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三七总皂苷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三七总皂苷为模型药物,探讨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思路与方法.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及静脉注射刺量为300及10 mg·L-1 的三七总皂苷,LC-ESI-MS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皂苷Rg1、Rd、Re、Rb1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 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整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给药后三七总皂苷在体内吸收迅速但二醇型和三醇型皂苷之间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其中二醇型皂苷Rb1和Rd的t1/2远大于三醇型皂苷Rg1、Re和R1;整合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浓度药-时曲线符合灌胃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消除规律.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吸收迅速,灌胃和静注给药后整合药动学t1/2、AUC分别为18.88,19.15 h和25.33,84.83 mg·h·L-1.结论:基于三七总皂苷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代动力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注射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盐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组织分布规律。方法:大鼠静脉注射高、中、低三个剂量的水飞蓟宾葡甲胺盐,采集血液及组织样品,处理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宾葡甲胺盐血浆浓度及组织匀浆液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通过超滤法测定水飞蓟宾葡甲胺盐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结果:水飞蓟宾葡甲胺盐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高剂量:t1/2=38.061min,AUC=1 868.367min/μg/ml,CLs=0.026 1ml/min,K10=0.018;中剂量:t1/2=24.148min,AUC=1 427.284min/μg/ml,CLs=0.041ml/min,K10=0.028;低剂量:t1/2=20.640min,AUC=452.248min/μg/ml,CLs=0.037ml/min,K10=0.033;不同剂量水飞蓟宾葡甲胺盐与大鼠血浆中蛋白的结合率分别是:高剂量:(70.53±0.01)%,中剂量:(72.02±0.02)%,低剂量:(73.43±0.01)%;水飞蓟宾葡甲胺盐在体内分布的最高浓度的大小顺序为肺、肝、心、肾、脾。结论:水飞蓟宾葡甲胺盐在体内呈现非线性动力学消除过程,且体内分布快,起效迅速,消除也快,体内滞留时间短。水飞蓟宾葡甲胺盐属于中蛋白结合率药物,不随剂量变化而变化。水飞蓟宾葡甲胺盐在肺中分布最多,而肝脏中较多。  相似文献   

3.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进行了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水飞蓟宾浓度,在选定的液相条件下,水飞蓟宾分离良好.结果:受试制剂和益肝灵片体内药动学均符合一室模型,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58%.结论: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固体脂质纳米粒是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水飞蓟宾葡甲胺在犬体内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在弱碱性条件下,血样用叔丁基甲醚进行液-液提取。结果:犬血浆中的成分对水飞蓟宾葡甲胺的检测没有干扰,且水飞蓟宾葡甲胺异构体得到很好分离。线性范围为0.1~5.0μg.mL-1,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绝对回收率为(94.2±6.12)%,方法回收率为(104.6±11.05)%。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水飞蓟宾葡甲胺体内药动学及临床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大鼠连续口服给药7 d,在最后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法,以补骨脂素为内标,测定大鼠体内杠柳毒苷的含量,并运用DAS 1.0软件计算待测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杠柳毒苷在1~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杠柳毒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前期制备的水飞蓟宾过饱和自纳米微乳,考察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对过饱和自纳米乳中水飞蓟宾吸收的影响。通过MTT法评价自乳化制剂的毒性,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评价自乳化制剂的体外膜透性和促吸收作用;大鼠灌胃自乳化制剂后,通过测定水飞蓟宾血药浓度评价体内外过饱和相关性。MTT结果表明制剂质量浓度低于2 mg·mL~(-1)(C_(SLB)约100μg·mL~(-1))对细胞无毒性;加入聚合物对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转运结果显示,与溶液组相比,自乳化制剂组的P_(app)(AP→BL)均具有极显著增加;在0~30 min聚合物可降低水飞蓟宾的转运速率;但在2 h内水飞蓟宾过饱和自纳米乳与水飞蓟宾自纳米乳未表现出过饱和转运差异。药动学参数显示,与水飞蓟宾混悬液比较,水飞蓟宾自纳米乳和水飞蓟宾过饱和自纳米乳组血药浓度均有显著的提高,C_(max)分别为其5.25,9.69倍;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其578.45%,1 139.44%;另外,水飞蓟宾过饱和自纳米乳的C_(max)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水飞蓟宾自纳米乳的1.85倍和197%。因此过饱和自纳米乳体系一方面可通过维持水飞蓟宾过饱和稳定性,增加水飞蓟宾胃肠道溶解度;另一方面通过其制剂组成调控水飞蓟宾渗透转运过程,两者共同促进水飞蓟宾转运吸收,进而提高水飞蓟宾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以水飞蓟宾注射液为参比,用3P 97软件计算药动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用靶向效率来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5728±0.108 6)h,t1/2β=(20.6866±1.058 8)h,CL=(0.003 8±0.001 4) mL·h· Kg-1,AUCo→∞=(211.095 0±10.272 8) m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093,1.986,0.634,0.259.