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仲群  陈龙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14-1616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未插管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局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分别靶控输注(TCI)丙泊酚1.0、1.5、2.0μg/ml.分别于手术开始前10 min(T0)、局部阻滞麻醉(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结果 BIS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 Ⅲ组术中各时点的MOAA/S评分均低于Ⅰ组(均P〈0.05),但术中3例出现呼吸抑制 Ⅱ、Ⅲ组MAP在MOAA/S评分3~2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未插管全麻中,采用丙泊酚1.0~1.5μg/ml TCI镇静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丙泊酚组共40例患者,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靶浓度设定为4μg/m L,反馈指标设置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50、MAP=80%的基础值。异氟醚组共40例患者,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浓度3.4%异氟醚诱导,1%~2%浓度维持。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丙泊酚组患者诱导时间(176.2±21.1)s,睁眼时间(10.3±3.7)min,拔管时间(14.2±4.2)min,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4/40);异氟醚组患者诱导时间(289.4±19.3)s,睁眼时间(15.2±1.9)min,拔管时间(17.1±3.1)min,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20/40)。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够有效调节麻醉浓度,麻醉效果较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要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仲群  陈龙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14-16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anesthesia depth monitoring of BI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without tracheal intubation.Methods Sixty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with loc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f Ⅰ ,Ⅱand Ⅲ,who were sedated with propofol by TCI propofol 1.0,1.5,2.0μg/ml,respectively.HR,MAP,SpO2 BIS and MOAA/S score were recorded at l0min before operation(T0) .during local anesthesia ( T1) , at 30min after incision (T2) , at 60min after incision (T3) , and the end of operation (T4).Results BIS values declined with the decrease of MOAA/S.MOAA/S score was lower in group Ⅲ than that in group Ⅰ (all P < 0.05).Respiratory depression was seen in 3 cases in group Ⅲ.The difference of MA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level 3 and level 2 of MOAA/S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P < 0.05).Conclusion Propofol 1.0 ~ 1.5 μg/ml given by TCI could produce optimal depth of sedation with less side effects in surgery during local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闭环靶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为闭环反馈指标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的可行性。方法:40例年龄18~39a,拟行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靶控组设丙泊酚3mg·L-1,瑞芬太尼4μg·L-1的浓度行诱导和维持;闭环靶控组设同样初始浓度,以BIS值(50~60),MBP(8~12kPa),HR(60~100次·min-1)为反馈指标在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进行靶控浓度的反馈调控,术中监测HR,MBP,BIS等指标。结果:术中BIS最高值靶控组为63.7±s2.8,明显高于闭环靶控组的53.3±2.0(P<0.01),且超出所设上限60。插管期靶控组MBP最低值低于闭环靶控组(P<0.05),且低于8kPa;切皮期靶控组MBP最高值明显高于闭环靶控组(P<0.01),且超过12kPa。切皮期靶控组HR最高值明显高于闭环靶控组(P<0.01)。结论:以BIS,MBP和HR作为反馈指标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可以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适当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TC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持续镇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实施机械通气并需持续镇静的ICU患者按镇静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BIS反馈控制下的丙泊酚CLTCI进行镇静,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常规输注进行镇静。记录镇静前5min及镇静开始后5min、30min、1h、6h、12h及24h时2组的Ramsay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观察组的BIS,分析BIS与Ramsay评分的相关性;比较2组的镇静效果。结果BIS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P<0.05);镇静前,2组的Ramsay评分、HR及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1h开始2组HR、MAP均明显低于镇静前(P<0.05);2组间镇静前后MAP平均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持合理镇静时间百分比(76.7%)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S与Ramsay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评估指标。在BIS反馈控制下的丙泊酚CLTCI镇静方法对ICU患者的疗效较稳定,镇静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接受全麻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A组60例)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60例).A组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如意识、血压、肢动)调整丙泊酚用量,B组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在55~60.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丙泊酚总量、术后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T1、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幅度小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A组(P<0.05);B组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可减少丙泊酚用量,苏醒迅速,但需密切观察术中呼吸、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6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进行观察。