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对大黄注射液中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试用不同比例的当归分别与定量的大黄配制成注射液后,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其总蒽醌含量,结果表明:当归可使大黄注射液中总蒽醌含量增加,且总蒽醌含量与当归的加入量呈正比关系,该实验结果为提高大黄注射液的质量及疗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两种方法测定首乌苷(SWG)中蒽醌的含量,并比较两者之间差异,以评价用HPLC法和UV-VIS法测定SWG中蒽醌含量的合理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0∶20∶0.1);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UV-VIS法测定蒽醌含量,用2.5 mol/L硫酸水解前后经氯仿萃取,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显色,用紫外-可见风光光度法于509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用HPLC法测定首乌苷水解前大黄素的含量为0.0050%,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为0.002 4%;水解后大黄素的含量为0.062 6%,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为0.003 0%,以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之和含量计算游离蒽醌为0.007 4%,总蒽醌为0.065 6%。用UV-VIS法测定首乌苷药液中游离蒽醌的含量为0.008 2%,总蒽醌含量为0.0958%,结合蒽醌含量为0.087 6%。结论:测定总蒽醌可以用UV-VIS法评价,但能结合HPLC法将更合理;SWG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3.
比色法测定朱砂七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王芳 《现代中医药》2008,28(1):56-57
目的 测定朱砂七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方法 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用0.8%醋酸镁甲醇溶液显色,在510 nm波长下用比色法测定朱砂七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结果 朱砂七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含量达到80.81 mg/g,以结合型蒽醌为主.结论 比色法可以作为朱砂七提取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孟兆青  杨中林 《中成药》2005,27(1):49-51
目的:通过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和甲醇提取液中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研究,探索酒炙大黄泻下力缓与结合蒽醌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甲醇提取液中游离葸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生品与炮制品相差不大,但是结合蒽醌酒炙品比生品高的多;而甲醇提取液中,生品的游离葸醌、结合蒽醌均较酒炙品高。结论:临床汤方,多为水煎,用结合蒽醌含量减少来解释酒炙大黄缓泻作用可能并不完全,酒炙大黄缓泻的真正原因可能需要从多个层次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决明子中总蒽醌最佳水解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总蒽醌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蒽醌的含量。结果:最佳水解条件为lmol/L盐酸,100℃时水解3h。结论:该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复合辅料对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含量的影响,为选择何首乌炮制辅料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4种复合辅料炮制何首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要求,游离蒽醌含量均未达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要求;其中,采用黑豆汁生姜汁炮制的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含量最高,分别是6.19%和0.04%;另外,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含量最低的分别是用黑豆汁米泔水制和用黑豆汁熟地汁制的。结论:不同复合辅料对何首乌成分二苯乙烯苷和游离蒽醌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大黄牡丹汤不同配伍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黄牡丹汤配伍规律。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牡丹汤方药不同配伍剪煮液中有效成分总蒽醌、结合蒽醌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全方煎煮液中有效成分总蒽醌、结合蒽醌和丹皮酚的含量最高。结论:以中医“君臣佐使”理论为指导,以有效成分为指标是对复方原理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大黄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成分的含量。方法:以大黄素作为对照品,用0.5%醋酸镁甲醇溶液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其显色,在514 nm波长处测定蒽醌类成分的吸光度,计算其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0.0418X-0.0733,大黄素-醋酸镁络合物在1.92~22.4 mg/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 2=0.9964)。不同产地大黄中结合蒽醌成分含量范围为7.38%~6.15%,不同产地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范围为0.668%~0.563%。结论:通过两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结果分析,甘肃宕昌和礼县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最高。该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可作为大黄药材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以此对大黄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任守增  王振月 《中医药学报》2000,28(2):F003-F00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毛脉酸模根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醋制方法对大黄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黄醋制前后蒽醌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用醋酸镁 -甲醇比色法测定大黄蒽醌。结果 醋制后总蒽醌、结合型蒽醌、氧化型蒽醌、还原型蒽醌含量降低 ,蒸大黄游离蒽醌含量明显增加。结论 大黄加压 (0 .1Mpa,12 0℃ )蒸制 30 min为较好醋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望江南中蒽醌类成分的比色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望江南种子中蒽醌类成分用0.5%醋酸镁--甲醇显色的测定条件,进而分析了望江南中游离蒽醌与结合蒽醌的含量。本法灵敏、快速,平均回收率为99.97%r=0.9999。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新疆皱叶酸模中蒽醌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  赵文彬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44-1445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皱叶酸模中蒽醌含量。方法用紫外光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蒽醌含量。结果11月份采集皱叶酸模根中总蒽醌含量高于其它月份。结论采集皱叶酸模最佳时期是11月份。  相似文献   

