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荣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90-191
目的:旨在提高和认识对学龄期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6-12岁学龄期儿童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炎症疾病的资料。结果:对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性疾病的X线表现均有其共同的特征,即黏膜皱襞的增粗紊乱,但也有不同的特征有助于鉴别。在胃体部伴胃窦炎中,好发在胃体及胃窦部,胃体黏膜明显增粗紊乱、肿胀,胃窦部伴紊乱以及痉挛。会于胃小弯侧(胃角切迹)渍疡6例中,溃疡龛影小,且向腔外凸出形如尖锐湿疣状,黏膜向龛影集中。胃窦炎惠儿中胃窦部可有狭窄性改变,钡剂通过多数呈现一时痉挛状态,也可出现刺激征,造影剂通过快速。结论:口服龛餐造影术是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天下牌"速溶助显剂口服后,在超声下对胃部不适者进行检查.结果 我们选择在门诊就诊患者有中上腹不适而疑有胃病者300例做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其中50位患者胃窦壁增厚(壁厚大于0.5c m),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及幽门部溃疡性改变9位,溃疡性改变伴周围淋巴结增大者,高度疑似恶性病变6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性改变42位.结论 超声在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检查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探讨上消化道造影中利用硫酸钡做为造影剂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做出评估分析.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主要有良性溃疡、炎症和肿瘤.总结了一年来亲自操作的52例十二指肠球部改变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病例,结合有关资料探索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球部病变的认识和诊断.得出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重要方法,对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明确诊断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双源癌少见,我院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53岁,腹痛伴反酸13年,呕吐3d,进食及服制酸药物可减轻。7年前经上消化道钡餐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查体除上腹压痛外余无异常。胃镜检查贲门小弯侧局限性糜烂及渗血,胃窦部前壁亦见一片状糜烂,覆有白苔且污秽。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1.0cm×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在纤维胃镜下的病变,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4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胃镜下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儿镜下均可见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病变;13例胃的不同部位有浅表糜烂出血,粘膜充血水肿,可见覆盖以血痂及粘稠分泌物;食道中下段充血、水肿、糜烂5例;十二指肠球部糜烂4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1例。十二指肠、胃、食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17-119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检查的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300例,对其均行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和纤维胃镜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结果显示,急慢性胃炎198例,胃癌23例,胃石症7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其他16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98.67%)高于纤维胃镜诊断准确率(87.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病灶部位显示,胃底30例,胃体98例,胃窦102例,十二指肠球部52例,其他18例,与纤维胃镜诊断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胃肠超声造影诊断的依从性(95.00%)高于纤维胃镜(81.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扭转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钡餐造影诊断慢性胃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慢性胃扭转的 X线征象。结果 :慢性胃扭转必须进行钡餐造影才能确诊。器官轴型显示胃大弯上翻位于胃小弯之上、食管腹段延长并开口于胃的下方、食管黏膜及胃黏膜交错、幽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双胃泡和双液平面 ;网膜轴型显示胃窦部翻向左上方、胃黏膜呈十字交叉、斜位观胃窦与胃体形成钡环、食管腹段不延长、双液平。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38例慢性胃扭转。8例网膜轴型中有1例仅表现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扭转到胃体左侧,十二指肠球部后段与胃体垂直相交,但胃窦部大弯仍在下,小弯仍在上,我们称为非称典型网膜轴型。1例在开始时显示为混合轴型,以后在造影过程中转变为网膜轴型。器官轴型中有1例由右侧膈疝引起。此例也在造影过程中自行复位,应进一步检查找出潜在原发病,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率。方法 对120例已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析。结果 1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检出球部龛影89例(74.2%),变形12例(10.0%),粘膜改变19例(15.8%)。结论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率。方法 对120例已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析。结果 1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检出球部龛影89例(74.2%),变形12例(10.0%),粘膜改变19例(15.8)。结论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