以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和琥珀胆碱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实施异丙酚靶控输注,目标浓度2μg/ml,同时吸入1%异氟醚行麻醉维持,记录诱导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SBP,DBP,MAP,HR,SpO2和PETCO2,并计算RPP,同时记录入睡和苏醒时间,结果表明,与诱导前比较,SBP,DBP和RPP在插管后5min和切开硬膜时下降(P&;lt;0.05和P&;lt;0.01),MAP无明显变化。拔管前后HR有所加快。RPP增加(P&;lt;0.05)。麻醉前后不同时点的SpO2和PETCO2均无明显改变,入睡和苏醒时间分别是(2.0&;#177;0.3)min和(12.1&;#177;6.4)min。拔管后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颅脑手术中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效果好,清醒质量高,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托品对靶控输注诱导气管插管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入选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均用靶控输注法诱导,首先微泵输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4 min后,阿托品组患者静脉推注阿托品10μg·kg-1,对照组推注同等容量0.9%Na Cl,10 min后开始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开始15 min内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BIS。结果与插管前即刻的BIS值比较,插管后1 min2组的BIS值均明显增高(P<0.05)。插管后3,5 min,阿托品组BIS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52.83±4.00)vs(48.92±3.00),(48.81±4.00)vs(46.53±4.20)](P<0.05)。插管前2 min、插管前即刻和插管后3,5 min,2组患者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诱导气管插管时用阿托品会引起BIS值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喉罩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观察靶控输注和手控输注丙泊酚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拟在全麻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随机分为靶控(T组)和手控(M组)组输注丙泊酚。T组效应室靶浓度为6μg/m L,M组诱导剂量为2.5 mg/kg,初始维持速度5 mg/(kg·h),复合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 ng/m L瑞芬太尼。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基础值的20%左右。比较两组用药量以及入室(T0)、诱导开始(T1)、置入喉罩即刻(T2)、置入完毕(T3)、切皮(T4)、停药(T5)、术毕(T6)、睁眼(T7)、自主呼吸恢复(T8)、指令动作恢复(T9)、拔除喉罩(T10)各时刻MAP、心率(HR)及BIS的变化。结果 T组丙泊酚用量高于M组(P=0.005),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异常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T组BIS值低于M组(39.80±9.62 vs.53.07±8.37,P=0.00);T2、T3时,T组MAP均低于M组(P=0.002,P=0.009);与T1相比,T组在T2~T5时,MAP明显降低(P<0.05),T2~T7时,HR明显降低(P<0.05),T2~T10时,BIS值明显降低(P<0.05);M组在T3和T4时,MAP明显降低(P<0.05),T10时,HR明显升高(P<0.05),T2~T7时,BIS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BIS监测的麻醉深度下,TCI和MCI丙泊酚都能满足置入喉罩的麻醉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与手控输注相比,喉罩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量偏大,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麻醉深度较确切。  相似文献   

10.
沈立军  赵建华  邹琴燕 《江苏医药》2012,38(19):2317-2318
目的 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阴道取卵术时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方法 阴道取卵术患者22例,采用序贯法测定丙泊酚EG50:设定初始靶浓度3 μg/ml,增减梯度为0.3 μg/ml,记录相应的BIS值和其他生命体征.结果 丙泊酚TCI的EC50为2.95 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2.63-3.31 μg/ml.取卵术中BP、HR、RR、SpO2均有轻度下降,但无须处理.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阴道取卵术中,丙泊酚TCI的EC50为2.95 μg/ml、BIS值62.36±7.45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全麻诱导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群  张炜  徐向杨 《安徽医药》2009,13(7):810-811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用于儿童患者全麻时的诱导,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全麻插管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所有患儿均不给术前药,人手术室后面罩分别直接吸人七氟醚或异氟醚复合纯氧(1-2L·min^-1),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可合用阿曲库铵0.6mg·kg^-1保证肌松。结果诱导成功率均为100%,七氟醚组患儿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1)。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小儿使用高浓度七氟醚的吸入诱导平稳而快速,与用异氟醚相比,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对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85例,按照丙泊酚靶控浓度随机分为a、b、c、d、e5个实验小组,5个分组中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是1.0、1.5、2.0、2.5μg/ml以及单纯吸入七氟醚e组,每组各17例。研究不同血浆浓度丙泊酚对七氟醚MAC的影响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两者配伍的合理使用方案。结果 5组中T1~T4时刻,七氟醚MAC值比较,e组对应各时刻七氟醚MAC值明显较低(P〈0.01);d组与其他组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及阿托品使用量及其次数较少,七氟醚MAC值的降低与丙泊酚血浆浓度的升高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和七氟醚的MAC值之间的反相关关系,有利于临床上利用该关系检测和诊断,不同靶浓度的丙泊酚对七氟醚MAC的影响不同,血浆浓度逐渐增高,七氟醚MAC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异氟醚复合诱导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对减轻插管的心血管反应的指导意义及复合诱导的理想吸入浓度.方法:45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0.5%,1.0%,1.5% 3组,诱导时给予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2mg*kg-1,芬氟合剂1 u,维库溴铵0.1 mg*kg-1,然后,给予异氟醚吸入,达预定浓度时气管插管.观察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结果:诱导后BIS均下降.0.5%吸入浓度组插管前后MAP变化明显,1.5%吸入浓度组插管前的MAP与静息时比较明显下降.