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全面了解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现状,为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的修订提供决策支持。此次调查针对上海市145家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院,调查采用网络填报方式,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网页填报各项条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消化内镜从业人员情况、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和质量安全情况。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消化内镜医师数量为1 212名,占全部执业医师比率(1.59%)居全国第一。全年内镜诊疗共开展190.26万例,医师工作压力较大。从单病种质控指标来看,各类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和肠腺瘤检出率保持在较高水准。以上结果提示,2019年上海市消化内镜医师数量、诊疗量和单病种质控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全面了解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现状, 为上海市消化内镜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的修订提供决策支持。此次调查针对上海市145家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医院, 调查采用网络填报方式, 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网页填报各项条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消化内镜从业人员情况、诊疗技术开展情况和质量安全情况。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消化内镜医师数量为1 212名, 占全部执业医师比率(1.59%)居全国第一。全年内镜诊疗共开展190.26万例, 医师工作压力较大。从单病种质控指标来看, 各类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和肠腺瘤检出率保持在较高水准。以上结果提示, 2019年上海市消化内镜医师数量、诊疗量和单病种质控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消化内镜质控逐渐受到各国重视, 各类型消化内镜的质控体系也逐步完善。临床工作中, 不同单位、不同医师的消化内镜诊疗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业对标作为管理学中的一种概念, 常用于企业管理, 即用特定的指标评价企业效益。近年来, 同业对标逐渐被引入消化内镜质控领域, 作用显著。本文从同业对标的概念、实施方法及其在消化内镜质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提高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水平是减少漏诊、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为质控措施的落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对人工智能在辅助统计结构性指标、改进过程指标、优化结果指标等改善内镜质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期待将来以最低成本、最优效率同时整合病变检出、诊断、治疗以及内镜质量控制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整体水平有了快速提高,尤其在诊疗数量上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内镜大国”。但是长期以来部分医疗机构“重数量轻质量”发展理念依然存在,在部分内镜前沿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距离“内镜质量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提高我国消化内镜诊疗质量,本文梳理了自2015年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成立以来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并就下一步继续加强消化内镜诊疗质控工作进行部署,希望与全国消化内镜同道共同推动我国消化内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在结肠镜检查中的质量监控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的9名内镜医师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配到质控组和对照组。质控前阶段(2019年4月20日—2019年5月31日)收集入组内镜医师进行的结肠镜检查资料。质控培训阶段(2019年6月1—30日)质控组内镜医师培训质控相关知识和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的使用说明;对照组内镜医师仅培训质控相关知识。质控后阶段(2019年7月1日—2019年8月20日)每周给质控组内镜医师反馈质控报告,而对照组内镜医师无质控报告。收集两组内镜医师结肠镜检查资料。主要终点为腺瘤检出率,次要终点为退镜时间、息肉检出率、达盲率。结果9名内镜医师中,质控组4名,对照组5名。质控前阶段和质控后阶段共纳入结肠镜检查1 471例。质控组的腺瘤检出率及息肉检出率在质控后提高[13.7%(45/329)比7.1%(24/338), χ2=55.796,P<0.001;48.9%(161/329)比40.2%(136/338),χ2=4.071,P=0.044],退镜时间较质控前增加[5.9(3.9,7.3)min比4.1(2.8,6.1)min,Z=6.965,P<0.001]。而对照组质控后阶段与质控前阶段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7/398)比9.1%(37/406), χ2=0.329,P=0.566;33.9%(135/398)比33.0%(134/496), χ2=3.616,P=0.057;3.9(2.7,6.1)min比3.6(2.6,5.8)min,Z=1.355,P=0.175]。结论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结合审查和反馈模式可以实现对内镜医师结肠镜检查的质控作用,并提高内镜医师的结肠镜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能否踏着这个科技浪潮进行一次全新的变革,智能化的质控管理方式如何在消化内镜领域提高质控效率及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出发,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为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综合医院门诊严格落实所有进入门诊的患者进行发热预检分诊,对传染源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至关重要,是传染病有效防控的基础。对门诊发热预检分诊工作从流程制度、人力资源、环境设施、知识培训、消毒防护、质控督查等实施全面管理,促进发热预检分诊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疫情期间门诊整体医疗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消化内镜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消化内镜开展情况调查,为今后制定上海市内镜质量控制标准打下基础。方法:对上海市各级医院发放调查表,统计内镜工作量、 开展项目、内镜室设置、内镜数量及消毒情况。结果;在开展胃镜检查的医院中,约2/3也进行肠镜检查,1/2医院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治疗内镜中,开展最多的是止血治疗,其次是狭窄扩张,开展乳头切开取石者仅占7.2%;多数医院存在胃镜室面积过小、胃镜数量不足、消毒不严等问题。结论:制订内镜室设施基本标准、内镜消毒规范和培训内镜医师及护士是提高内镜检查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并评估其在胃肠镜检查中的质量监控作用。方法基于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协议,获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6年12月—2018年10月胃肠镜检查患者的电子医疗记录和图像,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开发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该系统运用回盲部识别模型、体内外图像识别模型以及胃的26个部位识别模型,监控达盲率、肠镜退镜时间、胃镜检查时间、胃镜检查覆盖部位数等质控指标。随机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9年3—11月83例胃镜检查和205例肠镜检查患者的图像,测试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质量控制功能的准确性。结果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由胃镜质量分析、肠镜质量分析组成,可随时自动生成包含各质控指标的内镜医师胃肠镜检查质控报告。该系统监控的达盲率、肠镜退镜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和胃镜检查覆盖部位数的准确率分别为92.5%(172/186)、91.7%(188/205)、100.0%(83/83)和89.3%(1 928/2 158)。结论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可实现胃肠镜检查的质量监控作用,以便内镜医师了解自身的工作情况,从而提升胃肠镜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在消化道疾病诊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国外消化内镜质控的发展经过,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消化内镜质量有所帮助,本文就国外消化内镜质控的发展及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智能消化内镜质控系统在胃镜检查中的质量控制作用。方法: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4例内镜医师按随机数字法分配到质控组和对照组。在质控前阶段(2019年4月20日—2019年5月31日),回顾性收集入组内镜医师的胃镜检查资料信息。在质控培训阶段(2019年6月1—30日),质控组内镜医师培训质控相关知识和智能消...  相似文献   

