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修涛  黄庭标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7):579-580,584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6例年龄≤3岁急性胃肠炎(GE)患儿中合并无热惊厥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356例中有9例符合BICE临床特点,男4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16.0±3.4)个月。GE症状轻微,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无热或低热,发作持续时间短,惊厥发作多在GE病程头3天,无频繁发作。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2年半,均未见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GE患儿的BICE高发于1~2岁幼儿,胃肠道症状轻,惊厥早期发生,均表现为强直-阵挛样发作,发作次数少于3次,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BICE临床资料,观察病情,行血液常规、生化、大便常规及脑影像学(CT/MRI)和视频脑电图等相关检查,按照BICE的诊断标准,除外热性惊厥及癫。予抗惊厥药物对症治疗,随访2 a。结果 26例均有BICE典型的临床特征,高发时间为当年11月份-次年3月份。胃肠炎以轮状病毒多见,主要症状为轻度腹泻或(和)呕吐伴无热惊厥。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或局限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发作。脑CT/MRI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随访0.5 a有3例复发,复发次数≤3次,经治疗惊厥症状全部消失。23例2 a内无复发,发作前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对于年龄6个月~3岁患儿,有轻度腹泻、呕吐伴无热惊厥,无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及血糖异常,无脑电图异常及脑脊液改变者可考虑BICE,尽早确诊,不必要长期复杂的检查及抗癫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特点.方法 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我院儿科20例4~30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20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0个月,1~2岁共14例.冬季发病10例,秋季发病8例.3 d内发生惊厥17例,均为全身发作,持续时间短,不超过5 min,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8次.临床急性胃肠炎症状不严重,伴无热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间期EEG正常,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10例做脑脊液检查正常,12例做头颅CT检查结果均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癎)和热性惊厥家族史,出院随访17例有2例惊厥复发,17例患儿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有以下特点:(1)1~2岁高发,冬秋季多发,无家族史;(2)无热惊厥于病程的1~5 d发生,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酸中毒;(3)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脑脊液检查、发作间期EEG均正常;(4)部分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在婴幼儿急性腹泻伴惊厥疾病谱中的地位及意义。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腹泻并有惊厥症状患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4例急性腹泻伴惊厥的病例中,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58例、热性惊厥49例、癫癎43例、病毒性脑炎19例、低钠性脑病6例、高钠性脑病5例、中毒性脑病2例、低钙惊厥2例。BICE患儿年龄为(17.47±7.90)个月,全身症状轻,脱水轻或无,惊厥多呈全面性强直或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多发生在病程前2 d;轮状病毒阳性率为65.52%;血常规、生化、脑脊液、CT/MRI、脑电图等无明显异常。BICE患儿入院后予补液治疗,在首次惊厥后给予肌注苯巴比妥,住院过程惊厥再发者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均住院2~5 d治愈出院。结论 BICE为婴幼儿急性腹泻伴惊厥中的常见疾病,临床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应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过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G)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4例BICG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随访.结果 24例患儿中,男8例,女16例.平均年龄16.8个月,发病年龄8~22个月.冬季多见.患儿既往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无癫(癎)家族史.临床腹泻症状不严重,惊厥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发生在病程的3d内.10例(41.7%)患儿有2次或多次惊厥发作,平均1.7次.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均正常,16例行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发作间期EEG均正常.20例接受头颅CT或MRI检查,除1例有透明隔囊肿,其余均无异常.急性期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治疗,随访8~46个月,只有1例患儿(4.2%)再患轻度胃肠炎时再发惊厥.所有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BICG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研究(英文)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认识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做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年龄在3~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2例诊断为BICE,发病年龄(16.0±6.5)个月,6例(50%)冬季发病,9例(75%)3d内发生惊厥,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7例(58%)有早期频繁发作,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2.1次。发作间期EEG、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痫治疗,3例(25%)复发,复发≤2次,病程最长为8个月。所有病例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1~2岁高发,冬季多发,无家族史;无热惊厥多出现于病程的早期,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早期频繁发作多见;血电解质、血生化、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部分病例可复发,病程少于1年,预后好。惊厥停止后不推荐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7.