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诊断和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16排螺旋CT对11例IMH行平扫和CTA扫描.3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8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随访2~4次,随访时间15~210 d(平均112.5 d).结果 A型IMH 3例,B 型IMH 8例.MSCT主要征象为:11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呈等密度或高密度,无内膜片撕裂及真、假两腔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内膜钙化内移4例;内膜渗漏3例;穿透性溃疡3例.7例完全吸收,2例部分吸收,2例进展成夹层动脉瘤.结论 MSCT能对IMH作出明确的诊断,并可作为IMH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MSCTA),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MSCTA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管壁均未见增强,内膜钙化斑内移8例、主动脉壁溃疡3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特点及范围,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诊断为IMH的患者,行DSCTA,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36例均获得满意图像,主动脉壁呈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5~18.0 mm,无破裂口及内膜片,未见"双腔"征象;其中Stanford A型7例,Stanford B型29例。结论:DSCTA对IMH的确诊、分类、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16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方法:4例单纯性IMH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使用心电门控,1例加扫静脉期。重组方法包括MPR、MIP和VR。结果:4例单纯性IMH均为B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1例静脉期强化;内膜钙化内移位2例;2例内膜多处渗漏。MPR、薄层MIP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2例单纯性IMH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例IMH腔内隔绝术。结论:单纯性IMH的16层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CT检查有助于单纯性IMH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21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结果:21例按Stanford分型,A型5例,B型16例.M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5例,穿透性溃疡征9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3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3例,胸腔积液10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3例,主动脉夹层6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MSCT可作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6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结果 62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AD)4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2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9例.MSCT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PAU为凸出于主动脉管腔外的造影剂充盈的龛影.结论 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峰  周静然  赵传军  王勇  余河  黄博   《放射学实践》2010,25(3):312-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连续容积扫描),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AIH患者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23例。MSCT征象:25例均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厚度≥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平扫呈高密度11例,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8例,等密度6例。21例见钙化内移征象,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8例,内膜渗透3例,血肿分层征象2例。并发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可以作为AIH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IMH)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IMH,男6例,女4例。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结果10例IMH中,A型2例,B型8例,其中2例局限于胸主动脉,6例累及胸腹主动脉(止于肾动脉上方2例,髂总动脉分叉上方2例,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MSCT表现为主动脉腔内新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内壁较光整,钙化内膜片内移及局灶性尖角样穿透溃疡形成,主动脉腔内无明确内膜片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评价关节面损伤细节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关节内骨折病人,均行X线平片及MSCT检查,并将MSCT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重建和容积再现(VR)三维重建。比较X线平片、MSCT及后处理图像对关节内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对关节面损伤的细节评价。结果:MSCT轴位及MPR、VR图像诊断关节内骨折的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001)。在显示关节面断裂方面,MPR与X线平片、轴位CT及VR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显示关节面塌陷方面,MPR及VR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001);在显示关节内碎骨片方面,MPR及VR重建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5);在显示关节脱位方面,MPR及VR重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1)。结论:尽管在骨关节损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不能肯定或排除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应行MSC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关节内骨折及关节面损伤的细节,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VE)等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图像重建。结果:MPR和CPR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MIP、VR和SSD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VE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typical aortic dissection,AAD)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诊断AAD的价值。方法:25例A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显示A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25例AAD,A型7例,B型18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增强扫描假腔无强化。内膜钙化向内移位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6例完全吸收,3例部分不典型吸收,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螺旋CT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主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75例患者行MSCTA检查,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4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40~16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主动脉瘤20例(发生在开主动脉3例,主动脉弓部7例,腹主动脉1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主动脉硬化性溃疡6例,主动脉缩率1例,其中,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行介入治疗13例,与选择性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从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的优势,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CT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胸部联合检查。采用MPR、MIP、CPR及VR等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胸部、胸壁其他组织结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占82.0%(672/820),良占12.9%(106/820),差占5.1%(42/820)。全部患者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扫描后CT值≥200HU,均能达到诊断要求。心血管源性胸痛50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29例,主动脉夹层11例,肺动脉栓塞8例,心包炎2例。非心血管源性胸痛7例,其中气胸3例,胸膜炎2例,肺部感染1例,食管疾病1例。6例未见异常。结论:64排CT胸部血管联合检查能清楚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还能显示胸部其他疾病,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则君  孟宪平  谢旭纲   《放射学实践》2010,25(6):631-63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拟诊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师评估,明确血肿的部位和范围。结果:30例壁内血肿中Stanford A型1例,Stanford B型29例。合并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7例,占56.7%。合并胸腔积液8例,心包积液1例。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主动脉壁内血肿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MSCT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疑似颅内血管性病变的93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所得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处理,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内镜(CTVE)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其中55例行DSA检查对照,38例与外科手术对照。结果:93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63个(59例),其中〈3 mm的动脉瘤6个,血管畸形15例,烟雾病19例。所有病例经VR、MPR、MIP及CTVE重组处理后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血管与动脉瘤的内部结构,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及AVM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解剖关系。结论:多种重组技术联合运用能为脑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充分显示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例,使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得到VR、MIP图像,原始图像重建得到MPR、CPR图像,综合四种图像诊断脑血管病变,并与DSA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5例脑血管病变中,动脉瘤62例(53.91%)、动静脉畸形(AVM)6例(5.21%)、脑静脉畸形(CVM)3例(2.61%),脑动脉狭窄或闭塞38例(33.04%)、烟雾病3例(2.61%)、海绵窦动静脉瘘2例(1.74%)、海绵状血管瘤1例(0.87%)。其中46例DSA检查结果均与MSCTA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海波  李晖  王波  史信宝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199-120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3例患者以慢性病史就诊,CT增强检查使用对比剂示踪技术,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仿真内镜等重建方法,结合轴位图像,分析45例IMH的部位、形态、有无溃疡及胸腔积液等。结果:单纯性IMH9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的环状或新月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没有强化,主动脉内壁光滑;渍疡性IMH36例,溃疡呈乳头状16例,蘑菇状8例,楔形2例,不规则型7例,花瓣状3例。24例溃疡周围有较明显粥样斑块和钙化灶,12例无粥样斑块和钙化灶。9例IMH仅1例有少量胸腔积液,30例溃疡性IMH合并中量以上胸腔积液,单纯性和溃疡性IMH胸腔积液的程度和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反映IMH影像学特点,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432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43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例,检出率为16.7%(72/432)。其中,63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2例发生于第二对角支,8例发生在钝缘支,1例发生于回旋支,2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7例为多支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与冠心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