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具交换对干预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在社区开展针具交换和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和HIV抗体阳性率都比干预前低。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口、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具交换项目的开展对注射吸毒人群(IDU)艾滋病知、信、行的影响,为针具交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的知、信、行开展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结果:IDU对针具交换工作的认识有明显改变,对危险行为总体知晓率上升了15.76%,对降低危险措施知晓率上升了32.57%,每支针具使用的次数、共针率均显著低于基线调查,最后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上升了44.62%。结论:在IDU中开展针具交换活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助于改变吸毒人员的认知、信念和行为,从而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4.
洪江区吸毒人群中针具交换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军  陈曦  蒲洪波  庄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06-1807,1790
目的探讨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的可行性,评价其预防注射吸毒者HIV感染效果。方法通过政策倡导、同伴教育和行为干预及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清洁针具交换。结果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活动后发放和销售针具比基线调查时上升了173.91%,注射吸毒人员最近一次共针率从31.86%下降到12、87%,最后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从33.66%和20.79%上升到70.80%和80.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以同伴教育为主的针具交换活动有助于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针具交换服务点对吸毒人群进行有效的转介,建立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最有效减低危害的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的仅有42.5%;有关服务点信息中,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中听说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占70.8%;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的: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占6.06%,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0%;听说过抗病毒治疗: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9.2%;听说过自愿咨询检测: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35.0%;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的: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72.0%;什么都没有听说的: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18.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干预的五个平台了解少,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以针具交换服务点为中心的转介服务既必要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针具交换服务点对吸毒人群进行有效的转介,建立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最有效减低危害的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的仅有42.5%;有关服务点信息中,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中听说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占70.8%;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的: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占6.06%,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0%;听说过抗病毒治疗: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9.2%;听说过自愿咨询检测: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35.0%;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的: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72.0%;什么都没有听说的: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18.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干预的五个平台了解少,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以针具交换服务点为中心的转介服务既必要又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柳州市注射吸毒人群的行为学和HIV流行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对2007年综合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虽然不低,但是并不与他们的安全注射行为和性行为成正比,特别是没有被我们的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等服务平台覆盖到的吸毒人员,其共针行为非常高,共针率47.10%;加上该类人群的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76.19%)不高,均是造成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结论吸毒人群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对他们危险行为的干预成为艾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注射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注射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现状,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和传播艾滋病危险性。方法 对南充市顺庆城区注射吸毒人群按《综合监测方案》要求组织实施监测。结果 实施行为学监测的364名注射吸毒者中,平均年龄32.22岁,吸毒史长者18.5年,短者27天,初中文化以上者占77.75%,吸食频率在1次/天以上者占82.14%,最后一次和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3.74%和21.70%。共用针具吸毒不用消毒剂清洗令人担忧,吸毒者与固定、非固定及所有客人/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6.86%、21.43%和45.45%。女性吸毒者用性换取金钱或毒品(13.92%)明显高于男性用金钱或毒品换取性行为(3.86%)。吸毒人群中商业性行为的发生、传播"桥梁"的形成,加速艾滋病在人群中传播与流行。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针具交换、安全套促进)势在必行。亦是减少和降低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湖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监测艾滋病相关行为,分析它对艾滋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年东湖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在吸毒人群中抽查400名吸毒人员,调查其一般人口学信息、行为学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及血清学信息.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00%、最近一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比例为0%、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6.96%.吸毒人群HIV检测并知晓结果68.75%.血清HIV检出率1.75%;梅毒检出率为4.25%;丙肝感染率为46.25%;吸毒人群干预服务覆盖率为92.75%.结论吸毒者共用针具吸毒比例有所降低;感染率均处于低水平,表明东湖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较为明显.但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较高,仍需加大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进一步遏制HIV、梅毒和丙肝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吸毒人群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探索健康教育和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大筛查方案对维吾尔族吸毒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毒行为、性行为、艾滋病知识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其调查有效问卷674份,有吸毒史的占100%,其中静脉注射毒品者占85.3%,共用针具者占15.6%;调查前6个月内有性行为者占90.1%(607/674),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16岁,多性伴者占81.4%;安全套使用率低,60.8%的人从来不用,每次都用的只占8.6%;正确认识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占80.4%,对几种非传播危险行为辨别不清楚;文化程度较低,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危险行为的发生、安全套使用率低与受教育的水平有关。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较低,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某县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99-200,234
