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突变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1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G)和分期(S)情况,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e系统状态和HBV前c区1896阳性患者(20%);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进展,变异株检出率似乎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98和P=0.052)。结论 HBV前C区变异在HBeAg阴性组高于HBeAg阳性组;未发现HBV前C1896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HBV基因突变点的分布规律。方法:基因芯片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前C区变异可见于多个位点,1896位点变异率为31.37%,1764位点变异率为25.49%,1762位点变异率为24.51%,1899位点变异率为12.75%,1862位点变异率为5.88%。1762、1764、1896和1899点的突变株信号值高于野生株信号值;1862点野生株信号值高于突变株信号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揭示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基因突变点的分布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抑制HBV突变株复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脏》2016,(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4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检测HBV前C区G1896A位点变异及乙型肝炎基因分型。同时检测HBeAg、HBV DNA定量、肝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发生HBV前C区G1896A变异患者的年龄大于野生株感染者(P0.01),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更大(P0.01)。(2)随着变异株感染率的增加,HBeAg阴性率较野生株组增加(P0.01),基因C型较野生株组增加(P0.05),HBV DNA水平降低差异意义(P0.05)。结论 HBV前C区G1896A变异与HBeAg的状态,HBV DNA的复制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能导致急、慢性肝病,其中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近4亿。每年由于HBV慢性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细胞癌死亡患者超过47万人。而由于HBV病毒复制过程缺乏校对机制,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很高,相关研究最多的HBV突变株主要有:发生在翻译水平的前C区突变(G1896A);发生在核心启动子(BCP)区,即A1762T和G1764A的联合突变;发生在HBV DNA聚合酶区的变异包括P区528、552位点的突变。研究表明,HBV前C区1896位突变以及BCP区突变普遍存在于CHB患者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PCR法检测HBV感染者HBV前C区1896点突变,同时检测HBV M和血生化指标。结果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株感染病人和野生株感染病人ALT水平分别为268.42±243.76U/L和186.78±142.75U/L,AST为279.66±241.11U/L和172.33±157.27U/L,SB为164.36±114.28μmol/L和82.83±64.39μmol/L,ALB为36.04±5.36g/L和43.27±6.17g/L(P<0.05);HBeAb阳性者和HBeAg阳性者中突变株感染占77.2%和11.3%(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突变株检出率分别为68.57%和44.23%,明显高于慢性肝炎轻中度组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的25.47%和40.29%(P<0.01)。HBeAg阳性组和HBeAb阳性组突变株感染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率分别为28.6%和20.8%,明显低于野生株感染者的44.0%和37.5%(P<0.05)。结论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株感染普遍存在,突变株...  相似文献   

6.
重型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前C变异株及其体外翻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及前C区T1862突变体对e抗原合成和分泌影响,方法:选取9例重型乙型重病毒性肝炎患者,用PCR方法扩增血清中HBV前C/C基因区,并克隆后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HBV前C区T1862位点突变体表达质粒pGEMT,经体外翻译比较野毒株和变异株的表达产硪,结果:HBV前C区有3个位点异使氨其酸序列改变,A1896,A1899和T1862,A1899并不单独出现,前C区T1862突变并不阻止HBVe前体外合成,同时,有2例并未检测到前C区的变异,结论:部分重型肝炎HBeAg阳性原因降了T1896变异外,还存在T1862变异,前C1862突变对HBVe抗原前体蛋白合成并无影响,可能e抗原前在分泌过程中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和前C区突变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66例(对照),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158例和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和前C区突变,同时确定基因型.数据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以HBV基因B型为主,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有124例,肝硬化肝细胞癌有126例,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有50例.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单变量分析中BCP V1753突变(x2=7.927,P=0.005)、BCP T1762/A1764双突变(x2=12.796,P<0.01)、前C区A1896突变(x2=6.890,P=0.009)和前C区A1899突变(x2=11.850,P=0.001)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前C区A1896突变(x2 =27.310,P<0.01)和前C区A1899突变(x2=7.575,P=0.006)与非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HBeAg阳性患者中,BCP T1762/A1764双突变(wald=6.180,P=0.016,OR=8.883)和前C区A1899突变(wald=10.279,P=0.001,OR=7.475)是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前C区A1896突变(wald=4.324,P=0.038,OR=4.439)和前C区A1899突变(wald=4.850,P=0.028,OR=6.010)是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在HBeAg阴性患者中,仅前C区A1896突变(wald=15.448,P<0.01,OR=12.128)是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BCP T1762/A1764双突变与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前C区A1896突变与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前C区A1899突变与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和非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nt1896位G→A、C启动子区(CP)nt1762、nt1764双突变、以及前S区基因突变与慢性肝炎患者病情活动和慢性化、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为此,我们分别检测无症状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序列,对前C、CP、前S2区域的突变情况与HBV不同感染状态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株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定量检测CHB肝胆湿热/湿热中阻证患者治疗(清热利湿法)前后的HBV前C基因变异。结果:治疗前的HBV前C区1762、1764、1896位点变异率明显高于1899位点变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各位点变异率下降,其中治疗组1764、1896位点变异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不同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1896>1764>1762>189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762、1764、1896位点变异株信号强度下降,其中1896位点信号强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清热利湿法在改善CHB肝胆湿热/湿热中阻证患者临床证候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前C区突变株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7,(11)
