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椎弓裂是一种少见的颈椎畸形,椎弓裂同时伴颈椎隐裂更为少见。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9岁。因四肢疼痛、无力1年,加重20d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酸软无力,肌肉痉挛性疼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1个月前在体育活动中突然出现头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行单双侧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4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分为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单侧组,n=58例),双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双侧组,n=36例),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功能状况。结果 2组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2、3、4、5年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单侧组同期水平。结论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行双侧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治疗可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影像学研究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最佳进钉点及进钉方向,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颈椎CT扫描、无明显下颈椎畸形的完整影像学资料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83岁,平均58.5岁。在椎弓根水平轴位像上,分别测量C3-C7前路下颈椎椎弓根轴线的外倾角(α)、椎体前缘经椎弓根中轴线到侧块后缘的距离(AL);将椎体前缘等分为4个区,从所测量的椎弓根对侧开始记为1~4区,记录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交点所在的区域。在椎弓根矢状轴位像上,分别测量C3-C7椎弓根轴线的头倾或尾倾角(β)、椎体前缘经椎弓根中轴线到侧块后缘的距离(SL:sagittallength);将椎体前缘等分为4个区,从椎体上缘开始分别记为1~4区,记录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前缘交点所在的区域。将上述资料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及进钉方向。并据此模拟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结果:下颈椎水平轴位像上前路椎弓根外倾角在38°~45°,C3-C5逐渐增大,C5-C7逐渐减小;下颈椎矢状轴位像上,C3、C4前路椎弓根为头倾,C5基本水平,C6、C7为尾倾。C3-C5头倾角逐渐减小,C5-C7尾倾角逐渐增大。AL及SL从C3到C7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下颈椎椎弓根水平轴位像上,C3、C4及C5多数交点在2区内,C6在2区与3区内的数目基本相同,而C7则多数位于3区内。下颈椎椎弓根矢状轴位像上,C3、C4及C5多数交点在1区内,C6在1区与2区内的数目基本相同,而C7则多数位于2区。下颈椎椎弓根水平轴位像上交点在1区和4区的个数极少;而矢状轴位像上交点在3区及4区的个数极少。根据研究结果在临床上行3例共6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取得成功,未见并发症。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最佳进钉点C3、C4、C5多数位于中线略偏向拟置钉椎弓根的对侧、椎体的上1/4区域内;而在C7则多数位于中线略偏向拟置钉椎弓根的同侧、椎体的上2/4区域内,C6位于两者间。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方向在水平轴位上为外倾38°~45°,C3-C5逐渐增大,C5-C7逐渐减小;而在矢状轴位像上,C3、C4为头倾5°~10°,C5水平,C6、C7为尾倾5°~10°。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是一项可行的前路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4.
C2~3椎弓根-侧块螺钉系统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2~3椎弓根-侧块螺钉系统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例Hangma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例,女7例;年龄22~61岁,平均42.5岁。患者均表现为颈痛、颈部活动受限,2例单侧上肢,1例双侧上肢麻木无力。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三维CT及MRI检查,并测量C2~3椎体移位和成角,其中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Ⅱa型2例,Ⅲ型2例。入院后常规行颅骨牵引,Ⅰ型患者予以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Ⅱ型、Ⅱa型、Ⅲ型患者行后路C2~3椎弓根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用费城颈托保护6周。结果随访2~44个月,平均20.6个月。平均6个月时骨折端愈合,颈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但颈部活动度较正常略有下降,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C2~3椎弓根侧块螺钉系统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2月我院56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女性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侧椎弓根t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2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照射次数及术后VAS评分。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25±6)min显著少于双侧组(45±5)rain(t=-13.426,P=0.011)。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10.0%(3/30),与双侧组3.8%(1/26)无显著差异(X^2=0.138,P=0.710)。单侧组术中X线曝光(10.5±2.5)次,显著少于双侧组(19.4±3.0)次(t=-12.110,P=0.000)。2组术后24h、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侧穿刺方法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双侧入路穿刺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6.
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完整成人颈椎骨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模拟施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术前对C3~C7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确定椎弓根进钉轴,并以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内倾角和上倾角的参考标志,测量椎弓根进钉轴与同侧椎板的夹角(PL角)及与侧块后表面的夹角(PLM角),术中以相同参考标志和置钉角度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CT并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螺钉直径>50%穿破椎弓根;2级和3级螺钉为误置。对颈椎标本各节段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分级与椎弓根的宽度与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用同样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评估置钉准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0具颈椎标本的下颈椎椎弓根的PL角,C3、C4>C5、C6>C7;PLM角,C3、C4相似文献   

7.
