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51例志愿全麻手术患者不同麻醉药浓度异氟醚和66%氧化亚氮及硫喷妥钠(7m/kg)时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增高,SEP各个波峰潜伏期(P1、N1、P2、N2)逐渐延长,波幅(P1-N1、P2-N2)逐渐降低,其中以N2潜伏期延长最明显(P<0.01),P2-N2波幅降低最显著。停止吸入麻醉药后,SEP各个波峰潜伏期均开始缩短,波幅逐渐增加;出现角膜反射时,N2潜伏期已达麻醉前范围(P>0.05)。再次加深麻醉后,SEP潜伏期和波幅重现以上变化。提示异氟醚一氧化亚氮麻醉使SEP呈剂量依赖效应,麻醉深浅与SEP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硫喷妥钠静注10分钟后,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仍以N2潜伏期延长和P2-N2波幅降低最显著。说明异氟醚一氧化亚氮和硫喷妥钠麻醉中,皮层SEP可做为连续监护麻醉深浅的有效方法,而晚成份(N2潜伏期和P2-N2波幅)为麻醉深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地氟醚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平衡麻醉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及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心血管反应及地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在平衡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维持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在1MAC,即D组3%,S组0.7%,I组0.5%,E组0.6%和1:2的O2:N2O。同时经静脉连续输入芬太尼2μg.kg^-1.h^-1,半小时的速度减半。手术  相似文献   

3.
食管下段收缩性与安氟醚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择期手术患者研究了食管下段收缩性(LEC)和安氟醚浓度的关系,同时研究了麻醉药浓度,LEC,血压(BP)和心率(HR)间相互关系。每例术中吸入0.2-1.2共6个MAC的安氟醚,每一浓度维持15分钟,测定最后5分的自发性食管下段收缩(SLEC),诱发性食管下段收段(PLEC),BP和HR。结果:⑴PLEC的波幅及SLEC的频率与安氟醚的MAC呈显著负相关(r=-0.74和-0.54,P均…  相似文献   

4.
对10例患者研究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潜伏期与异氟醚麻醉浓度定性及定量关系。全麻诱导采用2.5%硫喷妥钠(3~5mg/kg),阿曲库铵(0.6mg/kg)。气管插管后麻醉维持采用1.15%、1.73.%、2.30%异氟醚及60%N2O,肌松维持用阿曲库铵。记录麻醉前、诱导后,1.15%、1.73%、2.30%及减至1.15%异氟醚时BAEP峰潜期(PL)和峰间潜伏期(IPL)值。结果表明,BAEP波VPL能稳定反映异氟醚麻醉浓度变化,具有等级性并呈正相关关系,BAEPPL、各波正常值似可作为判断异氟醚麻醉深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体感诱发电位N20波能否反映全麻中的镇痛成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镇生麻醉药异丙酚与镇痛性麻醉药芬太尼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N20波影响的差异。方法:20例择期全麻患者依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给药顺序不同分为两组监测SLSEPN20波的变化。结果:异丙酚使N2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升高。芬太尼对N20波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显著影响。异丙酚-芬太尼复合使用时N2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则无明显改变。结论:SLSEPN20波不能反映全麻中的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及其浓度,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60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安氟醚组、怫氟醚组和地氟醚组。每个患者在清醒和挥发性麻醉药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3、0.5、0.75、1.0和1.5MAC时记录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N13(颈髓)及N20(大脑皮层)。观察皮层电位N20、颈髓电位N13的潜伏期、波幅和中枢传导时间(CCT)的变化。结果 三种吸入麻醉药不改变皮层下电位N13的潜伏期和波幅(P>0.05)。而皮层电位N20的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CT)随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波幅则下降(P<0.05)。其中吸入安氟醚在呼出末浓度1.0MAC时有3例患者波形消失,在1.5MAC时共有6例患者波形消失,而异醚和地氟醚呼吸末浓度只在1.5MAC时有3个患者波形消失。结论(1)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SSEP的皮层成分N2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对皮层下成分N13波影响轻微;(2)在三种吸入麻醉药中,安氟醚对皮层SSEP影响比异氟醚及地氟醚更大,而后者作用相似。术中SSEP监测时,安氟醚在呼气末浓度不大于0.75MAC时是合适的;异氟醚、地氟醚在呼气末浓度不大于1.0MAC时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对离体兔胸主动清脉环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取自24只新西兰白兔的离体胸主动脉环随机分为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三组。衔用PE产生主动张力,稳定后分别吹入上述三种吸入麻醉药七氟醚记录不同浓度时的血管张力。结果:与基础值(麻醉药浓度为零时)相比,血管张力在三种吸入麻醉药2为1.0、1.5、2.0MAC时均降低(P值分别小于0.05、0.05、0.01)。安氟醚  相似文献   

