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输血后肝炎的原因,对22例发生23次输血后肝炎的病人作了下列几种抗体检查。这些病人在急性期多次检查HBsAg均为阴性,其中仅1例于转氨酶恢复正常11周后,又发生第二次肝炎,HBsAg转为阳性。抗HBsAg抗体:每例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5个月~3年半,平均约6个月)检查。16例原来均为阴性,仅1例转为阳性。该例输血后曾患两次肝炎,  相似文献   

2.
1970~1977年间,日本仙台国立医院外科接受输血的1,082名病人中,116例发生非甲非乙型肝炎,占10.7%。根据临床资料这些肝炎可分为两类:1型:SGPT急剧升降,呈单峰;平均潜伏期5.7周,平均转氨酶升高时间5.8周。此型又可称为短潜伏、短病程型。2型:SGPT升高呈双峰,第一个峰急升骤降,并继之以第二个高峰,此后则为逐渐下降;平均潜伏期7.2周,转氨酶升高时间17.5周。此型又可称为长潜伏期、长病程型。本组病例中,1型为52例,2型30例。此外,尚有第3型34例,SGPT升高为一平段;潜伏期7.4周,转氨酶升高时间15.3周,因此与2型类似。应用双向免疫扩散法,对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相互测试,证明13例2型病人的急性期血清中均存在一种新的抗原,称为丙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对1972~1978年间发生的69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进行5~11年随防的结果。输血后2周~6个月内,有2次或2次以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又无法用其它原因解释者为输血后肝炎。如果抗 HAV-IgM、HBsAg和抗 HBc 均阴性则为输血后 NANB 肝炎。若在6个月内 ALT 恢复正常者为急性肝炎,以后不再随访。如果6个月后 ALT 仍不能恢复正常则为输血后慢性 NANB 肝炎,作为继续随访对象。本组21例作了经皮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其中4例发现肝硬化的组织学证据。慢性肝炎患者如果连续3次或3次以上ALT 值正常,且每次间隔1个月以上,可认为 ALT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非甲至戊型肝炎患者中大部分并非由HGV感染所致。因此,非甲至戊型肝炎的病因中除HGV外,可能存在其他的病毒因子。为此,本文作者用差异文库分析方法(representationaldifferenceanalysis),对输血后非甲至庚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 5例输血后非甲至庚型肝炎病人,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6~70岁,接受输血量4~35U(200ml/U)。转氨酶升高持续3周以上,峰值大于150U/L。对其中例2(TT)的血清用差异文库分析法进行研究,用分离出的克隆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 …  相似文献   

5.
人类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感染已可用各种血清学和酶的标志检查加以确定,目前有60~90%输血后的肝炎病人在血清学上均未发现与上述二种肝炎有关的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显然亦与这些病例无关。人们推测可能存在另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本文研究了一些患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以探查是否存在一种可传染给猩猩的传播因子。资料和方法 4例急性或慢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PTH)患者和1例曾触发二起PTH献血员的血浆或血清由静脉接种于5头黑猩猩,接种量自3~75毫升不等。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输血后2~26周中,ALT(丙氨酸转氨酶)上升至正常限值之2 1/2倍(112Iu/升),第二次复查(间隔至少1周)超过正  相似文献   

6.
输血后肝炎大多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约占散发肝炎的1/3。为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了解干扰素治疗能否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血清转氨酶,作者用短疗程、小剂量人成纤维细胞β-干扰素治疗6例急性,5例慢性输血后 NANBH。病人和方法急性 NANBH 6例,于输血后  相似文献   

7.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肝炎的不常见并发症,晚近认为C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及伴或不伴有慢性肝病(包括肝癌)的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原。本文旨在了解再障患者中HCV的流行情况,以确定HCV是否导致肝炎后再障。重型再障118例,其中19例(16.1%)与肝炎有关。9例在发生再障前1~6月,有急性肝炎症状伴转氨酶升高;13例入院时转氨酶升高,6例正常。2例经肝活检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肝炎。118例中61例(52%)为不明原因的重型再障,病前均无输血液制品或肝炎  相似文献   

8.
血清免疫球蛋白(ISG)对预防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效果尚未肯定。作者报道用ISG预防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依据是非甲非乙型肝炎为全球性疾病,市售ISG制品可能含有抗非甲非乙型病毒抗体,在病毒入侵期使用ISG则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危险性。291例病人均为接受心脏手术和输血者。所有病人均无肝炎证据,6个月内无黄疸病人接触史和未使用血制品、没有使用肝毒药品。无酗酒。临床检查无肝病体征。143例患者术前24小时和术后1周分别肌肉注射16%的ISG 10ml,对照组148例未注射ISG。所有受试者输血前和手术后2~4周分别采血,以后每月1次至少6月。如谷丙转氨酶升高,则进一步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抗-HAV、ALT和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直接和总胆红素。如病人有肝炎症状,则测定抗-HBc IgM和抗-HAV  相似文献   

