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使用美国雅培CD-1800血液分析仪检测12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参数,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均值为4.77×109/L,95%可信区间(CI)为(1.63~8.25)×109/L。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为30.58%,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4.33%,女性发生率为25.9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较,淋巴细胞百分率(LYM%)降低(P<0.01),中等大小细胞百分率(M ID%)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的总体均数下降,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中无差异,与健康成人相比较甲型H1N1患者的LYM%降低、M ID%升高、GRAN%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5例临床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白细胞总数正常及降低者273例(95.8%),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正常者250例(87.7%),淋巴细胞分类计数降低者171例(60%),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增高者242例(84.9%)。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同时以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单核细胞计数增高为多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的变化对辅助诊断甲型H1N1流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分析,并与健康人群比较,探讨白细胞分类在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或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PCR核酸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静脉血用sysmex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做白细胞分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其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比例和计数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或筛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调查2013-2015年浙江地区哨点医院监测的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特征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2013-2015年浙江地区8家哨点医院纳入的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调查,采集研究对象呼吸道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8家哨点医院共纳入7 60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实验室确诊新型甲型H1N1流感779例(10.2%),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115例(33.6%)患有至少1种慢性基础性疾病,新型甲型H1N1流感中哮喘比例(2.6%)高于流感病毒阴性患者(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6,P<0.01)。新型甲型H1N1流感中恶心、呕吐所占比例高于流感病毒阴性患者,排痰性咳嗽、腹泻所占比例低于流感病毒阴性患者。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流感病毒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浙江地区人感染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高发期为每年的冬春季节,其他时间呈散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与非流感患者相比较无特异表现。  相似文献   

5.
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体内单核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7):604-604,60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患者单核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甲型H1N1流感起到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90例健康人作对照,对9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常规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率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H1N1流感患者单核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单核细胞数及百分率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可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是临床医生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析结果。方法采用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26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对其中76例做了血涂片细胞形态观察。结果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中位数为5.03×109/L,范围为(1.5~18.59)×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占54.8%。涂片镜检异形淋巴细胞的阳性率为65.8%,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占4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的占9.6%,减低的占14.6%。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白细胞多为正常(85.1%)或减少(12.6%),增多者仅占2.3%;分类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其次为单核细胞比例轻度增高者,形态可见部分患者异形淋巴细胞轻度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航天中心医院就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与非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提供有利的工具.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对患者是否患甲型H1N1流感进行确认.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的方法,利用全血细胞计数仪对甲型H1N1组、非甲型H1N1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象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免疫比浊的方法对3组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型H1N1组患者中单核细胞百分数阳性百分率占77.1%,非甲型H1N1组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数阳性百分率占7.8%.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百分数阳性百分率占6.7%.甲型H1N1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嗜酸细胞百分比与非甲型H1N1组相比明显降低,但甲型H1N1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单核细胞百分比在甲型H1N1组中显著升高.甲型H1N1组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与非甲型H1N1组相比降低,而血小板分布宽度相比非甲型H1N1组数值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小板总数以及3项参数未有明显差异.甲型H1N1组中CRP浓度与非甲型H1N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甲型H1N1感染患者外周血象与一般流感存在相似之处,但它有其独特特点,在诊断过程中不应该以一般流感的外周血象以及CRP浓度特点来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为制定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住院的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肥胖组)42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无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非肥胖组)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的病程、发热时间、胸闷胸痛、肺部啰音、C-反应蛋白(C-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心肌酶谱上升例数、并发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无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重于无肥胖基础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住院非甲流孕产妇1856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52例,发病率2.7%。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的发热时限及不同孕期与病程时限均无相关关系。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治疗23例,较未使用此药物患者病程显著缩短[(4.79±2.04)d比(7.26±3.77)d,P〈0.05]。合并肺炎6例,病程较无合并症患者显著延长[(9.83±4.70)d比(5.37±2.54)d,P〈0.05]。结论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的基础上,提早预防合并症的发生。明确诊断后及早使用磷酸奥司他韦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发热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8-12月发热初筛门诊420例发热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20例发热流感样病例中共有193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其中男92例、女101例,2组比较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型H1N1确诊病例以14~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型H1N1确诊病例在临床症状上与其他流感样病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筛查发热流感样病例是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主要方法及涂释之一.因此对防控流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从而对临床诊断H1N1感染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8例为重症患者(H1N1重症组),16例为普通患者(H1N1普通组)]外周静脉血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与43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1N1重症组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H1N1普通组CD3^+、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1N1普通组CD3^+、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H1N1重症组(均P〈0.01)。但从均值看,正常对照组最高,H1N1重症组最低,H1N1普通组居中。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CD3^+、CD4^+、CD8^+绝对细胞数升高,尤其是在重症组中。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对临床诊断H1N1感染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患者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的现状,为相关部门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和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9年5月至6月期间的门诊就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245份有效问卷。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门诊就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诊就诊不同科室的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更关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占89.88%,而外科患者知晓率最低,占62.31%。结论应加强对门诊就诊患者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3.
