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四诊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二届学术会议于1987年11月17~20日在苏州市召开。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41篇,从临床到实验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反映了从1983年第一届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以来四诊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新出现的一些诊法的萌芽(如指甲诊、鼻诊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5—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吉华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乃民教授致开幕词,李教授回顾了自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2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本次会议要解决的3个问题:(1)充分展示21世纪以来四诊研究的新成绩、新进展,要求代表一定要做好会议交流工作;(2)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事宜,确定下届委员名单;(3)讨论四诊专业委员会更名事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派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象仪在临床逐渐普及,国内有7家企业的脉象仪取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生产许可证,部分产品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一批的产品名录,作为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但脉诊仪所描记的脉图参数如何在临床使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尚没有公认的脉图判定标准,大多依据个体经验将量化指标转化为不准确的定性指标使用,目前尚缺乏脉图参数与病症诊断的指南,各种研究只针对某种疾病,不够系统,影响了脉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加强脉诊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让脉诊仪走出实验室,真正融入到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临床医生对脉诊仪的认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同时加强脉诊仪研发技术的提升,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脉诊仪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作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为实现我国传统中医脉象客观化,先后研制出多种传感形式的脉象仪。但由于脉诊研究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目前仍没有一种被公认行之有效的脉象仪在临床中普及应用,其原因较  相似文献   

6.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舌诊的现代化发展,舌诊仪作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研究中被大量应用。文章对舌诊仪的发展,及近5年来,舌诊仪在中西医病证结合、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脉象要素是构成中医脉象的基本单元,通过规范地记录、描述脉象要素及各要素程度的差异,可以较详尽、具体地阐释多种复合脉象.因此,在中医理论及思维指导下,完善对脉象要素的现代化认识,深入挖掘脉诊中蕴含的更多信息,基于脉象要素研发中医脉诊仪,是切实可行、科学可靠的基本思路.脉诊仪中综合传感器可收集更加立体全面的脉象信息,准确定...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于1983年9月2日至7日在青岛召开。参加大会200多人,大会收到论文143篇,其中大会宣读15篇,分组交流70篇。山东省卫生厅及青岛市科协、市卫生局负责同志到会并讲话。姜春华教授、陈泽霖副教授、康良石院长做了专题报告。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就四诊客观化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发表了意见,强调四诊客观化研  相似文献   

9.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学诊法中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标志性方法,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准确地掌握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也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加速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脉诊标准化,不仅是中医脉诊学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使脉诊更加客观化,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在诊脉机理研究和应用开发上遇到一些瓶颈性的问题难以突破。首次提出通过采集妊娠脉象,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找出并提取妊娠脉象中跟婴儿性别相关的特征信息,能建立定量采集、分析人体脉搏波的一般方法,将可能为临床诊脉提供既量化又敏感的指标。分析脉搏波中产生此特征信息的成因,对检验、完善脉搏系统力学模型具有指导意义;以妊娠脉象和婴儿性别为研究突破口对脉诊客观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传统脉诊受医师临床经验、主观感悟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临床应用与继承发扬受到限制。近几十年来脉诊客观化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偏离中医理论、反映信息不全面、检测分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系统分析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及现代脉诊技术,将新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与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采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新思路,搭建中医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使脉诊客观化研究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首届全国青年中西医结合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会议共收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系统的学术论文268篇。现将大会论文分类总结如下。一、诊断及证型研究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张伯礼等应用红外热象仪对280例健康人和84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了舌红外热象图的检测和分析,发现:(1)舌温平均为33.66℃。(2)以舌根部最高,舌边次之,舌中温度较低,舌尖温度最低。(3)低龄或高龄组舌温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中医脉诊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使中医与现代科学接轨 ,中医诊断客观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脉诊是四诊客观化的先导 ,但目前其研究思路存在误区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论述。1 对脉理的研究只重视组织形态 ,不重视能量表达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脉搏的形成与心输出量和血管的舒缩变化密切相关 ,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进主动脉 ,血管扩张产生的波通过血管壁向各动脉分枝传播下去 ,这样就形成了动脉的跳动波 ,也就是脉搏。因此 ,许多人都把精力集中在形成脉波的心脏功能研究上。以后 ,人们逐渐发现许多因素影响脉波波形的改变 ,包括从血管的弹性、血液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1982年6月23~25日,在福州市召开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首届儿科学术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216篇,内容涉及儿科各系统50多种疾病,反映了近年来儿科临床和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现简要介绍如下:一、中医理论方面各地对舌诊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和北京几个临床医院,用舌血流量测定仪观察正常儿及病儿的舌蕈状乳头微血管丛数、构型,并测量舌蕈状乳头平均  相似文献   

16.
在肿瘤方向班的四诊教学实践中,采用PBL、ISAS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新媒体教学等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模式,对中西医结合理念的教学进行思考,探索基于肿瘤方向班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教学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9月 18~ 2 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 2 7个省市、自治区 ,解放军医疗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代表共 12 1名。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311篇 ,大会交流 15篇 ,其余分组或书面交流。本次会议学术论文内容丰富多彩、涵盖面广 ,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康复医学、药学等中西医药绝大多数学科 ,较全面地展示了近年来新成果、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新思路 ,尤其是近年来重视并加强了实验研究与临床科研设计 ,使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的水平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上了一个新的台…  相似文献   

18.
中医脉诊起源久远,脉理精微,但长期以来缺乏客观化指标,造成历代医家“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也造成中医诊病一医一脉的混乱局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西医学、数学、生物力学、工程学等学科在中医领域里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脉图的研究不仅使抽象的脉象直观起来,而且建立了量化的标准,为中医脉象客观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脉诊客观化的标尺。现就以下几方面将其十年间的研究成果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整体动态"论中医客观脉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分析古代中医脉象描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脉象“整体动态”描述的特点。同时结合现代脉象客观化研究,提出新型脉象仪的设计思路。通过绘制整体脉搏一脉体时空综合图、整体脉搏一脉势时空综合图、整体脉搏一脉流时空综合图,从而准确反映脉搏整体动态变化,使脉搏的“位、数、形、势”得到精确体现。  相似文献   

20.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物医学、数学、生物力学、生物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自五十年代以来,在脉象的客观描记、脉图分析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现综述如下:1脉象的客观描记 公元1241年,施发的《察病指南》中将手指感觉绘成33幅脉象示意图,明代张世贤、吴绍轩、沈际飞等都绘制了脉图。1860年,法国人研制了第一台弹簧杠杆式脉搏描记器,标志着脉象研究从示意阶段进入示波阶段。 ①脉象的构成因素及分类脉象的形成包含哪些主要因素?是哪些因素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