目的研究HBV前C区G1896A、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与HBV自然史、血清HBsAg水平间的相关性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分别各选取40例HBV野生株、前C区G1896A或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以及两者联合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前C区G1896A位点、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及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HBsAg定量、HBeAg、HBV DNA定量、肝脏生化指标等。结果(1)HBV前C区G1896A、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患者的年龄、ALT高于野生株感染者(P0.001),Alb低于野生株感染者(P0.001)。(2)HBV自然史免疫耐受期以野生株感染为主(P0.001),免疫清除期、低(非)复制期野生株及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活动期以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株为主(P0.001)。(3)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株的HBsAg水平(lgIu/mL)、HBeAg阳性率较野生株组降低(P0.001),基因C型、HBV DNA水平(≥6 lg拷贝/mL)较野生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BV PC G1896A或/和BCP1762/1764变异中肝硬化患者多于野生株(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G1896A、核心启动子1762/1764变异与乙型肝炎自然史、HBsAg水平、HBeAg的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及与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检测HBV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分析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121例(实验组)病毒变异特征及与非家系慢性乙肝患者83例(对照组)病毒变异频率差异;用PCR/SSP对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的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分析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与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双变异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HLA-DQA1*0501和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和家系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及联合变异有关;母亲为第一代的感染家系中,子女的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母亲是否有该位点变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系感染HBV患者中,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双突变及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无家系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系内感染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和1764位变异并非都是由上一代遗传或传播而来,而主要是与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错配PCR与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相结合,检测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及前C区nt1896G→A终止变异。结果:在35例慢性乙型肝炎中检出BCP区T1762A1764变异8例(23%),其中6例血清HBeAg( ),2例抗HBe( ),而7例前C区A1896变异中HBeAg( )2例,抗HBe( )5例,未见T1762A1764变异和A1896变异同时出现者。结论:提示HBV毒株BCP区T1762A1764变异可能与前C区A1896变异不同,它的出现不足以导致HBeAg(—)型的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具有适应性和变异性的倾向,在内源性(宿主免疫清除)和外源性(疫苗、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更易产生免疫逃逸的变异株.HBV变异常出现某些特定位点,如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在HBeAg阳性患者极大多数是野生株,而HBeAg阴性患者极大多数是变异株.我们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2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C区nt1896及BCP变异,其中94患者予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进一步探讨其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实证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证和实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对9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53例慢性乙型肝炎实证患者,HBV DNA阳性36例,其中前C区基因突变26例,突变率为72.2%;38例虚证患者,HBV DNA阳性16例,其中前C区基因突变6例,突变率为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证突变组肝功能ALT、AST和SB水平显著高于虚证突变组及未突变组,P<0.01。结论: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虚证和实证有一定的关系,实证突变率高于虚证,且实证突变组的炎症活动较虚证组剧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1896位点C→A点突变)及干扰素抗体的关系。方法:分别以PCR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前C区突变株及干扰素抗体。结果:CHB重度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携带者及CHB轻度组,P<0.005;38例CHB接受干扰素治疗,突变株组和野生株组对干扰素素近期应答率相似,但突变株组复发率为70.0%,显著高于野生株组的23.1%;干扰素抗体阳性组的近期应答率38.5%,显著低于阴性组的72.0%。结论:突变感染与肝病严重程度有关,HBV前C区突变和干扰素抗体可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法检测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变异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乙肝病毒(HBV)的前C区/BCP区与HBeAg生成和分泌密切相关,从而使HBV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我们采用PCR技术及芯片杂交原理,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前C区及BCP区A1896、A1899及nt1762/  相似文献   

17.
2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突变情况,分析各种突变对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抽提患者血清DNA,采用改进的巢式PCR技术,扩增HBV前C/BCP区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用NTI软件比对结果,根据文献报道,选取1753、1762、1764、1862、1896和1899共6个位点进行突变分析,并重点分析不同突变对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和病情的影响。结果在234例中6个位点均无突变者为74例(31.6%),其血清HBeAg阳性率为74.3%(55/74)。在234例中6个位点检出至少1种突变的病例为160例(68.4%),突变形式包括4种单一位点突变和21种组合形式的突变;检出G1896A突变73例(31.2%),其中36例检出有共存未突变序列,37例仅检出突变序列,后者血清HBeAg的阳性率为18.9%(7/37)。检出G1896A以外其他形式突变的有87例,HBeAg阳性率为63.2%(55/87);其中以A1762T+G1764A最为常见,HBeAg阳性率为69.4%(34/49)。在1753、1862位点上检出4种特殊碱基突变,前C区有基因片段插入或缺失的有2例。结论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HBV前C/BC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G1896A突变样本血清HBeAg阳性率显著下降,而其他突变对其影响较小。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前C/BC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流芯片检测HBV前C区nt1896/BCP区nt176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HBV前C区nt1896/BCPnt176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在418例血清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HBV前C区nt1896/BCPnt1762基因突变。同时观察血清ALT患者、HBV DNA水平和临床表现。结果nt1896变异195例(46.7%),1762变异192例(45.9%),ALT>正常上限值198例(47.4%),HBV DNA>1×105copiel/ml150例(35.8%),乏力,纳差,肝区胀痛213例(50.9%)。结论HBV前C区nt1896/BCP1762基因突变与HBeAg阴性患者ALT异常,HBV DNA升高及其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PCR技术及芯片杂交原理,对6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慢性肝病患者进行前C区及BCP区A1896、A1899及nt1762/nt1764联合突变检测,探讨HBV相关性慢性肝病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变化规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机制。基因芯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候的HBV前C区基因变异。不同位点变异率(%)与证候相关,肝肾阴虚1764(38%),1896(68%),1899(38%);瘀血阻络1762(93%),1764(90%),1899(50%)。不同证候变异株信号强度差异显著,1762、1764;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肝郁脾虚;1862:肝肾阴虚>肝郁脾虚;>1896:肝肾阴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郁脾虚;1899: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中阻>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中医证候相关,为分子证候辨证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