9.
TTV感染: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新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1例不明病原的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首次获得一个新的病毒基因克隆(N22)。经与基因库中已登记的序列比较,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的基因序列。随后Okamoto等从1名转氨酶升高的献血员血标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6例于甲基多巴治疗高血压时继发的严重肝炎。病人都是女性,38~62岁,均有全身不适、疲乏和胃纳差等前躯症状,2例出现斑丘疹,其中1例在再次用药时复发。6例都在用药的头二周出现症状,仍继续用药。5例在用药后2~8周出现黄疸。所有病例血清转氨酶都升高,乙型肝炎抗原阴性。5例中3例出现平滑肌抗体,未发现抗线粒体抗体和红斑狼疮细胞,但在红斑狼疮细胞制片中都出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开心术后2、3和6月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作前瞻性研究,同时亦作抗-HCV 血清转化的回顾性分析。病人和方法 316例 ALT 正常(<0.70μkat/L)、74例升高(0.71~3.77μkat/L),于1986年间术前接受输血,术后2、3、6月测血清ALT。所有血(袋装红细胞和血浆)均来自志愿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9~72岁,平均40.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7例,酒精中毒性肝硬化5例;22例病人都有腹水伴双下肢凹隐性水肿,并有纳差、腹胀、尿量减少,血清总蛋白(SP)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对照组25例其性别、年龄、类型及症状体征与治疗组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美国1972年来,对66例急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进行前瞻性研究的6年随访经过。输血后肝炎的诊断标准为接受输血后6个月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无其他原因解释的SGPT值升高,其中至少一次SGP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或5倍。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抗体)及乙型肝炎(HBsAg,抗-HBc或抗-HBs)的血清学证据。在总共94例输血后肝炎中,66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这组病例有各种不同的疾病背景,均接受大量输血,输血前均无肝病的临床或生化证据。患者一直随访到SGPT值恢复正常(持续3次阴性)或至死亡,或拒绝随访,或迄今。“慢性肝炎”的诊断是以生化异常为根据。如SGPT持续升高超过20周而无禁忌证,则作肝穿刺活检。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组织学依据为碎片样坏死、纤维组织增加和肝小叶内细胞溶解;慢性迁延性  相似文献   

14.
对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往往进展为慢性肝病,但对这种慢性肝病的长期后果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明。本文报道21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发病后随访5年的结果。所有病例均作过外科心脏直视术,术前都无肝功能异常的生化依据。手术期间输过8~23单位全血或血浆,嗣后2~13周转氨酶水平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急性期HB_sAg测定(放射免疫法)均阴性,并排除中毒性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21例分为二组:(1)A组:15例抗-HAV均阴性;抗-HB_s和抗-HB_c阴性13例,另2例入院时抗-HB_s和抗-HB_c已阳性。所有病例在急性期作肝活检,并以  相似文献   

15.
由输血传播病毒研究组贮存的1970年代血清标本,检测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标本来自1974~1979年间,诊断及病程相同的患者,输血受者为病例组,未输血者为对照组。血清标本每隔2~3周抽取1次,共6个月,随访至少10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至少1次>90U/L,或3~17天后复查>45U/L 者定为肝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测定供血者中B型肝炎抗原(HBAg)(即肝炎相关抗原,或HAA——译者注),估计其受血者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率,并确定输入经对流免疫电泳法(CIE)测定HBAg阴性而能用更敏感的放射免疫法(RIA)测出含有低浓度HBAg的供血者血液是否会引起B型病毒性肝炎。材料和方法:全部受血者均于输血前采血,输血后每2周采血一次,连续三个月;继之每月一次,总共6个月。每份标本均测定HBAg和谷草转氨酶(SGOT)值。若受血者出现肝炎的症状或体征,或SGOT>60单位(正常最高值33)时,则重新住院详细检查。每一供血单位的血浆标本均在-10℃保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 2例无任何已知风险因素的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病人。例 1  45岁女性 ,因发热 ( 3 8℃ ) 1周伴深色尿和上腹痛于 1 997年 9月入院。否认近期有出国旅游史 ,也无可致中毒性肝炎的药物应用史和饮酒史。入院时检测病人血清转氨酶升高 ,入院 1周时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达峰值 :1 990ΙU/L ,丙氨酸转氨酶 (ALT)为 1 62 6ΙU/L。入院后第 8天 ,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为 2 80 44μmol/L ,直接胆红素为 2 1 0 3 3 μmol/L ,碱性磷酸酶为469ΙU/L ,乳酸脱氢酶为 1 0 1 1ΙU/L。抗 HAVIgG阳性 ,但抗HAVIgM…  相似文献   

18.
对供血者常规检测 HBsAg 后,引起的输血后肝炎大多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皮肤灼伤患者也经常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作者对21例皮肤灼伤患者进行9周以上的随访,作为病毒性肝炎的前瞻性研究。由于灼伤患者常常呈现 SGPT 和 SGOT 升高,故规定SGPT>100 IU 才考虑为肝炎。本组21例中有13例(61.9%)于灼伤第1周SGPT>40IU。结果 21例中10例(47.6%)SGPT 值>100IU,范围131~550IU,且 SGPT 值始终大于 SGOT 值。肝炎和灼伤面积大小及输血致无关。在3例超过9周  相似文献   

19.
50例住院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30例经抗白血病治疗后获完全缓解。30例中的19例在治疗开始后的3~14周中,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反复升高。这些SGOT升高的患者其白血病获缓解的机会显著增大,其存活期(76±11周)也较SGOT正常者的存活期(39±5周)显著延长。这提示肝炎对急粒可能具有有益的作用。所有患者的肝炎均属轻型。本  相似文献   

20.
继人类发现甲、乙、丙、丁、戊(A、B、C、D、E)5型致肝炎病毒后,仍有一些输血后或散发的肝炎不属于上述5型肝炎病毒感染,此类不明原因的非甲-戊型肝炎约占肝炎发病的10~20%,不少临床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另外的致肝炎病毒,这些临床指征包括血清转氨酶(ALT)升高,无原因的急、慢性肝炎和暴发性肝炎等。 1995年初,美国Genelabs的Kim等首先报道发现了一种输血后肝炎致病病毒,称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