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 (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 1999年 7月至 2003年 3月,对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8例年龄 3~36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 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8例发病年龄(14 0±5 9)个月,冬季发病 4例, 3d内发生惊厥 6例,全身性发作 7例,有早期频繁发作 5例,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 2 4次。发作间期EEG背景正常,脑影像学、血生化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疒间治疗, 3例复发,复发≤2次,病程少于 1年。全部病例无癫疒间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本组BICE具有以下特点: (1) 1 ~2岁高发,冬季多发,无家族史; (2)无热惊厥于病程的 1 ~5d发生,全身性发作为主,早期频繁发作多见,无脱水及酸中毒; 930血电解质、脑脊液、脑影像学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 (4)部分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 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43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206例患儿进行1.5~7年的预后随访,邀请部分家长完成Weiss功能缺陷量表以评价患儿远期的社会功能。结果患儿发病年龄多在13~24月龄;发病时间多在9月至次年2月;惊厥主要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在发病24 h内发作,每次持续时间多在5 min内,可有丛集性发作。206例患儿随访过程中,除1例仍有癎样放电,其余脑电图复查均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家属认为患儿智力正常,无明显性格改变。基于部分BICE患儿家长填写的Weiss功能缺陷量表显示,BICE患儿的远期社会功能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CE多发生于1~2岁婴幼儿,多表现为短暂的全面性发作,部分可表现为丛集性发作,但极少进展为癫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癎(SMEI)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方法分析13例SMEI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及钠离子通道SCN1A基因突变筛查结果.结果男10例,女3例.8例有热性惊厥和癫痫家族史.惊厥起病年龄2~9个月,平均5.6个月.首次发作为热性惊厥9例.13例在病程早期均以反复发热诱发的全面性或一侧性阵挛或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其中8例有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出现无热惊厥的年龄为2~21个月.病程中均出现多种发作类型.发作均有热敏感的特点,诱发因素包括发热、洗热水澡和疫苗接种.起病后出现智力发育落后11例.共济失调5例,锥体束征阳性2例.EEG在1岁前多数正常,1岁后出现全导或局灶放电.头颅MBI检查异常2例.13例均应用多种抗癫痫药治疗,发作均未完全控制.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使部分患儿发作加重.10例发现有SCN1A基因突变.结论 SMEI的临床特点是:1岁以内起病,首次发作常为热性惊厥;1岁以后出现多种发作形式和智力发育落后;发作具有热敏感的特点;EEG早期正常,以后出现全导或局灶放电.筛查SCN1A基因突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指导选择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婴儿癫发作的录像脑电图 (Video EEG)特征。方法 根据癫发作分类法对 45例婴儿 10 6次癫发作的Video 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全身性发作包括 :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 8例 32次发作 ,发作期EEG为阵发性全导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弥漫性低电压 ,肌阵挛与EEG相关性良好 ;②散发游走性肌阵挛 3例 ,面部及肢体远端频发间断肌阵挛 ,EEG为广泛持续慢波及多灶性棘波、尖波 ,肌阵挛与EEG无相关性 ;③婴儿痉挛 10例 17次发作 ,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 ,发作期为高波幅爆发和 (或 )低波幅抑制。全身性发作中缺乏完整的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2 )部分性发作 16例 42次发作 ,突出表现为无动性凝视 ,其次为简单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及轻微的惊厥性症状。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EEG提示发作起源于额区、中央区、颞区或枕区。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 5例 7次发作 ,EEG提示阵发性放电分别起源于颞区 2例 ,枕区 2例及多灶性 1例。(3)不能分类的发作 3例 5次发作 ,Video EEG主要表现为在 1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结论婴儿期癫发作在识别和分类上都比较困难。Video 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对婴儿癫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心前区疼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心前区疼痛患儿采用统一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调查,物理诊断,胸部X线、常规心电图、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酶谱、总血脂及胆固醇测定,并对部分患儿施行了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心前区疼痛由心脏病所致者少见(占95%),精神负担过重及过分溺爱的患儿心前区疼痛症状往往比较明显。结论:心源性心前区疼痛,必然有Holter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存在。心前区疼痛90%以上属特发性,病因是良性的,呈自限性,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抽动患儿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缺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发性抽动(TS)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情况,并探讨氟哌啶醇等药物对TS患儿的智力功能有无影响。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对39例(未用药组22例和用药组17例)TS患儿的智力功能进行测试,并与18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TS组的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背数和译码分测验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组各项智力测验结果与未用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S患儿总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其智力结构中的记忆和(或)不分心因子存在一定的缺陷。氟哌啶醇等药物对TS患儿的智力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字阅读障碍患儿临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汉字阅读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运用《修订后阅读测验》、自制病史调查表及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对40 例阅读障碍患儿和80 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病例组患儿智商和阅读成绩均低于对照组(t 分别为5.889、15.317,P<0.001) ;病例组患儿在单字( 词)的辨认及发音、朗读、阅读理解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次数均多于对照组( P均< 0.05) ;病例组合并语言发育问题、拼音学习困难、书写问题、多动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 P均<0 .05);起病时间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 -0.601,P< 0.01)。