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达稳态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拟于全麻下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通过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在效应室丙泊酚达到恒定浓度后,应用无创胸内植入技术评估其心血管稳定性并使用脑双频谱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结果: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达稳态后,20min心率达到稳定状态,BIS在32min,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在47min达到稳定状态;各指标最终水平较最初稳定状态分别低21%、47%、14%和28%。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在效应室浓度达稳态后,心血管指标的变化程度达到了临床有意义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选择最佳的麻醉用药方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靶控血浆浓度,观察组55例靶控效应室浓度,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药物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麻醉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药物总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为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靶控血浆浓度、靶控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靶控效应室浓度麻醉起效快,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优选的麻醉靶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血浆中丙泊酚浓度,分析实测的病人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与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系统预测的丙泊酚浓度的相关性,对TCI系统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为ASA1~ ASA2级的全身麻醉手术病人,TCI系统丙泊酚的诱导浓度为6μg/ml;麻醉维持浓度分别为2.8、3.2、3.5、3.8 μg/ml.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病人血浆中的丙泊酚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病人血浆中丙泊酚实测浓度高于靶控输注浓度,停止输注后实测浓度低于靶控输注浓度.TCI系统的偏离度(MDPE)和精密度(MDAPE)分别为6.0%和6.2%.病人脑电双频指数、反应熵和状态熵受麻醉影响明显.结论:TCI系统在麻醉指标监测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景  耿恩江 《河北医药》2007,29(8):837-837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为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其具有起效快、清除快、持续输注半衰期短等特点,其药理学特性适合临床输注给药[1].靶控输注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通过计算和程序控制药物的输注,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单精确.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并与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目的。TCI与传统的输注技术相比,无论从给药的方便性还是麻醉的可控性来说都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泊酚(propofol)即2,6-二异丙基苯酚,又名异丙酚,是一速效短效静脉麻醉药。由于其具有起效快、苏醒恢复迅速、持续输注后无蓄积等优点,迅速成为诱导、维持麻醉的首选药,广泛地用于神经外科麻醉、儿科麻醉、监测麻醉和ICU病房的镇静。靶控输注系统(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以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注,以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目的,不但方便而且提高了静脉麻醉的控制水平。近年来,TCI在国内外已成为丙泊酚给药的主要方式,而丙泊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是TCI的主要理论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国内外丙泊酚药物动力学特点进行研究,以使临床更为精确、安全应用TCI。  相似文献   

7.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药物输注技术,是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维持靶浓度的药物输注速度。丙泊酚TCI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可对绝大多数患者进行较为准确的麻醉,但有些情况下TCI系统并不能精准预测实际血药浓度,进而影响医生对实际药物浓度的判断,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结合近年文献,本文就影响丙泊酚TCI准确性的因素做一综合阐述。从药代动力学模型的选择、个体间药代动力学的差异和围术期病理生理改变三个方面阐述对丙泊酚TCI时准确性的影响,以提醒麻醉医生了解到所述情况下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警惕因TCI给药偏差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根据其他监测指标调整丙泊酚用药浓度和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的恒速输注方式与靶控输注方式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100例,根据诱导输注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恒速输注2min组(A组),3min组(B组),4min组(C组)和5min组(D组),以及丙泊酚靶控输注组(E组)。分别记录入室后,麻醉诱导后4min,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 A组B组和C组D组E组患者诱导过程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一定的下降(P<0.05),在恒速输注组中C组能更好的维持心率血压的稳定。E组在麻醉诱导时和插管后的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在诱导过程中低血压的概率增加。结论恒速输注和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均能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Marsh系统应用血浆浓度在3.5μg.mL-1的靶控输注用于我国老年患者时对循环系统抑制较深,在麻醉诱导时应注意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极大提高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操作更为简便精确,是临床麻醉的突破性改进。丙泊酚靶控输注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近期将此技术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靶控输注等效剂量的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各药物的临床效应,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年龄(20Ⅱ级,年龄(2060)岁,分为丙泊酚组(P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n=30)。麻醉诱导前分别靶控输注两种药物,两组患者药物浓度为靶控输注等效剂量下的血药浓度。P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 L,E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为0.3μg/m L。记录诱导前两组基础值(T0),输注后1 min(T1)、3 min(T2)、7 min(T3)、10 min(T4)时的HR、MAP、CO、SV、SVR。结果与T0比较,P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明显降低(P<0.05),E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较E组在T3、T4时HR、MAP降低明显(P<0.05);在T3、T4时,P组CO、SV、SVR与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组CO、SV、SVR总体趋势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丙泊酚轻微,麻醉诱导使用依托咪酯能够起到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和降低麻醉危险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择期人工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一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2ug/ml;复合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2.0u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3.0ug/ml。结果两组体动程度评分和体动次数比较复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行人工流产术时降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以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靶控输注(TCI)系统在临床麻醉中已广泛应用,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给药更为精确。本研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的效果进行了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与方法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按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间断给药组(Ⅰ组)15例和靶控输注组(Ⅱ组)15例。