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在诊断脑梗死伴发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中不同影像学表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10月于我院检查诊断脑梗死的5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记录ESWAN图像上CMBs发生部位、数目、表现。结果 55例患者中,ESWAN共检出CMBs患者占52.73%(29/55),高于MRI常规序列检出率(29.09%,16/55)(χ2=6.36,P<0.05),同时行头颅CT平扫的34例患者中,8.82%(3/34)发现梗死灶内少量出血(χ2=29.79,P<0.01)。ESWAN图像上,51.72%(15/29)的患者CMBs的表现为小圆形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外,37.93%(11/29)表现为小片状、条状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内,10.34%(3/29)梗死灶内外均有CMBs。此29例患者中,37.93%(11/29)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81.82%(9/11)表现为梗死灶外CMBs;48.28%(14/29)为大面积梗死,其中71.43%(10/14)表现为梗死灶内CMBs。脑梗死不同分期间CMBs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存在脑软化灶时更易发生CMBs(P<0.05)。结论 CMBs的出现与血管的损伤程度有关,ESWAN对脑梗死伴CMB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微出血(CMBs)是一种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CMBs多无临床症状,常规MRI不能发现。在T2加权梯度回波(GRE)序列表现为均匀一致,直径2~5mm的卵圆形信号减低区,周围无水肿。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尽管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意义尚在探讨之中,但不同卒中类型中CMBs的发病率不同,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的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脑微出血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尿素氮水平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70岁、有高血压史、有脑白质病、服用阿司匹林史、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 mmol/L、纤维蛋白原>3.8 g/L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心房颤动的比例显著低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脑白质病、HDL-C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当脑梗死患者高龄、存在高血压史、脑白质病、低HDL-C及高纤维蛋白原等中一项或多项时,应高度警惕脑微出血,应及时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扫描确诊,利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MB)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各TOAST亚型间的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老年性脑梗死的住院病例,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白质病变(WMC)的严重程度。对所有入组病例行TOAST分型,观察各亚型间MB发现率的异同。结果 694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入本研究。217例患者(31.3%),其中26例小动脉闭塞型患者(55.3%)脑内存在MB。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1),高血压病(P=0.024),入院时收缩压(P〈0.001)、舒张压水平(P〈0.001),既往脑梗死病史(P〈0.001)及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P=0.002)与MB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C分值(OR 1.157。95%CI 1.112-1.203,P〈0.001)、既往脑梗死病史(OR 1.587,95%CI 1.013-2.486,P=0.044)及舒张压水平(OR 1.019,95%CI 1.007-1.032,P=0.003)为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小动脉闭塞型的患者。MB的发生率增高,提示更为严重的脑内微血管病变及可能的出血倾向。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既往脑梗死病史、舒张压水平是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脑内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微出血的MRI检查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陆建明 《当代医学》2010,16(9):23-25
脑内微出血是颅内微小血管病变的重要标志,随着磁共振成像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技术的开展而被人们认识。现就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表现等方面作一介绍,以便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脑内微出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成像在检测急性脑梗塞微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ing,CMBs)患者,行常规CT、MR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对CMBs的表现进行分型,并对比各个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结果:45例患者共检出CMBs 238个,A型163个,B型75个。A型多分布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B型发生于梗死病灶内,呈不规则小条片样低信号。将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与各个常规 MR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对CMBs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WI序列是显示急性梗死灶中CMBs的敏感检查手段。针对CMBs病灶的不同分型对脑梗死微出血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SWAN序列检测CMBs,观察CMBs在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危险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实验共选取79名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平均年龄69.2岁,参与者在1.5T磁共振均接受常规T2WI以及高分辨SWAN序列两次扫描,记录血管疾病危险性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塞等,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出现CMBs的几率较高。随访观察,在SWAN检查确认有CMBs的组别中较未发现CMBs的组别中,腔隙性脑梗塞严重程度加重,新发CMBs几率较高(25.8%对8.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病人中,CMBs的出现提示小血管病变风险显著增加,再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8.