结论:与水飞蓟宾注射液相比,水飞蓟宾明胶微球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中葛根素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 建立快速敏感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Beagle犬血中葛根素,以6只Beagle犬交叉注射给药,药-时曲线数据经3P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 葛根素的药-时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葛根素注射液犬体内葛根素的t1/2α=3.111±2.166 h,t1/2β=54.946±32.475 h,AUC0-t=2228.292±1363.136 mg·h-1·L-1;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犬体内葛根素的t1/2α=3.752±0.572 h,t1/2β=56.247±3.112 h,AUC1-t=2361.020±109.238 mg·h-1·L-1,结果表明,两者药动学过程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中葛根素与牛磺酸配伍对葛根素的体内药动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了水飞蓟素亚微粒胶囊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水飞蓟宾浓度,在UltimateTM AQ-C18柱、洗脱剂甲醇-水(50∶50)、流速0.8 mL/min、梯度洗脱,通过ESI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水飞蓟素中3个组分的分离良好.结果:受试制剂和益肝灵片体内药动学均符合一室模型,以原料药为参比制剂,水飞蓟素亚微粒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均比片剂高.结论:水飞蓟素亚微粒胶囊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亚微粒是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0.
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金娜  陈苹苹  尚小广  李范珠 《中草药》2011,42(11):2261-2264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S-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ig给予水飞蓟宾自微乳(SMEDDS)533 mg/kg,实验组大鼠ig给予水飞蓟宾-S-SMEDDS 533 mg/kg。采用Accusampler清醒动物自动采血装置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大鼠ig水飞蓟宾-S-SMEDDS后水飞蓟宾的血药浓度,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分析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tmax分别为(1.00±0.40)、(1.50±0.84)h,Cmax分别为(5.68±0.52)、(16.10±4.06)μg/mL,AUC0→t分别为(27.30±3.29)、(82.64±12.36)μg.h.mL 1。结论将水飞蓟宾制成S-SMEDDS可进一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东  马辰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37-740
 目的介绍药物体外肝代谢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及基因重组P450酶系、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及器官组织切片法等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介导药物体外代谢酶系的研究是药物体外肝代谢的研究热点,其在新药研究与开发及正确指导临床合并用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3)
目的分析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原儿茶酸-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该成分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粪便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中,分别发现了9、4、1个原儿茶酸代谢产物,而粪便中未发现。结论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代谢,不经粪便原形排出。  相似文献   

16.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任浩  宿树兰  管汉亮 《中成药》2014,(3):498-503
目的研究复方柔肝(黄芪、姜黄、丹参和熊胆粉)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复方柔肝提取物,并采集血浆样本。利用UPLC-TQ/MS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应用DAS 3.2计算并比较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在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T1/2、Tmax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Cmax、AUC0T明显高于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素在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MRT0T明显高于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素在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MRT0T略小于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Tmax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柔肝配伍显著提高姜黄素Cmax,增加了其生物利用度,并加快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体内吸收速度,但对其生物利用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物芯片技术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伟  马昱澍  程海鹏  倪晓华  周宗祥  应康  谢毅  毛裕民 《中草药》2001,32(11):1054-1056
生物芯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尖端技术,可用于中药药理的分析,新药的研制开发、中药鉴定,毒理观察等方面,有利于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中医药治病的机制,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