8.
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镇痛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数量化脑电图(EEG)反映镇痛强度的准确性,作者对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患者,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监测TOF。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Ⅰ组)、1.5%(Ⅱ组)、2%(Ⅲ组),至少维持15min。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Fp1-A1,Fp2-A2)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患者的切皮反应改变。结果显示,切皮前数量化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R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作者认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镇痛强度,血流动力学与七氟醚呼气末浓度无相关性,因此不能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镇痛强度。  相似文献   

9.
相同MAC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例 20~50岁、ASAⅠ级、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硫喷妥钠5mg/kg、阿曲库胺0.6~0.7mg/kg。单纯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全麻。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4.27。4.93hpa。以TOF监测肌松,间断给予阿曲库胺 10~15mg,维持T4/T1<25%。采用 FP1-A1、FP2-A2双导联监护脑电,验证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8、1. 0、1. 3和 1.5 MAC时的脑电功率谱、95%边缘频率(SEF)和中心频率(MPF)改变。结果发现,随MAC增加脑电功率谱表现出波增加,α和β波减少,而SEF、MPF值随MAC增加而减少的改变呈负性线性关系,r=-0.95。提示脑电功率谱、SEF和MPF在评价全麻深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氟醚麻醉与闪光视觉诱导电位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与地氟醚(DES)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术中N2O、O2及DES维持麻醉,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肌松。吸入DES自3%开始顺序升至6%和9%,每个浓度维持最少30分钟后测fVEP,记录其主波(Pmax)的潜伏期和振幅并比较。结果 随DES浓度升高,Pmax潜伏期显示出明显而敏感的剂量依赖性延长。结果 fVEP有可能成为未来监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七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观察七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颅内肿胶病人,测定七氟醚麻醉的时颅内压变化并与异氟醚和安氟醚进行比较。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的静脉用药相同。于L3-4穿刺蛛网膜睛腔测脑脊液压(代表颅内压,ICP)。依吸入药不同随机分为七的氟醚(S)组,异氟醚(1)组和安氟醚(E)组,监测BP、MAP、ECG、SpO2、PET、CO2和MAC,调整VT和RRaCO2维持在4~4.66KPA。三  相似文献   