13.
乙醇处理工艺对大黄致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黄水提液蒽醌含量低而泻下作用强;醇提液蒽醌含量高而无泻下作用;醇提液去鞣质后仍无致泻作用。有致泻作用的水提液与醇提液混合,致泻作用消失,这一实验结果与中医学“生用大黄泻下,酒制大黄活血祛瘀”的传统经验相吻合,但从蒽醌和鞣质含量的变化着眼,并不能对此给予合理的解释,实验结果提示,乙醇处理直接影响大黄的致泻活性,可使致泻活性消失,研究含有大黄的中药新药提取工艺应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孟兆青  杨中林 《中成药》2005,27(1):49-51
目的:通过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和甲醇提取液中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研究,探索酒炙大黄泻下力缓与结合蒽醌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甲醇提取液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生品与炮制品相差不大,但是结合蒽醌酒炙品比生品高的多;而甲醇提取液中,生品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均较酒炙品高.结论:临床汤方,多为水煎,用结合蒽醌含量减少来解释酒炙大黄缓泻作用可能并不完全,酒炙大黄缓泻的真正原因可能需要从多个层次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方法何首乌分别采用黑豆汁拌蒸0,2,4,6,8,10 h。HPLC测定炮制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醋酸镁比色法分别测定炮制饮片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结果用黑豆汁拌蒸的何首乌饮片10 h内二苯乙烯苷含量随炮制时间先逐渐上升而后下降,以6 h为峰;游离蒽醌含量逐渐升高,总蒽醌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应规范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时间。  相似文献   

16.
牛黄解毒片中蒽醌甙及大黄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牛黄解毒片中蒽醌甙及大黄酸的含量测定方法。(1)用比色法测定蒽醌甙和大黄酸混合成分的含量,以1,8-二羟基蒽醌为参比物,0.5%醋酸镁甲醇溶液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515nm。(2)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总大黄酸的含量,波长λ_s=430nm,λ_R=610nm。  相似文献   

17.
大黄蒽醌类成分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筛选出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测定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其数据经处理得回归方程,根据方程和结合实践经验确定优化工艺。结果:用5倍量乙醇回流4次,每次0.5h,大黄粒度0.9mm的条件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本提取工艺设计合理,可作为提取大黄蒽醌类成分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保肾片的制备工艺对大黄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比色法测定大黄蒽醌的含量,探讨保肾片在制备过程中蒽醌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弄清黄花菜不同部位对钾、钙、镁、铁、锰、锌、铜、镍、硒、铬、镉、砷和铅13个矿质元素的积累趋势,为黄花菜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并提出优化资源利用的设想。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黄花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的样品,以及黄花菜产地土壤样品中的13个矿质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除去污染元素,黄花菜各器官中均以钾、镁、钙元素的含量最高,铁、锰、锌元素的含量次之,铜、镍以及硒元素的含量最低;黄花菜的花蕾与叶片是多种必需矿质元素主要积累的部位,锌元素在花蕾部位含量最高,钾、镁、钙、锰元素在叶片部位含量最高,铁、铜元素在根部含量最高;黄花菜的花蕾基本不积累污染元素。结论:不同产地的黄花菜花蕾都达到了食用安全标准,同时根、花葶和叶部位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为更科学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黄花菜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20.
《养生大世界》2005,(9A):27-27
黄花菜秋季上市,北京市卫生部门提醒市民,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名叫秋水仙碱的物质,进入人体后,经氧化生成的二秋水仙碱对人体的胃肠道和呼吸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食用鲜黄花菜前,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此时再行烹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