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了不孕伴宫颈糜烂、单纯不孕及正常组的血清和宫颈粘液中的抗精子抗体 (As Ab)。结果显示 :不孕伴宫颈糜烂组 As Ab阳性率为 6 7% (36 / 53) ,其中血清 As Ab阳性占 15% ,宫颈粘液 As Ab阳性占 52 % ;单纯不孕组 As Ab阳性率为 2 7% (17/6 2 ) ,其中血清 As Ab阳性占 2 0 % ,宫颈粘液 As Ab阳性占 7% ;正常组 As Ab阳性率为 8%。 3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P<0 .0 1)。结果表明宫颈糜烂组 As Ab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不孕组和正常组 ,As Ab与宫颈糜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 )、抗精子抗体 (As Ab)及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在习惯性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EL ISA法对 4 7例习惯性流产少数民族妇女和 4 0例正常生育妇女血清中 ACA、As Ab及 EMAb进行检测。 结果:ACA阳性 2 0例 (42 .6 % ) ,As Ab阳性 2 4例 (5 1.1% ) ,EMAb阳性 17例 (36 .2 % ) ,ACA、As Ab、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检测血清中 ACA、As Ab和 EMAb对诊断习惯性流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 (As Ab)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方法 :早期自然流产者 112例 ,其中继发于人工流产术后5 2例 ,首次妊娠自然流产者 6 0例 ,用 EL 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 As Ab,并与 5 0例正常生育妇女对照。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组 As Ab阳性率 (30 .35 % )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 (6 .0 % ,P<0 .0 1) ,继发于人工流产术后组的 As Ab阳性率 (36 .5 4 % )高于首次妊娠流产组的 (2 0 .0 % ,P<0 .0 1)。结论 :As Ab是与早期自然流产密切关系的重要免疫因素 ,是导致人工流产术后继发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孕不育流产患者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 (As 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在不孕不育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快速抗精子抗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 ELISA试剂盒检测不孕不育流产患者 As Ab与 EMAb。结果 :在不孕不育患者中 ,As Ab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且 As Ab阳性组妇女 EMAb阳性率高达 42 .1 1 % ,与 As Ab阴性组比较 (P<0 .0 5 )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s Ab、EMAb是引起免疫不孕不育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基因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效果。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PCR检测健康人、普通发热患者、不同时期 SARS患者痰标本中的 SARS病毒核酸即 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法检测上述几组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抗体 Ig G和 Ig M。结果 :SARS患者住院 6 d~ 5 7d期间 ,采用巢式 RT-PCR检测痰 SARS病毒基因 ,5 6例患者中 34例阳性 ,阳性率 6 0 .7% ;而采用间接 EL ISA检测血清抗 SARS病毒抗体 ,5 6例患者中 32例阳性 ,阳性率为 5 7.1%。两种方法均阳性的有 15例 ,均阴性的有 6例。2种病原学诊断方法检测2 0例正常人和 15例发热非 SARS患者 ,结果均为阴性。住院 6 d~ 13d组 (92 .3% )巢式 RT- PCR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 EL ISA特异性抗体阳性率 (7.7% ) ;住院 >35 d组巢式 RT- PCR基因阳性率 (36 .8% )则明显低于 EL ISA特异性抗体阳性率 (94 .7% ) (P<0 .0 1)。结论 :痰中 SARS病毒基因检测可用于 SARS的早期诊断 ,这对于提前确诊和治疗SARS患者 ,以及尽早排除疑似病例具有非常关键和现实的意义。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但对SARS早期诊断和鉴别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环瓜氨酸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0例RA和80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 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RA组血清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分别为62.2%、81.1%;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不同人群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不同人群中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 ;评价间接ELISA方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IgM特异性抗体试剂盒及改进方法。 方法 :分别获取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标本 3990份 ,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标本 397份和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标本 15 7份 ,采用ELISA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标本 3990份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16份 ,阳性率为 0 .4 0 % ;IgM抗体阳性标本 0份 ,阳性率为 0 %。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标本 397份 ,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2份 ,阳性率为 0 .5 0 % ;IgM抗体均为阴性。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标本 15 7份 ,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119份 ,阳性率为 75 .79% ;IgM阳性标本 6 8份 ,阳性率为 4 3.31%。结论 :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与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IgG、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76 >0 .0 5 ) ;采用该SARS冠状病毒 (变异株 )IgG抗体试剂盒检测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人群存在一定的阳性率 ,说明该试剂盒包被的抗原与其它免疫球蛋白 (IgG)有交叉反应 ,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国莱姆病螺旋体 PD91 重组外膜蛋白 C(r Osp C)检测莱姆病特异性抗体Ig M的效果 ,为莱姆病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r Osp C经纯化、定量后 ,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检测早期莱姆病患者和莱姆病疫区工人血清 Ig M,并与其他检测方法比较检测效果。结果 用 r Osp C EL ISA和全菌蛋白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了 12例早期莱姆病患者血清 Ig M,其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6 6 .7% (P>0 .0 5 ) ;r Osp C EL ISA、全菌蛋白 EL ISA检测 98份健康人血清 Ig M,特异度分别为 10 0 %和 96 .94 % (P>0 .0 5 ) ;用 r Osp C EL ISA、全菌蛋白 EL ISA和 IFA检测 2 10例莱姆病疫区工人血清 ,其阳性率分别为 5 .2 4 %、8.5 7%和 7.6 2 % ,3种检测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r Osp C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其用于我国早期莱姆病患者的临床检测和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田扬顺  冯捷 《医学争鸣》2000,21(3):376-378
目的 探讨应用卵巢癌抗原 CP2 及卵巢癌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 6 B1 1 Ab2 进行血清中相关抗体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 EL ISA法对 95例恶性卵巢肿瘤、4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 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进行卵巢癌相关抗原及抗体的检测 ,并以 5 0例正常女性为对照 .结果 非粘液性卵巢上皮癌抗原阳性率为 10 0 % ,抗体阳性率为 6 6 .7% ,高于粘液性卵巢上皮癌、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及生殖系统其他恶性肿瘤 ,并且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 (P<0 .0 1) .结论 卵巢癌相关抗原及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及辅助鉴别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及 EL ISA阴阳性献血员检测标本 ,同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剂试验 (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从而得到各种试剂的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率。结果 在 2 8份阳性和 2 2份阴性标本的检测中 ,EL ISA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明显低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和 TRUST试剂 (P<0 .0 1)。结论  EL IS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中具有临床价值 ,并可替代 TRUST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