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分析近3年狂犬疫苗免疫人群流行病学情况,对狂犬病免疫预防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狂犬疫苗免疫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动物致伤接种狂犬疫苗人数逐年增加。53767例免疫者中。暴露前免疫1560例占1.2%。暴露后免疫以犬致伤为主。其次为猫。多数伤者能及时就诊,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Ⅲ级暴露者联合应用人血狂犬免疫球蛋白者仅占2.6%。结论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及宣传教育,加强Ⅲ级暴露者人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提倡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有效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9-2010年绵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所采用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的类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绵阳市9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共接诊狂犬病暴露人群4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14:1;0~岁组和40~岁组被咬伤人数最多,分别占犬伤总人数的23.31%和15.12%;伤后24h内就诊者达92.45%;Ⅱ级暴露者和伤及四肢者最多,分别占53.59%和87.46%;犬伤人占大部分,为93%;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数占应使用者的45.35%。结论预防狂犬病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加强犬类管理,减少暴露机会;同时,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3.
李强  孙有发  赵月 《医学信息》2010,23(15):2793-2794
目的了解我县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9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登记的1761例疫苗接种者中,男女之比为2.44:1,暴露的高危年龄段为10~29岁,高发月份为每年的7、8、9月;绝大多数接种者是被犬致伤;伤及部位以下肢最多;接种者中Ⅲ级暴露所占构成比最高,暴露后未处理伤口的比例为1:1.14%,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者1738例。结论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暴露人群免疫预防接种率,加强犬的管理,搞好犬的免疫工作,从源头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疫苗的管理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县狂犬病暴露后免疫接种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9年狂犬病疫苗接种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登记的1761例疫苗接种者中,男女之比为2.44:1,暴露的高危年龄段为10~29岁,高发月份为每年的7、8、9月;绝大多数接种者是被犬致伤;伤及部位以下肢最多;接种者中Ⅲ级暴露所占构成比最高,暴露后未处理伤口的比例为1:1.14%,全程注射狂犬疲苗者1738例.结论 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暴露人群免疫预防接种率,加强犬的管理.搞好戈的免疫工作,从源头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疲苗的管理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州市犬咬伤人群全程接种疫苗后机体受到保护的情况,为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结果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人群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产生较为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狂犬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资料,探讨育龄妇女狂犬病暴露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接种疫苗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犬致伤数据来源于门头沟区三家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动物致伤数据库。以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结果接受狂犬疫苗注射的25 258人中,育龄妇女4216人,占9.5%。三类伤口的育龄妇女中,66.2%接受了被动免疫,与一般人群三类伤口接种率72.3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拒绝接受被动免疫最主要的原因为害怕其对妊娠的影响。流产、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出生低体重以及小先天缺陷在接种狂犬疫苗妊娠妇女和一般妊娠妇女中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孕症在接种狂犬疫苗育龄妇女与一般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接种狂犬疫苗对妇女妊娠及生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动物致伤特点及注射狂犬疫苗后抗体水平。方法 注射狂犬疫苗首针后45天采血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 常规程序(0、3、7、14、30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75.70%,应用2-2-1程序(0、7、14天)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92.18%。结论 犬伤为本地区动物致伤首位,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措施之一,2-2-比常规程序免疫时间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番禺区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在狂犬病预防门诊接受诊治的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番禺区共报告狂犬病暴露者19532人。两年均无因本地动物伤害而引起的狂犬病病例报告。动物伤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7~10月相对较多,第三季度共发生5574例。暴露者中男性占56.43%.女性占43.57%。所有暴露者中15~44岁占51.22%。中心城区的暴露水平较周边地区高。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87.82%,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共10190例,占52.17%,暴露人员中以Ⅱ度暴露最多共18193例,占93.14%。结论当前控制狂犬病流行需加强养犬管理,有效地降低人群狂犬病暴露水平;加强狂犬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综合措施。以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高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2006--2008年健康犬脑带毒检测结果,探讨广西狂犬病高发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8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全国狂犬病监测系统资料,DFA和RT-PCR法检测2006--2008年健康犬脑标本。结果2004—2008年间广西共报告狂犬病2463例,年发病率0.98/10万。