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 ,软件技术的开发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增多 ,其中节段重建技术在急诊头颅CT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它是利用原扫描模糊图像的不同时段的原始数据进行节段重建 ,取其清晰的图像作为诊断 ,无需进行重复扫描 ,为临床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减少了球管的曝光次数 ,节约了医疗成本。现就我院 2 0 0 3年 5月至 2 0 0 4年4月急诊头颅CT因不合作而产生运动伪影的图像进行了节段重建的 4 0例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 0例 ,全部运用美国GE公司的His peedFx/i螺旋CT机进行扫描 ,层厚 10mm …  相似文献   

2.
吴景凯 《嘉兴医学》2002,18(2):67-7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节段重建技术在急症头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头颅急症病人CT扫描后利用节段重建技术的后处理功能,将模糊图像重建成清晰图像,进行诊断,结果:34例头颅急症病人在CT扫描中因躁动造成模糊的75个层面图像,经节段重建后,有31例70个层面能清晰或比较清晰重建出图像,达到诊断目的,结论:多层螺旋CT节 段建重技术的应用为抢救重危病人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等诸多方面有其独到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节段重建是螺旋CT重建技术中的一种新方法 ,在急症头颅CT扫描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采用原模糊图像的不同时间段的扫描数据 ,进行 2~6个不同节段的图像节段重建 ,再取其最清晰的图像用作诊断 ,无需重复扫描就能清晰显示原有图像 ,可为抢救病人提供快速而准确的CT诊断结果。1 资料与方法本组 98例 ,其中女性 41例 ,男性5 7例 ;年龄 7~ 76岁 ;均为颅脑外伤作急症头颅CT检查的病人 ,因神志不清、躁动而使CT图像产生运动伪影。使用美国GEHispeedCT i螺旋CT机 ,采用轴位扫描方式 ,层厚10mm ,管电压 12 0kV ,管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腰椎多节段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5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多节段峡部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扫描进行诊断和多螺旋CT( MSCT)扫描三维重建,后把X线、CT扫描和MS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对比发现, MSCT扫描三维重建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扫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CT扫描结果与X线检出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有利于更加清楚的反应病变部位,提高了腰椎多节段峡部裂的检出率,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宽体探测器CT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62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检者心率分为高心率组(心率≥75次/分,32例)及低心率组(心率<75次/分,30例)。所有受检者完成扫描后,机器自动选择最佳时相并结合SSF技术进行重建,得到标准重建和SSF重建2组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应用双盲法进行分析,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改良的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将冠状动脉分为15节段,以Li Kert 4分制评分标准对各血管节段进行评分,仅对血管节段评分达2分及以上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血管节段在SSF前后图像质量的变化。结果 62例冠状动脉第1~4、6~14段血管在使用SSF后图像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第5、15段血管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心率组应用SSF改善图像比例(20/30)高于低心率组(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SF技术可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尤其对于高心率受检者,图像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烟雾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颅脑CT平扫和CT颅脑血管造影检查,扫描结束后用三维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处理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结合原始横断图像综合诊断分析。结果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发生狭窄、闭塞,受累段多为颈内动脉段,颈内动脉发生狭窄的位置均位于C1或C2段,容积再现重建图像直观,清晰显示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动脉,立体感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重建可清晰显示脑底增生小血管和侧支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综合应用多种图像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病变周围空间关系,为临床诊断烟雾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参数的选择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检查中的成像技术选择及应用。方法 :对 5 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后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 (surfacesshadeddisplay ,SSD)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比较不同扫描参数获得的三维图像 ,发现扫描层厚和重建间隔越薄 ,重建的三维图像越清晰、平滑 ,合理选择成像阈值下限对图像显示效果至关重要。结论 :扫描层厚、重建间隔、阈值下限的选择是颌面部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结束后分别以8 mm~10 mm层厚及1 mm~2 mm薄层重建图像,其中15例有普通CT检查资料.对不同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75个.其中15例同时有普通CT检查资料,共48个支扩肺段,普通CT仅检出24个(50 %).1 mm~2 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75个,而8 mm~10 m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54个(72 %),且有6例(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多层螺旋CT较普通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尤其是1 mm~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应首选多层螺旋CT检查,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积再现法”(VRT)技术重建冠状动脉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和伪影作统计分析。结果7例(7%)患者因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而检查失败。冠状动脉左主干(LM)图像质量最好,左回旋支(LCX)最差(P<0.001)。各支冠状动脉由近段向远段图像质量依次降低(P<0.001)。40%RR间期心电图门控扫描优于80%RR间期门控。不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布在3%左主干,2%、24%和64%左前降支(LAD)近、中、远段,8%、22%和45%左回旋支的近、中、远段,以及5%、12%和20%右冠状动脉(RCA)近、中、远段(P<0.05)。结论静脉法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限度是图像空间分辨率低和各种伪影。理想的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扩张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T对支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支扩患者行多层螺旋 CT扫描 ,扫描结束后分别以 8mm~ 10 mm层厚及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 ,其中 15例有普通 CT检查资料。对不同 CT扫描及不同层厚的多层螺旋 CT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 75个。其中 15例同时有普通 CT检查资料 ,共 4 8个支扩肺段 ,普通 CT仅检出 2 4个 (5 0 % )。