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胰腺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形态半定量方法对 31例胰腺癌和 7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MVD记数和VEGF表达检测。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VD记数、VEGF表达率分别为 11.0 5± 4.6 2、8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5 .40± 1.71、2 0 %和正常胰腺组 6 .19± 1.5 6、14%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MVD记数 ,VEGF表达分别为 13.0 0± 4.45、2 .0 0± 0 .95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9.46±4.15、1.0 5± 0 .17和正常胰腺组 6 .19± 1.5 6、0 .14± 0 .38(P <0 .0 1)。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 (r =0 .418,P >0 .0 5 )。结论 MVD、VEGF表达高低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癌的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连续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肝癌组织标本50例,采用抗人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人VEGF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组织中微血管及VEGF阳性表达细胞。结果 50例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者28例,阳性率为56%。肝癌及癌旁正常肝组织MVD测定结果显示,VEGF阳性表达组明显谪于阴性表达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酶复合物 (SABC)法对 36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的癌灶中心、癌旁、切缘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结果 癌灶中心MVD计数、VEGF表达分别为 97.2 0± 16 .80、2 .6 0± 0 .70 ,极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74.6 0± 13.6 0、1.35± 0 .95和切缘组织6 7.2 0± 12 .6 0、0 .92± 0 .90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MVD计数、VEGF表达分别为 96 .6 0± 17.90、2 .40± 0 .72极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72 .0 5± 13.6 0、1.30± 0 .90 (P <0 .0 1)。结论 大肠癌癌灶中心MVD、VEGF呈高表达 ,MVD、VEGF表达高低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复发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复发脑膜瘤及30例原发脑膜瘤标本的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复发脑膜瘤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89%(32/36)明显高于原发脑膜瘤43%(13/30)(X2=25.59,P〈0.01)。复发脑膜瘤PCNA指数(65.72±9.22)高于原发脑膜瘤(20.81±7.43,P〈0.05)。VEGF蛋白表达强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者的PCNA指数分别为78.64±10.02、49.45±8.31、6.2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的复发和增殖能力有关,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与胃癌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VEGF表达及MVD。结果:胃癌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75.0%,胃良性病变组为5.0%(P<0.05),未浸润浆膜层者为50.0%,浸润浆膜层者为95.5%(P<0.05),有淋巴民移者为82.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4.5%(P<0.05),伴有远处转移者为100%,不伴有远处转移者为71.0%(P<0.05),pTNM分期属,I,II期者为53.1%,Ⅲ,Ⅳ期者为89.6%(P<0.05),胃良性病变的MVD显著低于胃癌组(P<0.001),浸润深度达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pTNM属Ⅲ,Ⅳ期者的MVD显著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EGF表达与MVD明显相关,结论:VEGF上调及MVD增加对胃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 ,探讨PCa组织中血管形成的机制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采用 1990~ 1994年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 38例。年龄 45~ 85岁 ,平均 6 8岁。病理类型 :高分化腺癌 10例 ,低分化腺癌 12例 ,未分化癌 16例。 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取自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两步法 ,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购自SantaCruz公司 ,鼠抗人VWF单克隆抗体购自Dako公司 ;二抗为Dako公司 (TheD… 相似文献
7.
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这两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的表达与MVD间的关系及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为60.34%。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分别为26.16±8.50和19.22±8.20,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肿瘤分期晚的病人中,其VEGF表达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分期早的(P<0.05)。MVD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内转移有关(P均<0.01),且随TNM分期而增加(P<0.01)。VEGF表达阴性组和低MVD组(MVD<23)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阳性组和高MVD组(MVD≥23)(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MVD和VEGF的表达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能反映胃癌的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nm2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骨肉瘤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nm2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骨肉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骨肉瘤组织中nm23、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MV)密度。结果 骨肉瘤中nm23阳性信号呈浆型和/或核浆型,阳性表达率为85.0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81.25%,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87.50%,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的阳性率为65.00%,其中有肺转移者的阳性率(87.50%)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50.00%),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浆,其阳性信号强度与骨肉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是否有肺转移显著相关(P<0.01)。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7256);有肺转移患者的骨肉瘤组织中MV密度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P<0.01)。结论 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VEGF是促进MV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VEGF可能是通过促进MV生成而增加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导致早期血道转移,但nm23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转移发生无关,检测vEGF表达与MV密度值可作为判断骨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外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而且预后不良[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过表达是多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肝外胆管癌VEGF和MVD的表达和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986年6月~2000年12月住院并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的病例40例及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非肿瘤的病例10例。病例组40例,为胆管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53.6岁。此组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TNM分期标准分为期4例,期7例,期12例,期17例…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瘤周水肿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脑膜瘤瘤周水肿(PTBE)及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脑膜瘤、3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并与瘤周水肿、是否复发等临床情况相比较。