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作用为药组观察体外循 期间血小板的功能失调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以及小剂旺抑肽酶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用药组术后失血量比对照组减少了50.2%,输血旺减少67.0%.对照组CPB期间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及膜磷脂酶A2,环氧化酶活性,血浆TXA2水平及TXA2/PGI2比均显著升高,用药组上述改变的均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作为用药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小剂量抑肽酶降低术后失血量的作用。结果显示:用药组术后失血量比对照组减少了50.2%,输血量减少了67.0%。抑肽酶可减缓血小板计数的骤然下降趋势,但并不阻止其下降。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粘附功能的下降在用药组明显较轻,而胞浆游离[Ca2+」i、膜磷脂酶A2和环氧化酶活性的上升明显被抑制。结论:小剂量抑肽酶可明显减少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具有与大剂量抑肽酶同样的临床效果。对于血小板胞浆游离[Ca2+]i及膜磷脂酶A2、环氧化酶活性升高的抑制作用是抑肽酶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选择健康献血员取血,观察抑肽酶在体外对血小板功能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抑肽酶剂量分为三组:50KIU/ml(对照组)、150KIU/ml(小剂量组)、300KIU/ml(大剂量组)。结果表明:抑肽酶可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率以及由ADP和凝血酶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这两种抑制均为可复性,大剂量与小剂量无明显差异。抑肽酶对ADP所诱导的磷脂酶A2,环氧化酶的活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当它们已被激活时并不能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10例,用流式细胞术(FCM)方法在围术期定量检测血小板质膜蛋白Ib、IIb/IIa复合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及血小板计数等项血小板膜糖蛋白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体外循环中血小板计数、膜糖蛋白Ib均明显下降;α-颗粒膜蛋白140、溶酶体完整膜蛋白及膜糖蛋白Ib/IIa均显著增高。证实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更深入了解CPB导致血小板功能获得性损害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数量与功能的影响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因素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功能和数量的影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测定CPB围术期血小板粘附率、最大聚集率和数量,探讨CPB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与CPB时间、氧合器类型等因素的相关性。临床资料和方法CPB心脏手术病人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儿童体外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儿童体外循环(CPB)期间血小板(Plt)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PB下行心脏修补术的先心病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均以芬太尼5μg·kg-1·h-1辅助吸入0.7%异氟醚维持麻醉。P组自诱导至术毕持续泵注异丙酚3 mg·kg-1·h-1持续泵注。两组病儿分别于麻醉前、转流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和Plt血栓烷B2(TXB2)浓度,及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凝集速率、Plt功能(PF)、快速Plt功能(qPF)值,同时测定各时段的Plt计数。结果 两组GMP-140、TXB2在转流期间显著性升高(P<0.01);Plt计数在转流期间显著性下降(P<0.01);ACT转流期间显著性延长(P<0.01),术后恢复基础水平。PF、qPF转流期间测不出,术后恢复至基础水平。C组和P组之间Plt各观测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持续泵注异丙酚3 mg·k-1·h-1对儿童CPB中的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时血小板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计数及释放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CPB患者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0分、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分及术后2、12和24小时进行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β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E4)及5-羟色胺(5-HT)的测定,并统计术后显著出血的例数。结果:BPC在转流期间显著下降,但仍高于50×10^9/L。G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对小剂量抑肽酶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CPB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4例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术前所有病人的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分别在CPB前后收集全血标本,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GPⅡb,Ⅲa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体外循环中抑肽酶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抑肽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资料及方法选择30例先天性房缺或/并室缺患儿,年龄在3~15岁,体重12~28 kg,心功能Ⅰ~Ⅱ级,男14例,女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抑肽酶组。术前用药均为肌注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0.1 mg/kg、东莨菪碱0.01 mg/kg,入室后静脉  相似文献   

13.
止血环酸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止血环酸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马松峰乔峻张立生作者单位:830053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渗血原因复杂,其中血小板功能损伤及数量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血小板的保护一直受到临床研究的关注〔1〕。本研究旨在探讨止血环酸抑制纤溶酶...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时小剂量抑肽酶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应用小剂量抑肽酶,观察其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用药组。用药组仅一次在预充液中加入小剂量抑肽酶2×106KIU。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0分钟、转流结束时及转流停止后2小时测定PLG、FDP、PK、TXB2、t-PA、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浓度。术后24小时纵隔心包引流量用药组较对照组减少出血41.7%,P<0.01。电镜观察用药组血小板改变不明显;对照组呈现破碎、脱颗粒、微管扩张、聚集。作者认为小剂量抑肽酶能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可保护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甲苯酸(AMBA)在心肺转流(CPB)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AMBA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CPB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a)的浓度变化。结果:CPB术后,AMBA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AMBA组GMP-140和TXB2上升幅度小,而对照组上升幅度大(P<0.05)。结论:氨甲苯酸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导致血小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引起血小板的激活及聚集功能的严重伤。本文综述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5~20×106KIU抑肽酶。观察两组转机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平均体积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结果为转机后血小板数量变化不大,对照组的血小板功能较实验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的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低,表明小剂量抑肽酶能够保护转机期间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术 (CPB)期间血小板的灭活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观察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时的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 (Ts)及纤维蛋白原 (Fg)含量的变化 ,同时与本组患者试管内血小板Ts及Fg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总数明显下降 ,从术前的 (310± 91)× 10 6/L降至术后的 (181± 44 )×10 6/L ,Ts及Fg含量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 (P <0 0 1) ,而试管内测定与之不符。结论 CPB期间Ts及Fg明显增加 ,表明Ts及Fg的粘附凝集功能增强 ,而凝血机制缺陷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总数下降、低温及肝素的后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中止血芳酸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止血芳酸在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止血芳酸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出血量和输血量,及体外循环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浓度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计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GMP-140、TXB2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止血芳酸在体外循环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中小剂量抑肽酶对血栓素及血小板功能与结构的作用李建华*孙继领*高小环*王京庆*王红卫*表1两组血小板计数聚集功能粘附功能TXB2PGF1α及TXA2/PGF1α变化(x±s)组别麻醉后CPB10minCBP40min术终术后2h术后12h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