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软英 《护理研究》2006,20(36):3336-3337
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过渡性体外起搏方式,用双电极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到右心室,电极接触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而起搏。常用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急需心脏起搏者,还可用于外科手术前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者的保护性应用等[1]。病人病情危急时应用临时起搏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保证安全可靠连续性临时起搏,术后的监护与护理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共行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安置临时起搏器45例,起搏成功率100%。现从护理角度探讨床旁漂浮电极导…  相似文献   

2.
起搏信号指导床旁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0年Fuman开创了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诊治,本文在通过应用普通起搏导管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探讨在心电监护下起搏信号指导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行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紧急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1例,均给予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治疗,观察临时起搏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电极导管放置部位及起搏阈值,评估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本组起搏器电极安置经右侧锁骨下静脉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6例;手术时间5-12min;电极导管置入右心室心尖部18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起搏阈值〈1.0mV;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治疗成功率100%,发生导管移位、感知起搏不良各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操作简单,用于治疗心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总结应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分析影响临时起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最佳方法。方法入选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46例,总结分析床旁血管穿刺技术、漂浮电极导管的使用方法、起搏部位和功能的判断方法,以及起搏失败的原因。结果置入路径选择右侧股静脉者8例、右颈内静脉者12例和左锁骨下静脉26例,起搏成功率97.8%(45/46),床旁X线胸片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者36例,右心室流人道起搏者5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者4例。无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医师在采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时,应根据自我的血管穿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的静脉置入路径,依据起搏心电图选择最佳起搏部位和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其成功率高,而且安全有效、非常实用,只要正规操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普及和提高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可以在X线指引下熟练地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相当多的病人由于疾病危重或条件所限 ,要求必须迅速在床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简单而适用的方法是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在床旁植入。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于 1973年首先由Schnitzler等报道 ,并使此项技术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并已成为医院急诊抢救必不可少的医疗技术之一 ,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RobertoLang等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并与X线指导下植入…  相似文献   

6.
经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是抢救心脏停搏或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方法。大多采用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或经床旁盲插。漂浮电极导管的应用,为床旁准确植入电极,缩短手术时间提供了可能。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应用漂浮起搏电极行床旁临时起搏.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Seldiger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Swan-Ganz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130例(96%)起搏成功,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3-30分钟,起效果肯定,起搏时间1-31日,3例电极无法到位转导管室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3例电极到位后不能夺获右心室,电极脱位6例,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穿刺损伤胸淋巴管1例,结论:床旁气囊漂浮电极紧急心脏起搏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紧急床旁应用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拟择期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58±19.3)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床旁经股静脉置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达稳定起搏器后,摄床旁X线床头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管尖端位置.结果:32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安置起搏电极导管所花时间2~12 min,平均(8.3±3.8)min.无一例出现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穿孔、感染或穿刺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经股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安全、便捷、成功率高.适合于紧急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又同时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科近4 a来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20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均先选择右侧股静脉途径,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来调整导管位置,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本组中19例成功起搏,1例因心脏电-机械分离无起搏夺获,成功率达95%。2例在术后24h后发生电极脱位。结论: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救治急危重患者心脏急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2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入管路径依次为双侧锁骨下静脉276例次、右侧颈内静脉190例次、右侧股静脉6例次。评估临床可操作性、应用指针和范围、起搏后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并发症处理等。结果:459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成功率97.25%。平均操作时间3~10min。应用于心脏疾病及心脏疾病以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导管插入成功都能正常起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发生室颤、心脏穿孔、血气胸、导管脱落、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1例,占4.4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