12.
报告咪唑安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22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咪唑安定-异氟醚组(I组)及单纯异氟醚组(Ⅱ组)。对比观察两组在手术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血压均未见增高,且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I组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Ⅱ组,降低 27%左右(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咪唑安定 0.2mg· kg-1/h持续静滴维持麻醉可降低异氟醚MAC,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术中麻醉平稳,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3.
地氟醚对交感兴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地氟醚的交感兴奋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氟醚(15例)、异氟醚(15例)两组。不用术前药。气管插管后观察不同地氟醚和异氟醚水平(0.5MAC、1.0MAC和1.5MAC)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和用改良荧光法测定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影响。结果 二组MAP、HR、E和NE在麻醉前、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咪唑安定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I~Ⅱ级的脑外科手术病人,根据国际10~20系统,在C3或C4、FPz(参考)和SC(第二颈椎棘突处)安放盘状记录电极,记录体感诱发电位。均分为三组按剂量(0.2mg/kg、0.3mg/kg和0.4mg/k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连续观察皮层N20、P23和颈髓N14电位的变化。结果:(1)用药后,皮层N20和颈髓N14电位的波幅降低,分别抑制到术前的63.75%和48.75%(P<0.05),苏醒后恢复到基础水平;(2)颈髓N14、皮层N20和P23的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均无显著延长,(3)各剂量组间的SEP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咪唑安定对SEP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意义不足,可用作SEP监测时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整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S、δR明显差异(P<0.01)。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仅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与2%时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数量化脑电图能监测不同七氟醚麻醉深度时大脑皮层电活动变化,而MAP和HR只能区别极深和极浅的麻醉状态。  相似文献   

16.
麻醉不同时段切皮时七氟醚需要量的对比研究韩文斌李桐英宋运琴靳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随麻醉时间延长,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趋于降低〔1,2〕。为此,我们在七氟醚(SF)麻醉的普胸手术患者观察先后两次切皮的体动和循环应激反应,自身比较所需麻醉药量的异...  相似文献   

17.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内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DPH(1,6-diphenyl 1,3,5-hexatriene)作为荧光探剂,应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酸在能化和非能化条件下对离体鼠肝线粒体内膜流动性的影响,以探讨四种吸入麻醉药的肝毒性。材料与方法根据Estabrook[1]方法提取肝线粒体内膜体,用DPH标记,将实验组七氟醚(S)、安氟醚(E)、异氟醚(I)、氟烷(H)分5μl、50μl、100μl浓度加入到比色杯基质4ml中,对照组(能化组)则先加5mM琥珀酸5μl,使用日立850荧光分光光度仪加偏振…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和异氟醚在体感通路上的作用部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SEP)监测初步判断异丙酚和异氟醚在体感传导通路上的作用部位。方法:26例ASA I-Ⅱ级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I)和异氟醚(Ⅱ)组。测定两组不同麻醉深度时的MnSSEP。结果:I组N9、N13‘无改变;随着血药浓度的增高,逐步出现N60、P45、N35、N20、P25、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Ⅱ组N9无改变;随着吸入浓度的增高逐步出现P45、N60、N35、N20、P25、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N13‘波幅降低,N13‘-N20、N13‘-P25峰间期延长。结论: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异氟醚在体感通路上的作用部位不同、浓度越高,作用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19.
脑电功率谱分析用于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麻醉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病人,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内。麻醉: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5、Ⅱ组n=20、Ⅲ组n=20。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0%、1.5%、2.0%,至少维持15分钟。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仪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的改变,同时监测MAP、HR的改变,切皮后四肢肌肉活动、面部表情变化、呛咳或切皮前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刺激者定为切皮反应阳性。结果:切皮前三组病人的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有差异(P<0.05),HR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结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0.
安氟醚及异氟醚对阿曲库铵临床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吸入1%安氟醚或等效浓度异氟醚对阿曲库铵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吸入67%N2O(Ⅰ组),1%安氟醚(Ⅱ组)或0.67%异氟醚(Ⅲ组)后观察阿曲库铵临床药效。结果:静注阿曲库铵0.5mg/kg后,Ⅰ、Ⅱ和Ⅲ组的起效时间分别是2.2±0.42分、2.1±0.42分和2.1±0.34分(P>0.05),作用时间分别是45.85±3.7分、55.25±6.47分和55.88±8.25分(P<0.01);维持90%~95%颤搐抑制所需阿曲库铵的静脉滴注速度分别为6.277±1.092μg·kg-1·min-1、4.272±0.585μg·kg-1·min-1和4.505±0.716μg·kg-1·min-1(P<0.01)。结论:1%安氟醚及等效浓度的异氟醚均可增强阿曲库铵的临床药效,但两者之间的增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