疫情波及95个县,高发县数量减少,低发县数量增多,中西部地区疫情增长迅速。病例四季没有显著高峰。高发人群为农民、儿童和散居儿童,〈20岁和≥40岁发病较多。病例犬伤占83.79%;病例多为Ⅲ级暴露,占78.5%;受伤部位上下肢占83.17%,头面颈部占10.56%。67.88%的病例未处理暴露伤口,18.31%注射狂犬疫苗,3.63%Ⅲ级暴露病例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潜伏期的中位数为60d。2006--2008年健康犬脑狂犬病毒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2%、0.93%和0.89%。结论暴露后处置未能规范实行、地域内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感染的健康犬是广西狂犬病高发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远县近10年来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平远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平远县共报告狂犬病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4/10万;死亡16例,病死率为100%;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50%);发病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5:3),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7.5%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预防狂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将农民和学生作为预防狂犬病的重点人群,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提高狂犬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狂犬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结论收集1956-2009年阳朔县狂犬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表,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朔县54年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00例,病死率为100%,以春冬季多发,年发病率为0~7.47%,全县9个乡镇均有病例分布。男女性别比为4.6∶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60岁以上年龄组多发。发病以农民为主,报告病例个案调查表显示,未做伤口处置的病例高达85.71%,处置不及时的病例占14.29%,未接种过疫苗的病例占85.17%。不同病例潜伏期差异显著,以40~90d居多,病程较短且临床表现各异。结论阳朔县54年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呈波动性,1993年疫情控制后,2003年又出现反弹。犬只管理不到位、人群缺乏狂犬病的防治知识、防范意识差或者暴露后无免疫接种是其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人狂犬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EpiData3.0和SPSS13.0软件对河南省2010-201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河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狂犬病疫情,波及13个地市中的53个县乡级行政区;总共发病94例,男女性别比1.94∶1,40~6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9月为全年发病最高峰,农民占全部狂犬病病例的72.3%,绝大多数病例由狗咬伤而感染,但有1例为猫抓伤,病例有失踪现象。结论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狂犬病流行区,需要多部门联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狂犬病持续流行相关影响因素,以其对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和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我国2010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23个省817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病例为2048例,较2009年下降7.46%.病例以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高,职业以农民(69.14%)为主,男女发病比为2.44:1.全国哨点监测共上报640例个案,致伤动物以犬(87.50%)为主,暴露方式以咬伤为主,病例的暴露后自行处理率、疫苗注射率及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仍然较差.门诊监测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除个别省外大部分监测点疫苗注射率达98%以上,但Ⅲ度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率不高.结论 2010年全国狂犬病疫情有所缓解,门诊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良好,但个案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探讨疫情回升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1997—2007年的疫情报告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44例狂犬病,其中男32例,女12例,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80岁,发病人群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主,夏秋季节多发。1997—2004年仅发生9例,而近3年上升至35例,2007年达到最高峰。共1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但近年向邻近的萝岗、黄埔等地区扩散。结论农村地区养犬数多,犬只免疫有效率低,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价格过高,群众防病意识淡薄等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传染源,提高农村地区犬只免疫保护率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增城市2002-2006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及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增城市狂犬病疫情监测及现场调查资料,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死率为100.0%。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占总病例数的77.27%。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18%。疫情首先在南部地区出现,随后逐步蔓延到中、北部地区,至2006年该市9个镇街中有8个镇街出现了病例。结论当前该市狂犬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如何提高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在知情同意下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询问调查;对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采集血样检测狂犬病IgG抗体。结果共调查288人,男性137人,女性151人,平均年龄(33.83±18.07)岁;抗体阳转率为68.75%;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有年龄、既往是否有狂犬病疫苗注射史和本次注射疫苗种类。结论年龄越小、既往注射过狂犬病疫苗和注射国产疫苗更容易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