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MEGX肝储备功能试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外科学尤其是肝胆外科学、肝脏移植的发展,对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肝脏大范围手术、创伤性介入治疗、肝移植供肝的选取、移植后肝功能的监测等,均要求提供准确的肝储备功能资料以免治疗并发症的出现[1]。目前临床上常用Child-Pugh分级法虽然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但已不能满足上述外科操作的需求。国外临床上曾以ICG(靛青绿试验)和ABT(安替比林呼吸试验)试验检测肝功,ICG15(靛青绿15分钟血中潴留试验)主要反映肝脏血流因素,而ABT试验主要反映肝细胞代谢的因素。在肝硬…  相似文献   

2.
探讨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检测肝癌手术前后肝脏贮备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肝癌患者其MEGX的值在51μg/L,术后低于手术前。MEGX值在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肝硬变程度及切肝时阻断肝门时间长短中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MEGX检测能够精确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确定肝硬变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肝储备功能检测及其不良反应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储备功能检测是肝癌患者术前或栓塞化疗前评估肝功能的较好指标[1,2 ] 。临床上用吲哚菁绿( Indo Cyanine Green,ICG) 1 5min潴留率 (简称ICGR1 5)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 ,预测肝癌手术的风险性 ,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可以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降低手术死亡率[3 ] 。但因 ICGR1 5检测时 ,可引起患者休克或休克状反应 ,所以要慎重选择病例 ,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以防意外发生。我院 1 992年 6月至 1 999年 7月对 1 437例患者进行ICGR 1 5检测 ,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检测 1 437例 …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在过去的10年里,肝切除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的改进,而肝功能衰竭仍然是最令人担心的并发症,尤其是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近年来,外科医生为了提高切除率还在不断地尝试着攻克解剖和肿瘤体积的束缚.因此,准确的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对于肝胆外科技术的提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CT灌注(CTP)成像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者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以1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患者为试验组,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前行肝脏CTP扫描筛检S1~S4期敏感的CTP参数;分析CTP结合Child-Pugh分级、标准残肝体积比(STELV)与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①术前所有患者均为Child-PughA级,肝实质纤维化属S1~S4期,CT扫描无明显肝硬化形态学的改变。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量(HAP)、总肝灌注量(TLP)、门静脉灌注指数(PPI)试验组分别为(85.94±6.00)ml·min-1·100g-1、(27.89±4.74)ml·min-1·100g-1、(113.83±2.39)ml·min-1·100g-1、(0.75±0.10)%;对照组分别为(93.5±9.56)ml·min-1·100g-1、(25.10±2.85)ml·min-1·100g-1、(118.60±7.53)ml·min-1·100g-1、(0.78±0.11)%。两组比较,试验组HPP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P、HAP和P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在Child-PughA级基础上,以术后肝功能障碍出现的有无作为判别结果,以HPP和STELV作为判别指标,经判别分析建立方程:f1=5.533X1+375.418X2-382.957,f2=5.221X1+354.685X2-341.385,Wilks'Lambda值为0.610,P0.05。结论 HPP能反映肝纤维化S1~S4期肝血流的变化,结合CTP参数和STELV,能建立有意义的判别方程,初步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者的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6.
7.
肝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在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再生能力差,储备功能降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接受肝切除手术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术后主要死因是肝功能衰竭,因此,必须重视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本文主要对肝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综合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病人肝储备功能的综合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指标综合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病人的肝代偿功能的价值。方法将237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病人按照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代偿良好(A)、代偿轻度不全(B)、代偿重度不全(C)三组,对照病人的术前常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GTT曲线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术前常规肝功能ALT、AST、ALB无明显差异(P〉0.05);A、B组病人的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A、B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预测准确率为57.6%。OGTT P1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的准确率为80%;OGTTP2型预测的肝功能代偿不良或重度不良的准确率为76.3%;OGTTL型预测肝功能重度不良的准确率为60.9%结论术前综合应用Child-pugh分级、TBIL和OGTT能较准确地预测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脏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9.
血清前白蛋白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 (PA)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价。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肝硬化诱导过程中PA的变化及其与常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和 MEGX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鼠 PA平均为 2 70 .4± 3 2 .6m g/ L,肝硬化诱导的急性肝损害期、慢性肝损害期、轻 -中度肝硬化期及重度肝硬化期 PA分别为 12 5 .2± 2 4 .7mg/ L、168.7± 2 1.9mg/ L、13 1.4± 4 2 .3 mg/ L、10 2 .5± 3 6.6m g/ L,两两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尤其是急性肝损害及重度肝硬化时 PA下降更为明显。 PA降低与肝硬化程度一致。与 Alb比较 PA降低时间早且降低幅度明显。重度肝硬化期有腹水大鼠 PA为 74 .6± 19.5mg/ L,无腹水大鼠 PA为 117.7± 2 9.2 mg/ L,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肝硬化诱导过程中 PA的变化与 MEGX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7,p=0 .0 0 )。结论  PA可以较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损害和肝脏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将手术治疗的10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病人的术后肝功能分为良好、损害和肝衰3组。术前11项肝功能试验结果经单变量分析表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20min与60min血糖比值、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球蛋白比值、前白蛋白和靛青绿15min潴留率,对预测肝储备功能有显著价值。采用Fisher判别法推导出两个方程式。用Y1方程式预测病人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损害,Y2方程式预测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经回代分析,两个方程式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88.0%和83.1%=根据Y1和Y2方程式设计的两步判别法对60例检验病例作术前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3%和778%。  相似文献   

11.