《疾病监测》2009,(9):732-732
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裂解疫苗的成分无感染性,不会引起甲型H1N1流感。 下述不良反应中:“常见”:是指发生率1%~10%(含1%);“偶见”:是指发生率0.1%~1%(含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型 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63例普通流感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甲型 H1N1流感患者CD3^+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P=0.001)和健康对照组(P=0.001),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CD3^+T细胞水平也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9)。甲型 H1N1流感患者CD4^+T细胞明显低于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P=0.001)和健康对照组(P=0.001),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CD4^+T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8)。甲型H1N1流感患者CD8^+T细胞显著低于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P=0.020)和健康对照组(P=0.001),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甲型 H1N1流感患者的淋巴细胞及亚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免疫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到目前为止我院发热门诊筛查的甲型H1N1阳性与阴性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有何差异.方法 2009-05-01~2009-11-30经我院发热门诊筛查的流感样病例2244例,其中甲型H1N1阳性患者337例,从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两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5~11月间甲型H1N1流感阳性患者在流感样病例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尤其到2009年11月其比例上升到将近当月流感样病例总数的1/3.流行病学方面,甲型H1N1阳性流感患者的接触史比例较甲型H1N1阴性流感患者略多.临床上,在伴随症状和体征方面两组基本相同,在病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胸片改变、白细胞计数改变、重症和危重病例数及死亡例数方面,甲型H1N1阳性流感患者较甲型H1N1阴性流感患者比例明显增多.结论 我国已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甲型H1N1阳性流感病例在症状学和一般情况上与阴性病例很难鉴别,甲型H1N1阳性流感不论是从传染性还是毒力上看,其仍较甲型H1N1阴性流感为强,但其总体病死率仍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本科护生甲型H1N1流感认知情况。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甲型H1N1流感知识认知调查问卷对某高校护理专业1-4年级16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认知层面,不同年级护生在病人与他人至少保持的距离、杀死猪肉中病毒的有效温度、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及使用正确打喷嚏方法5个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在信念层面,不同年级在支援甲型H1N1流感灾区的意愿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行为层面,有感冒症状会及时就医上及避免去人群稠密区上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同年级在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认知、态度、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教育管理者需结合各年级护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人住隔离病区的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6)按常规进行隔离、抢救、治疗护理,观察组(n=51)按照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Z=-4.30,Z=-5.02;P〈0.05),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优于对照组(x^2=15.2,x^2=19.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实施护理,能减少患者入住隔离病区的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覆盖率,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并以45例普通感冒患者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株造成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甲型H1N1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 方法 在病程中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感染性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43.3%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有36.1%患者中性粒细胞和16.8%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入院初期绝大多数患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正常,部分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下降比较显著,特别是重症患者,并在入院数天后降至极低值,又随病情好转而回升正常。 结论 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血常规检查的淋巴细胞计数,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制定一整套综合消毒防护措施来降低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非隔离病房院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方法以消化一科为对照病房(B组),消化二科作为综合消毒防护示范病房(A组),采取以下措施:实行科学宣教,制定新的家属探视及陪护制度,加强病房通风及消毒规范。结果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探视人数明显减少;综合示范病房的空气菌落数明显减少;院内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无甲型H1N1流感病例出现(P0.05)。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和流行期间,严格、综合的消毒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能力,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