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膏淋分清饮对乳糜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磊  聂洪洲 《中医杂志》1990,31(11):29-31
以收敛止血与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成的膏淋分清饮甲、乙方,以益气补肾药为主组成的膏淋分清饮丙方,治疗乳糜尿303例,疗程30天,近期治愈率为91.4%,愈后9个月~2年2个月随访272例,远期治愈率为86%。抽样实验结果表明,膏淋分清饮有明显降低血浆组胺浓度、明显降低足背淋巴管内压力和显著改善甲皱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疗前血浆比粘度普遍增高,疗后普遍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清热止血药治疗乳糜尿机理,本组选择住院患者10例,经清热止血药治疗45夭,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材足背皮肤进行电镜比较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前破损严重的毛细淋巴管壁,治疗后修复完好;治疗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饮液小泡密集,治疗后明显减少;治疗前肥大细胞稀少而形态变异为梭形,治疗后明显增多,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核大,所含颗粒多而体积大;治疗前有淋巴水肿,治疗后消失。结果表明,淋巴管壁的广泛损伤为乳糜尿的发病机理,修复损伤管壁为其治疗机理。在修复过程中,肥大细胞可能具有工兵样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乳糜尿治疗机理,本研究采用清热止血药为基本方,治疗乳糜尿患者30例,并进行了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治前患者外周血OKT3、OKT4水平均低下,OKT8升高,OKT4/OKT8倒置;治疗后OKT3、OKT4均增高,OKT8下降,倒置的OKT4/OKT8被纠正。治疗前体液免疫水平也普遍低下,治后均有回升。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注射液对家兔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报道灯盏花注射液对家兔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态的影响。实验方法取家兔15只,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3只)。先从耳缘静脉注射10%葡聚糖(分子量为50万)8ml/kg,隔20~30分钟后,实验组动物静脉注射灯盏花注射液(上海中药二厂生产,规格为2ml内含10mg,批号为801124)10ml/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kg。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兔耳微循环观察,包括用目微器测量血管直径,用SBD-6示波器同步法计算血液流速(毫秒/厘米),此外从颈动脉抽血,作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电泳等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中枢神经系统角度探讨了桃红四物汤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及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影响,为桃红四物汤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 mg/kg/d)和缩宫素(1 ml/kg)复制大鼠痛经模型,冰水浴及注射肾上腺素(0.8 ml/kg)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5-HT、β-EP和NA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中,血浆中5-HT含量模型组(332±22ng/ml)高于空白组(130±1ng/ml)(P<0.05)。给药后0.918 g生药/kg剂量组降为190±15ng/ml,4.59 g生药/kg剂量组降低为181±5ng/ml(P<0.05),但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脑组织中5-HT含量模型组低于空白组,给药后略有增高,但不显著。血浆中β-EP含量模型组(4.63±0.33 ng/ml)高于空白组(2.66±0.61 ng/ml)(P<0.01),给药后0.918 g生药/kg剂量组降为2.20±0.67 ng/ml,有非常显著性异(P<0.01),4.59 g生药/kg剂量组具有下降趋势;脑组织中β-EP含量模型组(0.21±0.02 ng/ml)低于空白组(0.33±0.05 ng/ml)(P<0.05),给药后0.918 g生药/kg剂量组略有升高,4.59 g生药/kg剂量组反而略有降低。血浆中NA含量模型组(58.31±6.81 ng/ml)高于空白组(25.44±9.70 ng/ml)(P<0.05),给药后0.918 g生药/kg剂量组降为33.34±7.69 ng/ml(P<0.01),4.59 g生药/kg剂量组降低为34.54±4.90 ng/ml(P<0.01),但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在脑组织中模型组的NA含量略有降低,给药后反而下降。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中,血浆和脑组织中,5-HT含量模型组低于空白组,给药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中β-EP含量模型组略有增高,给药后含量增加;脑组织中β-EP含量模型组下降,给药后变化不大。血浆中NA含量模型组略有升高,给药后略有降低;在脑组织中NA含量模型组略有降低,给药后反而下降。结论:桃红四物汤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及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桃红四物汤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健脾、清热、化淤代表中药党参、蒲公英、川芎及其配伍对应激性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川芎使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党参降低红细胞硬化指数,但可使血浆粘度升高;蒲公英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影响;三药配伍后可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硬化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提示复方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复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可能是川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利肺汤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利肺汤,常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中药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甲襞微循环血流状态积分、襻周积分、总积分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利肺汤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龙醒脑片时血瘀证犬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功效。方法从后肢大隐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复制血瘀证犬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以及丹龙醒脑片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升高,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明显增高(P<0.01-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大中剂量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亦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丹龙醒脑片能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血瘀证犬模型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障碍。这可能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糖尿病患者微循环的改善研究.方法:将50例糖尿病合并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麝香保心丸。12个月后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对照组总有效率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对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改善有明显疗效,可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减轻因糖尿病所致毛细血管损害,从而缓解症状,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血液流变性与痰湿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30例痰湿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探讨痰湿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痰湿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是全血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增高,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正常。说明痰湿实质是以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为特征。化痰祛湿法能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降低血沉、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血液微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