张力 《中外医疗》2013,32(14):30-3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发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该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扫描,并根据患者有无脑微出血分为两组,监测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高血脂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部位进行相应的统计。结果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CMBs患者为28例,无并发CMBs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脑微出血的部位多位于丘脑。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s与患者年龄、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症有关,并且多发于患者丘脑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男51例,女24例,年龄42~83(64.9±10.8)岁。行头颅CT、磁敏感成像(SWI)检查,依据脑微出血检出的结果分成阳性组(23例)与阴性组(5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探讨脑微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SWI检查的检出率比CT检出率高(χ2=27.17,P<0.05)。阳性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均较阴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高血压病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存在脑微出血的比例高,SWI检查是检测脑微出血的敏感方法,年龄大、高血压病与脑微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澍 《中外医疗》2016,(11):50-52
目的 探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显像(MRI)和磁敏感技术显像(SW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0例并发脑微出血,占60%,其余20例没有合并脑微出血,占40%;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3.5±4.1)岁、(64.9±5.4)岁,且对照组的高血压发生率为30%,而观察组的为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发病部位多位于丘脑,其发生与高血压、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2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而T2WI/FLAIR检查中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著责任病灶,急性期内仅2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FLAR=0.001,PT2WI=0.038),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而DWI均为单发病灶,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结果80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3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MRI扫描未见异常2例。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在多发梗死灶中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ing,CM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脑微出血亚临床状态与中风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探索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方法。方法:共收集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83例,记录患者症状及舌脉象,依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对入组患者行头颅MRI的GRE-T2*WI扫描,分成合并及不合并CMB组,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对比分析。结果 :183例急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以实证为主,最多见的证型为痰证、火热证及血瘀证(35.5%、31.1%及30.1%)。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候主要表现为一证独见或二证相兼(54.0%及41%)。中风合并CMB与无CMB组相比,血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3),其它证候两组之间无差异。合并CMB组出现痰证及血瘀证的频率最高(40.4%及39.4%),而无CMB组出现痰证及风证频率最高(29.8%及28.6%)。合并CMB的中风患者与性别的关系,男性血瘀证的比例高,女性气虚证的比例较高。结论: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单一证候或二证相兼多见,以实证为主,痰证与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CMB与血瘀证存在相关性。CMB患者中,男性血瘀证的比例高,女性气虚证的比例高,建议对于合并CMB的缺血中风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的二级预防治疗,减少中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于司源 《黑龙江医学》2012,36(8):590-592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滴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第1 d静脉滴注巴曲酶10 BU,第3、5 d,各给予5.0 BU巴曲酶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安慰剂静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任增光  申林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94-179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平扫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起病至检查前时间〈6 h),急性期25例(7~24 h),亚急性期25例(25~72 h),在ADC图上测量梗死灶ADC平均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并由此计算相对ADC值,对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100%;7例曾有脑梗死病史,MRI常规序列只发现陈旧性梗死灶,而DWI检查发现有新梗死灶;DWI的全方向比单方向对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更清楚。结论 MRI 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降纤酶组(78例)及对照组(70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①降纤酶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差异显著(P<0.05);②和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及降低血粘度,是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卢虹  刘浩  李家庭 《医学综述》2012,18(14):2341-234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检查,在磁共振常规序列的基础上行DWI,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52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1例,急性期41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并且DWI可显示常规磁共振不能显示的病变范围。结论 DWI对急性期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发现常规磁共振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为临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韩冰 《医学综述》2007,13(13):1038-1039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有发病率上升及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现对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在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例进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6例急性左侧半球脑梗死伴失语的右利手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7d后接受30d的低频rTMS治疗,1次.d-1,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波斯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失语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χ2=12.646,P=0.027),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1,P=0.033)。结论早期低频rTMS治疗能改善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组)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nHcy组).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脑血管造影(CTA)检测血管异常情况,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脑血管狭窄情况,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与nHcy组比较,HHcy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Hcy组脑血管异常率大于n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75例血管异常脑梗死患者中共发现161支血管狭窄,nHcy组62例血管异常脑梗死患者中共发现157支血管狭窄,nHcy组狭窄以轻度狭窄为主,HHcy组以中、重度狭窄程度及闭塞为主,HHcy组重度狭窄血管比例明显高于n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血管狭窄程度与静脉血Hcy水平呈正相关(r=0.386,r =0.364).结论:HHcy对脑血管病变可产生严重影响,HHcy患者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