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科自1988年以来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性18例,女性3例。其中肝癌主瘤位于右肝13例,左肝3例,肝门部1例,中肝(即左内和右前叶)4例。肿瘤平均直径为9cm,最大者为14cm。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手术方式以肝叶部分切除术为主。患者死亡相对集中的时间为术后7天内、术后7~14天和术后14天以后。同时分析了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就肝叶切除量与肝衰及肝硬变与肝再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肝功能分级指标对断流手术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断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血症缕发有这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病人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人40例。术后发生与疾病本身有关的并发症10例屯手术有关的开发症6例。死亡2例,比较肝功能分级指标与并发症,三种肝功能分级不同级别组间并发症率均未发现有显著差异。结论 由临床指标和肝功能检查组合成的肝功能分级,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对肝功能分级评估的要点是要静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hild-Pgh分级和吲哚氰绿(ICG)15分钟潴留率(ICGR15)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经开腹手术和消融手术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与ICGR15水平分组,总结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 开腹手术治疗组105例,全组...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的预测和术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脉动色素浓度法(PDD)测定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15)及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的储备功能.方法 对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应用PDD法检测ICGR15和EHBF并根据ICGR15分为3组,并行Child-Pugh评分;根据术后肝功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肝功能恢复良好(G)、轻度不全(M)和重度不全组(S).分析ICGR15三组中术后肝功不全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R15、EHBF与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 术后肝功不全在ICGR15三组中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恢复不同组间ICGR15、EHBF同Child-Pugh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Child-Pugh分级之间,ICGR15及EH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EHBF比传统Child-Pugh评分可以更准确的评估肝储备功能并指导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肝静脉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功地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作了背驮式肝移植术,并对17例死前无肝病的成人尸体的第三肝门肝短静脉和第二肝门各条肝静脉作了局部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肝短静脉大部分集中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段,左、中、右肝静脉的主干长分别为22.8±8.80mm、50.98±23.94mm和22.80±9.50mm,管径分别为10.74±2.86mm、9.50±3.75mm和15.60±4.05mm。右肝静脉主要以单独1支形式注入下腔静脉;中肝静脉和左肝静脉分3种形式注入下腔静脉:①汇合成1cm以上的主干后注入下腔静脉;②汇合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③分别单独注入下腔静脉。右、中肝静脉之间距离为7~23mm。文中讨论了背驮式术中的病肝切除和肝静脉成形术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对我院小肝癌肝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肝癌行肝切除术者比较。结果 小肝癌5例行肝移植术,供肝等待时间平均为104d;在供肝等待期内行PEI治疗3例,行TACE治疗2例:5例小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全为ChildA级,HBsAg转阴,AFP(-),4例恢复了全日工作,术后存活6~2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对照组的5例小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肝功能A级3例,HBsAg( )5例,5例存活6~20个月,其中l例术后半年复发,带瘤生存。手术后小肝癌肝移植术组及小肝癌肝切除术组的生存质量指数(GIQL指数)均较术前提高,但肝移植术组提高的幅度大,术后肝移植组的生存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肝切除术组。结论 小肝癌肝移植术后在无瘤生存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肝切除术,对合并严重肝硬化或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小肝癌患者是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供肝等待期采用PEI及。TACE治疗可抑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0例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9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1例为暴发性肝炎。全组病例均为儿童,年龄:3个月~12岁,其中男3例,女7例。作者指出,现阶段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的适应证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移植对象多为儿童,手术时机应遵循不同适应证各自的发展规律,采取个体化的原则。但一旦确定了肝移植的方针后,则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对患者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不同对患者术后短期肝脏功能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各自分别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各分为低气压(8mmHg)和高气压(15mmHg)组。在术前及术后1、3、5天行肝功能检测,比较4组间术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LC组与妇科组中的高气压组与低气压组比较,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升高明显。LC组中的高气压组与妇科组中的高气压组相比,以上几项检测值明显升高,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术前肝功能正常的病人,较高的气腹压力对人体肝脏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LC尤甚于妇科手术。对肝功的影响于5天内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9.
A review of liver trauma treated by the major trauma care facilities of Tasmania in the 5 year period between 1989 and 1993 is presented.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to provide an audit of the management of liver trauma in the island of Tasmania and to analyse the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ortality and major morbidity. Thirty-sev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median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of 14 (range 9–34). The 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this series was 5.8%. Age, mechanism of injury (blunt or penetrating), delay prior to hospital presentation and modality of treatment (operative or non-operative) were not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however, transfusion requirement of over 10 units of blood (P < 0.005), ISS score of over 20 (P < 0.005). haemodynamic instability at presentation (P < 0.05) and a Hepatic Injury Score (HIS) grade of 3 or more (P < 0.05)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