活、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浸润间质 ,后者成熟为巨噬细胞 ,同时肌成纤维细胞 /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间质内增生 ,这些细胞产生的可溶物质参与炎症和最终的纤维化。随后 ,具有促进纤维化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肾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其受体表达的分布和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56例,通过肾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SP-1及其受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表达。利用数字病理扫描系统(Aperio)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扫描并定量,分析TSP-1表达量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根据TSP-1表达阳性率,将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患者分为TSP-1表达低组(10%)和TSP-1表达高组(≥10%),ANOVA分析组间差异。结果:TSP-1表达量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成负相关。TSP-1低表达组20例,TSP-1高表达组36例。TSP-1低表达组尿蛋白定量、SCr、尿RBP升高更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FSGS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时肾小管TSP-1表达升高,表达阳性率的高低与肾功能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