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6例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24份CSF标本进行了唾液酸(SA)测定,并以13例正常人CSF做对照,探讨TBM患者CSF中SA含量及其与病情轻重的关系。资料16例TBM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8例,女8例。年龄15~53岁,平均(31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HLD患者每次静推DMPS5mg/kg,依Q6h×1天、Q8h×1天、Bid×4天顺序,6天为一疗程,共用10疗程。结果显效4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达83.6%;全疗程尿排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29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心电异常等经相应处理,均未影响治疗。结论DMPS是治疗HLD的理想驱铜药。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膜外血肿致智能障碍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硬膜外血肿(CEDH)较为少见,以智能障碍为主要症状者尚少报告,我们在近年内连续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是:28、22、34、60岁,病程为25~40天,平均315天。12症状和体征:有短暂原发昏...  相似文献   

4.
电针后大鼠中枢多巴胺D1和D5受体mRN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位杂交,放射自显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电针(EA)后10h及24h时大鼠中枢多巴胺(DA)D1和D5受体信使RNA(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EA后10h脊髓D1和D5受体mRNA有明产高,24h时进一上不增高;而脑内D1和D5受体mRNA需至24h时才有显著增高,结果提示,在转录水平,EA可加强大鼠中枢D1和D5受体基因的表达,使这些受体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5.
刚杨昆莉报道103例资料来源于1997年1月~6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神经症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Ⅱ)神经症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18~64岁、平均(478±106)岁;大专以上文化1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组织损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对26例EH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RV测定,并与20例EH元ACV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EH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无ACVD组(P〈0.01;P〈0.01);24h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rg778Leu突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基因的突变热点Arg778Leu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PCR检测66例WD患者和30例对照患者的WD基因8号外显子Arg778Leu突变,把66例WD病人分为突变组和无突变组与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血清铜、铜蓝蛋白、24h尿铜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66例WD患者中检出5例突变纯合子和21例突变杂合子,其余40例无该突变;30例对照患者均无该点突变。突变组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58岁,无突变组平均发病年龄为14.61岁,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患者性别,以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血清铜、铜蓝蛋白及24h尿铜水平与该突变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rg778Leu突变与发病年龄有关,该突变使WD  相似文献   

8.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我们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67例,女29例,年龄37~76岁,平均585岁,65岁以上27例(281%)。入院时体温>39℃8例,血压24~32/16~20kPa60例,呼吸35~5...  相似文献   

9.
小脑梗塞(附7例报告)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内科(100035)孙玉衡,刘立新,曹冰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3年8月至11月收治小脑梗塞患者7例,均有突发的小脑症状及体征,经CT或MRI证实,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在34岁-71岁(X55岁,SD12...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细胞抗原和氯氮平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氯氮平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简称为粒缺)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HLA分型研究。结果29例中7例发生粒缺患者的HLA-DR12(5)抗原频率显著高于22例粒缺未发生的患者,P<0.0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未发现该抗原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示服用氯氮平发生粒缺的患者可能有特异的遗传素质,遗传基础与HLA-DR12(5)基因有关,相对危险性(RR)=38.156,而与疾病自身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1.
舒必利导致严重副反应甚至死亡的报道日益增多[1,2]。为此,我们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舒必利的实验室方法,探讨舒必利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1对象:共搜集25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与酒精依赖及严重兴奋、冲动、消极行为者。25例中4例因自动出院、严重兴奋及血标本丢失而未纳入研究。实际完成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34±5岁);病程(32±15)年;…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关系方法用国际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方法对23例北京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HLA分型研究,并与4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B27、A9、DQ2抗原频率高,并且B27抗原在两组中差异显著。未发现各亚型之间有不同的相关抗原。结论HLA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B27、A9抗原表型者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高(RRB27=5.65,RRA9=24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Ⅰ、Ⅱ类抗原(HLA-Ⅰ、Ⅱ)分子,探讨PM和DM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技术对17例已确诊的PM和DM患者、7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染色观察。结果HLA-Ⅰ和HLA-Ⅱ类分子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分别是88.24%和64.71%,对照组为阴性。它们主要沉积在肌纤维表面、单核细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上。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LA-Ⅰ、HLA-Ⅱ类分子在PM和D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APOE(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与Alzheimer病(AD)存在明显关联。为了在我国AD患者中进一步证实这一种关系,我们对40例散发AD患者进行了APOE基因型的研究并对照分析。方法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而后PCR扩增APOE基因片断,HhaⅠ酶切产物判定基因型。结果通过对40例AD、16例复发梗塞痴呆(MI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发现:(1)AD患者APOE等位基因频率(475%)显著高于对照组(10%),P<001;(2)AD患者杂合子ε4基因型频率(475%)较MID为高(187%),P<005;(3)在AD患者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APOEε4纯合子;(4)起病于60至70岁AD患者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起病者。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AD与APOEε4等位基因的关联,AD病例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APOEε4纯合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I,Ⅱ类抗原(HLA-I,Ⅱ)分子,探讨PM和DM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技术对17例已确诊的PM和DM患者,7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染色观察。结果 HLA-1和HLA-Ⅱ类分子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分别是88.24%和64.71%,对照组为阴性,它们主要沉积在肌纤维表面,单核细胞,毛细血管和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有多发性神经损害的报道不多。我们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对PD患者的听、视神经传导通路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l 一般资料 本组男39例,女16例,年龄24~80岁,平均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抑郁心境及其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拟家庭状况调查表,对1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 名正常人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病例组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不良,娱乐性差,矛盾性突出,控制性较强;其抑郁症状发生率高(30 % ) ,抑郁程度重[(455 ±125) 分] ;与对照组[ 分别为6 % 和(3410 ±1012)分] 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01) 。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有内向性格( 回归系数:- 033) 、家庭经济状况差(026) 、未婚(024) 、亲密度低(022) 、情感表达不良( - 015) 和抑郁心境(014) 。结论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矛盾性突出,娱乐性差,情感表达不良,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心境,构成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患者HLA-DRB_1等位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PCR-SSP方法,对34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和86名健康汉人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MG病人组MRB1区域内0901、1301两对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分别为16.944和5.512,P均<0.01)。其中8例伴有胸腺瘤的MG患者除0901、1301两对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外,0401基因频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R分别为39.503、4.980和4.000.P均<0.01)。作者认为,MG发病可能与HLA-DRB1区域内0901、1301和0401三对等住基因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癔症流行的报道较多[1~4]。现就1997年夏季在临沂纺织学校发生的一起癔症流行作一报告。1一般资料27例病人全部来自全省各地农村,均符合CCMD—2—R中癔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例,女24例;年龄15~20岁,平均(161±12)岁。癔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对照研究精神分裂症的脑电地形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了35例精神分裂症的脑电地形图,并与35例正常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18~56岁(平均335岁)。均符合CCMD—2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检测前患者均停服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