结论:BIS在复合诱导中对减轻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无指导意义;1.0%异氟醚为较理想的复合诱导吸入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并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闭环靶控组(CL组)和开环靶控组(OL组),每组40例。设定目标BIS值为50~60,OL组由麻醉医生根据BIS值调节血浆靶浓度,CL组在置入喉罩后开启闭环靶控模式。维持BIS值50~60,两组均在诱导开始时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6.0ng/ml。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除喉罩时间、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术前1天和术后1、3、7天的MMSE评分、疼痛VAS评分及血清炎性指标IL-6和CRP水平。结果 与CL组比较,OL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1天,术后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天相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1天、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在T7、T8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在时间点T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儿30例,诱导时吸入8%七氟醚+5L/min氧,BIS降至45~50插入喉罩,术中吸入七氟醚1.5%~3%+2L/min氧,控制BIS 40~60,保留自主呼吸,必要时进行手控辅助呼吸。缝皮结束,停止吸入七氟醚,BIS恢复至75左右,拔除喉罩。记录置喉罩即刻、切皮、术中、缝皮、拔喉罩即刻的HR、SBP;术中RR、PETCO2、SpO2变化。结果患儿仅在拔喉罩时SBP、HR、RR较快,与麻醉前相比P<0.05,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123±33)s(、15±2)min。置入喉罩即刻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4.2±0.5)%;术中麻醉维持阶段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1±0.4)%;手术结束拔喉罩即刻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0.5±0.1)%。所有患儿未出现诱导期气道反应及术后躁动。结论 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诱导、苏醒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可控性强,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择期全麻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给药方法诱导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5 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结果在全麻诱导期间,试验组SBP、DBP、MAP和HR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麻醉给药方法可明显减少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SBP、DBP、MAP和HR的波动,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 80例择期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BIS监测组(I组)与常规监测组(II组),每组40例.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ug、丙泊酚1.0 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I组根据BIS值(40~55)调节,II组仅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记录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及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I组明显少于II组,留观时间I组显著短于II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扩宫口时两组均有下降,但I组降幅低于II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I组明显少于II组(P<0.01).结论 BIS监测用于手术麻醉对预防麻醉药用量不足或逾量,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有重上意义,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丁爱平  金理照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12-1813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并与吸入七氟醚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40例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即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T组)及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监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值(BIS)、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eak等参数的变化值,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追加其他麻醉药,及苏醒情况.结果 T组20例患者,血压、心率、BIS值均在适宜麻醉范围内.而S组20例中有9例超出适宜麻醉范围,需加大七氟醚浓度并静注芬太尼0.05~0.1 mg/次加深麻醉,S组的气腹后及Trendelenburg体位后的PETCO2及Peak均高于T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更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9.
罗成江 《北方药学》2016,13(9):51-51
目的:探讨异氟醚与七氟醚用于腹部手术吸入闭环靶控系统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来我院进行腹腔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用异氟醚进行吸入闭环靶控系统麻醉,二组患者用七氟醚吸入闭环靶控系统麻醉。比较两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波动、血压、心率(HR)、麻醉苏醒时间。结果:心率波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IS波动一组患者比二组患者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波动一组大于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波动同样一组大于二组,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比较发现,二组(11min)优于一组(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在腹部手术吸入闭环靶控系统麻醉中,可以减少术中的BIS波动,减少睁眼时间和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洪常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7-13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和异氟醚吸入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I组,n=25):诱导时靶血药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血浓度2.5—3.5μg/ml。异氟醚组(Ⅱ组,n=25):术中1%~3%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监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Ⅰ组在插管和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较Ⅱ组平稳(P〈0.05),而且术后苏醒表现较Ⅱ组更满意。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更平稳,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