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Pipkin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4例Pipkin骨折患者中,PipkinⅠ型6例,Ⅱ型8例。随机分别采用前侧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与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各7例。结果两种入路螺钉内固定方法均取得良好疗效。前侧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90±30)min、(100±50)mL;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125±30)min、(200±45)mL。结论Ⅰ型、Ⅱ型Pipkin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前侧手术入路较后侧入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壮年Pipki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2011年我院采取可吸收螺钉治疗17例青壮年Pipkin骨折患者,男1 5例,女2例;年龄23~42岁,平均34.8岁.评价手术时机、骨折分型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根据Thompson-Epstein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全部获得12个月~4年随访,平均1.5年,1例患者出现螺钉断裂,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根据Thompson-Epstein评定标准,优5例,良7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0.6%.结论 对于青壮年Pipkin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及早治疗,根据骨折分型及骨折位置选用合适手术入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0):940-943
[目的]探究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手术治疗的近期效果及体会。[方法]分析30例Pipkin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按Pipkin骨折分型,Ⅰ型10例,Ⅱ型9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Ⅰ、Ⅱ型患者急诊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Ⅲ、Ⅳ型及复位失败者行股骨髁上牵引术;病情稳定后,29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头骨折采用Herbert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者采用3枚空心螺钉固定,髋臼骨折重建钢板固定;1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根据黄建国等疗效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7个月,疗效优15例(51.7%),良8例(27.6%),可4例(13.8%),差2例(6.9%)。[结论]正确诊断,尽早行手法复位,根据Pipkin骨折分型采取适当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是治疗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4.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5.
6.
应用可吸收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应用自身增强一聚乙酯(self-reinforced polyglycolic acid,SR—PGA)、自身增强一聚丙酯(self—reinforced poly—L—Lacticacid,SR—PLLA)可吸收螺钉、棒,手术治疗关节内骨折35例,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4~62岁。均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3h~29d。应用SR—PGA全螺纹钉9枚,SR—PLLA拉力螺钉26枚,SR—PLLA固定棒15枚。术后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于1~3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科协会(AASO)关节功能评价:优2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3%。结论可吸收内固定钉、棒治疗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产可吸收钉在治疗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在治疗髋臼后壁、股骨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76例髋臼后壁骨折,按Epstein分型:Ⅱ型34例,Ⅲ型30例,Ⅳ型8例,Ⅴ型4例;32例股骨头骨折,按Pipkin分型:Ⅰ型18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7例。分别取髋关节后侧切口入路或前外侧入路,采用可吸收钉固定,定期行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髋臼骨折76例,平均随访5个月,根据Charn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4.7%;股骨头骨折32例,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优良率为87.5%。结论 国产可吸收钉治疗髋部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最大限度的恢复了髋关节功能,较应用于四肢其它骨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Pipkin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pkin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19例髋关节脱位伴发股骨头骨折的患者,其中Pipkin分型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6例,Ⅳ型3例。按不同分型并结合患者年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分析其疗效。结果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Ⅰ型患者4例均优,Ⅱ型中优2例,良3例,可1例,Ⅲ型中良3例,可2例,差1例,Ⅳ型中优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73.7%。结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Pipkin骨折,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年龄等因素而定,其预后与骨折类型、治疗方法、手术时机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2008年4月~2009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加可吸收软骨固定钉内固定治疗24例桡骨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22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3岁.Mason分型:Ⅱ型19例,Ⅲ型5例.致伤原因:运动中损伤18例,跌伤4例,交通事故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伤后就诊时间2 h~7 d,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骨折1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可吸收钉应用于临床以来 ,给骨折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较大程度上消除了钢板螺丝钉取出困难的尴尬局面 ,病人免除了二次手术之苦。因该钉能在体内降解、吸收 ,很容易使病人接受。如果适应症选择不当、或者操作不当等 ,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我院自 1997年 1月以来应用可吸收钉治疗骨折 186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6例 ,男 12 8例 ,女 5 8例 ,最小年龄 6岁 ,最大年龄 77岁。本组均为新鲜骨折。上肢骨折 35例 (肱骨外科颈骨折 6例 ,肱骨干骨折 7例 ,肱骨下端骨折 16例 ,尺骨鹰嘴骨折 6例 ) ;下… 相似文献
11.
