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枝汤新解     
名称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2~4钱白芍3~5钱甘草1~2钱生姜2~4钱大枣4~8钱水煎服。源流发展桂枝汤为汉代张仲景所拟,列为《伤寒论》(公元219年)的首方。主治风伤卫、太阳中风、头痛身热、汗出恶风、鼻塞、鼻鸣、干呕、脉浮。《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属桂枝汤类的方剂约二十条,治疗多种病症。可见仲景对桂枝汤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
中药用量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某些方剂,往往因一药用量的增减,而使其功能主治完全改变,如桂枝汤与桂枝加桂汤,药物组成相同,所不同者主要在于桂枝的用量,桂枝汤用桂枝三两,功能发表解肌,桂枝加桂汤用桂枝五两,功能平冲降逆。  相似文献   

3.
<正>桂枝汤属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重要方剂,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有"群方之冠"之称,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及杂症颇多,屡见奇效。在鼻炎的治疗上也有非凡功效,谢强教授合理运用桂枝汤治疗鼻炎获得良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临床拓展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太阳中风之方.桂枝汤具有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效,方中用桂枝宣发阳气、温经散寒,芍药和血益营、能收阴气,桂枝与芍药为伍,则调和营卫.生姜辛散,温胃止呕,佐桂枝以通阳;甘草、大枣甘缓,助芍药以和阴.诸药合用,有扶正祛邪、安内攘外之功.又温覆、啜粥,充汗源,助药力以透肌肤毛孔,自然得微汗而病解.笔者近年来拓展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后世医家对本方推崇备至,将本方的应用从治疗伤寒表虚证引申到治疗多种内伤病证。笔者初涉临床以来,也曾多次试用。疗效尚属满意,现总结几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导师徐艳玲教授系辽宁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30余载,临证治病善用前贤名方,随证临床化裁。兹将徐师运用麻杏甘石汤临床经验整理如下。麻杏甘石汤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的功效。本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162条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两条文证同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原出张仲景《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五药组成。方中桂枝味辛性温,辛能解表,温通卫阳;生姜味辛,能佐桂枝解肌驱邪;大枣味甘,能佐芍药和营益阴;甘草和中缓急。五药合用,共凑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临床应用,甚为广泛,不但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对一般杂病,因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者,皆可酌  相似文献   

8.
名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甘石汤、麻杏石甘汤。方剂组成麻黄1.5钱杏仁3钱生石膏6钱(先煎) 甘草1钱。源流发展麻杏甘石汤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伤寒论》(公元219年)。原方治太阳病脉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面喘,无大热者可与麻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选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原方由茯苓十八铢,去皮(9g)、泽泻一两六铢(15g)、猪苓十八铢(9g)、白术十八铢(9g)、桂枝半两,去皮(6g)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有表证,内停水湿之头痛;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笔者于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治疗失眠一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第一方,也是一首著名方剂,有仲景群方之魁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补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中桂枝、芍药二者等量相配,一散一收,阴阳相济,气血相合,加之桂枝配甘草辛甘合化为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合化为阴,生姜大枣益脾和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