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中药疏肝健脾方对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血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防治乳腺增生病的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小剂量药物组、大剂量药物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分别灌服三苯氧胺、大小剂量疏肝健脾方煎液,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和血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变化.结果 疏肝健脾方能够可使乳腺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腺泡腔缩小及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E2)、垂体促乳素(PRL)含量,升高孕激素(P)、睾酮(T)含量,部分升高FSH和LH的含量.明显抑制ER、PR的阳性表达强度.结论 疏肝健脾方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降低实验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含量,使其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对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癌患者性激素受体及性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6例男性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和胃癌组织标本雌激素受体(EP)、孕激素受体(PR)含量.探讨胃癌的性激素水平改变及性激索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表明:(1)血清睾酮、雌二醇下降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索,血清睾酮对胃癌患者术前评估切除可能性有参考价值.但对判断预后及复发的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胃癌组织中存在ER、PR受体.对ER( )PR( )胃癌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消乳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服用西药三苯氧胺,治疗组60例服用消乳汤合三苯氧胺,连续治疗1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孕酮(P)、睾酮(T)与同组治疗前比...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的性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乳腺增生症患者病变组织中性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其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诊断的39例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小叶增生6例,乳腺腺病10例,囊性增生6例,腺病伴不典型增生6例,伴大汗腺化生7例,腺病伴纤维腺瘤4例)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的性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ER、PR总阳性率为74.36%(29/39)和87.18%(34/39),ER、PR均呈阳性者为66.67%(26/39),6例伴不典型增生者ER、PR受体表达均为100%,表达强度最强,其次是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小叶增生表达最弱。结论:乳腺增生病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ER、PR,且呈高表达,但仍有25.64%的患者呈阴性表达,说明乳腺增生病为部分激素依赖性疾病,受体检测十分必要;治疗乳腺增生病应遵循科学性,受体表达阳性患者可应用内分泌治疗,阴性者不用。  相似文献   

5.
乳癖舒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乳癖舒对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和乳腺组织的影响,从而了解乳癖舒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造模30 d后,分别用三苯氧胺、逍遥散和乳癖舒治疗30 d,同时继续肌注雌二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取乳房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乳癖舒、三苯氧胺、逍遥散可减少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小叶腺泡数,缩小腺泡腔和小叶导管直径;并使血清E2水平和雌二醇/孕酮比例(E2/P)降低.结论 乳癖舒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形态学变化而有效对抗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拟消癖汤对雄性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以指导男性乳房肥大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 腹腔注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1.0 mg/kg),1次/d,连续20 d,以复制雄性大鼠乳腺增生模型.6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溶生理盐水)组、模型(等溶生理盐水)组、三苯氧胺(1.8 mg/kg)组、自拟消癖汤低、中、高(2.5、5、7.5 mL/kg)剂量组,各组大鼠均于复制模型结束后腹腔注射给药,2次/d,连续3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睾酮(T)的水平,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变化,对比评价疗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乳腺增生明显,血清E2增加,血清T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苯氧胺组与自拟消癖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乳腺增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苯氧胺组比较,自拟消癖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T水平升高,乳腺组织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消癖汤对雄性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乳癖安消胶囊对实验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闻天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904-905
目的观察乳癖安消胶囊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雌激素、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的影响,为乳癖安消胶囊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和乳癖安消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5只。以肌注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中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乳癖安消胶囊能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血清E2水平;也能降低乳腺组织ER、PR含量,使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结论乳癖安消胶囊通过降低实验大鼠血清E2水平和乳腺组织ER、PR含量而起到抑制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苯氧胺对鼠乳腺雌、孕激素受体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新良  吴凯南  甘长清 《重庆医学》2003,32(6):722-722,731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TAM)对大鼠乳腺雌、孕激素受体(ER、PR)受体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外源性雌激素,复制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A)组、药物对照(B)组、5倍(C)组、10倍(D)组、15倍(E)组、20倍(F)组治疗剂量TAM组。实验30d后取大昆乳腺用SP法检测ER、PR状况。结果 20倍剂量TAM的ER、PR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药物对照组。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较大剂量的TAM有下降ER、PR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测定,从病理特征、超微结构及内分泌治疗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肺癌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超微结构,部分肺癌患者辅以三苯氧胺治疗.结果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率为57.5%,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率为40.0%,受体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与病理类型有关,与分期、肿块直径、性别无关;电镜亦证实ER阴性者更具恶性特征;三苯氧胺对ER阳性肺癌患者有效.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能反映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三苯氧胺对ER阳性肺癌患者是一安全有效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针刺和中药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针灸和中药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剌组、中药组、针刺加中药组(简称针药组)以及三苯氧胺西药组(简称西药组)共6组;除正常组外,以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成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对除模型组外的4个治疗组分别施以针刺、中药、中药加针剌和三苯氧胺的治疗措施;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的乳头高度,计算治疗后大鼠第2对乳腺标本在光镜下的乳腺每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及导管直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比正常组高,乳腺导管扩张,小叶、腺泡数明显增加,乳腺组织ER受体和PR受体表达的计分值也比正常组高(均P<0.01),说明造模成功;经治疗,针刺、中药、针刺加中药以及三苯氧胺均使乳头高度降低(均P<0.01),乳腺每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及导管直径减少(P<0.05或P<0.01),乳腺组织ER、PR受体表达降低(P<0.05或P<0.01),但均未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均P<0.05);其中针药组和西药组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均比单纯针刺组或单纯中药组略优,针药组和西药组两者作用相仿。