作者将5个足标本人为造成跟骨撕脱性骨折,对其受伤机制和X线检查特点进行观察,通过22例跟骨撕脱骨折病人的临床研究,对跟骨撕脱骨折根据受伤机制和撕脱部位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各类骨折的X线投照方法和意义,也提出了各类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管胆囊吻合术 (hepaticocholedochostomy,HC)和肝管空肠吻合术 (hepaticojejunostomy,HJ)两种胆道重建术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并比较其近期疗效。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 2 9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5只 )和不全梗阻模型组 (2 4只 )。不全梗阻 7周后随机分为 HC组 (n=12只 )和 HJ组 (n=12只 ) ,分别实施 HC和 HJ。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 1个月疗效。 结果 不全梗阻后肝管直径明显扩张 ;H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1个月体重下降均低于 HJ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HC和 HJ术后 1个月时 ,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结论 在不全梗阻的基础上建立胆道重建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HC较 HJ术中损伤小 ,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内踝后丘部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4例外踝和/或后踝骨折合并内踝后丘部骨折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27~60岁,平均44.5岁。致伤原因:扭伤9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病程3~9 d,平均6.5 d。外踝骨折14例,后踝骨折10例。内踝后丘部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分型:旋前外旋型8例,旋前外展型3例,旋后外旋型3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14周采用下肢活动范围测量法测量患侧跖屈、背伸活动范围分别为(38.40±3.50)°及(16.30±2.41)°,与健侧(40.50±3.48)°及(17.90±2.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获优7例,良6例,一般1例。结论螺旋CT检查可显示内踝后丘部骨折,骨折后应积极手术复位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2月,收治7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3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artificial bipolarfemoral head,ABFH)置换治疗(ABFH置换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72.5±3.8)岁.摔伤19例,交通伤7例,坠落伤4例,其他伤3例.Evans 分型: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7例.术前Harris评分(16.8±4.8)分.病程(21.2±7.8)h.18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固定(DHS固定组):男10例,女8例;年龄(69.5±3.2)岁.摔伤11例,交通伤5例,坠落伤1例,其他伤1例.Evans分型: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4例.术前Harris评分(18.6±5.5)分.病程(19.8±6.5)h.22例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PFNA崮定组):男13例,女9例;年龄(70.3±3.5)岁.摔伤11例,交通伤6例,坠落伤3例,其他伤2例.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6例,Ⅳ型5例.术前Harris评分(20.4±6.6)分.病程(20.0±5.8)h.3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术后ABFH置换组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3 d出现深静脉血栓.DHS固定组切口16例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2例出现髋内翻.PFNA固定组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头颈位置欠佳.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其中ABFH置换组随访(30.5±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5±2.5)个月;DHS固定组随访(27.6±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4±2.2)个月;PFNA固定组随访(24.8± 5.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7.2±2.4)个月.3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及术后各时间点3组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一定优势,但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更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儿童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功能康复进行评价。方法 1994年~2001年对78例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新鲜及陈旧性孟氏骨折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单针固定组)45例,其中新鲜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29例,复位肱桡关节后,单枚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尺骨骨折不作内固定;第2组(双针固定组)33例,其中新鲜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19例,复位肱桡关节及尺骨骨折后,分别用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 术后78例伤口愈合佳,无感染。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4.6年.尺骨骨折愈合好,无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手术疗效按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标准评价,第1组优37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3.3%;第2组优22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87.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孟氏骨折整合复位肱桡关节,并予单枚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其操作简便、安全、组织损伤小及尺骨骨折愈合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入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36例同时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的单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暴露,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男2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8.7岁。按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2例,Ⅲ型20例,Ⅳ型4例。B hler角(6.21±10.48)°,Gissane角(89.85±12.34)°。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4.2 d。结果术后1例切口皮缘浅表坏死,1例切口渗液,均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6周。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高度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折断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后3个月B hler角为(29.64±5.33)°,Gissane角为(121.75±6.6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00,P=0.000;t=33.200,P=0.000)。术后9~20个月取出钢板,平均11.2个月。在取跟骨钢板术前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获优17例,良15例,中4例,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外侧U形切口能充分暴露及复位跟骨骨折,恢复跟骨解剖形态,结合跟骨解剖钢板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传统康复治疗患者比较,探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56家医院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 87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 970例根据《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评分制定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1 903例术后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固定类型、安全性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9个月,平均30.5个月。术后两组骨不连或延迟愈合以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试验组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程度、疗效分级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可明显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