13.
科室介绍     
《中华胰腺病杂志》2020,(2):F0003-F0003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76年,是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消化病药物GCP平台、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全军消化内镜中心、亚太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上海市胰腺病研究所、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中心,连续4年入围“全国最佳消化内科排行榜”前五名,多年的凝练,形成了“野战内科学研究、胰腺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胃肠道早期肿瘤微创诊治、消化内镜创新转化”为主的学科特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化科室。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的管理,云南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云南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在2019年4—5月间,采用网络发放电子调查表的方法,对省内部分单位的消化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状况、消毒质量进行调查,最终获取有效问卷277份。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227家二、三级医院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及感染控制执行情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和对检查适应证、禁忌证的把握,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的质量控制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其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本省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方法对2017-2019年省级抽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7-2019年,省级共抽查124家性病诊疗机构和97家仅开展梅毒筛查的非性病诊疗机构,其中性病诊疗机构质控指标10项,质控合格率为100%,仅开展梅毒筛查的非性病诊疗机构质控指标6项,质控合格率为97.9%,性病诊疗机构和仅开展梅毒筛查的非性病诊疗机构,质控总体得分分别从2017年的87.5分和86.7分,提高到2019年的88.5分和95.2分,但部分机构存在实验室室内质控合格率、人员理论考试合格率、疑似梅毒患者成功转介率及实验室检测项目不达标的情况,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疾控/皮防的质控得分最高,其次是综合医院,私立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得分相对较低。结论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性病防治工作质量总体良好,但仍需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人员培训以及疑似梅毒患者的追踪管理等工作,质量控制工作重心可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上海市碘缺乏病实验室盐碘检测能力。方法采用Z比评分法(│Z│≤2:满意:2〈│Z│〈3:满意,但提醒试验室需要提高检测质量;│Z│≥3:不满意),分析上海市20个碘缺乏病实验室在2000年至2006年间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NRL)组织的实验室质控网络检测结果,并对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检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20个碘缺乏病实验室全部反馈质控结果.反馈率为100%。在2000—2006年.有6个实验室Z内分值〉3。结论采用Z比评分法能够发现实验室内部误差,使实验室能够对其进行改进.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心电质控是指心电图科室要常规性对心电图医生发放的心电图报告进行监控与考核,通过评分与合格率等的统计,提出专业水平的改进建议[1]。因此,心电图质控不仅是心电科室工作质量的灵魂,还能为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所以,心电图质控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院经验,就心电图质控进行三方面的讨论:一.如何控制心电图质量[2](一)首先要及时寻找和发现心电图报告质量不高的原因:常通过鱼骨图逐步查找原因(图1)。  相似文献   

19.
我国痰涂片镜检质量控制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涂片镜检质量控制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重要内容。自1994年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的定“痰检质控试行方案,并进行质控试点以来,不断扩大质控覆盖面,逐步建立了以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网为基础,以“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实验室逐级督导为基本模式的质控系统。本文对1995 ̄1999年全国痰检质控状况进行了分析。5年来痰涂片质控面由最初覆盖20个省98个县发现到1999年的31个省1337  相似文献   

20.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和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遵循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