[结论]过度雌激素的刺激可能主要通过ER、PR的介导使大鼠乳腺组织增生,针刺、中药和西药三苯氧胺均对乳腺增生有抑制作用,而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促排卵治疗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着床窗口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正常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 ,PCOS)妇女促排卵治疗后子宫内膜黄体中期ER、PR及其mRNA的表达 ,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期血中雌激素 (estradiol,E2 )及孕激素 (progesterone,P)水平。 结果 :正常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 2 2例中有 2 0例为分泌中期改变 ,2例为分泌早期改变。ER、PR弱表达 ,ERmR NA及PRmRNA的表达也较弱 ,而PCOS妇女治疗后黄体中期氯米芬 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及氯米芬 /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各 15例分别有 8/ 15及 7/ 15光镜下为分泌中期改变 ,其它为分泌早期改变。ER、PR的表达增强 ,其基因的表达也明显增强 ,血清P的水平相对较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共 10例 ,E2 、P及P/E2 接近对照组 ,上述标志物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但 3组PCOS分泌中期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增生、致密 ,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 ,且间质致密处ER、PR及其mR NA表达均下降。结论 :氯米芬 /人绒毛膜促性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内分泌治疗对ER、PR、C—erbB-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本组36例每日口服三苯氧胺两次,一次10mg,疗程60~90d。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后均行ER、PR、C—erbB-2测定。结果36例ER、PR阴性表达率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分别为16.78%、11.11%;治疗后分别为50%、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率分别为13.89%、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三苯氧胺可下调ER、PR的表达,抑制肿瘤生长,使部分病例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激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对癌细胞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刮的37例子宫内膜腺癌和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标本进行ER、PR、PCNA和c-erbB-2含量检测。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的含量低于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1),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有关。PCNA和c-erbB-2在内膜腺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增生过长内膜组织(P<0.01),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ER、PR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R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PCNA和c-erbB-2的过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妇科常见疾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对TCRP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子宫内膜中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化瘀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宁波市中医院妇科住院符合血瘀型诊断、宫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每组49例,行TCRP后分别给予中药化瘀散结法、西药妈富隆及术后不予用药3种治疗方法,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中ER、PR表达的变化及差异。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ER无明显变化,中药组及西药组均可上调患者子宫内膜中PR表达,中药组PR表达上调最明显(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情况,调控PR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均衡,有效上调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内膜中PR的表达,促进内膜周期性完整脱落,从而抑制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0例黄体功能性不育的健康妇女应用烯丙雌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子宫内膜病理证实为黄体功能不足(LutealPhasedefect,LPD)的受试患者,在分泌早期 (着床窗口期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水平并采用放免法观察血清雌二醇 (E2)、孕激素 (P)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子宫内膜PR和血清E2、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P<0.01) ,而子宫内膜ER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烯丙雌醇作为外源性孕激素可以改善黄体功能 ,并具有一定的黄体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l20例乳腺癌中ER、PR、P53、HER-2及TOPⅡ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得ER、PR、P53、H ER-2及TOPⅡ在120例乳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ER、PR、P53、HER-2及TOPⅡ的表达分别是:48(40.00%)、50(42.67%)、71(59.17%)、67(55.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症 )与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的关系 ,以及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在卵巢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对 6 3例卵巢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合并内膜异位症的情况在光镜下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 ,并用免疫组化对 6 3例病变组织作ER、PR和pS2标记。结果 :6 3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合并异位症者 8例 ,有 1例可直接观察到良性异位灶由非典型增生逐渐向宫内膜样腺癌过渡的形态。宫内膜腺癌合并有粘液腺癌者 3例 ,浆液腺癌者2例。瘤组织中ER、PR和 pS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8.1% (2 4 / 6 3)、4 6 .2 % (2 6 / 6 3)和 2 5 .4 % (16 / 6 3)。ER和 pS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卵巢宫内膜样癌主要来自卵巢生发上皮向子宫内膜方向分化 ,少数病例来自于异位症病灶恶变。激素与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肿瘤组织行ER、PR、pS2检测 ,有助于指导对该肿瘤的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熟地黄对雌性小鼠老化进程中血清雌激素 (E2 )浓度、脾细胞雌激素受体 (ER)含量、成骨细胞孕激素受体(PR)含量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技术 ,研究熟地黄对雌性小鼠老化进程中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结果 :对照组随着老化进程的发展 ,血清中E2 浓度、脾细胞ER含量和成骨细胞PR含量均明显下降 ,并随老化程度呈阶段性变化 ;熟地黄组对应指标也有所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PR、ER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减慢 (P <0 .0 1)。结论 :熟地黄有抵抗老化进程中血清E2 浓度、脾细胞ER含量和成骨细胞PR含量下降这种生理性变化的功能 ,即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组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化疗前后ER和PR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TE方案新辅助化疗组60例,ER表达水平增强15例(25.0%),减弱8例(13.3%),PR表达水平增强12例(20.0%),减弱6例(10.0%);CEF方案新辅助化疗组57例,ER表达水平增强8例(14.0%),减弱4例(7.0%),PR表达水平增强6例(10.5%),减弱3例(5.3%).TE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表达水平改变显著(P<0.05),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后改变不显著(P>0.05),不同疗效病例组之间ER、PR的表达水平改变差异显著(P<0.05).结论 TE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表达水平的改变影响显著,而CE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PR表达水平的改变无明显影响,化疗后ER、PR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