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心绞痛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确诊为老年冠心病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资料,其中男56例,女20例;检查前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或心悸症状1个川至2年,心电图显示ST-T异常者68例,心律失常者71例。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异常ST—T改变及心律失常检出率高。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作为检测老年心绞痛型冠心病ST—T异常及心律失常的一种可靠及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卫 《北方药学》2011,8(12):45-45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发作的关系,总结其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归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析其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并经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心脏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心电图ST-T改变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心电图ST-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3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且伴有胸闷、胸痛的中老年人行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是否存在ST-T动态改变分为A组(ST-T有动态改变)与B组(ST-T无动态改变),并对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70.4%,B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38.3%,A组阳性率高于B组阳性率,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伴有胸闷、胸痛的中老年人心电图有动态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亚娟 《淮海医药》2012,30(6):507-508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病因,为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门诊有症状老年人1000例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做30 min以上持续心电图监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2%,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冠心病史者检出率为99%,含2种或2种以上心律失常占总例数34%,常规12联导心电图检查中ST-T改变占总例数12%.结论 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加做30 min以上的持续心电图监测,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大大提高,可作为检测老年心律失常的一种可靠及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冠心病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对196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1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39例,符合率63.9%,而135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3例,符合率31.8%。结论: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吴士彬  邓燕玲 《天津医药》1991,19(4):195-197
本文对1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308例次(93.9%)而常规心电图检出34例次(20.4%),二者有显著差别(P<0.01)。166例动态心电图检出 ST-T 阳性64例(39.1%),常规心电图检出 ST-T 阳性5例(3%)。其中41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对比,两项结果一致者25例(60.9%)。1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动态心电图阴性,5例动态心电图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两者同时进行可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动态心电图能检出有心绞痛发作和无症状患者的 ST-T 改变,检查方法简便,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霞  唐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30-243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年龄大于60岁、已确诊有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31例为观察组,不伴抑郁症患者48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心电图ST-T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抑郁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较不伴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和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改变.  相似文献   

8.
李碇 《北方药学》2012,9(6):93-93
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改变,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视。方法:175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175例高血压病人中131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ST-T改变阳性或各种心律失常,44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伴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观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96 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共检出缺血型ST-T 改变81 例、377 阵次.发作高峰时间在6:00~22:00(65.8%).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可为病情的早期判断及及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丽  李瑞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28-292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303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出213例有缺血性ST段改变,检出率70.29%,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75例,有症状心肌缺血38例.有心律失常296例,检出率97.48%.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对冠心病患者的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任古松 《黑龙江医药》2011,24(5):817-8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根据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无合并抑郁症状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缺血性ST-T改变情况.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比率很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组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 100例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心电图ST-T改变筛查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高血压患者,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结果显示:阳性66例,阴性34例;心电图ST-T改变筛查冠心病的结果显示:阳性50例,阴性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已接受常规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81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一日3次,每次20mg餐后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行静息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等检查。以静息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的改变为疗效判定依据,以患者主诉及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不良反应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显著改善,心律失常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效而安全,改善心肌缺血可能是其主要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2013年疑似诊断为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60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方法确诊60例患者中有32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设为研究组,28例非典型性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导联同步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指派固定的临床住院医师及时记录检测结果,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的生活状态、活动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ST-T改变阳性率为71.88%,对照组ST-T改变阳性率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与疾病本身有很大关联,应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同时结合实际病情和生活状况,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了解ST-T改变预测左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对8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40例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阳性组)及40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T改变者(阴性组)进行左室LV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结果 心电图阳性组中,LVEF降低率为72.5%,高于心电图阴性组的22.5%(t=6.125,P=0.000),并且心电图阳性组中,冠脉病变2支及3支病变患者有27例,心电图阴性组为17例,两组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3,P=0.008).结论 静息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预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左心室功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关系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动态24h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6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4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段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段改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率失常增强,心律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表现为不典型心电图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观察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相关性。结果 139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具体表现为:患者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6例;患者仅有ST-T变化、无Q波9例,肢导低电压、电轴左偏3例;患者Vl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6例;动态监测ST-T改变患者3例;患者V3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6例;动态监测ST-T改变患者3例;患者V3V5导联U波倒置、后出现ST-T改变5例。2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共13例,占33.3%,死亡患者7例,占17.9%,其中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例,占25.6%,死亡6例,占15.4%;心电图表现为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3例,占7.7%,死亡1例,占2.6%。以心电图表现为ST升高为特点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表现为非ST升高的患者。结论不典型心电图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各异,对于可疑患者要结合患者症状、动态心电图及患者血清学检测做出仔细的判断,才能有效避免遗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0例,停用血管扩张剂、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患者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加用丹参粉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好转、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指标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使用丹参粉针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尤其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心脏病患儿78例,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常规生活状态下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化、心律失常以及ST-T的改变。结果78例患儿中,异常心电图检出73例,占93.6%。在所有异常心电图表现中,心律失常占57.7%,ST-T改变占42.3%。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简单、经济、安全、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对小儿心脏疾病诊断可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以为进一步采取其他诊疗措施如药物或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诊断,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34例被诊断为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94.4%;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诊断后,21例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58.3%,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