Ⅰ组用丙泊酚2mg/kg,Ⅱ组用Dipri-fusor靶浓度控制输注丙泊酚,靶浓度(Ct)设为4μg/ml自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肾移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两组均行BIS监测。分别监测入手术室时(T_0)、诱导前(T_1)、插管前(T_2)、插管即刻(T_3)、插管后3 min(T_4)患者的MAP、HR,同时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此刻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试验组T_1时MAP较T_0时明显下降(P<0.05),T2时两组MAP、HR较T_0时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T_3时MAP、HR较稳定,对照组MAP、HR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意识消失时间较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低、用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质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肾移植患者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量,苏醒迅速,对于术后肾功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与微泵输注丙泊酚用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ASAⅠ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Ⅱ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60岁,体质量4560岁,体质量4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8 mg/(kg?h)恒速输注。两组术中均视体动、呛咳反应调整输出血浆靶浓度。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的HR、MAP、RR、SpO2的变化;观察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镜检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操作,微泵组给药后1 min(T1)MAP、HR、RR较给药前(T0)下降(P<0.05),靶控组MAP、HR、RR下降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两组的HR、MAP、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诱导、苏醒时间、镜检时间及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丙泊酚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微泵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平稳,术中麻醉效果好,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采用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技术,研究异丙酚靶控麻醉对不同脑区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3μg/mL靶控输注组(A组)、异丙酚4μg/mL靶控输注组(B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采用全凭静脉异丙酚靶控麻醉,监测患者清醒时、诱导、术中、苏醒、出室时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关联维数(D2)和复杂度(Cx),以及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异丙酚镇静下患者各个脑区的非线性参数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患者,术中与清醒时、苏醒相比较,ApEn、D2和Cx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同一阶段ApEn、D2、Cx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达到靶控浓度过程中脑区从额叶和顶叶区向颞叶和枕叶逐渐被抑制,停药以后脑区又从颞叶和枕叶区向额叶和顶叶逐渐恢复兴奋。结论:在麻醉的不同阶段、不同脑区监测到的脑电非线性参数不同;异丙酚3μg/mL靶控输注与异丙酚4μg/mL靶控输注,两组浓度对脑区的抑制在非线性监测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熵指数监测指导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熵指数监测指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C组)和熵指数监测反馈指导组(F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输注,C组丙泊酚靶浓度设为3μg/mL,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Marsh程式)靶控输注,依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控瑞芬太尼靶控浓度;F组导依据熵指数值反馈调控。观察患者术中各时间监测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的变化,统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的用量,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随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F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HR、MAP更平稳,术中RE和SE波动幅度更小(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明显减少,术毕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随访2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反馈调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体化按需麻醉的要求,提高了麻醉质量/价格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梯度效应室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对双腔气管插管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体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期对照组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试验组用梯度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2组患者苏醒情况,对比其诱导前(T1)、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体循环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指数(C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对比其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和3 d时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其麻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入组40例受试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3.54±0.38)和(7.65±0.79)min,苏醒时间分别为(4.57±0.56)和(10.26±1.18)min,拔管时间分别为(5.48±0.69)和(11.42±1.28)min,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14.62±1.51)和(17.59±1.83)m...  相似文献   

18.
林薇  王长连 《海峡药学》2011,23(9):16-19
根据丙泊酚的药动学特点,以房室模型为基础理论的靶控输注系统已逐渐应用于丙泊酚临床麻醉中。熵指数作为一种新型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与丙泊酚麻醉深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临床应用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综述靶控输注及熵指数监测丙泊酚麻醉深度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靶浓度异常丙酚对BIS、95%SEF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10例,采用以血浆室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异丙酚的血浆浓度以1μg/ml开始,以0.5μg/ml递增,直至改良镇静警醒(O从/S)评分=0.记录异丙酚血浆靶浓度(Ct)、效应室浓度(Ce)、BP、HR、BIS、95%SEF.结果BIS与Ct、Ce呈显著负相关,OAA/S与BIS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BIS、95%边缘频率的影响呈剂量相关性,靶渡度越高,BIS、SEF越低,BIS监测可较好地反映异丙酚麻醉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C三组。给予三组患者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处理,其中A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4 ng/m L,B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C组患者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8 ng/m L,对比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30.0%,B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C组患者监测指标异常率为6.7%。A组患者异常率最高,比之B、C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异常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对比,C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所用时间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把控制输注麻醉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6 ng/m L临床应用效果最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