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存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8例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的颈椎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男1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10例,VAS评分2~8分,平均4.2分;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8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3例。均采用颈后路患侧关节突关节、侧块切除,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10例行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8例行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结果: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1例透明细胞癌肺转移患者死亡.余存活无复发。10例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术后疼痛VAS评分0—4分,平均1.6分。8例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5例术前C级者术后C级2例、E级3例,3例术前D级者术后D级2例.E级l例。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术后3个月4例m现骨性融合(其中1例3个月后失访),6个月7例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移位。无颈椎不稳。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1例术后5个月出现颈部疼痛;9例在术后9个月骨性融合;1例12个月时仍未能骨性融合,螺钉松动。结论:颈后路侧块钢板同定植骨融合可以实现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颈椎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4月,行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3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颈椎损伤节段:C22例,C33例,C410例,C513例,C68例,C72例。术后行椎弓根螺钉CT检查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38例患者C2-7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8枚,其中152枚(96.2%)完全置入椎弓根皮质骨内,6枚(3.8%)置入位置不准确,包括进钉位置偏内经椎板进入椎管2枚,偏外挤穿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术后随访3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6.8个月;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类:A级7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3例,A级的7例患者中5例感觉下降,恢复至B级;2例感觉完全恢复,上肢肌力有改善,但下肢运动功能无改善,分别恢复至C、D级。其余均有1-3级的功能恢复。无1例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早期行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以保持颈椎损伤阶段的稳定性,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9年2月~2002年2月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35~65岁,平均46.3岁。根据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0例,Ⅱ度11例,Ⅲ度8例(其中有2例>60岁),Ⅳ度6例。L4/5滑脱8例,L5/S1滑脱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出现下腰部疼痛,合并下肢放射痛的12例(双侧5例,单侧7例)、间歇性跛行10例、足趾背伸力减弱6例、会阴部麻木8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正侧位、双侧斜位片及腰椎动力X线片检查,28例行CT及MRI检查,以排除其他脊柱病变并了解有无椎管狭…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征象与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探讨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在平山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诊治的平山病患者45例,其中男性44例(占97.8%),女性1例(占2.2%),年龄19.33±3.89岁(13~37岁),发病年龄16.33±2.73岁(10~27岁),病程35.64±23.24个月(1~120个月)。测量方法:在PACS系统上分别测量C3~T1左右两侧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即在CT的正中矢状位重建图像上作被测椎体上缘的延长线,再结合横断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共同确定通过该被测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横断面)中点的矢状截面,并在该矢状面上作被测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延长线,上述延长线的夹角(钝角)即为椎间盘-关节突角。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侧患病组和双侧患病组。观察二组病程、脊髓功能状况、脊髓损害水平,分析二组椎间盘-关节突角变化规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侧患病组的病程显著短于双侧患病组(P<0.05),双侧患病组中同时发病组的病程显著短于相继发病组(P<0.05)。单侧患病组的JOA 17分、国内40分评分均高于双侧患病组,其中两组的国内40分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单侧患病组中,患侧C3~C7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均大于健侧,其中C5、C6最为明显(P<0.05);双侧患病组中,两侧的椎间盘-关节突角没有差异,但是均大于单侧患病组中健侧的数值,其中C4、C5较显著。同时双侧患病组脊髓损害的节段以C4和C5为主。相对于单侧患病组,双侧患病组的上段颈椎稳定性更差,导致脊髓损害节段更高。结论:平山病双侧患病者的C4、C5椎间盘-关节突角较大,与其脊髓损害水平高、临床症状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而单侧患病者,患侧C5、C6椎间盘-关节突角显著大于健侧,是导致脊髓损害主要集中在同侧C5和C6节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男性乳房增大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乳房增大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往治疗后消退20例,好转2例,无变化2例,手往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或误解,现将近年来所术治疗3例。见的4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结果一、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86~1995年来我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40例男性乳房增大病人,年龄1/12—70岁,<20岁20例,>20~<50岁16例,>50岁4例,病程半月一16年,平均15月。