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无VEGF表达,32/34例脑膜瘤有阳性表达,VEGF平均表达强度为1.91。VEGF表达为O的2例,平均水肿指数为O.75;VEGF表达为1的9例,平均水肿指数为l_38;VEGF。表达为2的13例,平均水肿指数为1.97;VEGF表达为3的10例,平均水肿指数为2.39;VEGF表达水平越高,瘤周水肿越明显。复发组VEGF表达(2.43)明显高于非复发组(1.55)。结论 VEGF过表达在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和肿瘤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对脑膜瘤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合适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Tissue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relation with cancer recurre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 F. Altomare M. T. Rotelli A. Pentimone† M. R. Rossiello† E. Martinelli‡ A. Guglielmi M. De Fazio F. Marino V. Memeo M. Colucci† N. Semeraro† 《Colorectal disease》2007,9(2):133-138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quantify tissue factor (TF)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colorectal cancer and to evaluate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 with recurrence. METHOD: TF and VEGF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surgical tumour specimens and normal mucosa from 5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ho were followed up for 3 years for the assessment of disease recurrence. RESULTS: TF and VEGF antigens were detected in all tumour samples. VEGF, but not TF, was much higher in tumour than in normal mucosa (P < 0.0001), as also confirmed by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mRNAs.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F and VEGF antigens (P < 0.0005) in tumour tissue but not in normal mucosa. Neither protein was related to tumour stage, grade or size. Local or distant recurrence was statistically related to pTNM stage. High VEGF, but not TF, levels in tumour extract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recurrence both by univariate (RR, 4.00, 95% CI: 1.45-11.0)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RR, 3.65, 95% CI: 1.33-10.0).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VEGF content in colorectal cancer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umour recurrence and might help select patients who might benefit from adjuvant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膀胱癌手术标本中VEGF和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63%,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生长、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P<0.01);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和MVD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因素。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膀胱癌的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测定VEGF和MVD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化疗栓塞对膀胱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膀胱癌患者30例.临床分期Tis1例、Ta2例、16例、T2 11例、T39例、T41例.病理分级G19例、G213例、G38例.采用丝裂霉素20 mg或羟喜树碱10 mg联合顺铂60 mg经膀胱动脉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化疗栓塞前后膀胱镜下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病理观察及随访. 结果 化疗栓塞前后肿瘤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22例)及43.33%(13例); MVD分别为69.81±3.38及56.35±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直径分别为(2.17±0.88)及(1.58±0.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后肿瘤组织明显坏死、退变.30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4.6个月,5例复发(G1T1、G2T1、G2T3、G3T3、G3T4各1例,单纯移行细胞癌4例、混合癌1例),复发时间为栓塞后6个月1例.6~12个月2例,24~36个月2例.复发组栓塞前后VEGF阳性分别为5例(均为强阳性)及4例(阳性3例、强阳性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分别为87.35±2.96、72.37±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栓塞后MVD值为53.15±3.50,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栓塞能降低膀胱癌组织VEGF表达,减少MVD计数,提示化疗栓塞可影响膀胱癌的分化程度,使肿瘤降级降期,减少术后转移,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病例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同期未行术前动脉化疗而直接手术的31例病例作比较.结果术前动脉化疗组的MVD值为19 2±5 2,而对照组为42.4±1 8.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前动脉化疗组VEGF表达亦明显低于非化疗组(P<0.01).术前化疗组肿瘤的MVD与VEGF表达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正相关(r=0.788,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化疗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蛋白,或直接作用于肿瘤血管,减少肿瘤的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的血供.从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 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24 例相应HCC组织VE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 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283.33±263 .15) ng/L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147.04 ±132 .68) ng/L( P< 0 .05) 。Western Blot 显示,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预测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是其对应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与绒毛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发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URSA患者28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URSA组绒毛发育不良,VEGF表达强度、MV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绒毛组织VEGF表达与MVD值均呈正相关。结论绒毛组织VEGF表达、MVD值降低及绒毛发育不良与URSA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灌注CT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细胞癌73例,其中透明细胞癌65例、乳头状腺癌3例、嫌色细胞癌5例.术前行多层螺旋灌注CT扫描,分别测量肾癌病灶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肾癌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并与灌注扫描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肾癌病灶BV、BF、MTT及PS分别为(17.2±8.3)ml/100g,(262±176)ml·min-1·100g-1、(7.1±3.4)s、(25±13)ml·min-1·100g-1.MVD为7.6~96.3(42.3±21.0);VEGF表达阳性38例(52.1%),其中Ⅰ级24例(32.9%)、Ⅱ级10例(13.7%)、Ⅲ级4例(5.5%).MVD与VEGF无相关性.肾癌病灶MVD与BV、BF、PS呈正相关(P<0.01),与MTT呈负相关(P<0.05);VEGF与所有灌注参数均不相关.结论肾癌灌注CT扫描参数可反映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