1mm~ 2 m 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 75个 ,而 8m m~ 10 m m常规厚层重建图像仅检出 5 4个 (72 % ) ,且有 6例 (18% )常规厚层重建图像显示阴性。结论 :多层螺旋 CT较普通 CT在支扩诊断上很大的优越性 ,尤其是 1mm~ 2 mm的薄层图像价值更大。对临床疑支扩患者 ,应首选多层螺旋 CT检查 ,以便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目的 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48个节段,闭气不佳17个节段,心率75-85次/min的患者57.1%出现运动伪影;心率小于65次/min的患者10%出现运动伪影。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佳及严重钙化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选择最佳的重建相位窗可提高冠状动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20排CT下FC56锐利算法图像重建技术(FR)对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改良价值。方法:通过扫描Catphan 500体模,对比分析FR及常规算法重建(R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ICA)的55例冠心病患者的术前3个月内的320排CCTA影像资料,对比FR及RR图像上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的差异性。结果:体模扫描结果提示,F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9l p/cm,而R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7l p/cm。55例入组冠心病患者中,共709段冠状动脉节段纳入实验,以ICA为金标准,狭窄片段共159段,FR图像上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比RR图像结果更准确,与IC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R结果与I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级及以上狭窄或管径大于1.5 mm的狭窄冠状动脉片段,FR图像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与ICA结果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在管径小于1.5 mm的狭窄冠状动脉节段,尽管FR图像与RR图像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但FR图像仍与ICA具有很高的一致性(0.6≤Kappa<0.8)。结论:320排CT下FR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改善CCTA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正常人与14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图像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并对33例正常人(66耳)各段进行测量。结果:33例正常人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在轴位扫描图像上显示最优,面神经管垂直段在矢状位重建MPR图像上显示最优。曲面重建图像可同时显示双侧面神经管。14例患者中有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结论: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有利于面神经管的显示及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赵春梅 《中原医刊》2006,33(9):84-8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髋臼骨折患者,行常规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影像与X线平片和常规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与X线平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与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T三维重建为髋臼骨折患者术前提供了客观、直接的图像,而且为骨科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法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患者进行了心脏多层螺旋CT检查以1mm薄层扫描后传输至工作站,使用特殊软件进行冠状动脉三维立体重建。结果横断面图像和重建图像对近段冠状动脉显示率达100%,横断面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也达100%,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3.3%、91.7%和75%。而重建图像对LAD和RCA中段的显示率均为91.7%,对LAD、LCX和RCA远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5%、75%和66.7%。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非创伤性显示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5例颌面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 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65例颌面部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颌面部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笔者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与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骨整形手术等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桂东川 《农垦医学》2009,31(1):36-39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薄层扫描范围覆盖怀疑有骨折区域,将原始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后传输至工作站,用图像后处理软件生成多平面重建(MPR)、斜面重建和容积重建(VR)图像。结果:旋CT薄层扫描和MPR、SDD、VR图像处理软件重建能很好地显示隐匿性骨折,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脑CT灌注峰值时间来预测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40例,采取经验法选取延时20s扫描)和B组(40例,采取CTP-CTA联合扫描技术),测量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和上矢状窦,C4椎体水平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CT值,并计算同层动静脉CT值差。结果 (1)B组较A组头颈部动脉CT值高(P〈0.05),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A组清楚。(2)B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均得到满意的头颈部血管图像;A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得到头颈部血管图像,其中3例(7.5%)因扫描时间过早、5例(12.5%)因扫描时间过晚而致头颈部血管图像显示不佳。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联合应用脑CTP检查中,通过测量脑CT灌注峰值时间预测头颈部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是保障头颈部CTA检查成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结肠CT透明法(Raysum)是现代CT图像处理工作站专门的一种软件技术,即用螺旋CT连续扫描充气结肠获得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经透明结肠软件三维重建后使肠腔透明,获得透明结肠图像(类似气钡双重造影图像),以观察肠腔内及肠壁情况。仿真内镜(CTVE)技术是将螺旋CT连续扫描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肠腔内表面的立体图像,在透明结肠基础上,于肠腔内移动光标模拟真内镜多方位观察肠腔内黏膜改变。二者均是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h最佳扫描技术方法。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两种参数进行扫描:A组15例患者选用螺距为1、120mhs,扫描方向自主动脉弓至颅顶;B组16例患者选用螺距1.35、160mAs,扫描方向自颅顶至主动脉弓,其他参数相同。评估两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像和血管的强化值。结果B组重建的图像优于A组,检测点颈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强化值B组高于A组,直窦强化值B组低于A组。结论16层螺旋CT联合CTA成像时,采用螺距1.35,160mhs改变扫描方向的方法,可重建出更优质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