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是目前屈光手术中倍受关注的方法,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的优点,但仍有部分术后屈光回退现象发生.本文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05年9月-2010年9月间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发生屈光回退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5):630-63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LASIK术后再次治疗的17例病例,术后6~12个月,采用原瓣掀起法治疗.结果 再次治疗后1~12个月随访:裸眼视力全部≥0.5,≥1.0者占72%~80%;等值球镜度≤-0.50 D者占68%~80%,等值球镜度≤-1.00 D者占80%~88%,未发生再次回退.结论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近视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角膜瓣厚度对视力和屈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6例进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其球镜当量(SE)为-2.00~-5.00D。对未矫正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显性屈光进行测量,直至术后6个月。利用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角膜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并行二次手术的有69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 D以下)、B组(-3.0~-6.0 D)、C组(-6.0~-9.0 D)、D组(-9.0以上)4组,将4组患者两次治疗前后的屈光度、间隔时间、激光切削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A、B、C、D各组回退发生率分别为0.21%、0.61%、1.47%、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屈光回退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屈光不正度数越大,术后屈光回退程度就越高.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屈光度回退与术前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眼压(NCT)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50--13.00D近视散光300例(600眼),按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两组,用非接触眼压计、角膜测厚仪测量两组近视术前及术后1个月内眼压及角膜厚度,并分析术后眼压变化的因素。结果:LASIK术后1个月NC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高度组眼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低中度组(P〈0.05)。角膜中央厚度(CCT)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CT和眼压呈正相关,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LASIK术后正常眼压值范围应进行修正,以免延误LASIK术后青光眼或高眼压的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欠矫、屈光回退等情况 ,从而影响手术疗效。为探讨影响LASIK后欠矫、屈光回退程度的相关因素 ,笔者对24例 (34只眼 )屈光不正患者LASIK后发生欠矫、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1999年10月至2001年2月在我院眼科激光中心接受LASIK治疗后出现欠矫或屈光回退、再次行LASIK的24例 (34眼 )屈光不正患者。男性10例 ,女性14例 ;年龄19~43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 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有效性、预测性、安全性。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以下)、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以上)近视四组。术后1年观察其屈光度、视功能的变化。结果低、中、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多≥1.0,超高度组患者裸眼视力多在1.0~0.8,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是有效的、可预测的、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和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间64例LASIK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屈光度及治疗后视力改善行数与平均眼压下降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视力改善行数与平均眼压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经治疗,两组屈光度均明显改善(P <0.05),且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龙曙光 《微创医学》2007,2(6):590-591
准分子激光技术的发展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开辟了新途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已成为治疗各种高度近视最有前途的手术之一。我院收治高度近视患者35例7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7月至12月共收治高度近视患者35例70眼,年龄18~40岁,平均26.5岁;男16例,女19例,近视度-8.00D~-18.00D,平均-10.25D,散光0~-4.50D,平均-1.65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1.2。治疗适应证:1年内近视度数无明显进展,三面镜检查视网膜周边无变性,角膜厚度>500μm,无圆锥角膜、干眼症、角结膜炎;全身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 (- 10D以上近视 )的准确性和预测性。方法 :通过对 5 6例 (共 10 5眼 )术前屈光度 (等值球镜 ) - 10 0 0~ 2 6 0 0DS ,平均 13 4± 3 9DS近视患者采用LASIK治疗 ,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 1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的为 81眼 ,占总眼数的 77 1%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为 96只眼 ,占总眼数的 91 4 % ;其中高于术前的为 2 6眼 ,占总眼数的 2 4 8% ;而裸眼视力下降 1行以上的 6眼 ,占 5 8% ;其中 3例为不规则散光 ,2例角膜瓣制作不全 ,1例为角膜瓣层间脂类物残留 ,裸眼视力下降 2行以上的为 3眼 ,占总眼数的 2 9%。结论 :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 ,但手术操作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谨慎从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方法 将 46例 90眼屈光度 >- 6 .0 D患者分两组 : 组 - 6 .2 5~ - 10 .0 D,6 3眼 ; 组≥ - 10 .2 5 D,2 7眼。L ASIK术后随访时间 1年以上 ,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术后 1年时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率为 组 93.7% , 组 88.9% ;屈光度等值球镜预测率在± 1.0 D以内的 , 组为 95 .2 % , 组为 88.9% ;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  L ASIK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的理想手术 ,稳定性、预测性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i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 将 486例 ( 798只眼 )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 492只眼 ( - 1 .2 5~- 6.0 0D)和B组 30 6只眼 ( - 6.2 5~ - 2 0 .0 0D)行LASIK ,记录术前、术后视力及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直径 ,应用裂隙灯扫描角膜地形图 /角膜测厚系统 (ObscanⅡ )评估两组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和屈光度矫正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4年。结果  ( 1 )A组 :回退术眼 (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 5 1只眼 ,占 1 0 .37% ,术后平均角膜厚度 486.5 8± 35 .40 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35± 0 .2 8D。 ( 2 )B组 :回退术眼 1 1 4只眼( 37.2 5 % ) ,术后平均角膜厚度为 441 .38± 2 4 .5 3μm ,与正常术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平均屈光度数为 - 1 .95± 1 .0 5D。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屈光度为 - 1 .2 5~ - 2 0 .0 0D的近视眼。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薄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4周,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40例患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和术前比较,术后1 d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术后约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术后早期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 将1240 例 (2480 眼) 近视眼患者 (- 1.25~-25.00D) 分为3 组: 1组为- 1.25~- 6.00D, 2 组为- 6.15~- 10.00D, 3组为- 10.15~- 25.00D, 均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进行治疗, 术后平均随访18 个月(6~36个月),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18个月屈光度与预矫相差在±0.50D和±1.00D以内者1 组为85% 和96% ; 2 组为75% 和90% ; 3 组为35% 和75% 。裸眼视力0.5 和1.0 者1 组为99% 和87% 。2 组为93% 和72% ; 3 组为70% 和32% 。其中252 眼进行了再次手术, 20 眼因各种原因致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更多。因此我们认为LASIK 可有效地治疗- 1.25~- 25.00D的近视眼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合作以及手术技巧和激光设备及其程序的不断改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500例980眼,术中均使用博士伦自动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不完全角膜瓣、角膜瓣皱褶、沙漠综合征、角膜上皮内生和植入、高眼压症等。结论 LASIK术后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发生率很低,熟练所用设备操作,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LASIK对6 0例 (110只眼 )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治疗。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二组 :A组 (- 2 2 5~ - 3 0 0 )D ;B组 (- 3 2 5~ -6 0 0D)。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术后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2 5 1± 0 6 8)D下降为 (- 0 5 1± 0 2 5 )D。B组术后的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3 85± 0 4 6 )D下降为 (- 0 5 2± 0 2 2 )D。术后 12个月时两组残留散光度无明显差别。两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中高度散光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ASIK术后感染的原因以及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研究3876眼LASIK手术,分析其中20例LASIK术后角膜感染病例,分析感染原因与围术期点眼频率不够、手术器械问题、术后不当眨眼有关,制定护理对策。结果严格术前筛查、术后用药管理,加强器械管理可降低角膜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质量。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LASIK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