结论 汉字阅读障碍中阅读技能的损害涉及阅读中各个环节;起病越早,症状越重;患儿容易合并语言发育问题、拼音学习困难、书写问题和多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系膜增生性肾炎患儿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α、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活检组织中PDGF、PDGFR的表达.结果PDGF在MsPGN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和FSGS,PDGFR-α、β的表达高于正常肾(P<0.01);PDGF在FSGS中的表达与正常肾相比无差异,但PDGFR-α、β表达升高(P<0.01);MsPGN与FSGS的PDGFR-α、β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组织PDGF及其受体的过度表达可能在MsPG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与妊娠母亲脂代谢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与妊娠母亲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同时测定118组配对母亲、脐血、新生儿和42例成人对照组血清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含量。结果血清CHOL、TG、ApoA1、ApoB含量高低依次为母亲>对照组>新生儿>脐血。母亲血脂含量不影响新生儿的检测结果。新生儿血清CHOL、TG、ApoB含量随日龄增大而变化,ApoAl含量与日龄变化无关。结论妊娠母亲的高脂血症不能减少新生儿出生时存在的低脂血症。生后及时给新生儿补充脂类物质是必要的,母乳喂养为最佳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缓解期预防性吸入皮质激素必可酮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博利康尼、普米克和爱全乐三联雾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联合应用三联药物压力雾化吸入治疗 ,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 ,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缓解期预防性吸入皮质激素对急性发作时压力雾化吸入治疗效的影响果。结果 缓解期规则预防性吸入皮质激素组哮喘急性发作时 ,三联药物压力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优于不吸入和不规则吸入组 ,P <0 0 5 ;急性发作期三联药物压力雾化治疗疗效满意 ,P <0 0 1。结论 缓解期预防性吸入皮质激素与急性发作期三联压力雾化吸入结合是目前治疗哮喘最理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氧疗时血浆中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氧疗时新生儿血浆中抗氧化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需氧疗的新生儿 3 8例 ,其中早产儿 2 0例 (A组 ) ,足月儿 18例 (B组 )。分别于吸氧前、吸氧后 3d、7d各测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并以同期住院的不需氧疗的早产儿 2 0例 (C组 )及正常足月儿 (D组 )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GSH :早产儿出生时GSH水平较足月儿低 (P <0 0 5 ) ,A组吸氧 3d及 7d时GSH较给氧前 (0d)时明显下降 ,且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GSH px :早产儿出生时GSH px水平早产儿较足月儿低 (P <0 0 5 ) ,B组GSH px活性于吸氧 3d[(76 0 0±6 3 9)U/L]及 7d[(87 3 5± 7 80 )U/L]时较 0d[(66 65± 7 65 )U/L]明显增强 ,且 7d时更为显著 (P <0 0 1) ;而A组变化却不明显。③GST :早产儿出生时GST含量较足月儿高 (P <0 0 5 ) ,而氧疗后 3d均出现明显下降。④MDA :氧疗后 7d时MDA含量A组 [(6 80± 0 92 ) μmol/L]、B组 [(4 2 7± 0 76) μmol/L]分别较 0d[(5 48± 1 0 3 )μmol/L、(2 98± 0 5 6) μmol/L]明显增加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中GSH、GSH px、GST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房早发育( 简称乳早) 患儿的发病机理及寻找易行的反映雌激素水平的方法加以监护。方法 对50 例乳早患儿采用Shorr 染色技术行尿脱落细胞检查及放射免疫双抗法检测血清促性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结果 乳早患儿尿底层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而中层及表层细胞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01) ;乳早患儿乳房发育均属Ⅱ级或Ⅲ级,Ⅲ级患儿尿底层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Ⅱ级患儿( P<0-01),而表层细胞构成比显著高于Ⅱ级患儿( P < 0-01) ,中层细胞构成比两级患儿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 ;乳早患儿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促性腺激素、雌二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05) ;乳早患儿血清雌二醇与尿底层细胞构成比呈弱度负相关(r= - 0-49, P < 0-01),与尿表层细胞构成比呈弱度正相关(r= 0-59 , P <0-01) ,与尿中层细胞构成比相关性不明显(r= 0-24,P> 0-05) 。结论 乳早患儿尿道上皮受到雌激素影响;尿表层细胞构成比能灵敏反映体内雌激素水平,可作为观察病情演变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肝素对儿童肾炎性肾病综合征(NNS) 的远期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5 例患儿加用肝素钙50U/(kg·d) 静滴,同期未用肝素的30 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变化并随访1-5~5-5 年。结果 治疗4~6 周后尿FDP水平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完全缓解者显著低于部分缓解者( P<0-01)。完全缓解率为治疗组88-57% ,对照组53-33%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NNS患儿加用肝素钙治疗可使尿FDP减少,缓解率提高且治疗后尿FDP降低明显者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是否引起青少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改变原因.方法分别测量17例肥胖青少年与18例同身高、同性别正常体重青少年的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剪切率为300S、5S1-、1S-1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性)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脉动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肥胖青少年的血压、血脂和低剪切率下全血粘度等明显高于非肥胖者;肥胖青少年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这是血压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综合现象,反映脑血管弹性的脉动指数两组间无差异.结论肥胖青少年由于血压、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导致脑血流速度、区域脑血流量下降,但其脑血管弹性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