目的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订本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辖区内吸毒者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吸毒、性行为及艾滋病等相关疾病感染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改变的差距较大,吸毒者艾滋病综合知晓率为87.8%,但同时89.4%的吸毒者又存在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干预服务质量及覆盖面均不能满足本地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态度和行为却没有明显改善,出现了知信行的分离。结论应充分关注本地区吸毒者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干预机构,为有效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和评价云南省隆阳区和腾冲县吸毒人群毒品滥用、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流行状况,为行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吸毒者健康调查问卷”对2013年新人戒毒所的542名隆阳区和431名腾冲县吸毒人员进行调查,采集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全部知识知晓率99.59%(7752/7784),知识知晓与相关行为实践有差距;最近一年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同伴教育的比例总体不高;HIV抗体阳性吸毒人群与配偶或同居者及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7.65%、80.00%;共用针具吸毒情况在HIV抗体阳性和HIV抗体阴性人群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1,P〈0.01)。结论共用针具吸毒仍是吸毒人群HIV感染的重要因素,需继续加强对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同伴教育等干预工作,促进其行为改变,减少因共用针具、性乱、不安全性行为可能导致的HIV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吸毒人群及暗娼人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柳城县内吸毒人群和暗娼人群为研究对象,并实施艾滋病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种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和暗娟人群对艾滋病8个知识点知晓率在终期明显高于基线(X2=139.15~185.71,P〈0.05),终期吸毒人群和暗娼人群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基线;终期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比例明显降低,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X2=70.34~239.25,P〈0.05)。结论对吸毒人群及暗娼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效果明显,但仍需长期坚持方可有效阻断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广西六个项目点进行快速评估及应对的调查,确定有效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甚至降低本地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感染率.方法 采用深入个人访谈,小组讨论以及定量问卷调查法的方法,对当地注射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基线调查的结果开展针具交换、安全套推广使用等减低毒品危害的干预措施.结果 共调查了598名静脉吸毒者,吸毒者以20~39岁男性为主.吸毒方式为静脉注射吸毒;实施项目一年前后,注射频率由36.7%下降到32.4%,使用新注射器由原来的51.8%上升到79.7%.使用安全套由34.3%上升到40.5%.从外展人员处获得针具频率的对比显示:实施项目一年前后由63.5%上升到96%.结论 在广西注射吸毒比较严重的地区开展以针具交换为主导的减低毒品危害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吸毒者的危险行为,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年来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1年连续开展的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项目宾阳县吸毒人群监测数据。结果2007—2011年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知晓率为86.19%;曾共针率、近6个月、近月共针率均呈下降趋势,共针率分别为30.27%、12.35%、5.00%;商业性行为用套率呈上升趋势,近次用套率、近年每次用套率呈上升趋势,用套率分别为55.24%、38.31%;接受艾滋病服务干预率呈上升趋势;HIV感染率为10.31%,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几年来无明显变化。结论近年来针对吸毒人群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HIV感染率,阻断HIV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艾滋病危险行为特征,为制定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戒毒所的23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38份,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8%,28.5%有静脉吸毒史,共用注射器的占静脉吸毒的47.1%.安全套的使用率为55%.15.1%的人发生过商业性的性行为,1.2%做过HIV自愿检测.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吸毒人员中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性病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相关行为及感染状况,为该市对吸毒人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级哨点监测调查问卷对该市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并抽取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HCV的检测。结果:该市吸毒人员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65.30%);静脉吸毒者占了44.34%,其中共用针具者占28.80%;25.54%发生过商业性行为,但只有50.00%每次都使用安全套;仅有7.69%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87.95%,而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该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其高危行为严重,且一些吸毒人员不同程度感染了HIV、梅毒、HCV,因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行为干预,减少艾滋病从该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9-2012年吸毒人群行为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通过某些指标变化情况评估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效果,为制定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甘肃省2009-2012年连续4年的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吸毒人群共用针具影响因素和其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甘肃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知晓率从2009年的76.3%上升到2012年的85.9%;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009年的39.0%上升到2012年的53.6%;最近1个月注射吸毒针具共用率由2009年的91.7%下降到2012年的49.3%;接受过安全套发放的比例由2009年的55.0%上升到2012年的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及未接受过干预的吸毒者更倾向于共针吸毒。结论甘肃省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仍需要对低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及强制戒毒所内的吸毒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梧州市参加针具交换项目的 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以及危险因素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4-6月对梧州市市辖区社区中参与针具交换的静脉吸毒人员队列进行行为学调查,并采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了107名参与针具交换的静脉吸毒者,最近一个月共针率为6.58%.最近一个月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为66.67%.HIV感染率为43.93%、梅毒感染率为3.74%、HCV感染率为81.31%.结论 经过对注射吸毒人群进行针具交换以及相关的服务,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比率由基线调查干预前的89%,下降到干预后的7.40%,在最近一次性活动中使用安全套,综合干预前为56.10%,上升到干预后的66.67%,通过外展服务、针具发放、安全套发放、宣传教育等干预后,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注射吸毒者HIV感染率为43.93%,梅毒感染率为3.74%,均比去年有所下降.53名注射吸毒者成功转介到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摆脱了毒品.说明开展针具交换以及相关活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艾滋病疫情监测分析,发现吸毒人群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因此,针对吸毒人群进行行为干预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7年以来,作为基层疾控人员,认真执行国家防艾政策,亲身参与了宣教、自愿咨询检测、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交换等所有针对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