二、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单侧或双侧乳房增大,伴有胀痛或触痛,乳晕下均可们及肿块样增生的乳腺组织,增生乳腺的直径1.5—2.5cm36例,>2.5crn4例,双侧肿大36例(90%),单侧肿大4例(10%),2…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 vs 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 vs 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应用该固定方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4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侧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2例,双侧4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1例。无神经根损伤者3例,仅合并神经根损伤者5例,合并脊髓损伤者6例(完全性2例,不完全性4例)。切开复位,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上,配以钢板连接和植骨,实现坚强固定。结果本组14例随诊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是6个月。术后2周可在围领保护下坐起,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单纯神经根损伤者症状完全消失,4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Frankel分级提高1级。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固定节段短,固定作用强,术后仅需一般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板完全缺如,棘突缺如;D型骶骨裂合并其他畸形,如骶骨终板钩状、L5横突畸形、腰椎裂。[结果]本组手术方式包括单椎节固定9例,单节段固定13例,2节段固定4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疗效结果: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合并骶骨裂病人手术选择的问题,建议应注意骶骨裂的分型、腰椎峡部裂的滑移程度及椎间盘退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采用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32例于我院采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PPECD治疗(常规组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9.9±13.2岁,症状持续时间27.9±38.7个月),另一组接受椎弓根内上缘投影点锚定方法联合PPECD治疗(改良组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4.0±11.8岁,症状持续时间18.4±27.3个月)。术前及术后颈部和上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减压效果采用CT及MRI评价。术后记录两组患者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32例患者行颈部CT,重建颈椎3D图像。经椎弓根内上缘交点建立横断面,测量C3-7椎弓根内上...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 ,部分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颈部无明显阳性体征 ,而冈下肌处有明显压痛 ,并向上肢传射。自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2月共治疗 11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3例 ,男 34例 ,女 79例 ;年龄 2 3~ 75岁 ,平均 4 9岁。病程 10d~ 3年 ,平均 1 5年。均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 ,上肢生理反射无异常。其中单侧 97例 ,双侧 16例。上臂为主者 4 5例 ,前臂及手为主者 39例 ,整个上肢及手麻痛者2 9例。曾按颈椎病治疗者 85例。本组 113例全部拍颈椎X线片 ,其中 78例见颈椎有轻度骨质增生、曲度变直等表现。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诗银  熊健 《中国骨伤》1997,10(3):24-25
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并非少见,临床表现常为慢性脊髓或神经根损害受压,因此常与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相混淆。现将我院1994年3月~1996年4月门诊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8例,女IO例。年龄31一58岁·平均44.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ZO天。2.临床表现:颈部活动受限26例,颈棘突压痛27例,头痛18例,头晕13例,心慌4例,有束带感6例。冈上肌,头夹肌,菱形肌和胸锁乳头肌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上肢麻木:单侧麻木23例,双侧麻木4例。检查:椎体挤压试验阳性(单侧18例,双侧6例…  相似文献   

18.
腰椎弓裂致腰椎滑脱为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滑脱手术方法较多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3月 ,采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植骨和多爪钳夹式脊柱固定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 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13例。年龄 35~ 6 0岁 ,平均 4 5岁。病程 3个月~ 10年。单纯腰痛 5例 ,腰痛伴双下肢痛 9例 ,伴单侧下肢痛 7例。腰椎X线片和CT检查示L4滑脱 10例 ,L5滑脱 11例 ,腰椎Ⅰ度滑脱 18例 ,Ⅱ度滑脱 3例 ,合并椎间盘突出 8例 ,骨质增生 6例 ,椎管狭窄 6例 ,椎间盘突出位于L4、5双侧 2例 ,L4、51例 ,L5S15…  相似文献   

19.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侧颈椎管扩大术至今已有 2 5年的历史 ,有学者报道 10年以上随访取得满意疗效。既往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主要用于治疗脊髓性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我院近 10年间将此术式用于其它颈部疾患的治疗 ,如颈椎管内肿瘤、颈脊髓空洞症、颈椎外伤、颈椎管发育畸形等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36例 ,女 10例 ,年龄 11~ 72岁 ,平均 39.6岁。脊膜瘤 6例 ,颈脊髓空洞症 1例 ,脊髓型颈椎病 16例 ,颈椎管发育畸形 1例 ,颈椎外伤 2 2例。2 .手术方法 :颈后正中切口 ,沿C3~ 7棘突作C3~ 7椎管扩…  相似文献   

20.
患儿 ,男 ,10岁。 3周前因车祸当即致颈痛、四肢麻木、持物无力、行走不稳。入院查体 :短颈 ,发际低平。颈部广泛压痛 ,活动受限。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Ⅲ~Ⅳ级 ,腕屈伸肌力、指屈伸肌力Ⅲ级 ,下肢肌力Ⅳ级。感觉无明显减退区。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 ,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 ( ) ,Babinski征 ( )。颈椎X线片示C2、3 不稳 ,C3~ 5椎体、椎弓、椎板及棘突融合 ,C2、3 先天融合的椎弓椎板断裂 (图 1)。MRI示C2、3 椎间盘突出 ,T2 加权见C2、3 处颈脊髓信号增强 (图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